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25
目录
目录
林业科学. 2014, 50(3):  0-0. 
摘要 ( 105 )   PDF (629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基于生态用小波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分布格局的周期性特征
宋于洋, 李园园, 李明艳
林业科学. 2014, 50(3):  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1
摘要 ( 261 )   HTML   PDF (1932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Mexican Hat和Morlet生态用小波,研究3个地点、3种沙丘类型梭梭分布格局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Mexican Hat和Morlet生态用小波识别的主周期与沙丘的延伸距离接近,即梭梭分布格局的波动周期与沙丘长度基本一致;同时Morl生态用小波能在较小尺度辨别局部聚集特征;通过特征尺度下突变点的检验,发现只有突变点显著尺度,才能对未来格局有较好的预测;影响梭梭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有沙丘形态、坡位和土壤因素。

滨海盐碱地人工刺槐绒毛白蜡混交林的根系分布与细根生长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董海凤, 马海林
林业科学. 2014, 50(3):  10-15.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2
摘要 ( 182 )   HTML   PDF (698KB)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人工刺槐绒毛白蜡混交林内分别选择3株刺槐和绒毛白蜡标准木,在距离这6株标准木树干水平方向0~50,50~100,100~150,150~200和200~250 cm这5个距离范围内,按0~20,20~40和40~60 cm将土壤分为3个垂直层次,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分别获取根样,研究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细根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这2种林木的根系构成以大于5 mm的粗根为主,绒毛白蜡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刺槐,绒毛白蜡和刺槐根系在0~20 cm土层中的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59.8%和83.6%;绒毛白蜡的0~2,2~5 和大于5 mm径级根系的水平分布距离均明显大于刺槐;2树种的大于5 mm粗根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00 cm距离内,而较细的根系则主要分布在50~100 cm距离内;绒毛白蜡细根的生物量、根长、表面积和活力显著大于刺槐细根。绒毛白蜡在滨海盐碱立地条件下较刺槐具有更强适应能力。

甘肃泾川3种径级刺槐林的冠层截留降雨作用
王安民, 任烨, 王彦辉, 韩芬, 张俊明
林业科学. 2014, 50(3):  16-2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3
摘要 ( 212 )   HTML   PDF (1000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0年生长季(6—10月)研究甘肃泾川县中沟小流域6.1~10.0,14.1~18.0和22.1~26.0 cm 3种径级刺槐林的冠层截留降雨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的降雨总量为221.1 mm,6.1~10.0,14.1~18.0和22.1~26.0 cm这3种径级刺槐林的冠层截留总量占同期降雨量的比率分别为13.16%,15.11%和18.44%,树干茎流率分别为6.15%,5.49%和0.85%,林内穿透雨率分别为80.69%,79.40%和80.79%,表现为随着树木径级增大,冠层截留增大、树干茎流减小、穿透雨相差不大;对于次降雨事件,随着降雨量增大,林冠截留量呈对数函数增大,林冠截留率呈对数函数减小;树干茎流量呈线性增大,树干茎流率呈对数形式增大;穿透雨量呈线性增大,穿透雨率呈指数形式增大;20 mm的次降雨量是增减速度变化的一个阈值。

毛白杨和烟草次生维管发育相关NAC转录因子的比较
郭伟, 卢孟柱
林业科学. 2014, 50(3):  22-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4
摘要 ( 175 )   HTML   PDF (1500KB) ( 6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烟草具有典型的次生维管发育过程,与毛白杨在转录组水平上进行比较,有利于通过烟草来鉴定出次生维管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烟草维管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将NAC转录因子基因通过BLASTP程序比对毛果杨基因组数据库,共得到43对NAC直系同源基因,并根据序列同源性将其分为19个亚组。利用烟草和毛白杨的基因表达谱,分析NAC基因表达量变化,找到13对表达模式相似的烟草和毛白杨的同源基因。选取8对NAC同源基因通过相对荧光定量PCR进行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8对NAC同源基因在烟草和毛白杨中的表达模式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为利用烟草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研究NAC转录因子,进而揭示杨树的维管发育相应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
欧美杨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基因(ZxZF)的遗传转化及抗旱性初步分析
张伟溪, 刘浡洋, 丁昌俊, 张冰玉, 黄秦军, 褚延广, 苏晓华
林业科学. 2014, 50(3):  3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5
摘要 ( 232 )   HTML   PDF (1148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激活胁迫相关基因、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来自极端抗逆木本植物霸王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基因(ZxZF)为外源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欧美杨‘渤丰1号’进行遗传转化。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80株抗性植株,通过PCR检测获得17株呈阳性植株,Southern印记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以单拷贝方式整合到5个转基因株系体内,RT-PCR及qRT-PCR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4个转基因株系中成功表达。PEG模拟干旱胁迫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10%以上,转基因株系抗旱性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研究表明ZxZF转录因子基因对提高转基因杨树抗旱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抗旱林木优良品种中具有重要育种价值。

唐古特白刺液泡膜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NtNHX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唐欣, 王瑞辉, 杨秀艳, 朱建峰, 刘正祥, 倪建伟, 张华新
林业科学. 2014, 50(3):  38-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6
摘要 ( 244 )   HTML   PDF (1320KB) ( 7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内,从而减轻过量Na+对细胞质的伤害,同时维持细胞的渗透势,利于植物抵御盐胁迫。以2年生唐古特白刺嫩叶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获得1个NHX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NtNHX1,GenBank登录号为KF75192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tNHX1全长2 134 bp,包含281 bp的5'非编码区、218 bp的3'非编码区和29 bp的poly(A)尾巴。该cDNA编码1个544个氨基酸的多肽,等电点为8.14,推测分子质量为59.9 kDa。通过与其他物种的NHX1氨基酸序列比对,NtNHX1基因与柑橘同源性最高达81%。NtNHX1基因存在12个跨膜结构域,其中TM3跨膜结构域上具有高度保守的氨氯吡嗪脒结合位点(LFFIYLLPPI)。该位点与Na+有竞争作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NtNHX1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根;在高浓度盐(200 mmol·L-1 NaCl)处理下,NtNHX1在叶中的转录水平显著增强,在处理12 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由此推断,NtNHX1基因的表达与盐胁迫的诱导和调节有关。

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鹿角杜鹃扦插育苗的影响
张乐华, 王书胜, 单文, 李晓花, 王凯红, 王兆宏
林业科学. 2014, 50(3):  45-5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7
摘要 ( 255 )   HTML   PDF (1789KB) ( 7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鹿角杜鹃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采用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鹿角杜鹃扦插育苗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激素种类对育苗效果影响最大,激素浓度其次,两者对绝大部分育苗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扦插基质影响相对较小,仅对愈伤率、生根率及扦插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两因素交互效应中,激素种类×浓度的交互效应最大,对除新梢数、新梢长外的所有指标有极显著影响;基质×激素浓度互作主要显著影响插穗生根指标;基质×激素种类效应最小,仅对愈伤率、新梢率有显著影响。三因素交互效应对部分生根指标也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腐殖土+河沙(3:1)基质与50 mg·L-1 GA3组合的隶属值最大,该处理在所有组合中生根率(78.33%)、老叶留存率(90.00%)最高,腐烂率(8.33%)最低,其他育苗指标也有良好的表现,为鹿角杜鹃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

外源乙烯对冷藏桃果实香气物质合成的调控
王贵章, 李杨昕, 王贵禧, 梁丽松, 马庆华
林业科学. 2014, 50(3):  55-6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8
摘要 ( 214 )   HTML   PDF (963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外源乙烯对冷藏过程中‘大久保’桃果实香气合成的调控,以常温贮藏桃(CK1)和0 ℃贮藏桃(CK2)为对照,在低温贮藏期间外源乙烯处理(T)对桃果实中芳香成分的释放及香气合成相关酶脂氧合酶(LOX)、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得的29种挥发性香气中,有19种成分的合成受到低温抑制,含量降低,在外源乙烯的诱导下除了薄荷醇外,其余18种成分含量均升高;在10种受低温诱导而含量增加的成分中,有4种同时被外源乙烯诱导,而其余6种成分则受到外源乙烯的抑制含量降低。低温阻遏薄荷醇的合成,因此只在常温条件下检测到。低温冷藏导致花香型香气酯类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果实品质下降;而施加外源乙烯能促进特征香气芳樟醇和γ-癸内酯的合成,抑制己醛、反-2-己烯醛和苯甲醛的释放,青草型与花香型香气比值降低,从而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改善。LOX活性受到乙烯的抑制而降低,而ADH和AAT则受乙烯的诱导活性升高,相应的6-C醛类物质在外源乙烯处理的桃果实中含量降低。

厦门本岛城市森林树冠覆盖与热岛效应关系
高美蓉, 贾宝全, 王成, 孙朝晖
林业科学. 2014, 50(3):  63-6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09
摘要 ( 329 )   HTML   PDF (1046KB) ( 6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反演厦门本岛亮温。通过相对亮温分布及变化来定量描述厦门本岛的热场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所得的厦门岛城市森林树冠覆盖数据,利用GIS的空间统计功能,对城市不同树冠覆盖类型与城市相对亮温、绝对温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城市森林树冠覆盖对热岛效应的减缓作用。结果表明:1) 厦门本岛热岛效应显著,热场类型以中等热岛和强热岛为主,集中连片分布在本岛中心正北-西北区域的城市商业中心、居住区、工业区;2) 1993—2009年间,厦门本岛热场强度普遍提高,热岛效应不断增强,中等热岛和强热岛从1993年的散点状分布发展到2009年在厦门本岛北部区域大规模集结成片分布;3) 地表覆盖类型与城市热岛效应分布区域具有对应的关系。公园树冠覆盖斑块体较大,连续集中分布,破碎化程度较低,77.86%的面积集中分布在绿岛区域。道路和居住区树冠覆盖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弱热岛和中等热岛区,斑块体较小,破碎化程度高,连续性差,造成区域的植被盖度低,不能明显减缓热岛效应。草地则在绿岛、弱热岛和中等热岛区有较均匀分布;4) 植被盖度高、斑块体大的城市森林对热岛效应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基于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2014, 50(3):  69-75.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0
摘要 ( 330 )   HTML   PDF (950KB) ( 8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并在贝叶斯法中考虑无信息先验分布和有信息先验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而且基于有信息先验分布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要略好于无信息先验分布。这是因为利用生长模型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利用传统的估计方法分析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稳定性比较低,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贝叶斯法综合利用了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而传统法仅利用了样本信息,而且贝叶斯法把模型参数看作是随机变量,更能反映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本质,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可靠性更好,而传统法把模型参数看作固定值。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的估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稀少群团状植被自适应群团抽样适宜的单元大小
朱光玉, 李新建, 陈振雄, 吕勇
林业科学. 2014, 50(3):  76-8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1
摘要 ( 189 )   HTML   PDF (1236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样本单元面积大小不仅关系到自适应群团抽样调查的精度,而且影响其抽样成本,是影响自适应群团抽样应用推广的重要指标。以内蒙古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稀少群团状典型植被(灌木和小乔木)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变动系数作为衡量抽样的效率指标,设计几种不同样本单元面积,通过500次重复模拟试验,从变动系数与样本单元大小的相关关系入手,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适宜的样本单元面积大小。结果表明:同一抽样总体,当初始样本量相同时,随着样本单元面积变大,变动系数将递减,渐渐趋于一个稳定的常数;对于分布稀少、群团状的灌木,进行自适应群团抽样调查时,其最小的适宜样本单元面积为100 m2,可以采用的适宜单元面积大小区间为100~200 m2;对于分布稀少、群团状的小乔木,进行自适应群团抽样调查时,其最小的适宜样本单元面积为200 m2,可以采用的适宜单元面积大小区间为200~300 m2

多时相双极化SAR影像林地类型分类方法
王馨爽, 陈尔学, 李增元, 姚顽强, 赵磊
林业科学. 2014, 50(3):  83-9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2
摘要 ( 270 )   HTML   PDF (2434KB)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及大自然空气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分布的监测与制图意义重大。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两景星载ALOS PALSAR多时相数据覆盖区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时相极化SAR、干涉SAR对植被结构变化特征的敏感性,结合后向散射系数与干涉相干性的时变特征进行林地类型分类研究,发展基于多时相、多极化、干涉SAR的SVM林地类型分类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多时相的平均干涉相干性对有林地、疏林地及灌木林地的识别十分有效;综合运用所选取的多时相干涉、极化比等有效维度信息能很好地突出地物的边缘与结构,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林地类型。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越冬后松褐天牛试验
张彦龙, 杨忠岐, 张翌楠,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林业科学. 2014, 50(3):  92-9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3
摘要 ( 233 )   HTML   PDF (1033KB) ( 5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林间均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卵4种处理。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23%;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18%。在林间试验中,当成虫的释放量与侵入孔比例为1:1时,直立死树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处理的控制效果为66.02%,伐倒死树上释放成虫处理控制效果为91.16%。林间均匀释放成虫处理中,1年后释放量为3 750头·hm-2的样地内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83.68%,最佳释放比例为0.547 5:1(释放量:侵入孔数);伐倒死树释放卵处理中,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91.48%。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和蛹期的高效天敌,林间伐倒死树释放卵是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甲基磺酸甲酯对毛泡桐丛枝病苗DNA甲基化的影响
曹喜兵, 赵振利, 范国强, 邓敏捷, 董焱鹏
林业科学. 2014, 50(3):  99-10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4
摘要 ( 267 )   HTML   PDF (2207KB) ( 6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后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并对发病相关特异DNA片段对应蛋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健康和丛枝病幼苗及MMS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相同。随着MMS浓度的升高,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总DNA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但最大浓度(100 mg·L-1)MMS处理后的DNA甲基化水平仍低于健康苗。与毛泡桐丛枝病幼苗相比,MMS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DNA去甲基化多态性皆低于DNA甲基化多态性。序列同源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特异DNA甲基化片段对应蛋白功能可能涉及物质和能量代谢、转录和转运、信号转导及致病相关。毛泡桐丛枝病发生可能与其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和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密切相关。

一色齿毛菌锰过氧化物酶(MnP)活性检测与MnP1基因的克隆
于存, 池玉杰
林业科学. 2014, 50(3):  109-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5
摘要 ( 268 )   HTML   PDF (1436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锰过氧化物酶(MnP)广泛存在于白腐菌中,是降解木质素的主要酶系。首先对采自长白山的一色齿毛菌菌株CB1降解木质素的过氧化物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一色齿毛菌可产生MnP,但不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Mn2+不是其产生MnP的必要因子,在LNAS培养基中加入木屑为底物的条件下,一色齿毛菌MnP最大酶活为18.4 U·L-1。在酶活检测的基础上,为了深入研究MnP降解木质素的功能,根据已知的MnP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以一色齿毛菌菌株CB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到该菌株一个编码MnP1蛋白的全长DNA基因(GenBank登录号JQ782578.1),命名为 Cu-mnp1 。该基因DNA全长4 268 bp,含有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区域含有TATA-Box,CAAT-Box,SP1,AP1,HSE,XRE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其cDNA基因(GenBank登录号JQ782579.1)编码区长度为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BLAST比对分析表明,在cDNA水平上Cu-mnp1与猴头菇菌株CB1的mnp2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70%。蛋白结构分析表明,Cu-MnP1含有4个二硫键属于短MnP。

木材微波预处理圆柱形谐振腔理论模拟与设计
罗勇锋, 李羲, 李贤军, 陈红斌, 柴媛
林业科学. 2014, 50(3):  117-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6
摘要 ( 231 )   HTML   PDF (1269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和木材传热传质机制,构建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电磁场分布及热质迁移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微波馈入方式及谐振腔半径对圆柱形谐振腔中木材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微波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优化的微波谐振腔型。结果表明:1) 微波馈入方式和谐振腔半径对木材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微波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2) 在本研究范围内,采用三微波口馈入方式加热时,木材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最均匀,且微波能量利用效率最高,达到87.48%;3) 随着微波谐振腔半径的增加,木材内温度变异系数和能量利用效率整体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优化的谐振腔半径介于0.186~0.211 m之间。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流动——基于气候谈判的视角
杨红强, 季春艺, 陈幸良, 聂影
林业科学. 2014, 50(3):  123-12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7
摘要 ( 262 )   HTML   PDF (1473KB) ( 9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国际贸易的碳计量和分配问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HWP议题谈判的焦点。依据IPCC指南,核算1961—2011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储量和碳排放,继而分析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流动对减排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储量流动不断增长,应用不同的IPCC碳量核算方法会对附件Ⅰ贸易国的碳减排产生不同影响。木质林产品进口提高了储量变化法核算的碳清除贡献;运用大气流动法,我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与使用已成为碳排放源。

研究简报
栾树林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罗赵慧, 田大伦, 宁晨, 闫文德
林业科学. 2014, 50(3):  130-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8
摘要 ( 207 )   HTML   PDF (1094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美云杉针叶表皮结构的差异分析
李智, 许荔, 林梦, 杨萌, 贾桂霞
林业科学. 2014, 50(3):  134-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19
摘要 ( 207 )   HTML   PDF (2289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茎叶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徐福利, 赵亚芳, 张潘, 王渭玲, 于钦民, 王伟东, 王国兴
林业科学. 2014, 50(3):  139-14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20
摘要 ( 185 )   HTML   PDF (1157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枣实蝇4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李新泉
林业科学. 2014, 50(3):  144-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21
摘要 ( 194 )   HTML   PDF (1178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马尾松速生良种‘广西南宁市林科所马尾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种子’
杨章旗, 黄永利, 覃开展, 韦元荣
林业科学. 2014, 50(3):  151-15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22
摘要 ( 253 )   HTML   PDF (1068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西南宁市林科所马尾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繁育的苗木生长迅速,材积生长比当地商品种增益36.15%~100.00%,且干形通直圆满,适应性强。该良种适生区为海拔300~800 m的高丘、低山或低中山,由砂页岩、花岗岩、页岩、片麻岩、紫色砂页岩等母岩发育的酸性红壤,坡度小于35°,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立地指数≥16。
杜仲果药兼用良种‘华仲4号’
杜兰英, 乌云塔娜, 杜红岩, 朱高浦
林业科学. 2014, 50(3):  152-1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323
摘要 ( 263 )   HTML   PDF (1063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杜仲‘华仲4号’为雌株,是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速生、丰产、活性成分含量高、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各产区营建杜仲果园和速生丰产园,生产杜仲果实和杜仲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