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6-07-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林业科学. 2006, 42(7):  1-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1
摘要 ( 756 )   HTML   PDF (259KB) ( 9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P,养分归还1年后,P出现富集,N先富集后释放,大部分K、Ca、Mg被释放。

张家界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阳柏苏 郑华 尹刚强 赵同谦 何平 欧阳志云
林业科学. 2006, 42(7):  1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2
摘要 ( 793 )   HTML   PDF (151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1990—2000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景区景观结构基本稳定,景观分割度、斑块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密度没有变化。斑块数增加了34,增加的斑块主要为经济林。

外来树种马占相思自然繁殖更新研究
宗亦臣 郑勇奇 张川红 刘宁;
林业科学. 2006, 42(7):  16-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3
摘要 ( 1373 )   HTML   PDF (149KB) ( 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马占相思人工林的自然更新情况,在国内首次发现马占相思存在种子成苗方式的自然更新。但马占相思的自然更新受立地条件制约:只有在林缘的裸露立地条件下,马占相思的种子才能萌发成苗。马占相思16年生单株在45°扇形单方向更新扩散的最远距离为17.5m,更新繁殖的株数最多有26株;扩散距离与扩散株数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987年穴状埋根造林的马占相思,其林缘更新扩散的最远距离为10.0m,更新繁殖的株数最多有3株;1997年穴状埋根造林的马占相思,其林缘更新扩散的最远距离为3.0m,更新繁殖的株数最多有14株。用小样方法调查马占相思人工林下乡土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自然更新。结果表明,在马占相思林分内,共发现12种乔木树种、3种灌木树种和8种草本植物,这些乡土植物均表现为生活力强。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在靠近水源的裸露立地条件下可以自然更新,更新的方式为种子繁殖;马占相思不影响乡土植物的正常生长。

侧柏树干边材液流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子
王华田 赵文飞 马履一
林业科学. 2006, 42(7):  21-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4
摘要 ( 702 )   HTML   PDF (214KB) ( 8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树干边材液流探针(TDP)和微型自动气象站对北京西山地区侧柏人工林树干秋季不同高度、不同方位、不同径阶边材液流及相关环境因子日周期变化动态进行连续观测,对环境因子与边材液流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立木,树干上位边材液流启动早,上升快,到达峰值后随即急剧下降;树干下位边材液流启动时间明显推迟,且上升和下降缓慢;二者之间最大液流速率相差2倍以上。树干不同方位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进程有差异,其中南侧树干边材液流速率很低,北侧、西侧和东侧3个方位液流速率较高,边材液流速率与测定部位的边材宽度和冠幅关系不明确。单株树干边材液流速率与树干冠幅、树干直径和边材面积相关不显著,但液流通量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径阶单木液流通量波动规律不尽相同。侧柏林分内部环境因子日周期变化规律明显,边材液流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显著,其中边材液流速率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各径阶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边材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和空气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胸径大的立木呈正相关,胸径小的单株呈负相关;风速对边材液流速率有较大影响;20~40cm土壤层温度对树木耗水有显著的影响,大径阶立木表现为负相关,小径阶立木表现为正相关。以太阳辐射强度、气温、空气湿度、风速、不同层次土温等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边材液流速率作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侧柏边材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极显著。

胡杨蒸腾耗水的单木测定与林分转换研究
张小由 康尔泗 司建华 周茂先
林业科学. 2006, 42(7):  28-3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5
摘要 ( 673 )   HTML   PDF (168KB) ( 8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热脉冲技术,在黑河下游额济纳天然绿洲内测定胡杨单木边材液流在不同位点、方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液流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5mm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越靠近形成层,液流启动越早,减小滞后;在4个方位上,南、西面液流速率远远高于北、东面;南面比西面液流启动较早,下降较快;西面液流速率下降滞后于南面;在北与东面,2个方位液流速率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纯量,对胡杨近熟林耗水量进行了推算。胡杨林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模型很好地拟合。通过实测标准地的胸径分布,推算出林地边材面积的分布,利用热脉冲测定单木液流通量,推算出黑河下游胡杨近熟林年生长期(4—10月)耗水量为3172m3·hm-2

betA基因小黑杨的耐盐性分析及优良转基因株系的选择
刘桂丰 杨传平 蔡智军 程贵兰 詹立平
林业科学. 2006, 42(7):  33-3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6
摘要 ( 760 )   HTML   PDF (152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前期获得13个小黑杨转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株系的基础上,选择9个生长正常的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对照,用0、100、140、170、200mmol·L-15种浓度的NaCl处理盆栽苗木,分2、7、12、17、22d取处理材料叶片,测定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外源基因的最终合成产物———甜菜碱含量。盐处理60d后,测定苗木高度及转基因株系的盐害指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与对照间的甜菜碱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9个转基因株系的甜菜碱平均含量超过对照的27.1%;转基因株系的平均盐害指数较对照低15.8%;转基因株系的平均高度超过对照44.1%。综合转基因株系的生长速度,兼顾其耐盐性,初步选择转基因株系T4、T6、T5、T1作为生长速度快耐盐性高的优良株系。

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和经济效果的研究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何寿庆 詹有生
林业科学. 2006, 42(7):  37-4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7
摘要 ( 745 )   HTML   PDF (362KB) ( 8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异。30年生林分总产值、活立木产值及其20年间定期增加值均以强度>中度>弱度>对照;强度间伐极显著大于对照,中度和弱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间伐林分活立木产值及其定期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的原因系大径材产值增加的结果。伐后20年间,依照林分年平均产值及其定期年平均值的变化,从经济上分为4个时期,即上升期、高峰期、高峰延续期、下降期。研究提出以木材产品市场价值及其相应经济效果确定杉木林主伐期,可望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以此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主伐期:对照24a、弱度和中度30a、强度30~35a。

北方地区皂荚种子及荚果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兰彦平 顾万春
林业科学. 2006, 42(7):  47-51.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8
摘要 ( 718 )   HTML   PDF (173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皂荚北方自然分布区7个产地采集的皂荚种子及部分荚果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荚果及种子10项形态指标,结果发现: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家系间差异显著;不同群体间,除荚果宽、种子长、荚果长宽比外,其余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荚果质量、荚果长度、荚果宽度及荚果长宽比表现为同地理经度上的南北变异;荚果宽厚比及种子长宽比,表现为同地理纬度的东西变异;荚果厚度、种子长度与种子长宽比表现为西南—东北向变异;种子千粒质量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主要与分布地点的海拔高度、水分、太阳辐射及炎热状况的综合作用有关。

苦豆草生物碱对柳蓝叶甲的拒食作用
杨振德;朱麟 赵博光 方杰
林业科学. 2006, 42(7):  52-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09
摘要 ( 727 )   HTML   PDF (157KB) ( 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苦豆草生物碱对柳蓝叶甲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拒食作用增强。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随着总碱处理浓度的升高,试虫对处理叶的取食量迅速下降;而对未处理叶的取食量没有显著的差异,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总取食量明显下降。在供试的6种生物碱单体中,苦豆碱和槐胺碱对柳蓝叶甲的拒食活性较强。其中处理浓度为5mg·mL-1时,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苦豆碱的拒食率高达99.4%,而在非选择性取食条件下,则以槐胺碱的拒食活性较强,达91.7%。

4个品种李树果实对李实蜂酶活力的影响
黄大庄 张爽 张彦广 阎海霞 苏金浩
林业科学. 2006, 42(7):  56-59.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0
摘要 ( 686 )   HTML   PDF (253KB) ( 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野外调查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大石早生等4个李品种受李实蜂危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取食4个品种李果实的李实蜂幼虫进行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芳基转移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李实蜂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芳基转移酶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进行酯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电泳也显示:取食不同品种李果的李实蜂酶谱有显著差异,且酶活力大小与抗虫性强弱有关系。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戴立霞;李恂 王明旭 张占平 陈良昌
林业科学. 2006, 42(7):  60-6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1
摘要 ( 761 )   HTML   PDF (171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北京市区不同绿化带内夏季鸟类的群落特征
隋金玲 胡德夫 李凯 李镇宇
林业科学. 2006, 42(7):  66-7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2
摘要 ( 736 )   HTML   PDF (169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北京市20个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0种,分属16目34科,其中雀鹰、红隼、鸳鸯和纵纹腹小4种属于Ⅱ级国家保护动物。结果表明:不同绿化带内鸟类多样性、均匀性和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植物种类、植被结构与鸟类种类多样性密切相关。恢复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通过对不同绿化带内鸟类多样性、均匀性及相关性进行比较,针对北京城区现有绿化带存在的问题,就绿化树种的选择及其搭配、绿地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森林火灾模拟蔓延模型
秦向东;阿布里提
林业科学. 2006, 42(7):  73-7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3
摘要 ( 707 )   HTML   PDF (2817KB) ( 10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以波动传播模型为基础,吸收了邻接单元模型的优点,设计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林火模拟蔓延模型。这种模型用预定义的灰度图表示蔓延状态,将图元集中存储的过火区形状按一定的像素栅格运算规则写入灰度图中,来模拟火灾的波动蔓延过程。模型还利用漫染填充算法来处理具有复杂拓扑关系的地理要素附近的蔓延,并将过火区形状的投影变换转化为图元的旋转和错切变换。分析这种模型性能上的优势和局限,包括对局部失真和畸变的影响。从给出的算例和初步的理论分析可见,新模型可以将林火蔓延模拟的计算速度提高1个数量级以上,其他计算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模型可以为森林火灾的扑救提供精确、实时、全局的火场发展预测图,并且不受火行为的复杂性和地理要素的复杂性的限制。

侧柏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黄荣凤 赵有科 吕建雄 鲍甫成
林业科学. 2006, 42(7):  78-8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4
摘要 ( 773 )   HTML   PDF (181KB) ( 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响应函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北京地区侧柏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侧柏年轮宽度序列和年轮密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响应函数模型可解释年轮宽度变化的58.45%,年轮密度变化的77.81%。夏季降水对侧柏年轮宽度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年轮密度则表现出负效应。与降水的影响相反,夏季气温对侧柏年轮宽度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对年轮密度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当年7月的气温和降水对侧柏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的作用尤为显著。说明侧柏的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均可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且年轮密度包含的信息量高于年轮宽度。

零距拉伸技术评价木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
余雁 费本华 张波
林业科学. 2006, 42(7):  83-8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5
摘要 ( 727 )   HTML   PDF (255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造纸领域的零距拉伸技术引入木材科学研究领域,用于快速评价人工林杉木管胞纵向抗拉强度。结果表明:零距拉伸试样的最佳厚度是80μm,最适宜的夹持力为70psi;杉木管胞的纵向抗拉强度从髓心到树皮呈增大趋势,但在树高方向(1.3~7.3m)的差异不显著。利用零距拉伸技术具有测量迅速、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以作为快速评价木材纤维纵向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密闭高温软化处理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程瑞香 张齐生
林业科学. 2006, 42(7):  87-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6
摘要 ( 737 )   HTML   PDF (138KB) ( 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可以用来评判水热处理竹材的效果。DMA研究表明:高温软化处理的竹材,其储能模量明显降低,在40℃时,经高温软化处理后竹材的储能模量比未软化处理后的竹材降低了60.4%;未软化处理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9.8℃,软化处理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8.4℃,软化处理竹材的Tg比未软化处理竹材的Tg下降了26.2%。

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化学组成与制浆特性
石淑兰 谢新良 胡惠仁 张守攻 王军辉
林业科学. 2006, 42(7):  90-9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7
摘要 ( 778 )   HTML   PDF (154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化学组成和硫酸盐法制浆特性进行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原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组成中,随树龄增大,葡萄糖和木糖含量降低,半乳糖含量增加。通过对日本落叶松硫酸盐法制浆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最佳蒸煮条件为:用碱量(Na2O计)21%、硫化度25%、液比1∶4、最高温度170℃、保温时间2.5h。随着树龄的增大,蒸煮耗碱量增加,纸浆硬度增高。树龄较小的12年生日本落叶松纸浆的物理强度性能较好。综合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化学组成和硫酸盐法制浆特性研究结果认为:12年生日本落叶松的硫酸盐法制浆性能优于树龄较大的日本落叶松,23年生日本落叶松的制浆性能相对较差。

综合评述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李德志 石强 臧润国 王绪平 盛丽娟 朱志玲 王长爱
林业科学. 2006, 42(7):  95-10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8
摘要 ( 800 )   HTML   PDF (199KB) ( 1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种或种群在多维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将备受关注。

绣线菊属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谢华辉 杨莉莉 包志毅
林业科学. 2006, 42(7):  104-1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19
摘要 ( 630 )   HTML   PDF (231KB) ( 9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我国绣线菊属植物原种和变种资源及其分布,介绍常用的种类、栽培品种及其优良性状、园林应用状况,并推荐一些优良的绣线菊植物种类,阐述绣线菊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与英、美、德等国家对绣线菊的引种和应用相比,我国对绣线菊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园林应用亟待加强。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王贞 丛磊 刘燕
林业科学. 2006, 42(7):  113-1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0
摘要 ( 690 )   HTML   PDF (167KB) ( 1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其野生资源、栽培繁殖等。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杂交、繁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兜兰属植物开发利用的方向。

国外木材防腐技术和研究现状
曹金珍
林业科学. 2006, 42(7):  120-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1
摘要 ( 803 )   HTML   PDF (169KB) ( 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木材防腐剂、防腐处理工艺、改性处理及环境特性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的木材防腐技术及研究现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木材防腐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木材防腐剂的发展趋势是近期以水载防腐剂为主导,以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不含金属的有机防腐剂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木材防腐处理工艺的重点在于增强防腐剂在木材中的渗透性,加速防腐剂与木材之间的固着反应以及开发新型的防腐处理工艺以适应新的防腐剂的需要。改性处理方面主要介绍木材的热处理和化学改性处理在防腐方面的应用现状。木材防腐处理的环境特性则着重介绍LCA技术(生命循环分析技术)以及防腐处理材的废弃处理问题。另外,还简要介绍木材防腐研究机构和协会、木材防腐标准等方面的情况。本文旨在使国内的木材研究者对当前木材防腐技术和研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展适于处理中国国内树种及适合市场需求的木材防腐技术,为更科学、更高效地利用国内木材资源提供新途径。

研究简报
不同植物对黑色石灰岩土壤磷素的利用
朱海燕;钟章成;刘忠德
林业科学. 2006, 42(7):  127-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2
摘要 ( 626 )   HTML   PDF (166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曲柳雌雄株酚类物质和几种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詹亚光 纪丽丽 亓磊 郭艳茹
林业科学. 2006, 42(7):  131-13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3
摘要 ( 650 )   HTML   PDF (187KB) ( 8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星载激光雷达波形长度提取与林业应用潜力分析
庞勇 于信芳 李增元 孙国清 陈尔学 谭炳香
林业科学. 2006, 42(7):  137-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4
摘要 ( 702 )   HTML   PDF (624KB) ( 1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开源软件开发基于WebGIS的县级林业空间信息共享系统
李世明 李增元 陆元昌 陈尔学
林业科学. 2006, 42(7):  141-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5
摘要 ( 645 )   HTML   PDF (204KB) ( 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竹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体内几种酶系活性的影响
操海群 岳永德 彭镇华 花日茂 汤锋
林业科学. 2006, 42(7):  145-14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0726
摘要 ( 681 )   HTML   PDF (151KB) ( 7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