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3-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连香树人工幼林群落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
潘开文 刘照光
林业科学. 2001, 37(2):  1-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1
摘要 ( 684 )   HTML   PDF (220KB) ( 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主要结论是:(1)连香树营养器官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a>N >Al>K>Mg>P>Fe>Mn。(2)元素量在各营养器官的分配顺序为根>叶>去皮干>皮>枝,各元素含量顺序为Ca>N>K>Al>Mg>P>Fe>Mn。(3)连香树群落8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分别是729.82kg·hm-2 a-1、206.72kg·hm-2a-1和523.10kg·hm-2a-1 。(4)51.2%的归还总K量靠降水淋溶归还,其余元素总归还量的55.7%~96.5%靠凋落物归还。Fe、Al归还量的41.3%和44.3%通过死根归还。( 5) 8种元素的利用系数、归还比和周转期分别为0.23~0.54、0.57~0.82和2.26~7.63。文中改进了降水淋溶归还的算法,提出了群落归还系数、积累系数和吸收系数,讨论了落叶树种元素生物循环的算法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生物量变迁的关系
程晓莉 安树青 陈兴龙 李国旗 刘世荣
林业科学. 2001, 37(2):  13-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2
摘要 ( 716 )   HTML   PDF (162KB) ( 7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生物最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从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植被退化的过程中,植被生物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过程,为218.1→748.7→155.6g/m2。随着季节的变化,由于优势种和伴生种的消长不同,各阶段的植被生物量的变化不一致。地上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表层,在0~20cm占76.9%~86.3%;随着高度的增加,植被生物量剧减,其中10.8%~16.7%在20~30cm ,2.2%~7.5%在30~40cm,0.6%~2.9%在40cm以上。地下生物量85.5%~100%在0~20cm;9.7%~12.0%在20~40cm,0~2.5%在40cm以下。在植被生物量的累积过程中,本氏针茅群落和本氏针茅+枯油蒿群落处于先消耗后累积状态,累积率分别为-0.29~0.42和-0.47~0.74;本氏针茅+油蒿群落和油蒿群落生物量一直处于消耗状态,累积率为-0.04~-0.40和-0.23;油蒿+牛心朴子群落和牛心朴子群落生物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累积率为0.14~0.29和0.52~0.04。

江苏海岸带林草复合生态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安树青 张久海 陈兴龙 谈建康 张纪林
林业科学. 2001, 37(2):  20-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3
摘要 ( 695 )   HTML   PDF (250KB) ( 7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江苏海岸带6年生2-69杨林分下,通过外来牧草引种和土著牧草开发,结合简化培育技术、时空配置技术、林分密度调控技术和牧草栽培技术等林草复合生态措施,建立了稳定的林下草场。在空间上,形成杨树-杨树萌生枝-牧草的三层垂直格局和多种牧草混播的水平格局;在时间上,形成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11-5月) -苏丹草+杨树萌生枝(6~9月) -狗尾草或茅叶荩草(7~10月)的高生产量格局。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海岸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间联结性研究
史作民 刘世荣 程瑞梅 蒋有绪
林业科学. 2001, 37(2):  29-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4
摘要 ( 803 )   HTML   PDF (235KB) ( 8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 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河南宝天曼保护区海拔1150~1500m范围落叶阔叶林的2 0种主要乔木和26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以X2 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效果较好。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种间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根据种间联结特征,将20种主要乔木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中国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的生殖生态特征——种群生殖值及生殖分配研究
徐庆 刘世荣 臧润国 郭泉水 郝玉光
林业科学. 2001, 37(2):  36-4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5
摘要 ( 704 )   HTML   PDF (163KB) ( 7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四合木种群生殖值和生殖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的生殖值从低龄组到高龄组,呈现出一种低→高→低的趋势。3~9a生殖值缓慢增加,10~21a生殖值迅速增高,19~21a达到最大值,21a以后生殖值缓慢下降并渐渐平缓。在生境条件较差的群落中,四合木种群生殖值较高,这可能是其适应恶劣环境所采取的生殖对策。四合木的生殖值受环境因子的选择压力(kx)以及种群存活率(Lx)所控制。生殖分配(RA)与生殖阶段有关,从花期到果期,RA呈下降的趋势。四合木种群在4~21a之间,其RA随年龄增大逐渐递增,21a以后,随年龄增大逐渐递减。根据其生殖年龄和生殖分配值大小,可将四合木种群的生殖期分为生殖起动期(<9a)、生殖增长期(9~12a)、生殖高峰期(13~27a)和生殖衰退期(>27a)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谭德仁 封建文
林业科学. 2001, 37(2):  42-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6
摘要 ( 722 )   HTML   PDF (192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随机抽取3块试验林共282株样本,分别进行木材基本密度(BD)和纤维长度(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结果为: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a=0.05);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验表明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0.397g/cm3,FL总均值达1.603mm ,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鹅掌楸属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关不密切(r=0.157) ,两木材性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 =0.65,受遗传控制较强;FL为H2FL=0.2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分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性种源选择,其中,在“强度选择”条件下,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均为中国鹅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上;对照杂种无性系BD和FL均超过鹅掌楸性状总均值,但未超过最好的种源。

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苗木分子标记鉴别研究
翁尧富 陈源 赵勇春 郑康乐 黄少甫 张建忠
林业科学. 2001, 37(2):  51-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7
摘要 ( 729 )   HTML   PDF (471KB)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RAPD标记对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和通过省级鉴定的8个板栗品种及无性系进行指纹分析,鉴别出各板栗品种(无性系)。实验过程中对68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进行了重复筛选,经筛选共获得9个稳定的RAPD标记,构建了板栗的DNA指纹图谱。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鉴别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的较为理想的实验程序,获得了RAPD良好的重复性,建立了较完整的板栗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用大田苗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可靠。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捕食螨的生态位研究
张飞萍 蔡秋锦 王辉阳 钟景辉
林业科学. 2001, 37(2):  56-6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8
摘要 ( 762 )   HTML   PDF (148KB)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福建南平西芹毛竹叶螨危害的毛竹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叶螨及其天敌对时空资源利用程度序列为:捕食螨(Bi=0.5550 ) >竹小爪螨(Oligonychus urama) ((Bi=0.4467) >南京裂爪螨(Schizotet ranychus nanjingensis) ((Bi=0.3097) >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Bi=0.2875) >竹裂爪螨(S .celarius) ((Bi=0.1674 ) >苔螨(Bryobia sp.) ((Bi=0.1417)。捕食螨对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的时空跟随效应强(Cij值分别为0.5743、0.4830、0.4371)。叶螨间南京裂爪螨与竹缺爪螨对时空资源竞争最激烈(Cij=0.6076)。竹小爪螨与其它4种叶螨竞争较激烈(Cij>0.2)。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3种叶螨不同螨态中以竹小爪螨卵和成螨占有较大时空资源,其种内竞争激烈(Cij值大)。种间以竹缺爪螨和南京裂爪螨卵、幼若螨、竹缺爪螨幼螨与南京裂爪螨卵、竹小爪螨成螨与竹缺爪螨幼若螨竞争激烈(Cij>0.4)。捕食螨对3种叶螨不同螨态的跟随效应以南京裂爪螨幼若螨、成螨、竹小爪螨成螨、竹缺爪螨幼若螨最强(Cij>0.5) ,其余依次为竹小爪螨卵、南京裂爪螨卵、竹缺爪螨成螨、竹小爪螨幼若螨、竹缺爪螨卵。

北半球高卢蜜环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鉴定
秦国夫 赵俊 田淑敏 Jarkko Hantula
林业科学. 2001, 37(2):  61-6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09
摘要 ( 711 )   HTML   PDF (812KB) ( 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北美、欧洲和中国收集23个高卢蜜环菌菌株,PCR扩增其rDNA的IGS和ITS区域,用AluⅠ、HaeⅢ、HinfⅠ和TagⅠ四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同时结合随机扩增微卫星(RAMS)多态性,对北半球的高卢蜜环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高卢蜜环菌的6种IGS-RFLP图谱类型,其中gal(B)和gal(D)是国内外尚无报道的新的IGS RFLP型。RFLP系统树发现该种有明显的大陆之间遗传分化,存在中国、欧洲、北美和亚洲4个亚群体。RAMS分析表明北半球高卢蜜环菌存在亚洲、欧洲、北美中国和北美欧洲等4个高卢蜜环菌发育系,而且不同大陆的高卢蜜环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相同大陆的却具有不同的起源,特别是北美的高卢蜜环菌两个发育系异源性很高,北美东部的发育系同欧洲的关系比较近,而北美西部的同亚洲关系比较近。同时表明RAMS技术是分析菌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优越方法。

城市污染对国槐树体VB2含量及瘤坚大球蚧种群影响的研究
薛皎亮 谢映平 李艳芳
林业科学. 2001, 37(2):  69-7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0
摘要 ( 686 )   HTML   PDF (144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近年来是我国城市林木的重要害虫。作者于1998~1999年在太原市和太谷县城设点,测定了该蚧虫的寄主树木国槐Sophora japonica,体内维生素B2(VB2)的变化规律,用蚧虫的虫口密度和生物学节律相对照,分析了污染—VB2含量—蚧虫种群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污染区国槐枝条和叶片的VB2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清洁区;VB2的变化与虫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回归式为Y=1507.76x-170.56,相关系数r=0.839。在一年中,VB2的含量呈现两个高峰期,正好与该蚧虫的两个取食期相吻合。由此认为,污染使树体内VB2含量增高很可能是促进该蚧虫种群增长的一个原因。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张劲松 孟平 辛学兵 尹昌君
林业科学. 2001, 37(2):  74-7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1
摘要 ( 751 )   HTML   PDF (134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及土地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单作姜园平均可使生姜冠层叶温降低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6% ;对比清耕果园,可使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8.5% ;可使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6.6% ,苹果光合速率提高10.0% ;生姜和苹果单位产量分别提高3.1%和2.0% ;间作系统土地当量值可达1.64,总体土地利用率可提高64%。

昆虫带电特性及影响因子
赵博光 刘云飞 吴宗汉 吴越 陈泉
林业科学. 2001, 37(2):  79-8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2
摘要 ( 716 )   HTML   PDF (146KB) ( 8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大袋蛾等昆虫的带电特性进行了定量测量,同时,由昆虫自身带电和与环境相互作用带电分析,给出了昆虫自身带电的分形特性。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上静止爬行和振翅对大袋蛾雄蛾带电量。讨论了昆虫带电的原因和规律。

圆锯片最佳辊压适张度处理位置的分析
母德强 陈塑寰
林业科学. 2001, 37(2):  84-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3
摘要 ( 691 )   HTML   PDF (146KB)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非线性理论和矩阵摄动理论,研究了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及辊压适张度位置对圆锯片动态特性和临界转速的影响;对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共同作用下的锯片最佳辊压适张度处理位置进行了计算分析;还分析了锯夹半径对最佳辊压位置的影响。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刘盛全 江泽慧 鲍甫成
林业科学. 2001, 37(2):  90-9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4
摘要 ( 767 )   HTML   PDF (153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 3m×4m ,4m×5m ,5m×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 cv.I-72/58) ,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iodes cv.I-63/51 )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 ,以下简称72杨,63杨,69杨]为对象,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63杨,湖南沅江湖滩上生长的72杨纤维长度最长,微纤丝角最小,导管比量最大,方差分析表明:72、63、69杨微纤丝角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2)滩地类型对72、63、69杨木材材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63杨、69杨微纤丝角、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和干缩率差异显著,说明63杨和69杨受滩地类型影响较大。(3)栽植密度对72、63、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因材性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对72、63、69杨来讲,栽植密度越大,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增大,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都减小,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也越小。方差分析表明,72杨和69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大,63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小。

木材酯化及接枝共聚处理对木材表面自由能影响的研究
秦特夫 阎昊鹏
林业科学. 2001, 37(2):  97-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5
摘要 ( 701 )   HTML   PDF (133KB) ( 8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接触角测定法,对经用乙酰化法酯化和苯乙烯单体接枝共聚处理改性前后的杉木和杨树表面接触角的变化和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木材的酯化和接枝共聚改性对木材表面自由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酯化和接枝改性处理后,液体在杉木和杨木表面上的接触角比在未经处理的木材表面的接触角有所增大。酯化处理所产生的接触角增大作用要比接枝共聚所产生的作用大;杉木和“三北一号”杨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2.8mN/m和52.3mN/m与大部分木材的表面自由能相近;木材的酯化和接枝共聚改性可以降低木材的表面自由能,但酯化对表面自由能的降低程度受树种的影响,而接枝共聚改性对表面自由能的降低基本上不受处理树种的影响。

金刚石涂层木工刀片磨损的研究
曹平祥 华毓坤 周之江
林业科学. 2001, 37(2):  101-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6
摘要 ( 695 )   HTML   PDF (325KB)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研究刀具材料、试验环境对金刚石涂层刀片耐磨性的影响,探讨刀片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试验发现金刚石涂层提高了刀片耐磨性20%~45% ,金刚石薄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剥落,限制了涂层刀片的耐磨性。试验表明屑末溶液和醋酸、盐酸混合溶液不腐蚀金刚石薄膜,但腐蚀基体材料。金刚石薄膜磨耗机理是“磨损变形—裂纹—磨屑形成”。高速钢刀片以磨料磨损为主,腐蚀磨损为辅。粘结剂(钴元素)丧失是硬质合金刀片磨损的根本原因,一旦残余粘结力不足以抵抗磨擦所产生的剪切力,碳化钨颗粒就会因疲劳而脱落。

多元羧酸与木材酯化反应的固体核磁共振谱CPMAS~(13)CNMR的表征
方桂珍 李坚 孔漫 上原徹 古野毅
林业科学. 2001, 37(2):  108-11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7
摘要 ( 741 )   HTML   PDF (132KB) ( 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要用以多元羧酸为酯化剂,以无机盐为催化剂的交联体系。这一体系是新型的、水溶的、无毒害、无污染的非甲醛系试剂并联体系。本文采用固体核磁共振谱CP/MAS13CNMR ,测定木材主要组分酯化反应的CP MAS13C NMR波谱,归属主要谱线,分析了多元羧酸与木材交联反应过程中主要组分的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后,羧基碳的比率增加;芳香族碳和羟基碳的比率减少;烷基碳的变化随着羧基碳的变化而改变。这一变化趋势与采用FTIR和ESCA得到的变化趋势一致。

柔度法标定木材断裂韧性的研究
邵卓平 任海青 江泽慧
林业科学. 2001, 37(2):  112-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8
摘要 ( 756 )   HTML   PDF (159KB) ( 8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柔度法测定了杉木的断裂韧性。研究表明:(1)柔度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实验标定方法;选用指数函数C =αexp(a/w)能够很好地表达柔度与裂纹长度间的关系。(2)本次实验测定的杉木断裂韧性KTLIC=4.825MPa·mm1/2

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动态模型建立与预测
郭明辉
林业科学. 2001, 37(2):  117-12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19
摘要 ( 745 )   HTML   PDF (169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变异特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了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动态模型,对木材生长轮密度进行近期预测,预测结果良好。此研究结果实现了木材生长轮内的材质预测,为人工林红松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评述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
陈鑫峰 王雁
林业科学. 2001, 37(2):  122-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20
摘要 ( 686 )   HTML   PDF (876KB) ( 9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强调了森林美的多重性,系统地阐述了森林美的各种层次。分析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特征,并提出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构景原理。将距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1)细部景观;(2)个体景观;(3)林内景观;(4)林道景观;(5)近景观;(6)中景观;(7)远景观。对各个层次的界定和主要构景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提出了在对森林景观进行评判研究时必须明确其对象的层次归属。最后,对15个构景因子在近景、中景、远景中的重要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

问题讨论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焦树仁
林业科学. 2001, 37(2):  131-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21
摘要 ( 695 )   HTML   PDF (164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红花尔基沙地引种到章古台,在中幼龄林阶段一直表现稳定,生长较快。但是,至35~40年生以后出现提早衰弱、生育周期缩短等问题。通过对17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引种地区纬度跨越大,水分、热量比原分布区充足,引起了樟子松自身生长规律的变化,高峰生长期提前、峰值高、峰期短,旺盛生长期缩短等。另外,由于当地5、6月份降水量少,在干旱年使林分出现水分亏缺;7、8月份降水集中,又造成林分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在这种水热条件作用下,当林分生长势降低时,便感染枯梢病。由于干旱和枯梢病的影响,林分进一步提早衰弱。但是,樟子松仍然是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在固沙造林中还没有其他树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超过樟子松。选育抗病型良种,营造混交林,实行集约化经营等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延长樟子松的旺盛生长期。

研究简报
河西走廊不同土壤类型二白杨农田防护林成熟龄和更新龄的探讨
周腊虎 赵克昌 李茂哉
林业科学. 2001, 37(2):  139-1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222
摘要 ( 620 )   HTML   PDF (148KB)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