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36卷 第zk期 刊出日期:2001-0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王克勤 王斌瑞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1
摘要 ( 685 )   HTML   PDF (208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水分生产力) ,以“双优”模式标准,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5年生和1 0年生刺槐林,分别以小于1000株·hm-2和不大于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6.7144g·kg-1和12.16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8.4103kg·hm-2·mm-1和21.6646kg·hm-2·mm-1,实现了“最佳群体结构”模式标准。在发展“节水”型林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这种以水分与林分物质生产的关系为理论依据,确定造林密度,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取的。

树木营养器官在分类上的研究与应用
姚庆渭 王木林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0-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2
摘要 ( 703 )   HTML   PDF (350KB) ( 9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营养器官进行树木分类是一种理想的新尝试,其目的是要改变以生殖器官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使之更富于实用性。为此作者对我国212科1400余属,近1×104 种树木的叶及叶脉、枝条、髓心的质地和结构、维管系统(叶隙、叶迹)、芽体及叶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我国树木营养器官可分为7个类型,并对每个类型进行了科属(含种群)综合检索表及各科分属检索表的编制工作 实践证明只要能确切掌握树木的各个分类依据,这种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还以植物界各个分类层次(门、亚门、科、属)为基础,从营养器官上作了总结、归纳和分析,而且分析了脉序式样和维管系统在植物系统发育中的指示作用,补充和丰富了传统分类理论。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
唐守正 张会儒 胥辉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9-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3
摘要 ( 775 )   HTML   PDF (171KB) ( 9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生物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建模型,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各分量模型间不相容。如何解决相容性问题,一直是生物量估计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以长白落叶松为实例,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非线性联合估计法,并与比例平差法进行了对比。针对不同建模方法,设计了5种估计方案,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1种方案为最优估计方案。该方案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采取两级联合估计。模型构成如下第一级,W1=f2(x)+f5(x),W2=f2(x),W5=f5(x);;第二级,W3=f3(x),W4=f2(x)-f3(x);;第三级,W6=f6(x),W7=f5(x)-f6(x)。本文中模型选型采用了变量逐步筛选法,参数估计采用了加权最小二乘法,以消除异方差现象。同时,提出了5个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即参数变动系数C%、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和预估精度P%。

不同密度杉木幼林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研究
方奇
林业科学. 2000, 36(zk):  28-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4
摘要 ( 701 )   HTML   PDF (151KB)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幼林系统是由4个不同密度级处理系列小区组成,栽植密度分为1665、3330、4995和6660株/hm2(以下分别用A、B、C和D代替)。这些小区土壤质地及地形别无二致,都是用1年生实生苗1987年春天定植。8年生时调查了这些幼林系统林木生长、冠层厚度、枝下高以及生态效益等。随着密度由A增加到D:平均胸径生长量从8.1cm降到6.6cm;平均树高生长量由5.9m降至5.4m;平均冠层厚度自4.9m变薄到3.3m;平均枝下高由1.0m上升到2.3m;这些系统生产力从A到D分别为:4.6、7.3、9.5和10.3t/hm2·a。不同密度系统迳流系数、液体迳流与固体迳流等,在A密度区依次为1.35%、19.4mm/hm2·a和334kg/hm2·a;在B密度区分别是0.52%、8.1mm/ /hm2·a及138kg/hm2·a ;在C密度区先后是0.69%、8.9mm / /hm2·a与1 96kg/hm2·a ;在D密度区顺序为0.75%、11.8mm/ /hm2·a和284kg/hm2·a ,B与C密度区生态效益比较好。最后根据5个项目中15个类目值排序综合评价,得分结果从大到小的次序是:C密度得50分,B密度得43分,D密度得36分,A密度得21分。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温佐吾 谢双喜 周运超 齐新民
林业科学. 2000, 36(zk):  36-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5
摘要 ( 680 )   HTML   PDF (169KB) ( 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1 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6~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加,前两者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后者不显著。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无明显影响,林龄15年时均达到制浆造纸的基本要求。在5个试验处理中,初植密度为2500、4444和10000株/hm2 的3个处理经济效益较好。在综合分析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材种出材量、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影响的情况下可初步确定,在黔中地区中等立地采用本地一般种源造林,培育建筑材可采用2000~2500株/hm2 的初植密度,培育纸浆材可采用3500~4444株/hm2 的初植密度,培育纤维、刨花板原料材可采用6000株/hm2 左右的初植密度。

农林间作条件下的杨树生长研究
袁玉欣 裴保华 贾渝彬 王德艺 王文全 王颖
林业科学. 2000, 36(zk):  44-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6
摘要 ( 704 )   HTML   PDF (143KB) ( 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时空互补”的方法,研究间作条件下全轮伐期的毛白杨生长情况。结果说明,在平原农区实行杨粮间作是提高林木生长量、培养大径材的有效途径,如间作11年的毛白杨,比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纯林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30.3%~37.7%。研究还说明,间作应结合农区特点,给农作物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以保持农业的持续投入,维持间作系统的水肥供应,提高林木的生长量;同时,由于间作林株行距的原因,使毛白杨的偏冠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偏冠程度与间作年限呈正比。

湿地松抗病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易能君 韩正敏 尹佟明 黄敏仁 曹汉洋
林业科学. 2000, 36(zk):  51-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7
摘要 ( 749 )   HTML   PDF (186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各位点间变动范围为1.047~1.996 ,平均为1.4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0.0449~0.499,平均为0.2781 ;Shannon信息指数的范围为0.1095~0.6922 ,平均为0.4327;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104个分离位点共有5356个位点对,其中355对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达到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状态。该抗病种子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及联合选择
吴际友 龙应忠 余格非 童方平 姜景民
林业科学. 2000, 36(zk):  56-61.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8
摘要 ( 646 )   HTML   PDF (130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81年营造的湿地松43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家系树高、胸径、材积、干形、枝粗、木材密度等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有显著的差异,具有适度的遗传力,而未发现管胞长度显著的家系效应。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所控制,树高、胸径、材积间呈正遗传相关关系,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材积生长相关关系不显著。据此,利用约束和无约束选择指数,根据纸浆材和建筑材不同材种要求,进行生长、形质和材性联合选择,评选出Ⅳ-47#、2-46#、0-609#和0-464#等4个家系为最佳纸浆材家系,0.187#、0.464#和0.609#等3个家系为最佳建筑材家系.

杉木无性系生长的遗传控制和早期选择初探
马常耕 周天相 徐金良
林业科学. 2000, 36(zk):  62-6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09
摘要 ( 714 )   HTML   PDF (153KB)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两片包括18个和17个无性系试验林历年树高和胸径作了测量,分析了树高和胸径历年位次,表型和遗传相关,遗传力、遗传和环境方差随年龄增高的时间趋势,历年树高和胸径与最后一年测量中所计算的单株材积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等。看到无论树高还是胸径,早—晚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是极显著的,但少数生长型和生长动态模式偏离常态的无性系影响着这些参数在树龄间的稳定性。认为杉木的适宜早期选择年龄在4~6a生时,但最好从3a后开始采用两阶段逐步评价和选择的策略,第1阶段先按树高初选,第2阶段按胸径或单株材积做出决选,既保证了选择的可靠性,又能提前把优良无性系投入生产性造林。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潘志刚
林业科学. 2000, 36(zk):  70-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0
摘要 ( 774 )   HTML   PDF (173KB)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达到“适地、适树、适种源”。试验采取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即有产自美国10个州的种源各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用湿地松(S—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采用5~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呈显著相关。种源(树高)与地点互作虽呈极显著,但地点方差变异占98% ,种源×立地的方差仅占0.5% ,即可在各气候带选出一些共同优良种源。树种对比试验表明在南亚热带低丘、岗地及沿海沙地应发展湿地松为主,在东部沿海海拔350m以上低山可发展马尾松与火炬松;在中亚热带可发展湿地松及火炬松;在北亚热带应发展火炬松,因火炬松生长较湿地松快且耐寒。火炬松沿海种源(包括墨西哥湾利文斯通种源)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较稳定,可适合我国广大亚热带沿海地区,在北亚热带北部及暖温带南部可采用美国西部(阿肯色州)及内陆种源,因南部种源不耐寒。

长白落叶松无性系选择生理指标的研究
冯玉龙 王文章 敖红
林业科学. 2000, 36(zk):  80-8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1
摘要 ( 677 )   HTML   PDF (172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长白落叶松9个无性系的多个光合性能和氮素代谢指标。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变异较大,且与生长性状密切相关。生长快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一半光强时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强度、硝酸还原酶活力、叶绿素含量、氨态氮及总氮含量均高,生长慢的无性系各指标均低。回归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等与生长的相关系数较高,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与生长的相关系数较低。以6个光合性能指标为变量系统聚类结果与以6个生长性状为变量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把长白落叶松9个无性系分成好、中、差3类。研究表明,上述指标均与长白落叶松生长呈正相关,可以用于无性系的早期选择。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童书振 张建国 罗红艳 罗云伍
林业科学. 2000, 36(zk):  86-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2
摘要 ( 780 )   HTML   PDF (158KB) ( 8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1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两者胸径差异明显,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两者立木蓄积,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间伐林分总蓄积量(立木蓄积+间伐蓄积)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其比值,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高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16年前影响明显;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小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11~16年时差异明显。(2)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基本相同的林分,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综合评述
不同采伐方式对云冷杉林更新与生境的影响
韩景军 肖文发 罗菊春
林业科学. 2000, 36(zk):  90-9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3
摘要 ( 649 )   HTML   PDF (141KB) ( 7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述了广布于欧亚大陆与北美的云冷杉林的以往研究成果,尤其是其更新与生境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反应,揭示了云冷杉林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种子介电分选技术研究新进展
赵金平
林业科学. 2000, 36(zk):  96-103.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4
摘要 ( 643 )   HTML   PDF (146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了植物种子的电场、磁场效应,肯定了电磁场处理对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正效应,它能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增大发芽势;对国内外种子介电分选装置与设备的现状和发展作了介绍和分析;对介电分选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区别于传统分选技术的关键因素是电极化力。在分析分选电场的构成及计算方法的同时,对作为分选介质的种子在电场中的状态、介电性质以及影响因素作了说明,指出影响种子介电性质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含水率,且二者一般成线性关系;介绍了测定种子介电性质的方法及装置。

研究简报
秦岭山地云杉林结构特征与更新动态的研究
高甲荣 肖斌 陈海滨 刘满堂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04-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5
摘要 ( 685 )   HTML   PDF (176KB) ( 8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草原交错带白桦林和山杨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王庆锁 刘涛 冯宗炜 罗菊春 张希和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10-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6
摘要 ( 1277 )   HTML   PDF (158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pTI基因毛白杨的获得
郝贵霞 朱祯 朱之悌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16-1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7
摘要 ( 634 )   HTML   PDF (402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杨宗武 谭芳林 肖祥希 陈林生 卓开发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20-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8
摘要 ( 658 )   HTML   PDF (155KB) ( 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宋婉 张志毅 续九如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25-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19
摘要 ( 672 )   HTML   PDF (155KB) ( 7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湘东地区杉木人工林间伐效果分析研究
李志辉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31-136.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20
摘要 ( 630 )   HTML   PDF (149KB) ( 8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和树冠结构特征
余雪标 徐大平 龙腾 莫晓勇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37-1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21
摘要 ( 658 )   HTML   PDF (256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栽杉留阔模式的杉木生长过程特点
何宗明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戚继忠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43-147.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22
摘要 ( 839 )   HTML   PDF (137KB) ( 8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竹林林分平均胸径模拟预测模型的研究
何东进 洪伟 吴承祯
林业科学. 2000, 36(zk):  148-153.  doi:10.11707/j.1001-7488.2000S123
摘要 ( 630 )   HTML   PDF (147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