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目录
目录
林业科学. 2014, 50(4):  0-0. 
摘要 ( 159 )   PDF (402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有机残体分解及氮磷释放特征
宋曰钦, 谢宗强, 翟明普, 贾黎明
林业科学. 2014, 50(4):  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1
摘要 ( 273 )   HTML   PDF (539KB) ( 8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网袋法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落叶、小枝(直径小于0.5 cm)、细根(直径小于2mm)和皮的分解速率以及N,P动态。结果表明:4种有机残体在357天中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到试验结束时(2008年11月)细根的分解率最大(42.5%),其次是落叶(30.5%)和皮(26.0%),小枝的分解率最低(20.9%);Olson指数方程对4种有机残体的分解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6~0.98,由此计算得到4种有机残体的年分解率分别为42.88%,31.74%,26.25%和20.54%;不同有机残体分解初期存在N,P元素富集现象,但富集程度与富集持续的时间存在差异,细根、叶、皮、小枝中N的富集度分别为11.6%,127.2%,122.6%和126.7%,P的富集度分别为105.9%,172.9%,123.0%和163.9%,因此N,P的富集度均以叶最高,以细根最低;从富集持续的时间来看,细根、叶、皮、小枝中的N富集持续时间分别为205,239,297和265天,以皮持续的时间最长,P富集持续的时间分别是205,205,265和239天,以小枝持续的时间最长;从不同有机残体释放的N,P量来看,细根释放量最多,其次是叶,皮和小枝释放量较少。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中不同有机残体在养分归还上存在不同特点,尤其是皮和小枝分解率低,养分富集持续时间长,今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其分解,以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

准噶尔盆地南缘洪积扇无叶假木贼种群空间点格局
楚光明, 王梅, 张硕新
林业科学. 2014, 50(4):  8-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2
摘要 ( 272 )   HTML   PDF (637KB) ( 6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洪积扇斜坡、缓坡和平缓坡3个典型地段上的无叶假木贼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方法研究不同生境、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探讨无叶假木贼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与动态机制。结果表明:在3个生境中无叶假木贼种群均表现出聚集分布,其中斜坡和平缓坡在50 m的范围内聚集;各发育阶段在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特征都比较明显,随尺度增加种群的聚集强度减弱,其中缓坡各发育阶段均表现出偏均匀分布的趋势;幼苗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和最大的聚集强度,从幼苗到成年植株则表现出聚集强度降低;各发育阶段之间在小尺度上强烈正关联,在大尺度上幼苗和幼株、成年植株之间表现出负关联或无关联,而幼株和成年植株间表现出正关联或无关联,其中缓坡各发育阶段之间在大尺度上的空间关联均趋于负关联。

不同采伐干扰方式对热带山地雨林谱系结构的影响
卜文圣, 许涵, 臧润国, 丁易, 张俊艳, 林明献
林业科学. 2014, 50(4):  15-2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3
摘要 ( 238 )   HTML   PDF (1479KB) ( 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老龄林及经过择伐和皆伐后自然恢复约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和样地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不同干扰方式对群落组成及谱系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干扰方式下环境因素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历经40年的恢复,2种方式干扰后自然恢复次生林不同径级(1≤DBH<5 cm为幼树、5≤DBH<10 cm为小树、DBH≥10 cm为成年树)树种的丰富度已接近老龄林水平,其幼树、小树的多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其胸高断面积依旧显著低于老龄林;从老龄林、择伐后恢复的次生林到皆伐后恢复的次生林,群落幼树和总体的谱系结构由聚集转向发散,而成年树的谱系结构则恰好相反,小树的谱系结构基本上是随机的;在老龄林中,群落各个径级的谱系结构均随着海拔的升高由发散转向聚集;在择伐后恢复的次生林中,除成年树外,群落的谱系结构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由聚集转向发散;在皆伐后恢复的次生林中,幼树的谱系结构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由发散转向聚集,而小树和成年树的谱系结构则由聚集转向发散。

青海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向泽宇, 张莉, 张全发, 刘伟, 王根绪, 王长庭, 胡雷
林业科学. 2014, 50(4):  22-3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4
摘要 ( 302 )   HTML   PDF (1111KB) ( 8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青海省不同林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通 1#、湟中和尖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大通 2#、循化和乐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居中,民和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则较低;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民和最低,其他林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循化、尖扎、湟中 > 大通1#、大通 2#、乐都 > 民和;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大通 2#、民和 > 乐都 > 大通 1#、湟中、循化、尖扎;各林型的土壤全钾含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林型条件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总体表现为大通1#、尖扎 > 湟中 > 循化 > 大通 > 乐都 > 民和,4种林木对土壤养分的分布和改良表现为云杉 > 白桦 > 山杨 > 落叶松;各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乐都、民和 > 大通 1#、大通 2#、湟中 > 循化、尖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各林型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RD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因子很好地解释了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异,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有机质、氮素和速效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的主要因素。

鹅掌楸属树种自交衰退的SSR分析
潘文婷, 姚俊修, 李火根
林业科学. 2014, 50(4):  32-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5
摘要 ( 230 )   HTML   PDF (1029KB) ( 7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鹅掌楸属树种5个自交组合子代为材料,以4个种内杂交子代及8个种间杂交子代为参照,以存活率、生长量等表型性状为评价指标,结合SSR分子标记信息分析鹅掌楸属树种自交衰退程度,并试图从SSR分子标记角度探究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鹅掌楸属树种自交衰退明显。与种内异交及种间杂交子代相比,自交子代胸径、树高及存活率的衰退程度δ分别为:0.46,0.45;0.32,0.35;0.25,0.30。SS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交配类型子代的纯合子比率由高到低趋势为:自交、种内交配、种间交配。同时,初步筛选出2个可能与鹅掌楸属隐性致死基因相关联的SSR位点。

云杉未成熟合子胚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
张建伟, 王军辉, 李青粉, 马建伟
林业科学. 2014, 50(4):  39-4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6
摘要 ( 301 )   HTML   PDF (1409KB) ( 8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云杉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球果采集日期、基因型、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对影响体细胞胚分化和成熟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适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1/2 LM + 2,4-D 2.2 mg·L-1 + 6-BA 1.1 mg·L-1 + 蔗糖 10 g·L-1 + 凝胶2 g·L-1 + 酶解酪蛋白1 g·L-1;合适的分化培养基为1/2 LM + ABA 24 mg·L-1 + PEG4000 50 g·L-1 + 蔗糖30 g·L-1 + 活性炭1 g·L-1 + 凝胶4 g·L-1 + 水解酪蛋白1 g·L-1;合适的萌发培养基为1/4 LM + 蔗糖20 g·L-1 + 活性炭1 g·L-1 + 凝胶4 g·L-1 + 水解酪蛋白1 g·L-1。以上培养基中均附加谷氨酰胺0.5 g·L-1,pH5.8。

秦岭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张瑜, 贾黎明, 郑聪慧, 张西
林业科学. 2014, 50(4):  47-5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7
摘要 ( 231 )   HTML   PDF (954KB) ( 7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秦岭南北坡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104块标准地和75株平均优势木解析木的498对树高-年龄数据,采用优势木树高生长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编制秦岭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对该地区立地质量进行评价。运用ForStat 2.0和SPSS 18.0统计软件,选择12个数学模型拟合树高曲线,最终确定lgH=-0.014 6+0.743 8lgA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35年,指数级距为2 m,运用标准差调整法导出树高值为10~20 m共6条地位指数曲线,最终形成秦岭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导向曲线适合性检验、树高理论值与实际值的X2检验、落点检验和树高生长量检验结果均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能够客观反映该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立地质量。

基于高光谱参数的枫杨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优化
李文敏, 魏虹, 李昌晓, 陈存根
林业科学. 2014, 50(4):  55-5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8
摘要 ( 234 )   HTML   PDF (966KB) ( 7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ASD Fieldspec 光谱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枫杨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并给出对应的枫杨叶绿素含量。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枫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9个常见光谱植被指数与枫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与回归方程,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将得到的主成分得分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枫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枫杨幼苗叶绿素含量。在所列举的9个常用植被指数中,VOG1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R达到0.865。用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叶绿素含量的估算,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0.934,是一种良好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式。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技术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林业科学. 2014, 50(4):  60-65.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09
摘要 ( 248 )   HTML   PDF (1198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不同虫态(幼虫、蛹、成虫)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验。成虫、幼虫和蛹3种不同虫态的枣实蝇有一致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分别用来确认实时荧光PCR产物的特异性;其平均熔解温度为(75.3±0.1) ℃,并获得一段长为205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说明在枣实蝇成虫为模板的基础上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适用于幼虫、蛹的快速鉴定,可将不同虫态的枣实蝇与近似种类区分开来。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性状、无性型与分子系统学分析
梁超琼, 曹支敏, 陈敏, 周雪
林业科学. 2014, 50(4):  66-7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0
摘要 ( 294 )   HTML   PDF (1264KB) ( 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β-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PCR扩增与测序,比对分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62个溃疡病菌菌系可按培养特征划分为2个菌落类群:类群Ⅰ为典型喷泉状菌落,类群Ⅱ为平伏状菌落。依据该病菌培养物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该菌系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即葡萄座腔菌的无性型。同时,供试菌系在rDNA-ITS基因、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中分别被分为2、3和3个类群。在构建的3个NJ系统发育树中,包含绝大多数参试菌系的类群Ⅰ均与GenBank上报道的B. dothidea聚在一起,证实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正确;来自宝鸡陇县的菌系Fldh 1 在rDNA-ITS系统树中独立成群;来自陕西杨凌区的菌系FyxnFyrgFyxj在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系统树中均聚为一类;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采自陕西咸阳的FxfhFxdh 1 Fxdh 2 3菌系被聚为一支,并显示与B. dothidea种内其他地域菌系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看,供试菌系在培养性状、产孢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与其分子系统发育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长江安庆段滩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杨二艳, 周立志, 方建民
林业科学. 2014, 50(4):  77-8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1
摘要 ( 280 )   HTML   PDF (1228KB) ( 7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长江安庆段滩地的自然沼泽湿地以及人工干预形成的疏林、幼树林、6年生林和成熟林5个不同生境类型,采用样带法开展鸟类群落调查,研究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调查共记录到66种鸟,隶属于12目31科,其中水鸟有15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22.73%。食性集团以食虫鸟和杂食鸟种数居多,分别占总鸟类种数的45.6%和31.3%。沼泽湿地鸟类总种数和密度均最高,幼树林最低,其中,各生境鸟类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3种树林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增大,疏林全年鸟类多样性仅次于成熟林,但以沼泽湿地的最高。全年鸟类多样性在各生境中存在极显著差异。全部生境鸟类多样性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在各季节中存在极显著差异。鸟类多样性特征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和植被类型相关。

基于图像处理的微波处理材裂纹评价
林兰英, 何盛, 傅峰, 周永东
林业科学. 2014, 50(4):  84-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2
摘要 ( 248 )   HTML   PDF (1567KB) ( 8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强度微波处理方法用于木材的功能化改性研究过程中,为了对微波处理效果进行评价,需要了解处理材表面的裂纹特征信息。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图像处理模块,通过编程对微波处理木材表面裂纹的彩色扫描图像进行图像类型转换、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及图像形态学处理,提取图像中存在的裂纹,并最终对裂纹数量、长度、面积等信息进行统计,可以实现对微波处理木材表面裂纹状态的科学评价。

利用AFM技术研究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
陈红, 田根林, 费本华
林业科学. 2014, 50(4):  90-9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3
摘要 ( 279 )   HTML   PDF (2109KB) ( 8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研究超声处理及不同干燥方式对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预处理的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都呈随机无序的交织状排列;与冻干初生壁微纤丝相比,气干的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相互搭接得更紧密,纤丝之间的距离更小;超声处理增加了纤维粗糙度,并使得初生壁微纤丝暴露得更明显,超声处理提供了一个增加纤维表面润湿性和使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更易被观察到的方法。因此,在利用AFM研究竹纤维微纤丝时,需要根据所要观察的目标特征来选择样品制备及预处理方式。

原木横截面应力波传播时间等值线绘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华东, 徐国祺, 王立海, 杨学春
林业科学. 2014, 50(4):  95-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4
摘要 ( 217 )   HTML   PDF (1537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青杨原木为试验材料,在原木样本横截面布置离散网格式测点,采用应力波方法,测试横截面内应力波传播时间(SWT),采用Matlab模拟SWT等值线,分析温度和空洞缺陷对SWT等值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在完好原木横截面以圆弧形曲线传播,沿径向传播最快,而沿弦向传播则较慢;空洞和温度对SWT等值线均有显著影响;低温原木中应力波传播更快;与完好样本相比,含空洞原木SWT等值线形状有较大差异;空洞改变了应力波传播路径,促使SWT增加;传播到空洞后面区域的SWT数值与空洞直径正相关,在木材径向这一趋势更显著。

无机金属盐对微波辅助酸预处理毛竹酶解的影响
李志强, 费本华, 江泽慧
林业科学. 2014, 50(4):  101-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5
摘要 ( 240 )   HTML   PDF (1113KB) ( 7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加入无机金属盐的稀酸溶液预处理毛竹,分析预处理后底物的化学组成、预处理后的废液组成、糖降解发酵抑制物的生成量等。结果表明:稀酸预处理主要以脱除半纤维素为主,而对木质素的脱除没有明显效果。当硫酸用量为2%(w/w)、预处理温度为180 ℃时,竹材中绝大部分半纤维素已被脱除,底物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收率可达52.72%。加入硫酸铁催化后的稀酸预处理能提高底物的酶水解性能,可使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收率提高到72.15%。硫酸钠、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硼砂等催化后的稀酸预处理底物的酶水解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硫酸铜催化预处理底物的酶水解性能最差。铜离子在预处理中可以被竹材底物吸附,并且在酶水解过程中可以脱附进入水解液中。

基于Graph Cuts的木材扫描电镜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朱佳, 汪杭军
林业科学. 2014, 50(4):  108-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6
摘要 ( 267 )   HTML   PDF (2068KB) ( 8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Graph Cuts图像分割的木材SEM图像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木材SEM图像增强,应用Graph Cuts分割图像;提取木材组织轮廓后,使用数学形态学平滑对象轮廓;最后提出木材细胞的9种几何和统计特征及其计算方法。针对12个木材树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给出的特征在给定树种及各树种的早、晚材间均具有较大的差异,为木材材种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造板连续平压机分时多任务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闫承琳, 周玉成, 张星梅, 侯晓鹏, 苗虎
林业科学. 2014, 50(4):  115-12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7
摘要 ( 252 )   HTML   PDF (1214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连续平压机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的多任务特征,通过引入基于Windows的消息调度机制,从4个中断及其涉及任务模块调用出发,开发出基于单片机控制器的多任务分时温度控制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实现了热压温差在±2℃以内的精确控制。

研究简报
DHAP胁迫对天山云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章建红, 陈志颖, 阮晓, 张玉竹, 潘存德, 王强
林业科学. 2014, 50(4):  121-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8
摘要 ( 288 )   HTML   PDF (1853KB) ( 7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杄干旱诱导基因PwWDS1的cDNA分离与表达分析
李长江, 崔晓燕, 孙帆, 张凌云
林业科学. 2014, 50(4):  129-13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19
摘要 ( 216 )   HTML   PDF (2127KB) ( 7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砂生槐天然群体种实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林玲, 王军辉, 罗建, 陈帅
林业科学. 2014, 50(4):  137-14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20
摘要 ( 212 )   HTML   PDF (1174KB) ( 7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南油楠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及产油特征
吴忠锋, 杨锦昌, 成铁龙, 尹光天, 许涵, 刘志龙
林业科学. 2014, 50(4):  144-15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21
摘要 ( 304 )   HTML   PDF (1331KB) ( 7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雄花用杜仲良种‘华仲5号’
杜红岩, 杜兰英, 乌云塔娜, 刘攀峰, 张悦
林业科学. 2014, 50(4):  152-1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422
摘要 ( 242 )   HTML   PDF (1089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仲5号’杜仲为雄株,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雄花量大、速生、丰产、有效成分含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营建杜仲雄花采茶园,生产杜仲雄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