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5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5-09-25
目录
目录
林业科学. 2015, 51(9):  0-0. 
摘要 ( 128 )   PDF (343KB) ( 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根系去除对米老排和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刘瑞强, 黄志群, 何宗明, 万晓华, 余再鹏, 郑璐嘉, 肖好燕
林业科学. 2015, 51(9):  1-8.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1
摘要 ( 259 )   HTML   PDF (710KB) ( 6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探索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各个林分中分别设置 3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在每个试验小区各设置对照和根系去除处理。利用网袋法研究凋落叶的分解。[结果] 分解16个月后,根系去除处理下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2.3%和33.4%,与对照处理(38.1%和38.7%)相比,分别降低了15.3%和13.1%; 树种、处理、时间、树种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在分解初期(0~8个月) 差异显著,分解后期(8~16个月)差异不显著; 根系去除处理可显著降低2个树种凋落叶的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显著降低土壤真菌、放线菌和总PLFA含量,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细菌生物量比均无显著影响; 树种与处理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碳氮比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根系去除处理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但树种与处理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不同育苗基质对圃地崖柏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秦爱丽, 郭泉水, 简尊吉, 朱莉, 裴顺祥, 赵志禄, 邢继畴
林业科学. 2015, 51(9):  9-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2
摘要 ( 379 )   HTML   PDF (659KB) ( 7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对崖柏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为崖柏种子繁殖和优质壮苗培育基质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在重庆市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圃,以森林腐殖土、耕作土、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3种育苗基质分别为耕作土:森林腐殖土(1:1)(FS)、草炭土(GS)和草炭土:珍珠岩:蛭石(1:1:1)(GPS),采用种子催芽后条播方式,按照随机区组3次重复试验设计方法,布置育苗基质对崖柏种子育苗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 GPS和GS比FS育苗基质的温度调节能力强,GPS能够在温度较低的月份将基质温度调节到较高水平,GS能够在温度较高的月份将基质温度调节到较低水平; 不同育苗基质土壤密度表现为FS >GS >GPS; 土壤持水量(包括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密度的排序相反; 不同基质的pH值差异显著,FS偏碱性,GS和GPS呈弱酸性; 3种育苗基质都可满足崖柏幼苗对土壤肥力的基本需求,但含有草炭土的GPS和草炭土GS的土壤肥力较高; 不同育苗基质的出苗率表现为GS >GPS >FS,GS和GPS的差异不显著; FS的出苗率仅为GS的23%,GPS的27%; 在崖柏幼苗生长期间,对3次调查的平均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平均单株地上和地下干质量这7个形态质量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计算及综合评判的结果表明,GPS育苗基质的苗木形态质量最优,其次是GS,FS最差。[结论] GS的质地疏松、保水性能和透气性能良好,是崖柏出苗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不同基质水、肥、气、热等因素上的差异,以及各因素的协调能力是导致崖柏幼苗形态质量出现基质差别的重要原因。

盐碱胁迫下金叶接骨木根系K含量模型构建
石慧勤, 张罗沙, 邸葆, 李保会, 张芹
林业科学. 2015, 51(9):  18-23.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3
摘要 ( 215 )   HTML   PDF (688KB) ( 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金叶接骨木为试验材料,用电阻抗图谱(EIS)法和电解质渗透率法测定根系抗盐碱性并构建其根系K含量模型,为简单快速地预测盐碱胁迫下金叶接骨木根系的K含量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研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金叶接骨木根系EIS图谱、细胞膜透性以及K含量的变化,将根系EIS参数与相应的K含量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选取最佳的EIS参数构建估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 在胁迫处理期间,各浓度处理金叶接骨木根系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 随着盐碱胁迫时间延长,各浓度处理下金叶接骨木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随着盐碱胁迫时间延长,各浓度处理下金叶接骨木根系的电阻抗图谱变化不同; 弛豫时间τ为估测金叶接骨木根系K含量的最佳EIS参数,最佳估测模型为y =0.005 5x3-0.232 8x2 +2.638 8+ 15.877,预测精度达到91.73%。[结论] 利用EIS参数构建的金叶接骨木根系K含量模型y =0.005 5x3-0.232 8x2 +2.638 8x+ 15.877预测精度高,可以用于快速准确预测盐碱胁迫下金叶接骨木根系K含量的变化。

不同方法提取的快鸟影像信息估算刺槐林有效叶面积指数的精度比较
周靖靖, 赵忠, 刘金良, 赵君, 赵青侠, 刘俊
林业科学. 2015, 51(9):  24-34.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4
摘要 ( 2068 )   HTML   PDF (2489KB) ( 79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合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空间信息可提高森林参数的估算精度,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探索高分辨率影像的光谱与空间信息在提高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估算精度上的组合规律,以期为高分辨率影像对森林参数的估算和森林健康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方法] 以黄土高原渭北地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野外测定76块刺槐人工林样地的LAIe,并分别提取高分辨率快鸟影像全色数据的7种纹理指数(角二阶矩阵ASM、同质性HOM、相关性COR、对比度CON、非相似度DIS、变化量VAR、熵ENT)和多光谱数据的7种光谱信息(近红外波段b4、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修正的土壤植被指数MSAVI、非线性植被指数NLI、改进型土壤大气修正植被指数EVI、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通过栅格运算得到光谱-纹理组合参数,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乘幂模型和指数模型分别建立光谱-纹理组合参数、纹理参数与刺槐人工林LAIe的关系方程,计算比较光谱-纹理与纹理参数对刺槐人工林LAIe的估算精度和均方根误差(RMSE),揭示Quickbird影像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在提高森林LAIe估算精度上的组合规律。[结果] ASM,HOM,COR与任意植被指数结合后,估算精度均比相应纹理指数高; CON,DIS和VAR与部分植被指数结合后,估算精度比相应纹理指数高; 相反,ENT与任意植被指数结合,光谱-纹理组合参数的估算精度均小于纹理指数。二次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对LAIe估算的决定系数略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模型。[结论] 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纹理信息和光谱信息估算刺槐人工林LAIe时,将空间信息加入光谱信息,可有效估算森林LAIe且能够得到较高的森林LAIe估算精度; 但并非任意纹理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对森林LAIe的估算精度均高于纹理指数,且估算模型对精度有一定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并选择合适的光谱-纹理组合参数和估算方程,有利于区域尺度森林参数的精确估计和反演。

盐胁迫条件下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根尖离子流变化
李丹, 黄绢, 张伟溪,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林业科学. 2015, 51(9):  35-41.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5
摘要 ( 252 )   HTML   PDF (984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细胞质内K+/Na+平衡对细胞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是植物抵御盐胁迫的重要部分。[方法] 以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D5-21、D5-20及非转基因受体D5-0为材料,研究100 mmol·L-1 NaCl处理的不同时期(7,15,30天)各杨树株系的株高、根部干物质量、根尖离子流(Na+、K+、H+)的动态变化(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结果] 生长数据表明: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7天盐胁迫处理后,3个株系的株高降低,但不显著;15天处理后,D5-20,D5-0株高显著降低;30天处理后,3个株系株高和根部干物质量均显著降低,D5-0,D5-21的根干物质量只有正常供水条件下的一半,说明盐胁迫严重抑制杨树根的生长;但表型变化表明盐胁迫下D5-21,D5-20植株的受害程度更小,并且株高和根部干物质量均高于D5-0。Na+流测定结果表明:7天盐胁迫处理后,各株系根尖的Na+流虽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变化,但变化幅度均较小;15天盐胁迫处理后,D5-21,D5-20根尖Na+ 外排能力均是D5-0的1.8倍;30天处理后,D5-21,D5-20根尖Na+ 外排能力均是D5-0的1.6倍。K+流测定结果表明:D5-0,D5-21根尖K+ 外流流速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D5-20则是先增大后减小,但3个株系变化趋势差异较大,30天处理时,D5-0的流速已是D5-21,D5-20的1.7倍和2.1倍。H+流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与D5-21,D5-20一样,D5-0的H+ 内流值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但D5-21,D5-20的增幅明显大于D5-0,30天处理时,二者的H+流速是D5-0的1.6倍和1.2倍。因此,不论是短期(7天)、中期(15天)还是长期(30天)盐胁迫处理,与非转基因株系相比,转基因株系D5-21,D5-20都具有更强的Na+外排和H+内流能力,且K+的外流幅度远低于D5-0,说明转基因株系可通过将根尖细胞质中过多的Na+主动外排、并减少根尖细胞中K+ 的损失,维持胞质中的适宜的K+/Na+,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提高,从而有利于转基因株系的生长积累,这将为转基因林木的耐盐性筛选提供新的参考依据。[结论] JERF36基因属于ERF类转录因子,它可激活植物中下游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因此未来可研究盐胁迫下转多基因库安托杨中JERF36基因与Na+,K+,H+ 这3种重要离子的转运所涉及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柠檬酸处理对石榴果皮离体褐变的影响
冯立娟, 尹燕雷, 杨雪梅, 武冲, 孙立平
林业科学. 2015, 51(9):  42-50.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6
摘要 ( 226 )   HTML   PDF (904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贮藏期石榴果实褐变严重的问题,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对其果皮离体褐变的影响,为石榴果实防褐变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石榴品种‘泰山三白甜’和‘泰山三白酸’为试材,利用称重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对贮藏期石榴果皮褐变度、失重率、平均散失速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和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率等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2个品种果皮褐变度和失重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第12天时出现峰值; 果皮平均散失速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对照、1%和2%柠檬酸处理条件下,‘泰山三白甜’果皮平均散失速率分别在第1,4和11天时出现峰值,3%柠檬酸处理条件下分别在第1,4和12天时出现峰值。对照条件下,‘泰山三白酸’果皮平均散失速率分别在第1,4,7,9和12天时出现峰值,不同处理条件下均分别在第1,4,7和12天时出现峰值。‘泰山三白酸’果皮褐变度、失重率和平均散失速率均低于‘泰山三白甜’。2个品种果皮中PPO和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泰山三白甜’PPO活性分别在第2和第6天时出现峰值,‘泰山三白酸’分别在第3和第7天时出现峰值。2个品种果皮中POD活性均在第1和第8天时出现峰值。不同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果皮褐变度、失重率、平均散失速率、PPO和POD活性均低于对照,以2%柠檬酸处理的最低,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果皮中总酚含量随褐变程度的增加逐渐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均在第0和第12天时出现峰值。不同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果皮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对照,以2%柠檬酸处理的最高,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度与失重率、平均散失速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总酚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失重率与平均散失速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总酚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散失速率与总酚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与PPO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为显著负相关。PPO活性与总酚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OD活性与总酚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泰山三白酸’离体果皮较‘泰山三白甜’抗褐变,这可能与风味酸甜或品种自身特性有关。[结论] 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均能降低石榴果皮中褐变度、失重率、平均散失速率、PPO和POD活性,抑制总酚含量的降低,维持其抗氧化能力,延缓果实褐变进程,以2%柠檬酸处理的抑制效果最佳。

NaCl胁迫下不同种源沙枣的生长表现差异
杨升, 张华新, 杨秀艳, 陈秋夏, 武海雯
林业科学. 2015, 51(9):  51-58.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7
摘要 ( 274 )   HTML   PDF (884KB) ( 6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沙枣在NaCl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差异,以期为盐碱地沙枣引种提供指导依据,也为筛选优良耐盐碱沙枣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6个沙枣种源(阿拉尔、昌吉、金昌、银川、盐池和磴口)的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系统调查不同NaCl浓度(0,150和300 mmol·L-1)处理60天后,沙枣苗高生长量、地径、叶片参数、生物量积累和根冠比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综合评价各沙枣种源幼苗的耐盐能力。[结果] 在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除阿拉尔种源各生长指标与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他5个沙枣种源的苗高生长量、地径、单株叶面积、叶片数和总生物积累量均显著减少,其中,银川种源降幅最大,苗高生长量、单株叶面积和生物积累量降幅分别达到33.32%,24.47%和26.55%。在30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银川种源沙枣幼苗苗高生长量、单株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分别仅为对照的47.53%,41.77%和51.86%,其他沙枣种源各生长指标降幅均小于银川种源。所有沙枣种源根冠比在150 mmol·L-1NaCl浓度下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明显,在300 mmol·L-1NaCl浓度下,沙枣幼苗的根冠比均显著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综合评价6个种源沙枣幼苗的在2个NaCl浓度下的耐盐能力差异,结果显示,在150 mmol·L-1NaCl下,阿拉尔种源耐盐能力最强,其次为磴口,银川种源最差,而在300 mmol·L-1NaCl下,金昌种源沙枣幼苗耐盐能力最强,其次为阿拉尔,银川种源最差。综合2个NaCl浓度的综合评价值,6个沙枣种源的耐盐能力排序为:阿拉尔 >金昌 >磴口 >盐池 >昌吉 >银川。[结论] 在中、重度盐渍土进行沙枣引种栽培时,适宜选择阿拉尔种源沙枣幼苗,而不适宜选择种植银川种源沙枣幼苗。

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汪攀, 吴鹏飞, 马祥庆, 陈奶莲, 张云鹏
林业科学. 2015, 51(9):  59-64.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8
摘要 ( 233 )   HTML   PDF (867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南方红壤中储量较大的难溶性铁磷为对象,研究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难溶性铁磷的能力,分析林龄、根径级、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等不同组织部位对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的影响情况,以期为南方林区红壤潜在可利用磷素含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的10年生杉木幼龄林、22年生杉木中龄林和34年生杉木老龄林中各选择3株平均木作为研究对象,按根直径<2 mm,2~5 mm,5~10 mm,10~20 mm,20~30 mm,>30 mm等6个径级进行分组,分别从不同径级根系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提取细胞壁,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细胞壁对难溶性铁磷活化的有效磷含量,分析比较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难溶性铁磷的能力,以及根径级、组织部位及林龄等因子对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影响。[结果] 杉木根系细胞壁对铁磷的活化量为17.67~497.50 mg·kg-1。根径级小于10 mm的根系,其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细胞壁对铁磷的活化能力均高于径级大于10 mm的根系。与同一根径级木质部相比,各林龄杉木根系韧皮部的细胞壁对铁磷活化能力均较高。不同林龄杉木同一根径级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其提取出的细胞壁对铁磷活化能力均表现为: 老龄林 >中龄林 >幼龄林。[结论] 杉木根径级、组织部位及林龄等因子对其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影响均较显著。总体上表现为从径级较小根系提取的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高于径级较大根系;随着林龄的增加,根系对铁磷的活化能力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且韧皮部细胞壁的活化能力明显高于木质部。这可能与细胞壁磷溶解内含物的累积及空间结构特征发育规律有关。由于根直径较小的细根生长发育较快,有利于细胞壁活性物质的形成与积累;而与木质部相比,韧皮部作为植物贮藏组织之一,其化学成分含量明显较高;林龄对根系的生长,特别是对细胞壁内果胶等主要内含物的积累具重要作用。因此,今后应对参与细胞壁合成和重组的基因和蛋白进行系统研究, 以期找出逆境胁迫下细胞壁通过释放特异性活性物质等途径的作用机制。

应用白僵菌防治美国白蛾的潜力
李会平, 黄秋娴, 王婧, 李雯
林业科学. 2015, 51(9):  65-70.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09
摘要 ( 286 )   HTML   PDF (851KB) ( 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定来自不同寄主和生境的白僵菌对美国白蛾的致病力,以明确白僵菌应用于美国白蛾的生防潜力。[方法] 以自土壤诱集的白僵菌BS04,BS05,BS08菌株和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和桑天牛幼虫的BH01,BI05为供试菌株,利用POTTER喷雾塔对美国白蛾幼虫用1×108 孢子·mL-1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处理,逐日观察记载死亡率。对筛选出的高毒力菌株用1×104,1×105, 1×106, 1×107和1×108 孢子·mL-1系列浓度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以测定其致死中浓度LC50。对筛选出的高毒力菌株进行野外田间试验,共设置白僵菌BH01的8×108孢子悬浮液,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和清水对照3个处理,用泰山ft-796 型喷雾器进行喷雾,分别于处理后3,5和7天调查统计死亡率。[结果] BS08,BH01和BI05菌株接种美国白蛾幼虫8天后,其死亡率为70%~85%,而另外2个菌株的致死率仅为32.61% 和 30.43%,其致死中时LT50值亦明显低于菌株BS04和BS05。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上述3个菌株的致死中浓度,菌株BH01的LC50值为1.39×106孢子·mL-1,明显低于菌株BS08和BI05(分别为1.34×107 和 2.11×107孢子·mL-1)。田间试验表明,处理7天后,BH01的防治效果达88.84%,与4.5% 高效氯氢菊酯无明显差异。[结论] 白僵菌BH01菌株的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高的毒力,显示出用于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生防潜力。

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特征分析
田晓瑞, 舒立福,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2015, 51(9):  71-77.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0
摘要 ( 362 )   HTML   PDF (1735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为开展林火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分类结果和森林火灾特点,把中国大陆植被区划分为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R1)、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R2)、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R3)、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R4)、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5)、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原区(R6)、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7)和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8)。根据2005-2012年卫星监测地面热点数据和林火统计数据,分析各生态地理区的林火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野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其中分布在R8区域的野火占84.4%,分别在R1,R2,R3,R4,R5,R6和R7区域的野火分别占0.5%,3.8%,0.1%,2.7%,2.7%,0.1%和5.8%。根据林火发生时间分布确定各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而南方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各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分别为R1的3-10月、R2的4-5月和7-10月、R3的3-5月和8-10月、R4的3-6月和9-10月、R5的11-翌年5月、R6的12-翌年5月、R7的12-翌年5月和R8的11-翌年5月。虽然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火灾比较多,但比较容易控制,而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的火灾平均燃烧时间长。2005-2012年各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发生次数和林火面积都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 人为干扰对林火动态的影响很大,特别在人口密度分布高的南方区域。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林火发生频度最高,年均发生森林火灾6 489次,火循环周期为4 547年;而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的火循环周期最短,林火发生频度为0.04次·(104 hm2)-1,火循环周期为1 007年。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的林火动态变化趋势与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相似。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和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火烧频度为0.28和0.25次·(104 hm2)-1[结论] 中国的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林火发生频度最高,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的火循环周期最短。建议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森林经营目的进行可燃物管理,维持林火动态在一个合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青藏高原胡兀鹫繁殖生物学及濒危状况
苏化龙, 李八斤, 姚勇, 唐阳, 张勇, 果洛·周杰, 王延明, 加悟才让, 王英
林业科学. 2015, 51(9):  78-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1
摘要 ( 246 )   HTML   PDF (1109KB) ( 6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青藏高原胡兀鹫的繁殖成功率、种群现状、种群变化趋势和致危因素,为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调查时间为2010-2013年以及1991-1993年。调查区域包括西藏的昌都、林芝、那曲和拉萨地区,四川的甘孜和阿坝自治州,青海的海北、海西、果洛和玉树自治州以及甘肃的甘南自治州。在这些区域中的7个胡兀鹫繁殖地,对某些繁殖巢进行日活动行为观察,以确定其繁殖参数。繁殖成功率依据2010年冬季至2013年秋季观察的繁殖巢中离巢出飞的幼鸟数量确定。由于缺乏对大范围面积(超过1万km2)内准确繁殖对数目的调查数据,仅能以繁殖对之间的繁殖巢间距来换算其领域面积。种群结构大多情况下采用路线统计法(截线法)调查记录,少数情况下在动物尸体附近进行观察。将胡兀鹫划归为3~4个年龄组: 幼体(<3年龄),未成熟体(3~4年龄),亚成体(4~6年龄)和成体(>6年龄)。针对胡兀鹫种群结构的观察记录工作分别在1992年的4月-1993年2月下旬(合计48天)和2010年12月初-2012年10月下旬(合计103天)进行。繁殖种群数量评估,参照文献报道的高山兀鹫种群数量,以同期(2010年冬季至2012年底)调查的胡兀鹫繁殖巢数量与高山兀鹫繁殖巢的数量进行对比,其比值乘以高山兀鹫种群数量,以此估算胡兀鹫的繁殖对数量。[结果] 胡兀鹫产卵期为12月上旬-1月末(12月7日-1月28日,n=4),孵化期为55~61天(n=3),窝卵数平均为1.86枚(n=14),测量3枚卵的平均长和宽为84.4(83.1~88.3)mm和68.03(67.0~70.0)mm。繁殖成功率为81.82%(2010年-2012年,n=22)。巢址分布海拔为2 600~4 575 m。在具有代表性的繁殖地内,繁殖对之间距离平均为35.84 km(25.10~47.3 km),领域平均面积为1 284.51 km2(630.01~2 237.29 km2)。20年来(1990年以来)种群结构变动为: 胡兀鹫幼体数量比例从30.17%(n=116)降低到16.67%(n=96)。估算青藏高原250万km2面积的胡兀鹫种群数量不超过1 410个繁殖对。[结论] 初步确定胡兀鹫的致危因素超过10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各种基础工程设施的建立,尤其是边远荒僻区域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影响胡兀鹫繁殖成功率和种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木材单板节子识别改进算法
陈勇平, 郭文静, 王正
林业科学. 2015, 51(9):  90-95.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2
摘要 ( 240 )   HTML   PDF (1412KB)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木材单板节子识别改进算法,对木材单板表面节子进行快速识别和面积判断,旨在转化生产中由计算机智能控制自动分等代替人力分拣,提高木材单板分等效率。[方法] 选取带有节子的木材单板为研究对象,以图像识别初步结果为基础,首先采集木材单板图像并进行灰度变换; 然后根据灰度图像中节子和背景占据的不同灰度级范围,运用最大熵原理选择灰度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使节子从背景中初步分离出来; 接着通过形态学运算去除各初选节子外部的干扰特征量,使节子外轮廓得以较准确显现; 最后增加检出特征的外形轮廓判定,以防止板面可能存在的裂缝、污痕等其他特征量因颜色较深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被误检识别为节子。[结果] 图像分割处理后节子周围存在的一些干扰特征量,通过形态学膨胀处理可切断干扰特征量和节子之间的联系,膨胀后继续进行腐蚀操作可保持节子真实大小,比较形态学开闭运算2种处理方法,形态学闭运算处理后节子更容易被识别出; 检出的特征轮廓在进行椭圆拟合后辅以符合节子外形的条件限制可以提高识别精度,防止非节子被检出,其中通过计算特征轮廓点和拟合椭圆的匹配度大小可以初选是否符合节子特征,节子外形的条件限制主要用于过滤一些虽能拟合为椭圆但为长形物体比如裂隙等的影响。[结论] 通过本项研究,可直观获取单板表面的节子数量和节子相对大小,其实际生产中使用硬件对接后,根据图像采集设备与待采集对象的相对位置、采集图像的分辨率等情况,结合系统判定结果可得出节子的真实大小,实现木材单板的自动分等。

纯化作用对五味子木脂素抗氧化性的影响
谷艳菲, 闫伯前, 丁轲, 王宗义, 张忠杰, 韩涛
林业科学. 2015, 51(9):  96-105.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3
摘要 ( 251 )   HTML   PDF (1929KB) ( 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五味子木脂素在不同纯化程度下的抗氧化性能,为开发富集木脂素的五味子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微波-超声波联用法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得木脂素粗提液; 首先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液初步纯化,用pH10、体积分数100%的乙醇进行洗脱;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分析,检测方法为: Venusil XBP C18 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B)-水(A),梯度洗脱条件: 0~7 min (67%B)、7~13 min(67%~75%B)、13~22 min (75%~80%B)、22~30 min(80%~67%B),检测波长220 nm,流速0.8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为室温; 面积归一法计算木脂素纯度,粗提液中木脂素纯度为29.33%,大孔树脂初步纯化后的木脂素纯度为58.95%; 再采用制备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粗提液,检测方法为: Adsorbosphere XL C18柱 (250 mm×22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条件: 0~10 min (75%A)、10~15 min(75%~78%A)、15~38 min (75%~80%A),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3 mL,柱温为室温; 经制备液相纯化后,得到4个木脂素单体,五味子醇甲纯度为95.40%,五味子酯甲纯度为98.85%,五味子甲素纯度为94.76%,五味子乙素纯度为96.44%; 比较不同纯度组分木脂素的还原能力,对·O2-、·OH、H2O2、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纯化作用对五味子木脂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0.1~0.5 mg·mL-1范围内,不同纯度组分的五味子木脂素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均低于抗坏血酸; 纯化后的木脂素抗氧化能力均低于未纯化的木脂素粗提液,制备液相得到的单体中,五味子乙素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结论] 五味子木脂素粗提液中含有多糖等成分,五味子多糖具有抗氧化能力; 木脂素、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抗氧化能力强; 经大孔树脂初步纯化后,除去了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单独的木脂素抗氧化能力相对变弱。 此结果说明,随着纯化程度增大,物质组分单一程度高,物质的生物活性不一定随之增强; 制备液相得到的单体中,五味子乙素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原因可能与其联苯环、辛烯环上的取代基有关。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市场细分--基于游憩动机的因子-聚类分析
杨建明, 余雅玲, 游丽兰
林业科学. 2015, 51(9):  106-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4
摘要 ( 270 )   HTML   PDF (1208KB) ( 6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游客市场细分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有效区分游客群体,了解主要游客的消费特征,进而为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本研究尝试对福建省最负盛名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进行市场细分,研究结论可以为当地森林旅游管理者改善公园的经营管理和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对431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涉及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等。[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以中低收入的中青年游客群体为主,省内游客占多数,省外游客亦占有一定比例。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游憩动机可以归纳为6个构面,根据各公因子所包含问项的共同特征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构面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 回归和学习自然 >逃避现实 >康乐与求知 >探新求奇 >兴趣爱好 >享受乐趣。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根据被调查对象在6个公因子构面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可以划分为3个细分市场,判别分析验证了上述聚类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三大游客群体分别命名为"多目的寻求型游客群体"、"自我提升型游客群体"和"满足兴趣爱好型游客群体"市场,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5.50%,35.03%和29.47%。对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揭示,三大游客群体在职业和个人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客源地、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4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可以细分为3个群体,其中自我提升型游客群体以无固定职业和低收入者所占比例较大,在康乐与求知方面的动机比其他2类游客强烈; 多目的寻求型游客群体以职业者和中、高收入者所占比例较大,在回归和学习自然、逃避现实、探新求奇、享受乐趣4个方面的动机都比其他2类游客强烈; 满足兴趣爱好型游客群体在职业和个人收入方面处于居中状况,职业者略多于无固定职业者,中等收入者略多于低收入和高收入者,在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诉求比其他2类游客强烈。针对所发现的三大游客群体及其游憩动机差异,为当地公园的经营与管理提出若干具体建议,如开发多样化休闲游憩项目、改善公园游憩设施和引进新物种、保护和美化公园环境等。

多重目标下的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
黄安胜, 刘振滨, 许佳贤, 林群, 兰晔, 苏时鹏, 张春霞
林业科学. 2015, 51(9):  117-125.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5
摘要 ( 699 )   HTML   PDF (1209KB) ( 32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 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äre等(1992; 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量--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 其中,各指数减去1,就是各相应指标的增长率,且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均值。[结果] 2004-2012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4.1%,1.3%,1.6%和-0.2%; 四大地区依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8%)、中部地区(18.4%)、西部地区(10.7%)和东北地区(10.1%); 依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2%)、中部地区(17.8%)、东北地区(9.0%)和西部地区(7.9%); 依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5%)、东北地区(0.9%)、中部地区(0.6%)和东部地区(0.4%); 依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7%)、中部地区(1.3%)、东北地区(1.2%)和东部地区(0.5%); 依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0%)、西部地区(-0.2%)、东北地区(-0.2%)和中部地区(-0.7%)。[结论] 从2004-2012年各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因受限于规模效率未能同步增长,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贡献较为有限; 虽然四大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各区域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增长源泉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推动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促进林业技术进步,又要提高林业技术效率,还要依据区域特征实行因地制宜的林业发展政策。

中央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才琪, 陈绍志, 赵荣
林业科学. 2015, 51(9):  126-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6
摘要 ( 774 )   HTML   PDF (1258KB) ( 47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央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中央林业投资效率评价方法体系,明确中央林业投资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及作用,为衡量中央林业投资利用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在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同时,推动林业经济增长。[方法] 基于1987-2013年数据,采用Stata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中央林业投资、林业劳动力投入水平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利用VAR模型测算中央林业投资的滞后期,使用协整关系检验,得出林业经济增长和中央林业投资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中央林业投资和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短期的因果关系;根据误差修正模型分别论证当中央林业投资和林业经济增长偏离均衡水平时,在短期内恢复长期均衡的可能性,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更直观地判断二者变动在长期内对自身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结果] 1) 中央林业投资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其贡献率为1.517%。2) 中央林业投资存在1~2年的滞后期,此后开始发挥作用。长期内林业产值对中央林业投资增长具有收入效应,1%的林业经济增长可带动0.991%的中央林业投资。林业产值无法在短期内促进中央林业投资额迅速增长,但中央林业投资在短期会拉动林业产值的增加。3) 中央林业投资与林业产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当中央林业投资偏离均衡水平时,在短期内恢复长期均衡的速度快于林业产值。林业产值具有累加效应,中央林业投资对自身存在积累和拉动效应,林业产值对中央林业投资会产生收入效应,中央林业投资对林业产值存在乘数扩大效应。[结论] 结合中央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存在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提出加大中央林业投资力度、坚持持续合理投入、做出长远政策规划、防止年际间大幅度波动及临时性政策变动、完善中央林业投资体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建议。

综合评述
天牛视觉感受机制研究进展
吕飞, 海小霞, 王志刚, 毕拥国, 刘炳响, 阎爱华
林业科学. 2015, 51(9):  134-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7
摘要 ( 305 )   HTML   PDF (1221KB) ( 7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天牛是林业重要的蛀干害虫,其中有些种类如松墨天牛、光肩星天牛等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给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昆虫利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信号去定位和识别寄主及配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嗅觉及其化学生态学上; 而视觉作为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对昆虫寄主和配偶定位及识别等多种行为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视觉调节天牛成虫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天牛视觉系统研究的综述还未见报道。[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CNKI等数据库,查询天牛科视觉的相关文献。对天牛成虫视觉器官(复眼)的组织解剖学结构特征、视觉对天牛成虫行为的调节作用以及灯诱在林业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方面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天牛成虫的复眼围绕在触角的基部,被触角分为上下2部,呈肾形,无晶眼或伪晶眼类型,每个小眼含有8个视网膜细胞,其中2个中心细胞被6个周缘细胞包围; 日行性和夜行性天牛种类复眼解剖结构学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小眼密度、感杆束占据视网膜细胞的面积比率等。虫体和寄主植物颜色、形状及大小是主要的视觉信号来源,不仅可以影响某些天牛种类的交配成功率,而且可以影响对寄主植物的定位及非寄主植物的区分。灯光诱杀是害虫综合治理(IPM)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具有延缓害虫抗药性、降低防治成本和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诱捕光源的光谱和光强以及诱捕器的形状及颜色对害虫的诱集效果均有显著影响,目前对天牛的诱集光源(主要是黑光灯和高压汞灯一类紫外光)研究较多,而对光谱、光强以及诱捕器外形对天牛诱捕效率的影响研究较少; 同样,灯光诱杀也可以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检疫性的天牛害虫进行检测。[结论] 视觉系统不仅在昆虫的觅食和求偶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产卵位置识别、躲避天敌等行为均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天牛科成虫的视觉系统及视觉生态学相关的研究却很缺乏; 将来可以从寄主植物和配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天牛行为活动的影响,日行和夜行性天牛复眼的解剖学特征及区别等对天牛视觉生理生态学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为研制优异的、环境友好型的诱捕和测报装置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合理调控天牛及其天敌昆虫的种群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问题讨论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及其参数估计窗口大小对毛竹林CO2通量估算的影响
徐小军, 周国模, 杜华强, 施拥军, 周宇峰
林业科学. 2015, 51(9):  141-149.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8
摘要 ( 277 )   HTML   PDF (2534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量塔观测的CO2通量数据具有较高的缺失比率,给通量塔数据的应用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插补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获取完整和可靠的CO2通量数据。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参数估计窗口大小条件下基于夜间数据(NB)和基于白天数据(DB)的插补方法对CO2通量估算的影响,从而为选择最优的插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1年毛竹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塔观测的净生态系统交换量、温度以及光合有效辐射为基础数据,给定不同的参数估计窗口大小,采用NB和DB插补方法对CO2通量缺失数据进行插补,以实测数据评价参数估计窗口大小对CO2通量估算的影响。[结果] 参数估计窗口影响插补的波动程度随窗口增大而降低,窗口过大时结果不能体现局部变化,过小时结果出现异常,最优值与观测数据缺失量密切相关; 在本研究案例情况下,对于NB方法,生态系统总呼吸速率Re插补的最优移动窗口和参数估计窗口分别为15天和90天,总初级生产力GPP插补的最优移动窗口和参数估计窗口分别为2天和4天; 而对于DB方法,最优移动窗口和参数估计窗口分别为2天和60天; NB方法估算的年尺度GPP和Re分别高出DB方法的13.8%和26.8%,净生态系统交换量低于DB方法的32.2%; NB和DB方法得到的白天净生态系统交换量非常接近,但两者的Re分量具有较大差异。[结论] 缺失数据比率对参数估计窗口大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通量塔缺失数据插补时,综合考虑数据缺失比率和下垫面的碳通量季节变化特征,选择合适的插补方法及其参数估计窗口对提高CO2通量估算准确性具有帮助。

研究简报
5个常绿园林树种的夏季光合蒸腾特性
薛雪, 李娟娟, 郑云峰, 张金池, 庄家尧, 王鹰翔
林业科学. 2015, 51(9):  150-156.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19
摘要 ( 272 )   HTML   PDF (1247KB) ( 6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5个园林常绿绿化树种的夏季光合蒸腾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探讨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及配置合理性,同时评价其生态功能,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养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方法] 本研究在2013年7月21-23日夏季典型晴朗天气,以上海地区5个常用的常绿绿化树种石楠、广玉兰、蚊母、香樟、桂花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光合作用仪测定各个树种的光合蒸腾生理生态指标和主要环境因子,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个常绿树种夏季Pn(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分析主要为非气孔限制所致。 石楠、桂花、广玉兰和蚊母的Tr(净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香樟呈单峰曲线;石楠PnTr日均值显著大于其他4个树种,蚊母最小。石楠和蚊母WUE(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较高。根据蒸腾光合特性的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PnGs(气孔导度)、Ci(胞间CO2浓度)、Tl(叶片温度)、PAR(光合有效辐射)和Ta(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性,与RH(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性;TrGs,Ci,PAR,RH,VPD(水汽压亏缺)和WUE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广玉兰和蚊母蒸腾速率较小,日均光合速率较低;蚊母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广玉兰较低,建议养护中适当采取遮光措施减弱光抑制;香樟蒸腾速率较大,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建议养护中加强遮荫、灌溉以降低其蒸腾失水。在夏季,石楠、香樟和桂花抗强光、高温能力优于蚊母和广玉兰;石楠、蚊母能更有效利用土壤水分,适应较干燥的环境气候。

秦岭南坡栓皮栎实生苗的构型分析
胡晓静, 张文辉, 何景峰
林业科学. 2015, 51(9):  157-164.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20
摘要 ( 240 )   HTML   PDF (1310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秦岭南坡栓皮栎实生苗在阴、阳坡生境中的构型,对比不同生境中其构型的差异,探讨构型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结构及其经营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样方调查,研究秦岭南坡的阴坡和阳坡2种生境中1~10年生栓皮栎幼苗的植株生长、枝系特征、叶片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等构型特征。[结果] 各个年龄实生苗的基径、树高均是阳坡 >阴坡,冠幅则相反,在9年生之前均是阴坡>阳坡; 基径在2个生境间没有显著差异,树高在7~10年间出现显著差异,冠幅在3年和8年时差异显著。阳坡和阴坡生境光照条件存在差异,这使栓皮栎实生苗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不同坡向栓皮栎实生苗1级枝和3级枝出现的年龄阶段不同,阴坡(分别出现在4年生、6年生时)早于阳坡(分别出现在5年生、8年生时); 总体分枝率与逐步分枝率(R1:2)表现为阳坡>阴坡; 1级枝分枝角和1级枝长度则表现为阴坡>阳坡。各个年龄栓皮栎幼苗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为阴坡>阳坡; 2个生境中,叶长宽比固定变化在2.00~2.61,这可能是因为叶长宽比由遗传性状所控制,不容易随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异。2个生境中,栓皮栎实生苗的叶、干、侧枝的生物量均呈指数形式增长,1~5年苗生物量增长缓慢,6年后增长加快,且在6年后2个生境间的差异显著(P<0.05); 根茎比在1~7年生时有显著差异(P<0.05),在8年生之前其生物量格局是把较多的干物质分配到根系,确保幼苗的存活; 各器官生物量比率高峰值出现的年龄也不同,叶生物量比率最高值阴、阳坡分别出现在第4年、第3年,侧枝生物量比率最高值阴、阳坡分别出现在第8年、第9年; 2个生境中,干、叶生物量比率在1~4年时有显著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大,差异明显变小,但在8年生后,又有显著差异。[结论] 阳坡生境较阴坡更有利于栓皮栎实生苗的生长发育,但阴坡生境内栓皮栎实生苗通过强烈分枝和增加叶面积来获取更多光辐射,可见为充分利用不同生境内的光资源,栓皮栎实生苗通过构型变化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

基质和IBA浓度对云锦杜鹃扦插生根的影响
王书胜, 单文, 张乐华, 杜有新, 李晓花, 王凯红
林业科学. 2015, 51(9):  165-172.  doi:10.11707/j.1001-7488.20150921
摘要 ( 331 )   HTML   PDF (1457KB) ( 7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质组成与外源激素应用是影响扦插生根的重要因子。云锦杜鹃扦插生根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基质、IBA浓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该物种扦插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扦插基质与IBA浓度组合,为引种驯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云锦杜鹃当年生带芽苞的木质化顶枝为材料,采用纯河沙、泥炭+珍珠岩(4:1,体积比)、珍珠岩+森林土(4:1)、蛭石+森林土(4:1)、河沙+森林土(1:1)、纯森林土6种扦插基质与100, 200,400,800 mg·L-1 4个IBA浓度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质与IBA浓度处理组合对云锦杜鹃插穗愈伤组织诱导率、腐烂率、生根率、老叶留存率及总根数、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根幅等生根指标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扦插基质、IBA浓度对所有测试指标均有极显著的(P < 0.01)影响,且基质的影响大于IBA浓度; 两者交互效应仅对总根数、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及根幅4个根系发育指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基质中,纯河沙除最长不定根长、根幅表现较差外,其他指标表现极佳; 泥炭+珍珠岩(4:1)在愈伤率、最长不定根长及根幅上表现最佳,其他指标仅次于纯河沙; 其他4种基质的生根效果随着森林土配比增加而下降,纯森林土在所有指标上表现最差。4个IBA浓度上,愈伤率、腐烂率以100 mg·L-1处理最佳,随着IBA浓度升高愈伤率显著降低、腐烂率升高; 生根率、老叶率以200 mg·L-1处理最佳,随着IBA浓度进一步升高而逐渐降低; 总根数、不定根数、 最长不定根长及根幅在100, 200,400 mg·L-1浓度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优于800 mg·L-1处理。隶属函数评价表明,24个处理组合中纯河沙与200 mg·L-1 IBA组合为云锦杜鹃扦插生根的最佳组合,其腐烂率、生根率、老叶率、总根数及不定根数在所有组合中表现最佳; 泥炭+珍珠岩(4:1)与100 mg·L-1 IBA组合愈伤率最高(100%),其他指标也表现良好,综合生根效果其次; 纯森林土与800 mg·L-1 IBA组合生根效果最差。[结论] 云锦杜鹃扦插生根受基质、IBA浓度及其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纯河沙、泥炭+珍珠岩(4:1)生根效果优于其他4种基质,为其扦插生根的首选基质,纯森林土不适合扦插育苗; 200,100 mg·L-1 IBA处理有利于插穗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根形成,而800 mg·L-1 处理引发插穗腐烂,不利于生根和根系发育; 不同基质扦插生根的最适IBA浓度存在差异,纯河沙与200 mg·L-1 IBA及泥炭+珍珠岩(4:1)与100 mg·L-1 IBA 2个处理组合被推荐用于云锦杜鹃产业化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