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目录
目录
林业科学. 2018, 54(2):  0-0. 
摘要 ( 86 )   PDF (3270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晋西黄土区长期封禁小流域植被群落动态变化
李梁, 张建军, 陈宝强, 冯换成, 张守红, 孙若修, 高思远, 张海博, 印家齐
林业科学. 2018, 54(2):  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1
摘要 ( 195 )   HTML   PDF (1248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小流域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种间关联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植被的恢复与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6年7、8月,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实施封山育林35年的柳沟小流域为调查对象,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梁峁顶和沟底6种不同生境的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并与1996年(封禁15年)、2007年(封禁26年)、2016年(封禁35年)在柳沟小流域相同生境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将1996-2007年划分为第1时段,2007-2016年划分为第2时段,研究封山育林小流域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种间关联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时间尺度上,表示相似性程度的Jaccard指数在第2时段各生境均较第1时段同生境明显增加,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梁峁顶和沟底的增长率分别为69.6%、27.3%、18.1%、48.5%、5.2%和1.0%;表示物种更替程度的Cody指数在第2时段除梁峁顶与第1时段相同外,其余生境均有所减小,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和沟底的减小率分别为41.2%、29.4%、28.6%、50.0%和22.7%;2016年生境梯度Jaccard指数表现为阴坡-半阴坡 > 阳坡-半阳坡 > 沟底-阴坡,生境梯度Cody指数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 < 梁峁顶-阳坡;2007年半阳坡与1996年同生境群落的种间关联性不显著(P > 0.05),阳坡、沟底也存在相同情况,其余同生境不同时段的群落种间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0.01 < P < 0.05);2016与2007年沟底群落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0.01 < P < 0.05),其余生境群落种间关联性均为极显著正关联(P < 0.01);表示群落间联结强度的联结系数(AC)除梁峁顶第2时段较第1时段下降外,其余生境的联结系数均较之前增加。[结论]在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小流域,植被多度指标的改善速率在封山育林后2007-2016年阶段慢于封山育林后1996-2007年的前期阶段;阴坡与半阴坡、阳坡与半阳坡群落的相似度提高,物种更替速率减慢;随时间延长,同一生境其群落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群落结构渐趋稳定,仍处于进展演替阶段。
基于MODIS LST产品的山东省森林调节温度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新方法
冯海英, 冯仲科
林业科学. 2018, 54(2):  10-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2
摘要 ( 145 )   HTML   PDF (5635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出一种评估森林调节温度生态服务价值的新方法,弥补目前对于森林冬季保温作用价值的计算,为正确认识和定量评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及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反演的LST(地表温度)产品和土地覆盖产品,从地气能量辐射平衡出发,以森林覆盖区与城镇区地面的近地面气温差表征森林对温度的调节作用,计算出两地类近地面大气在一段时间内的能量差别,进行气温差转换,并由此求取森林调节温度生态服务价值。[结果]森林调节温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白天,晚上作用不明显,且森林在夏季的降温作用比在冬季的保温作用显著;山东省森林2012年调节温度的价值为夏季降温作用价值和冬季保温作用价值的总和,约为1 003.6亿元,2012年白天,山东省森林夏季因降温作用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冬季保温作用的10倍左右。[结论]提出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与地气能量辐射平衡的森林调节温度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新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地气能量辐射平衡公式,计算不同时段(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森林调节温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又可考虑研究区的空间差异性,对定量评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及进行生态服务功能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川西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火烧迹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胡宗达, 刘世荣, 胡璟, 刘兴良, 余昊, 李登峰, 何飞
林业科学. 2018, 54(2):  18-29.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3
摘要 ( 181 )   HTML   PDF (1684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川西亚高山森林火烧迹地土壤总呼吸速率(Rs)和异养呼吸速率(Rh)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RsRh的变化,为火干扰条件下森林土壤碳循环及其碳排放估算提供依据。[方法]以火烧8年后的川滇高山栎林火烧迹地和对照原始林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9月-2011年12月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通过挖壕沟方法测定RsRh,同时测定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T5)和土壤体积含水量(W5),分析RsRh与非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休眠季火烧迹地RsRh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 < 0.05),而生长季和全年RsRh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 > 0.05);T5RsRh呈极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P < 0.01);W5仅在生长季与对照RsRh相关性不显著(P > 0.05),其余时间均对RsRh产生显著影响(P < 0.05),即W5低于25.8%时对RsRh产生显著影响(P < 0.05),超过37.7%时其影响作用不显著(P > 0.05);T5W5双因子与RsRh的拟合模型明显优于单因素模型,表明该区域土壤碳排放受T5W5的协同影响;不同季节火烧迹地的温度敏感性(Q10)均低于对照样地,且RhQ10最小,RsQ10最大;火烧迹地土壤硝态氮、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对RsRh的影响大于对照;火烧迹地RsRh年累积量相比对照样地分别高13.9%和1.8%。[结论]火烧迹地土壤碳排放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低于未过火林地,在评估和构建川西亚高山土壤碳排放模型时,应考虑火干扰林地和土壤底物代谢水平。
基于SSR标记的西藏光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包文泉, 乌云塔娜, 杜红岩, 李铁柱, 刘慧敏, 王淋, 白玉娥
林业科学. 2018, 54(2):  30-41.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4
摘要 ( 251 )   HTML   PDF (3645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SSR标记深入研究西藏光核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揭示其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海拔梯度等的相关性,为西藏光核桃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5对SSR引物,分析西藏地区21个光核桃天然群体420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应用GenAlEx 6.501、Arlequin v3.1、NTSYS pc version 2.10、STRUCTURE、STRUCTURE Harvester、CLUMP和Distruct等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主坐标分析、遗传变异分析、聚类图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于25个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西藏光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近亲繁殖水平适中,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Shannon's信息指数(I)和近交系数(F)分别为3.8、2.5、0.52、0.44、0.95和0.17,其中,P17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Ne=4.7,He=0.63,Ho=0.56,I=1.57),而P18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Ne=1.7,He=0.30,Ho=0.22,I=0.49)。西藏光核桃的贝叶斯遗传结构分析(STRUCTURE)与遗传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CoA)、UPGMA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将供试420份光核桃个体划分为3个类群,其分组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性。Mantel检测显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r=0.50,P < 0.01)、海拔梯度(r=0.61,P < 0.01)呈显著正相关。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16.3%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为中等,而大部分遗传变异(83.7%)来自群体内。[结论]西藏光核桃遗传多样性适中,群体间存在地理隔离效应和海拔梯度的遗传变异,其遗传分化程度较高,这可能源于西藏光核桃生境片段化、海拔梯度的影响以及山脉阻隔引起的地理隔离效应。西藏光核桃受人为干扰较严重,且个体间的近亲繁殖较频繁,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其遗传多样性将会逐渐降低。基于遗传结构分析,确定西藏光核桃3个保护单元,并建议限制人为活动对其破坏,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保护西藏光核桃的遗传多样性。
基于等位基因最大化法初步构建杜仲核心种质
李洪果, 许基煌, 杜红岩, 乌云塔娜, 刘攀峰, 杜庆鑫
林业科学. 2018, 54(2):  42-51.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5
摘要 ( 182 )   HTML   PDF (2802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杜仲核心种质,去除基因库中的遗传冗余,为杜仲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内外54个地区的887份杜仲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基于9对基因组SSR引物和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构建杜仲核心种质。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和统计分析软件,通过等位基因数(n)、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指数(I)、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基因型数(Ng)、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7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及其保留比例对所构建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结合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法和主坐标分析法(PCoA)验证和确认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的代表性。[结果]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7个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参数Ne、I、H分别为5.096、1.812、0.925,表明杜仲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87份杜仲种质基于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原则得到189份核心种质和698份保留种质。189份核心种质占原始种质样品数的21.3%,保存了原始种质100%的等位基因,9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NaNe、I、HNg、PIC的保留比例分别为100%、116.5%、108.7%、101.5%、100%、103.3%;以上参数经t检验,与原始种质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主坐标分析也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样品在分布图上有着相似的分布结构,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代表性。698份保留种质占原始种质样品数的78.7%,保存了原始种质86.9%的等位基因,9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NaNe、I、HNg、PIC的保留比例分别为86.9%、95.7%、96.7%、99.4%、77%、99%;以上参数经t检验,与原始种质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结论]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代表性,保存了原始种质全部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群体的6个遗传多样性参数(NaNe、I、HNg、PIC)差异不显著,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样品在分布图上有着相似的分布结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高于保留种质,在杜仲种质资源保存和建立育种群体时应优先使用核心种质。本研究为杜仲优异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毛白杨PtoWOX4a基因过表达对次生生长的影响
李建波, 贾会霞, 张进, 刘伯斌, 胡建军, 王丽娟, 卢孟柱
林业科学. 2018, 54(2):  52-59.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6
摘要 ( 223 )   HTML   PDF (5384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干细胞维持、侧生器官发育和不定根再生等过程,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毛白杨PtoWOX4a基因表达模式的分析和过表达植株表型的观察,研究PtoWOX4a在杨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全面了解不同物种中WOX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qRT-PCR技术分析PtoWOX4a基因在茎顶端分生组织、幼叶、成熟叶、嫩茎、老茎、木质部、韧皮部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GUS染色技术对pPtoWOX4aGUS转基因植株进行染色,通过GUS信号观察,进一步分析PtoWOX4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对过表达PtoWOX4a植株和对照植株的不定根、茎和叶片进行形态观察和生长指标测定,并通过组织切片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过表达PtoWOX4a对杨树不定根、茎和叶片维管发育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PtoWOX4a在茎中表达量最高,且主要集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根中表达水平次之,而在叶片等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pPtoWOX4aGUS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结果与qRT-PCR结果一致,并发现PtoWOX4a主要在根、叶及茎的维管组织中表达。对过表达PtoWOX4a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发现,过表达PtoWOX4a抑制了不定根的伸长,3周苗龄的转基因植株不定根长度约为3~4 cm,仅为对照植株的1/3~1/2,不定根直径变粗,根部木质部区域增加。3月苗龄的过表达PtoWOX4a植株变矮,与对照植株相比,株高减少了14%~20%,节间数减少了16%~22%;对第10节间茎段的解剖结构分析发现,过表达PtoWOX4a植株茎部髓心部分变窄,比对照植株减少了10%~20%,木质部区域变宽,比对照植株增加了24%~35%,而形成层区域宽度无明显变化。此外,过表达PtoWOX4a导致植株叶片生长异常,叶片两侧边缘向上卷曲。[结论]毛白杨PtoWOX4a基因主要在杨树的维管组织中表达,过表达PtoWOX4a可影响杨树不定根、茎和叶片维管的发育。
硅对蒿柳铅胁迫的调控
毛金梅, 翟飞飞, 刘俊祥, 彭向永, 孙振元
林业科学. 2018, 54(2):  60-67.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7
摘要 ( 147 )   HTML   PDF (1588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铅(Pb)胁迫下硅(Si)对蒿柳生长及体内Pb分布和转运的影响,分析Si在蒿柳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响应Pb胁迫中的作用,揭示Si缓解蒿柳Pb胁迫的生理机制,为Si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法,对蒿柳先Pb胁迫后用Si处理,其中,Pb浓度设置为0和1.8 mmol·L-1 2个水平,Si浓度设置为0、1.5和5.0 mmol·L-1 3个水平,每个区组设6个处理,共4个区组,研究Pb胁迫下Si对蒿柳生长及体内Pb分配和转运、膜脂过氧化及渗透调节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Pb显著降低蒿柳株高和地径相对生长率,增大叶、根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MDA含量、Pro和SP含量;与Pb处理相比,Pb胁迫后施用1.5 mmol·L-1 Si可降低蒿柳相对电导率、叶O2·-产生速率、根MDA含量和Pro含量,增大蒿柳株高和地径相对生长率;同时,Si使蒿柳地上部Pb含量显著降低90.92%,根Pb含量增加63.93%,蒿柳体内总Pb含量增大43.36%。而Pb胁迫后施用5.0 mmol·L-1 Si延缓蒿柳受Pb胁迫的程度不显著,一方面可能由于Si浓度较高引起,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砂培对矿质元素的吸附和缓冲能力弱于土壤所致。[结论]Pb胁迫可抑制蒿柳生长,造成蒿柳膜脂过氧化;Si缓解Pb毒害的主要原因为Si可降低蒿柳体内的膜脂过氧化,减少Pb从根向地上部转移;同时,Si可提高蒿柳体内的总Pb量,抑制Pb向蒿柳体外排放。
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李晓红, 陈尔学, 李增元, 李世明
林业科学. 2018, 54(2):  68-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8
摘要 ( 188 )   HTML   PDF (8397KB)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国家森林资源宏观监测业务对区域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迫切需求,发展一种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可充分发挥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遥感数据相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优势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以提高林地和森林资源的监测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方法]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某林区为研究区,主要数据源包括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 NDVI(250 m,8天合成)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以及少量外业实地调查数据等。首先,基于GF-1宽幅多光谱数据进行多尺度影像分割,将研究区划分为许多区域性的分割对象;然后,以分割对象为分析单元,分别提取GF-1宽幅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以及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时序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基于分类回归树分类器完成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分别比较单一GF-1 16 m宽幅多光谱数据、单一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以及综合多源数据的分类结果,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精度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89.46%,Kappa系数为0.874,明显优于仅基于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结论]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适用于综合GF-1与GF-4数据的土地覆盖类型分别制图,可有效提高主要土地覆盖类型的分类精度。针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业务需求和特点,本文所发展的方法在分类对象生成、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训练和精度检验等关键环节均进行了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业务中主要林地类型遥感分类制图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
杉木单木和林分水平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赵嘉诚, 李海奎
林业科学. 2018, 54(2):  81-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09
摘要 ( 184 )   HTML   PDF (1564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一重样本和二重样本,构建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比较抽样形式对单木模型的影响;在杉木主要分布区进行区域尺度扩展方法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形式林分模型的优劣,为在林分水平上估算地下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8株杉木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为一重样本,以其中88株有地下生物量的样本为二重样本,在只利用二重样本和两重样本相结合2种情况下,分独立模型、仅利用二重样本的兼容性模型和两重样本相结合的兼容性模型,构建3种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分基于林分因子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固定根茎比模型和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构建3种林分水平地下生物量模型,分别进行地下生物量从单木尺度向林分尺度的扩展。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系统误差(A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总相对误差(TRE)以及平均预估精度(MPE)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模型在三省的拟合参数以及与样本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与IPCC的根茎比模型的方法和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种类型的单木模型拟合效果基本相同,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5以上,两重样本相结合的兼容模型取得了最优拟合效果;在区域尺度扩展时,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固定根茎比模型(R2提高0.04~0.08,RMSE每公顷降低1 t左右);基于林分因子的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固定根茎比模型,但弱于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地下生物量估测误差在三省之间表现出地域差异性,同一套方法在不同地区进行估计时无一致性规律。[结论]两重样本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增加林分调查因子能显著提高林分模型的拟合效果。固定根茎比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在进行地下生物量大尺度扩展时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单木地下生物量最优模型的筛选、构建,可为单木模型区域尺度扩展提供准确、科学的方法。
异速生长模型的误差结构和误差函数
马岩岩, 姜立春
林业科学. 2018, 54(2):  90-97.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0
摘要 ( 274 )   HTML   PDF (1633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异速生长模型,构建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分析材积模型的误差结构和误差函数。[方法]采用Ballantyne(2013)提出的似然分析法判断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的误差结构。为了对比,利用S-PLUS软件的广义非线性GNLS模块拟合非线性模型。针对模型拟合产生的异方差现象,采用误差方差函数(固定方差、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消除异方差。采用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误差(Bias)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对立木材积模型精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1)经似然分析法判断,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的误差结构是相乘的。2)为了描述立木材积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将固定方差、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加入到立木材积模型中,所有方差函数都能降低材积模型的异方差性。幂函数消除兴安落叶松材积模型的异方差效果最好,常数加幂函数消除樟子松材积模型的异方差效果最好。3)非线性(相加误差结构)及线性(相乘误差结构)拟合和检验统计量的比较表明,对于两树种,相加和相乘立木材积模型拟合评价指标非常接近,具有相加误差结构的立木材积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精度略高于相乘误差结构的立木材积模型。[结论]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的误差结构是相乘的。根据非线性及线性模型的拟合和检验评价指标对比发现,对数转换的线性模型并没有表现出绝对优势,而非线性回归却略优于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本文并没有给出绝对和一致的结论,如果模型的预测是最重要的,建议对比非线性和对数转换的线性模型,选择精度较高的误差结构。针对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的详细对比分析,建议选择非线性回归分析,即相加的误差结构。
纳帕海典型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积水条件和干湿季节变化
陆梅, 田昆, 孙向阳, 任玉连, 王行, 彭淑娴
林业科学. 2018, 54(2):  98-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1
摘要 ( 179 )   HTML   PDF (3377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积水条件下纳帕海典型湿地干湿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为高原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的理解提供数据支撑,为高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积水条件的3种典型湿地(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干湿季节动态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RDA)探讨积水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土壤真菌5门29纲54属。积水条件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随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真菌优势群落组成从未知菌群转变为子囊菌,未知菌群相对丰度从85.26%(干季)和66.27%(湿季)分别减少至5.63%(干季)和6.43%(湿季),子囊菌相对丰度从9.9%(干季)和10.57%(湿季)分别增加至71.11%(干季)和52.07%(湿季)。从干季到湿季,纳帕海湿地未分类真菌减少,已知分类真菌增多,优势菌纲从6个增至8个。2)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积水条件的典型湿地间和干湿季节间均存在差异(P<0.05),在3种典型湿地间表现为无积水草甸显著高于常年积水沼泽湿地和季节性积水沼泽化草甸,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湿季 > 干季,其中沼泽化草甸季节性变化最明显。3)积水条件显著影响高原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钾含量在干湿季节均表现为沼泽湿地 > 沼泽化草甸 > 草甸,且湿季 > 干季。4)经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无论干季或湿季,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是影响不同积水条件下高原湿地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结论]人为排干所引起的湿地水文条件变化可显著改变纳帕海高原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导致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发生变化。
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李燕, 赵红蕊, 高文韬
林业科学. 2018, 54(2):  110-118.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2
摘要 ( 151 )   HTML   PDF (1753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揭示林分类型及林分因子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为评价天然林在保护地表甲虫中的作用及为制定基于地表甲虫保护和利用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地表甲虫的整个活跃期,采用陷阱法在吉林蛟河杨桦林、水胡林、阔叶红松林A和阔叶红松林B中诱集地表甲虫,对林分及郁闭度、林龄、枯落物厚度、草本盖度、每公顷株数、灌木盖度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地表甲虫9 849头,隶属于22科79种,其中步甲科、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为本研究的优势类群,尖齿通缘步甲为优势种,同时也是各林分的优势种,不同林分中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一定差异。阔叶红松林(A和B)中地表甲虫的多样性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地表甲虫的个体数与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阔叶红松林(A和B)间地表甲虫的相似性最高,处于中等相似水平。不同林分对步甲科、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有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A和B)中的数量显著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步甲科对杨桦林的适应能力略高于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不同林分中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符合线性模型Y=89.68+3.241x。[结论]林分组成和结构直接影响林分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相关因子,不同林分因子对各地表甲虫类群的影响不同,郁闭度、林龄和枯落物厚度相对埋葬甲科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草本盖度、每公顷株数和灌木盖度对步甲科具有正向影响;各林分因子对隐翅虫科的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各林分的结构和林龄不同,人为干扰较少,在长期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内部生态环境,这些环境影响地表甲虫的生存和繁殖。阔叶红松林(A和B)林分组成复杂,内部环境对地表甲虫的生存更为有利,同时,稀有种类较多,其在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不同抗性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化学信号物质的变化
魏永成, 刘青华, 周志春, 徐六一, 陈雪莲, 郝焰平
林业科学. 2018, 54(2):  119-125.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3
摘要 ( 178 )   HTML   PDF (1124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尾松防御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针叶内一些信号分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马尾松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严格程序选育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3、7、15、30天时针叶内H2O2、O2、NO和Ca2+等信号分子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易感马尾松体不同部位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而高抗马尾松体内未发现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3和7天,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显著升高;但高抗马尾松在接种后15天,针叶内H2O2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仍继续升高,在接种后30天,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约为高抗马尾松的1.77倍。高抗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1~15天也显著升高,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变化趋势一致;接种后30天,高抗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较前期显著下降,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仍继续增加。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接种松材线后1~15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在接种后30天才显著高于对照。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每个时间点,针叶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高抗马尾松。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Ca2+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升-降-升-降"趋势,但高抗马尾松除在接种后第1、15天针叶内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易感马尾松外,其他时间点皆保持在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Ca2+含量在任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H2O2、O2和Ca2+均迅速升高,作为信号分子诱导防卫反应,且高抗马尾松能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的含量,最终恢复到正常生理代谢水平,而易感马尾松不能有效控制,多余的ROS和Ca2+会对植株产生毒害。接种松材线虫后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不明显,但易感马尾松体针叶内内在每个时间点均积累了过多的NO,不利于植株正常代谢。
危害青海云杉的腮扁蜂属(膜翅目:扁蜂科)一新种
张宁, 杨云天, 王晓勤, 刘萌萌, 魏美才
林业科学. 2018, 54(2):  126-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4
摘要 ( 227 )   HTML   PDF (4951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危害青海云杉的扁蜂科一新种: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 Zhang&Wei,sp.nov.。本种与贺兰腮扁蜂Cephalcia alashanica(Gussakovskij,1935)和马氏腮扁蜂C.masuttii Battisti&Boato,1998近似,3种扁蜂的幼虫均在云杉嫩枝上用虫粪做成显著的虫巢。烟翅腮扁蜂与贺兰腮扁蜂的区别:翅深烟褐色;雌虫各足股节背侧部分淡色,腹侧大部黑色;雌虫后眶中下部无后颊脊;两性触角第3节长于第4+5节之和,长于复眼长径;雄虫阳茎瓣内顶角近方形等。烟翅腮扁蜂与马氏腮扁蜂的区别:翅深烟褐色;中胸背板侧叶全部和后小盾片、雄虫小盾片、两性腹部1-6背板大部、雌虫各足股节腹侧大部黑色;两性触角窝侧区的上侧3/5具刺毛和粗大刻点,下侧2/5无刺毛、无刻点;触角通常26节;雄虫阳茎瓣无臀角等。烟翅腮扁蜂与贺兰腮扁蜂COⅠ序列的K2P距离为5.2%。
过热蒸汽预处理对50 mm厚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影响
侯俊峰, 鲍永泽, 周永东
林业科学. 2018, 54(2):  131-136.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5
摘要 ( 160 )   HTML   PDF (1293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过热蒸汽预处理杨木锯材后进行常规干燥,探究过热蒸汽预处理对杨木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影响,以期提高杨木锯材干燥速率、缩短干燥周期、降低干燥能耗,为杨木锯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温度为110、120和125℃的过热蒸汽对初含水率100%~150%、规格900 mm×120 mm×50 mm(轴向×弦向×径向)的杨木锯材预处理5 h,之后进行常规干燥,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对锯材含水率、应力、外观质量以及后期常规干燥速率的影响,依据国家标准对过热蒸汽预处理及未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过热蒸汽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温度从110℃增加到125℃时,锯材含水率下降比例从59.26%增加到77.11%,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并接近木材纤维饱和点;预处理后锯材的残余应力较大,在2.71%~7.75%之间;锯材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的干燥质量等级均为一级;锯材皱缩比例在25.00%~36.96%之间。2)常规干燥结果表明:经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后,锯材常规干燥速率较未处理材分别增大7.97%、16.23%和78.42%;从含水率和应力方面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均匀度和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终含水率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锯材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在常规干燥过程中被释放,常规干燥后残余应力指标质量等级为二级;从外观干燥质量分析,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锯材在过热蒸汽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缩在常规干燥过程中部分得到恢复,常规干燥后锯材皱缩比例分别降低至28.60%、9.09%和15.00%。3)总干燥时间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材的常规干燥相比,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材的总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24.96%、44.22%和67.24%。[结论]过热蒸汽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杨木锯材的含水率,并提高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综合考虑杨木锯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50 mm厚杨木锯材过热蒸汽预处理温度以120℃较好。
国产落叶松平行弦轻型木桁架静力承载性能
王滋, 周贤武, 武国芳, 钟永, 任海青, 赵荣军
林业科学. 2018, 54(2):  137-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6
摘要 ( 170 )   HTML   PDF (5717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国产落叶松轻型木桁架的静力承载性能,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本土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产日本落叶松和国产齿板为试验材料,设计制作2种工况共6榀跨度为4.8 m的平行弦轻型木桁架。通过静力承载试验,研究轻型木桁架的极限荷载、受力分布和破坏形式,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和L型轻型木桁架的极限荷载平均值分别为22.45和22.94 kN,是设计荷载的2.27和2.32倍,变异系数分别为7.9%和7.1%。P型轻型木桁架最终破坏为脆性破坏,主要破坏点为桁架三分点处(即集中荷载施加处)和两端斜腹杆连接节点;L型轻型木桁架在2倍设计荷载之后逐渐出现平面外变形,当侧向变形较大时失去承载能力。通过SAP 2000有限元模拟发现,节点挠度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挠度最大值为跨中位置,并向两端逐渐减小;弯矩最大值和轴力最大值在桁架弦杆的三分点处和两端斜腹杆节点,与试验结果相符。[结论]2种轻型木桁架在设计荷载下承载性能均较好,但由于木材非均质特性及加工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离散程度;较P型轻型木桁架而言,L型轻型木桁架承载能力略高,但其面外刚度较小易发生侧向变形,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措施减小侧向变形,而P型轻型木桁架面外刚度较大相对稳定,更利于实际应用;分析认为平行弦轻型木桁架的薄弱环节在端部节点和集中荷载施加处,SAP 2000有限元模拟可以有效预测轻型木桁架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套筒加热方式对锯屑致密成型的影响
王雪皓, 陈忠加, 俞国胜, 袁湘月, 庞明宏
林业科学. 2018, 54(2):  145-1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7
摘要 ( 113 )   HTML   PDF (3388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锯屑成型过程中成型套筒加热方式对成型燃料松弛密度、成型压力和耐久度的影响,优化成型套筒加热方式中加热温度和含水率的选择,寻找合理工艺参数,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方法]1)单因素设计:以含水率10%、12%、14%、16%和18%的锯屑为原料,分别取加热温度为AT(环境温度)、50、75、100、125、150、175、200、225和250℃,采用自制单柱塞成型试验机制备成型燃料,研究加热温度和含水率对成型燃料松弛密度、成型压力和耐久度的影响。2)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试验点,建立松弛密度和成型压力数学回归模型,绘制加热温度和含水率的响应面图,分析加热温度和含水率的交互作用对成型燃料松弛密度和成型压力的影响。[结果]1)成型燃料含水率为10%时,温度高于200℃可成型,且成型压力大于95.74 MPa;18%含水率时,成型燃料表面多裂纹,易破损,成型效果差。2)温度75~175℃时,成型燃料表层出现炭化,并随着温度升高表层炭化颜色逐渐加深;当温度达到200℃以上时,成型效果下降明显。3)随着温度从75℃升至225℃,不同含水率成型燃料的成型压力总体呈下降趋势。4)不同含水率成型燃料在75~200℃条件下,耐久度无明显差异;温度达到200℃以上时,耐久度下降明显。5)ANOVA分析结果表明,松弛密度和成型压力数学回归模型P均小于0.001,模型回归方程极显著,R2分别为0.97和0.99(均大于0.8),方程与试验拟合良好。[结论]1)成型套筒加热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成型压力,从而降低成型能耗。2)采用套筒加热方式,锯屑在含水率14%附近时成型效果最佳,适宜生产高密度成型燃料。3)松弛密度达到中密度成型燃料标准(>0.7 g·cm-3)、耐久度达到90%以上时,成型压力最小的参数水平为加热温度200℃、含水率12%。
综合评述
应拉木胶质层解剖结构及化学主成分结构特征
苌姗姗, 石洋, 刘元, 胡进波
林业科学. 2018, 54(2):  153-1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8
摘要 ( 234 )   HTML   PDF (2882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木为了保持树干笔直或使树枝恢复到正常位置而产生生长应力,树木中具有这种应力的部位被称之为应力木。在天然阔叶林中,树木发生倾斜、弯曲和偏冠时,树干和枝条的上方受拉伸应力,受拉部位的木质部即为应拉木。然而在人工林速生树种的垂直树干中,也大量存在应拉木,但其结构、性质与正常材差异很大,给木材加工利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正常木相比,应拉木纤维细胞壁结构差异很大,特别是其纤维腔壁内表面常具有特殊形态和化学组成的壁层——胶质层,该壁层具有纤维素含量高、结晶度大、木质素含量低、微纤丝角小和纳米孔隙丰富等特征。因胶质层出现与应拉木中高拉伸应力的产生直接相关,当胶质纤维集中时,木材在干燥和加工利用过程中易产生扭曲、开裂、夹锯和板面起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优质人工林的培育和木材的合理加工利用,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因此,深入了解应拉木与正常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特别是应拉木胶质层的特殊结构、化学成分与其生物学功能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入探究应拉木高拉伸应力产生机制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木材学、植物学、树木生理学和材料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交叉前沿问题,对于减少因应拉木缺陷造成的损失、提高木材品质和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对应拉木胶质层解剖结构及化学主成分结构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尤其对胶质纤维在应拉木中的分布特征、胶质层的解剖结构、孔隙结构和化学主成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做了详细介绍,旨在剖析应拉木胶质层的结构和特性及其在应拉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究应拉木高拉伸应力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针对我国人工林普遍存在的应力木比例高、材质不均匀等特点,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亟需解决的是主要人工林树种中易形成应拉木的树种比率、应拉木中具有胶质纤维的树种比率及应拉木的形成原因等科学问题,今后可从应拉木形成和发育的调控机制、胶质层结构和性质的动态变化、胶质层的多尺度结构表征及对缺失胶质层应拉木的分析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最终为高效高值利用我国现有人工林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简报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
何凌仙子, 贾志清, 刘涛, 李清雪, 张友焱, 石坤, 冯莉莉, 杨凯悦, 赵雪彬
林业科学. 2018, 54(2):  162-169.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19
摘要 ( 135 )   HTML   PDF (1341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接种双色蜡蘑对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养分和铝吸收与分布的影响
辜夕容, 倪亚兰, 江亚男, 贾豪
林业科学. 2018, 54(2):  170-178.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20
摘要 ( 191 )   HTML   PDF (1346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菌根化植物在田间条件下对酸性铝胁迫的抗性和营养机制,并筛选出抗铝性强的菌根苗,为我国酸性土壤林区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选用双色蜡蘑的3个菌株(Lb S238A、Lb S238N和Lb 270)分别接种马尾松,形成3种菌根苗,并以非菌根苗为对照,在酸性山地冷砂黄壤中培养4周,每周分别施入pH 3.8的不含A1和含1.0 mmol·L-1Al的Hoagland营养液,连续处理12周后取样检测并分析接种双色蜡蘑对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养分和铝吸收与分布的影响。[结果]酸性铝胁迫促进Lb S238A菌根苗的生长及对磷、钙、镁和铝的吸收,抑制Lb S238N和Lb 270菌根苗的生长及Lb 270菌根苗对钙和镁的吸收。与非菌根苗相比,接种双色蜡蘑均能促进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对磷、钙和镁的吸收,抑制或不影响铝的吸收。其中接种Lb S238A的效果最好,可使酸性铝胁迫下苗木的生物量提高69.9%,磷、钙和镁吸收量分别增加68.9%、69.7%和81.5%。酸性铝胁迫下,接种双色蜡蘑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分尤其是茎的生长上;接种Lb S238A或Lb S238N降低根、茎、叶中的铝浓度,而接种Lb 270降低根和茎中的铝浓度,尤其是降低茎中铝浓度;接种Lb S238A和Lb 270分别使茎和根中钙浓度减少,但接种Lb S238N却提高叶中钙浓度;3株双色蜡蘑的侵染均使磷浓度在根中降低而在叶中增加,使磷、钙和铝的分布在根中减少而在叶中增加。[结论]接种双色蜡蘑通过促进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对磷、钙和镁等养分的吸收,推动磷、钙和铝向地上部转运,抑制或不影响铝的吸收且稀释铝浓度来提高马尾松苗木对铝毒的抗性。供试苗木中,抗铝性和养分吸收能力最强的是Lb S238A的菌根苗,适于在铝浓度较高的酸性土壤上种植;Lb S238N或Lb 270的菌根苗虽对铝敏感,但却能在铝浓度较低的酸性土壤上生长优良。
去遮荫后东北红豆杉幼苗和幼树光合特性对比
李威, 杨德光, 牟尧, 杨自超, 王雪蓉, 刘彤彤, 李淑敏
林业科学. 2018, 54(2):  179-185.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21
摘要 ( 189 )   HTML   PDF (1770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去遮荫后东北红豆杉幼苗和幼树叶片光合与荧光特性,揭示人工培养东北红豆杉幼苗在强光下发生光抑制的原因,为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长在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和幼树为试验材料(遮荫后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0%),去除遮荫使幼苗和幼树暴露在自然强光条件下28天后,测定幼苗和幼树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去遮荫后幼苗和幼树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幼树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幼苗叶片,而幼树Chl/Cars低于幼苗叶片。幼苗叶片最大光合速率仅为幼树叶片的70%,幼苗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但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幼苗叶片处于自然光照条件,叶片的羧化效率(CE)、CO2和光强均饱和下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RuBP再生速率相对较低。强光诱导下,幼树叶片光合速率在25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幼苗叶片则需要为50 min,幼苗暗反应启动较慢。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表明,在强光条件下,幼树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最大值,而幼苗叶片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荧光对不同光强相应曲线表明,幼苗叶片的ΦPSⅡ随光强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幼树叶片则下降较慢。幼树叶片的NPQ随着光强增加而增加,而幼苗叶片的NPQ则在相对较低光强水平就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热耗散能力较低。[结论]幼苗叶片较低的光合速率产生相对较多的过剩能量,同时其叶片在高光强下的热耗散能力较低,这是幼苗与幼树相比不适应自然强光和产生光抑制的主要原因。
寄生竹弯茎野螟的兰氏原绒茧蜂(膜翅目:茧蜂科)寄生生物学特性
柴苗, 何孙强, 郭瑞, 齐婷, 王义平
林业科学. 2018, 54(2):  186-190.  doi:10.11707/j.1001-7488.20180222
摘要 ( 191 )   HTML   PDF (996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兰氏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为竹弯茎野螟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兰氏原绒茧蜂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上午8:00-10:00,且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该成虫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16~32℃范围内,16℃的成虫发育历期最长为6.65±0.24天,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成虫发育历期则增加到13.35±0.37天。[结论]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率随寄主发生代数增加而增加,且主要选择3-4龄幼虫期寄主寄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兰氏原绒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成虫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