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撰写完文章的“研究结果与分析”之后,紧接着就是要提炼有价值的研究内容,也就是“结论”。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故特在此就如何撰写文章的“结论与讨论”,与各位作者们进行商榷,分述如下:
一、国际上的论文撰写的格式
(一) Abstract
(二) Introduction
(三) Matirial and methods
(四) Result and discussion
(五) Conclusion
查阅两届世界土壤学大会的学术论文发现:
1、多数文章只有结论,无讨论。2、少数文章只有讨论、无结论。3、也有少数文章既有讨论、也有结论,但讨论均在先。
二、国内刊物文章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 摘要
(二) 前言:研究的意义、价值。
(三)材料与方法:包括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三、国内核心期刊《土壤学报》、《植物学报》及《生物化学学报》撰写文章的结论和讨论及其共同点:
1、 查阅核心期刊土壤学报的大部分文章,只有结论,无讨论,当然作者把应该讨论的内容,已在结果与分析中做了论述;少部分文章只有讨论、无结论,还有少部分文章既有讨论、也有结论。但这部分文章均是先讨论、后结论,特别注意到讨论那些具有继续潜在研究价值的结果。
2、采访核心期刊植物学报及生物化学学报的原主编,他们认为结论和讨论不能混在一起去论述,应该是先讨论、后结论。讨论的重点应论述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前人比较存在差异之处的原因,并从理论上作出论述。
四、目前作者在撰写结论和讨论时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作者对 “结论与讨论”这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解不足, 撰写文章的结论与讨论是有着不同的要求。
(二) 部分作者把文章中“结果与分析”的部分内容,搬过来再说一遍,或者变相地重新组合一下,再搬过来论述一遍,以此作为文章的“结论与讨论”。这样撰写的后果,让读者很难发现,该文章的讨论到底是在哪里,结论到底又在哪里。
(三) 部分作者在撰写“结论与讨论”时,由于对结论和讨论部分应该写什麽搞不清楚,为了想把文章写好,于是充分的发挥,长篇大论,其结果仍然是很难让读者明白这篇文章的“结论”究竟在哪里,讨论究竟在哪里。部分作者为了把文章写好,跨专业大篇幅发挥,层次不清。少数文章作者由于知识领域有限,导致自造科学概念。其结果是理论论述出现问题,给审稿人在审查文章为刊物把关时增添了新的麻烦。一旦这些错误的“理论”被刊出,还可能被后来的作者当作“真理”去引用,本人在审稿时,就曾发现过。
(四)多数作者把结论与讨论放在一起,混起来论述,读者根本找不到结论到底在何处,讨论在哪里。
五、应该如何撰写文章的“结论与讨论”:
(一) 首先应搞懂“结论与讨论”的含义和意义:
应该说大部分文章,在撰写完“结果与分析”之后,接着作者就应该提炼文章的精华、结晶,撰写“结论”,因此,结论是文章的核心价值。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结论,那基本失去了发表这篇文章的意义。
何种情况下需要讨论:重点放在讨论自己研究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是否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是否有新的发现,并从理论上给予论述。如果作者觉得此次研究结果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在某些方面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可以作出讨论。
(二)撰写文章中的讨论和结论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1、结论和讨论不能混在一起论述。
2、讨论宜在前,结论在后。
3、可以只有结论、没有讨论(需要讨论的内容已在结果与分析中作了论述)。
4、文章中也可以只有讨论、无结论:(如作者认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只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尚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也可只做讨论。极少数文章只有讨论。)
5、文章中也可以既有讨论、也有结论,但“讨论”宜在前论述,“结论”宜在后论述。
6、讨论应有针对性,不是无边际的论述:重点应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比较,重中之重:应论述和前人研究结果不一样的部分,如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也可不必讨论。
7、结论应该是简明扼要,不是长篇大论。应该是研究结果的结晶和升华,每条结论都应很明确。
8、讨论和结论应该分开论述,各列各的小标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杨承栋)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