目的: 研究不同氮(N)、磷(P)和钾(K)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影响闽楠叶片光合特性、内含物含量, 酶活性及植株养分吸收量, 揭示施肥调控光合碳固定机制, 为闽楠壮苗培育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法, 分析不同N、P和K施肥处理对闽楠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片内含物及相应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极差分析, 筛选最佳的氮磷钾施肥方式;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构建施肥调控光合碳固定途径。结果: 1) N、P、K施肥提高闽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能力, 抑制叶片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 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 进而提高叶片淀粉含量, 促进碳固定。在光合碳固定中, 叶片酸性磷酸酶、水分利用效率和淀粉含量是调控的关键点。2) N元素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 提高叶绿素a含量, 增强水分利用效率, 促进碳固定。3) P元素提高叶绿素b含量, 降低丙二醛含量, 保护细胞完整性, 提高碳同化效率, 但对于光合产物碳代谢无显著影响。4) K元素提高叶绿素a和b含量, 增大气孔导度, 提高气孔CO2和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淀粉含量, 促进光合碳固定。5) 在N、P、K配施下, N, P和K吸收量最大, 与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相关, 最有利于光合碳固定; 其次为N、P配施, 最差的为单施磷肥, 以T6(N: 0.532 g·plant-1, P2O5: 0.133 g·plant-1, K2O: 0.356 g·plant-1)处理效果最好。结论: 施肥后, 闽楠幼苗吸收N、P和K, 加大叶片气孔通气, 显著提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增强闽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促进光合产物的输出, 提高蛋白质合成, 在酸性磷酸酶的作用下调控碳代谢, 产生淀粉, 为其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