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3-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大气压强下毛竹的水分浸入特性(英文)
侯祝强 任海青 管宁
林业科学. 2006, 42(3):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1
摘要 ( 800 )   HTML   PDF (191KB) ( 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生长于浙江省富阳的毛竹的水分浸入特性。测量试样按生长年龄1~4年4个等级分组,各组试样达到最大的水分浸入量所需浸水时间为140~168 d,试样组生长年龄越大,达到最大水分浸入量所需的时间越长,浸水5周后试样中90 %的孔隙被水充满。导出了一个预测毛竹试样最大水分浸入量的公式,其预测的结果与测量结果符合得很好。利用非线形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关于水分浸入毛竹的经验方程,根据这一经验方程计算了试样的浸入水分比率,4个年龄组试样浸入水分比率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颇为吻合。水分从试样表面蒸发将引起试样质量的减少,文章也讨论了该现象对浸入水分质量测量精度的限制。

桦木单板化学镀镍过程的FTIR和XPS分析
王立娟 李坚
林业科学. 2006, 42(3):  7-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2
摘要 ( 905 )   HTML   PDF (238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化学镀法在桦木表面获得Ni-P合金镀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桦木单板化学镀前预处理后,桦木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和化学镀后元素的变化。FTIR分析表明:分别经活化和解胶处理后的桦木单板表面FTIR谱与素材几乎重合,表明活化和解胶处理过程没有使木材表面发生任何化学反应。XPS分析结果表明:活化后桦木单板表面吸附了内部包裹着具有催化作用的Pd0胶粒,此时Pd0起不到催化作用;解胶后,Pd0才显露出来并催化化学镀反应的进行,但化学镀过程之初是Ni先沉积而P的沉积滞后,所得镀层成分为Ni-P合金。

人工林杉木和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株内变异研究(英文)
任海青 中井孝
林业科学. 2006, 42(3):  13-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3
摘要 ( 779 )   HTML   PDF (216KB) ( 6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研究杉木和I-214杨树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密度,同时按照日本国家标准研究2个树种的顺纹抗剪强度。结果表明:杉木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密度由胸高直径处向上呈波浪形增加,抗弯弹性模量则稳定降低,但不同高度间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质没有显著差异;近树皮处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高于近髓心处木材,并有极显著差异。对于I-214杨树,只有抗弯弹性模量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增加,其他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小值在从髓心到树皮的过渡区,最大值在近树皮处,从髓心到树皮,杨树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极显著的差异。杉木和杨树的径面顺纹抗剪强度从髓心到树皮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近树皮的高于近髓心的木材,而弦面顺纹抗剪强度从髓心到树皮没有显著差异。木材密度与力学性质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木材密度是一个很好的力学强度的预测手段。

云杉属木材纵向和径向声振动特性参数关系的研究
沈隽
林业科学. 2006, 42(3):  2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4
摘要 ( 788 )   HTML   PDF (154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集7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云杉属木材及1种作对比用的美国产西加云杉试件,通过纵、横向木材试件在高次振动模式下的试验,测量木材各项声振动参数。研究发现:纵向材与径向材振动参数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据此可以选择各向异性适中,韧性好,纵向、径向振动受剪切影响小的木材制作乐器的音板。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木材径向导热系数
杨文斌 陈眉雯
林业科学. 2006, 42(3):  25-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5
摘要 ( 742 )   HTML   PDF (133KB) ( 6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输出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给出一种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木材径向导热系数的方法。为了提高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规则化调整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所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准确、快速地预测木材径向导热系数的变化,其精度高于推导出的木材径向导热系数的理论公式。

I-214杨染色单板光变色规律的研究
周宇 王金林 李春生
林业科学. 2006, 42(3):  29-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6
摘要 ( 604 )   HTML   PDF (184KB) ( 6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染料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红X-3B染色的I-214杨素材和漂白板为试材,选用氙光作照射光源,考察不同染料、不同工艺条件下染色单板在110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指数,即明度指数(L*),色度指数(a*b*)和变色度(ΔE*ab)的变化。结果表明:染色单板在110h氙光照射过程中变色明显,b*值提高显著;ΔE*ab在光照初期大,后期平缓直到不变;同一品种染料,高浓度染液中染色单板比低浓度染液的光照变色大,浸染时间长短对染色单板光照变色影响不明显,先漂白再染色的单板材色均匀,光照变色平缓;不同品种染料的染色单板光照变色规律有差异。

不同产地杜仲果实形态特征及含胶量的差异性研究
杜红岩 李芳东 杜兰英 谢碧霞
林业科学. 2006, 42(3):  35-39.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7
摘要 ( 758 )   HTML   PDF (180KB) ( 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果实含胶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变化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杜仲果实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果实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值越高,越不利于果实内杜仲胶的形成,果实含胶率越低;年均降雨量越大,则果实含胶率越高。

CMC系列防腐剂对毛竹材的防霉效果
孙芳利 段新芳 文桂峰 毛胜凤
林业科学. 2006, 42(3):  40-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8
摘要 ( 733 )   HTML   PDF (146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青霉、木霉、黑曲霉为试菌,与常用的竹材防霉剂硼酸(HBO3)、百菌清等进行比较,对壳聚糖金属配合物(CMC)系列的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的防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CC和百菌清对木霉、青霉、黑曲霉防治效果均优于CZC、壳聚糖和硼酸;相比之下,CCC对青霉防治效果优于百菌清,而百菌清对木霉防治效果优于CCC。

微米长薄片木纤维切削加工功率的理论计算方法与效益分析
马岩 杨春梅
林业科学. 2006, 42(3):  44-4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09
摘要 ( 688 )   HTML   PDF (131KB) ( 8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传统纤维加工的功耗进行分析,将细胞学、超精加工理论、纤维学等一系列现代分析手段运用到木纤维的形成过程中,提出微米长薄片木纤维切削的概念,从而将微米长薄片木纤维的研究上升到微观结构,并通过对纤维形状的产生和切削力变化的分析,解释传统木纤维加工消耗的能源高、产生纤维质量差的本质原因。示例对微米长薄片木纤维的加工功率进行计算,将其与传统加工方法的功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以微米级机械法加工木纤维耗能远远低于热磨法,且可以加工出质量较高的微米级长丝木纤维。

相思、桉树刨花板两步法模压工艺的研究
王正 高黎 郭文静
林业科学. 2006, 42(3):  48-5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0
摘要 ( 637 )   HTML   PDF (155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相思、桉树2树种的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研究两步法刨花模压板的制造工艺以及各工艺参数与板材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刨花预压制坯再进行热压模压的两步法刨花模压工艺,制备具有立体结构的刨花模压装饰板材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相思和桉树2树种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思刨花模压制品性能优于桉树刨花模压制品。按选用工艺参数,相思原料的刨花模压制品性能完全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在工艺参数与板材性能相关性研究中,板材密度对模压板表观性能、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等板材性能具有显著性影响;热压模压温度和热压模压时间对板材吸水厚度膨胀率有较显著影响。施胶量增加,板材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都会提高,尤其对吸水厚度膨胀率影响最为显著。

小径木白桦锯材不同加热方式下含水率的变化
郭明辉 赵西平
林业科学. 2006, 42(3):  54-5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1
摘要 ( 715 )   HTML   PDF (146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小径木白桦锯材在连续加热和间歇加热方式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径木白桦锯材的干燥速率在含水率15%以后明显降低,前期干燥过程锯材的干燥速率比后期的高2~3倍;间歇加热方式有利于内部水分向外扩散,间歇时间对干燥速率的影响很小;干燥过程中锯材厚度方向上的含水率梯度呈不对称分布,这与小径木的心材占较大比例有一定关系;间歇加热减少了锯材内含水率梯度的变化值,同时减少了应力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干燥质量。

LLDPE/PS塑料合金及其与木纤维形成复合材料的研究
郭文静 王正
林业科学. 2006, 42(3):  59-6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2
摘要 ( 748 )   HTML   PDF (199KB) ( 6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聚苯乙烯(PS)共混制备的塑料合金的性能并用不同制备条件的塑料合金与木纤维复合形成塑料合金/木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该种复合材料的外观质量及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共混比例与共混温度对制备的塑料合金熔体流动性、力学强度有较显著影响。塑料合金/木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塑料合金共混比例及共混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2种塑料在共混比为50/50,共混温度为200℃时,形成的塑料合金与木纤维具有相对最好的相容性和最好的材料外观质量与力学性能。DMA试验表明:塑料合金/木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热性明显优于相应的塑料合金。

麦秸/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工艺参数研究
许民 王克奇
林业科学. 2006, 42(3):  67-71.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3
摘要 ( 756 )   HTML   PDF (137KB) ( 6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麦秸和废旧聚苯乙烯塑料为原料,采用冷混-热压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研究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复合材料密度、聚苯乙烯比例和施胶量等工艺参数对麦秸/聚苯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时间7min、热压温度190℃、聚苯乙烯比例为35%、施胶量3%、复合材料密度0.6g·cm-3和0.65g·cm-3时,压制出的麦秸/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达到刨花板国家标准(GB/T4897.1-4897.7-2003)要求,确定了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

毛竹顺纹抗拉性质的变异及与气干密度的关系
虞华强 费本华 任海青 江泽慧 刘杏娥
林业科学. 2006, 42(3):  72-7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4
摘要 ( 731 )   HTML   PDF (212KB)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毛竹轴向分段(4段)、径向分层(6层)取样,研究其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和顺纹抗拉强度的变异规律,顺纹抗拉性质与气干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和顺纹抗拉强度的径向变异很大,不同位置竹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为8.49~32.49GPa,最外层竹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约是最内层的3~4倍;不同位置顺竹材顺纹抗强度在115.94~328.15MPa之间,最外层竹材的顺纹抗强度是最内层的2~3倍。用直线方程预测毛竹顺纹抗拉性质的效果略优于曲线方程的效果。

玫瑰花精油含量的动态变化
马希汉 王永红 尉芹 张广军
林业科学. 2006, 42(3):  77-8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5
摘要 ( 729 )   HTML   PDF (132KB) ( 1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引种至杨凌的保加利亚玫瑰精油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花在完全开放时精油含量最高,提取精油的玫瑰花应在这一时期进行采摘;整个花期中(约1个月),产花量先是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少,出油率初花期和末花期较高,盛花期相对较低,出油率与产花量呈负相关关系;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的最佳采摘时间为上午5:00~8:00,最迟须在上午10:00以前采摘完毕;阴雨的天气,采摘时间可适当延长。

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刘小芬 刘剑秋
林业科学. 2006, 42(3):  81-8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6
摘要 ( 665 )   HTML   PDF (154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福建省闽侯产与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年含量变化,分析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D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主要为萜烯与萜烯醇类化合物。闽侯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5个,占总峰面积的84.09%,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烯(16.31%)、β-杜松烯(10.78%)、Elixene(8.36%)、τ-杜松烯(5.23%);长汀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2个,占总峰面积的72.08%,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1.29%)、β-芹子烯(8.72%)、τ-杜松烯(8.23%)、τ-依兰油烯(6.68%)、香树烯(6.24%)、α-古芸烯(5.58%)。福建闽侯、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相近,主要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

综合评述
木质生物质的生物分解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张晓燕;赵广杰 刘志军;
林业科学. 2006, 42(3):  85-9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7
摘要 ( 655 )   HTML   PDF (196KB) ( 8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材作为一种木质生物质资源目前存在着严重浪费,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造福于人类是目前科研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综述自然界中木材各成分的生物分解过程,以及木材剩余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包括生物转化乙醇、单细胞蛋白、木糖醇、乳酸等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木材剩余物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江西吉安龙脑樟资源开发与利用前景
陈红梅 孙凌峰
林业科学. 2006, 42(3):  94-9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8
摘要 ( 702 )   HTML   PDF (157KB) ( 1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龙脑樟是江西省吉安市20世纪80年代发现并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有的樟树新化学类型,到目前为止,在吉安市青原山区及临近各县已经栽培了360hm2。着重介绍了龙脑樟树的繁育、天然d-龙脑的提取及其应用等问题。龙脑樟作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和香料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木材初期腐朽研究综述
杨忠 江泽慧 费本华
林业科学. 2006, 42(3):  99-10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19
摘要 ( 731 )   HTML   PDF (149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材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真菌腐朽是导致木材破坏最严重的一种方式,即使是在木材质量损失率很小的腐朽初期,真菌也可以迅速引起木材结构的破坏,导致木材强度的急剧降低。生物培养和显微镜观察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权威的用来检测和评估木材初期腐朽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很难对木材的初期腐朽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估。因此,寻找一种迅速、准确地检测和评估木材初期腐朽的方法倍受人们的关注。有关初期腐朽及其检测与评估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大量报道,而在我国却极为少见。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有关木材初期腐朽及其检测与评估的研究,旨在增强人们对木材初期腐朽危害的认识,并呼吁有关部门重视相关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简报
木材断口分形的初步研究
费本华 覃道春 杨忠
林业科学. 2006, 42(3):  104-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20
摘要 ( 679 )   HTML   PDF (236KB) ( 6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RW阻燃胶合板的DMA分析
刘迎涛 刘一星
林业科学. 2006, 42(3):  108-1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21
摘要 ( 714 )   HTML   PDF (124KB) ( 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分水岭算法的木材缺陷边缘检测
王国柱 周海宾 李文彬 撒潮
林业科学. 2006, 42(3):  111-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22
摘要 ( 671 )   HTML   PDF (269KB) ( 8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种棕榈藤藤材防变色的研究
吴玉章 周宇
林业科学. 2006, 42(3):  116-1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23
摘要 ( 615 )   HTML   PDF (176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白杨蓝变木材漂白处理技术研究
曹琳 蒋璇
林业科学. 2006, 42(3):  121-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24
摘要 ( 642 )   HTML   PDF (125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林杉木板材高温和常温组合干燥研究
马世春 杨文斌
林业科学. 2006, 42(3):  125-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325
摘要 ( 644 )   HTML   PDF (116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