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2-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刘兴良;刘世荣 宿以明 蔡小虎 马钦彦
林业科学. 2006, 42(2):  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1
摘要 ( 821 )   HTML   PDF (177KB) ( 9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720~29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020~31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720~2920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020~3120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研究
崔向慧 李海静 王兵
林业科学. 2006, 42(2):  8-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2
摘要 ( 765 )   HTML   PDF (141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研究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年输入降水1772.7mm,其中44%集中在4—6月,主要支出项为径流、蒸散及土壤蓄水,分别为854.3、852.5和65.9mm,占降水的48.2%、48.1%和3.7%;林冠对降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2年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高的雨季(4—9月),林冠截留率偏小(16.5%),而在干旱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截留率相当大(22.2%);集水区平均年径流输出总量为854.3mm,径流系数为48.2%,其中地下径流为853.1mm,地表径流仅为1.2mm。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能量平衡闭合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例
刘允芬 于贵瑞 李菊 宋霞 陈永瑞
林业科学. 2006, 42(2):  13-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3
摘要 ( 776 )   HTML   PDF (207KB) ( 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线性回归、能量平衡闭合率和能量不平衡标准差等方法对湍流通量与可利用能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红壤丘陵区千烟洲实验站人工林2003年能量平衡闭合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本站可利用能量年累计值2798.28MJ·m-2,湍流通量累计值2332.70MJ·m-2。能量平衡闭合率的年值为65%;各月值为52%~76%,1月最低,6月最高;按季节看是夏季最高,冬季最低;1天内是白天高,夜间低,晴天白天可达80%以上。湍流脉动对能量闭合有明显影响,在摩擦速度低于0.4m·s-1时能量闭合随摩擦速度升高而增大。能量不闭合的原因主要是涡度相关仪器与辐射表测定的源面积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采样误差,以及忽略了水平对流产生的影响。

铜锌对华北落叶松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杨云龙 姚延梼 李俊英
林业科学. 2006, 42(2):  2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4
摘要 ( 788 )   HTML   PDF (180KB) ( 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华北落叶松3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4种处理(对照、锌、铜、铜+锌)下各器官(叶、枝、干、主根、侧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各器官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极为显著,干中PPO活性在3月达225.2U·g-1,而叶中PPO活性在5月仅为57.3U·g-1。叶子中PPO活性呈递增变化趋势,10月最高,枝、干、主根、侧根的PPO活性在年循环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7月均达高峰期。铜、锌对各器官内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而且与生育期有关。铜对PPO活性的增强作用达显著水平,尤以枝最为突出,10月份铜处理后枝中PPO活性比对照提高95.1%;锌对主根PPO活性的提高也有较明显影响,对其他器官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月份锌处理后干中PPO活性比对照下降35.5%;铜、锌互作对干和主根PPO活性的提高表现出较大的协同作用。华北落叶松幼苗体内铜元素含量与PPO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铜、锌元素通过影响PPO活性而影响幼苗的生长及抗寒性。

7种针阔叶树种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素荧光猝灭特征
何炎红 郭连生 田有亮
林业科学. 2006, 42(2):  27-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5
摘要 ( 722 )   HTML   PDF (180KB) ( 8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半干旱地带的呼和浩特地区使用LI-COR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8~11年生油松、新疆杨、侧柏、白榆、沙棘、美国红梣、白杄7种针阔叶树种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素荧光猝灭特征,结果表明: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随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可拟合为y=a+b[1-EXP(-cx)](式中:x为光强,yqPNPQ);qPNPQ呈直线性负相关。NPQ光响应曲线转折点可作为光抑制初始点,该点对应的光强度可作为评价不同树木抵御光胁迫伤害能力和对强光适应能力的指标;NPQ转折点光强度愈大抵御光胁迫伤害能力愈大,对强光的适应能力愈强。测试树种对强光的适应能力由小到大的排序为:白杄、沙棘、美国红梣、侧柏、油松、新疆杨、白榆。

银杏种子后熟生理与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曹帮华 蔡春菊
林业科学. 2006, 42(2):  32-3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6
摘要 ( 863 )   HTML   PDF (181KB) ( 8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银杏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内源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银杏种胚分化不完全、发育不充分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银杏种子的后熟过程实质上是种胚不断分化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均有利于种胚发育和种子发芽,种子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去调整内源激素平衡、完成种胚发育。研究发现,内源激素在银杏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A1+3是银杏种胚后熟的关键物质;ZRs对银杏种子生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GA1+3ABA及ZRsABA相对比例的变化对种子发育、胚的后熟及种子萌发均有重要的影响。

木荷种源遗传多样性和种源区初步划分
张萍 周志春 金国庆 范辉华 胡红宝
林业科学. 2006, 42(2):  38-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7
摘要 ( 827 )   HTML   PDF (267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我国高效生物防火和优良用材树种木荷主要分布区15个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木荷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木荷种内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3636。研究发现木荷种源Shannon表型多样性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南部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北部种源,从而推测25°N左右的自然分布区可能是木荷的分布中心。木荷有27.1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72.8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地理种源内。基于分子水平上的种源聚类,可将木荷分布区划分为3个种源区:北缘种源区(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中部种源区(南岭以北、浙江南部以南)和南部种源区(南岭以南),而南部种源区和中部种源区又都可再分为东部和西部2个种源亚区。

珍稀竹种巨龙竹组织培养研究
李在留;辉朝茂
林业科学. 2006, 42(2):  43-4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8
摘要 ( 807 )   HTML   PDF (222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巨龙竹幼年竹和成年竹材料采集、处理、试管引入、丛芽诱导、丛芽增殖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丛芽增殖倍数与BA用量成正比,但随着BA用量加大或长期在高浓度BA上培养易产生花芽,说明BA有使丛芽细胞从营养状态向生殖状态转变的作用;KT在丛芽高生长方面起主导作用,能使丛芽节间伸长,使细胞从生殖状态向营养状态转变;椰乳有改善丛芽或苗生长的作用。在诱导丛芽生根过程中,IBA起主导作用,配合少量NAA使用可得到生根良好、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再生小植株。巨龙竹成年竹组织培养与外植体采集部位、采集时间、采集地等相关。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费世民 彭镇华 杨冬生 周金星 何亚平 王鹏 陈秀明 蒋俊明
林业科学. 2006, 42(2):  49-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09
摘要 ( 761 )   HTML   PDF (195KB) ( 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养分平衡的矢量诊断
冯茂松 张健 钟宇
林业科学. 2006, 42(2):  56-6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0
摘要 ( 762 )   HTML   PDF (200KB) ( 8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纳溪区巨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营养矢量诊断法,分析植物养分受限制状况、交互作用、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四川纳溪巨桉试验区以K为第1养分限制因子,P为第2限制因子,N不受限,B素缺乏,P对Ca、Mg存在拮抗作用,对B有促进作用。施肥效应可延续3年以上。

我国木本植物致病性土壤杆菌的分子检测和比较鉴定
田国忠 李永 朱水芳 贾瑞祥 王慧敏
林业科学. 2006, 42(2):  63-7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1
摘要 ( 786 )   HTML   PDF (415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根癌土壤杆菌Ti质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我国不同木本植物上分离鉴定的10株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进行PCR,致瘤性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扩增出427bp和338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仅扩增出338bp片段,放线土壤杆菌(A.radiobacter)、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phytoplasma)皆未有特异扩增带。用CYTCYT’引物对也可鉴定TDNA遗传转化瘤组织,而VirD2A/VirD2E可用于工程土壤杆菌株侵染能力鉴定。从北京通州杨树苗圃和河北廊坊桃园的病树冠瘿组织和土壤中经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然后PCR筛选出6个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菌株,而未能从施用过抗根癌生防制剂的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根癌病园中分离和鉴定出典型的致病根癌土壤杆菌株。将杨树根癌土壤杆菌菌株(CFCC1001)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片段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A.tumefaciens Ti15955菌株的ipt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3.64%。用此片段制备的iptcRNA基因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结果显示此探针与杨树根癌土壤杆菌以及玫瑰、樱花、海棠、桃树等木本植物上分离鉴定的致病土壤杆菌菌株所扩增出的427bp片段都有明显杂交信号,但与引起泡桐丛枝病植原体染色质和染色质外DNA均未有明显杂交信号。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陈玉惠 叶建仁 魏初奖
林业科学. 2006, 42(2):  73-7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2
摘要 ( 764 )   HTML   PDF (153KB) ( 7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 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海南岛越冬水鸟多样性和优先保护地区分析
张国钢 梁伟 刘冬平 楚国忠 苏文拔 Mike Kilburn
林业科学. 2006, 42(2):  78-8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3
摘要 ( 730 )   HTML   PDF (147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2—2004年连续3年的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等50个潜在的地点进行越冬水鸟调查,旨在为海南岛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7种,其中小鸊鷉、鹭类、环颈鴴、蒙古沙鴴、灰斑鴴、青脚鹬、红脚鹬、泽鹬、矶鹬等较为常见;而鸭类、白翅浮鸥、鸥嘴噪鸥以及一些鹬类如铁嘴沙鴴、黑尾塍鹬、斑尾塍鹬、三趾鹬、大滨鹬、弯嘴滨鹬、阔嘴鹬等为狭布种。历史上较为常见的越冬水鸟,如灰鹤和白骨顶,现在已不见踪迹。由于港湾湿地如东寨港、洋浦港、北黎湾具有广阔的滩涂,以及大面积的红树林和周围众多的养殖塘,为越冬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内陆湿地如南丽湖、云月湖等,许多都受到旅游开发的干扰,水鸟的多样性较低。通过保护优先地区的分析,优先保护的地区如东寨港、后水湾、北黎湾、洋浦港、三亚河、清澜港、名人山和莺歌海等,栖息地的质量较好,具有较大的水鸟多样性和物种数,而且前3者还是国际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3个越冬地。在这些栖息地中,仍面临着滩涂围垦、水域污染、非法猎捕、海产品的采集和过度的旅游开发等的主要威胁。

我国无公害经济林产品(干果)产地环境研究
张建光 周俊义 郭素平 李保国 王文江
林业科学. 2006, 42(2):  83-8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4
摘要 ( 737 )   HTML   PDF (143KB) ( 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全国干果主产区果品污染物含量以及产地大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的分析,初步认定我国干果产地环境质量优良,有利于实施无公害果品生产,经济林产品(干果)的安全性有较可靠的保障。与发达国家土壤污染状况相比,我国干果产地污染较轻,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就我国不同地区果园而言,在环境质量上亦存在一些差异,在未来规划建园和老果园改造时应该引起充分注意。尽管我国干果产地生态环境比较优越,但欲生产安全合格的产品,还必须注意在生产全过程中及采后有效地控制来自各方面的污染。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模型研究
卢兰万
林业科学. 2006, 42(2):  88-9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5
摘要 ( 777 )   HTML   PDF (124KB) ( 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的功能与作用,既考虑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又考虑其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损益,建立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模型,使该模型满足“在无限长的时间内,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净效益现值最大,且森林资源能持续增长”的要求。

福建省人工用材林收益与风险分析
陈钦 刘伟平
林业科学. 2006, 42(2):  93-9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6
摘要 ( 698 )   HTML   PDF (127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福建省人工用材林的投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993—2002年,福建省人工用材林自然灾害风险所造成的平均风险损失较低,这与木材税费下降和人工林优惠政策出台有关;然而,对私人而言,其森林一旦发生火灾或病虫害,将造成投资损失,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分散风险的制度。

综合评述
CDM林业碳汇项目的泄漏问题分析
武曙红 张小全 李俊清
林业科学. 2006, 42(2):  98-10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7
摘要 ( 711 )   HTML   PDF (174KB) ( 8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CDM林业碳汇项目泄漏的定义、类型以及目前各国的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泄漏的原因、机理、影响范围等方面对造林或再造林项目以及森林保护项目中潜在的泄漏进行分析,提出用决策树方法来确定项目所产生的潜在泄漏,用项目所涉及的范围或泄漏的指示特征来监测项目所产生的泄漏,从政策和项目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管理林业项目中的泄漏等几点建议,以期对评估和监测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潜在的泄漏以及如何在CDM林业碳汇项目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泄漏提供帮助。

研究简报
干扰对长白山北坡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李新彬 王襄平;罗菊春 牟长城;林英建 夏新莉
林业科学. 2006, 42(2):  105-1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8
摘要 ( 1395 )   HTML   PDF (154KB) ( 9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檵木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唐前瑞 陈德富 陈友云 张宏志 周朴华
林业科学. 2006, 42(2):  111-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19
摘要 ( 1402 )   HTML   PDF (272KB) ( 8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丹 顾万春 杨传平
林业科学. 2006, 42(2):  116-1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20
摘要 ( 724 )   HTML   PDF (246KB) ( 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叶省藤组培家系的生长特性分析
杨锦昌 许煌灿 尹光天 曾炳山 冯昌林
林业科学. 2006, 42(2):  120-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21
摘要 ( 683 )   HTML   PDF (155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万寿菊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的触杀活性及酶活性的比较
曹挥 刘素琪 赵莉蔺 李向花 师光禄;
林业科学. 2006, 42(2):  125-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222
摘要 ( 715 )   HTML   PDF (248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