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25
目录
目录
林业科学. 2014, 50(9):  0-0. 
摘要 ( 121 )   PDF (409KB)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八种亚热带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型
付甜, 朱建华, 肖文发, 曾立雄
林业科学. 2014, 50(9):  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1
摘要 ( 298 )   HTML   PDF (921KB) ( 10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我国亚热带的8种森林类型的乔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幂函数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分别构建各森林类型的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结果表明: 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材积与生物量均显著相关(R2>0.5,P<0.001),预测残差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升高,均方根误差为6.520~23.123 t·hm-2,抽样精度检验结果显示,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预测精度为31.14%~91.79%,除常绿阔叶林以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模型预测精度均达到70%以上; 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均显著(P<0.05),预测残差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干、皮、枝和叶生物量比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1,分别为0.031~0.085,0.005~0.041,0.029~0.103和0.016~0.083,各林 木器官比例的预测精度分别达到91.04%~96.14%,62.71%~94.48%,63.70%~94.47%和-8.86%~83.92%; 各森林类型(除常绿阔叶林外)的乔木层地上材积-生物量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的可行性较高,所得模型参数也可为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分配研究提供参考.

四川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分形特征
王晟强, 郑子成, 李廷轩
林业科学. 2014, 50(9):  10-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2
摘要 ( 248 )   HTML   PDF (1097KB) ( 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 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0.25~0.05 mm粒级为主,占微团聚体总量的41.95%~55.44%,0.05~0.01 mm粒级次之,占23.54%~25.66%,<0.001 mm粒级所占比例最小,为5.80%~8.71%, 随植茶年限增加,0.25~0.0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升高,0.05~0.01 mm和0.01~0.005 mm粒级含量变化不明显,而0.005~0.001 mm和<0.001 mm粒级含量则显著降低;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值、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0.005 mm)/(0.25~0.05 mm)值均逐渐减小,而土壤微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值则逐渐增大;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值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长期植茶可促进土壤较小粒级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微团聚体转化,从而提高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值均可作为定量化描述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

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宋启亮, 董希斌
林业科学. 2014, 50(9):  18-25.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3
摘要 ( 250 )   HTML   PDF (895KB) ( 6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中建立不同宽度的带状改造试验区和不同面积的块状改造试验区,选取生物多样性、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碳通量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33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改造模式的改造效果。结果表明: 顺山带状皆伐改造模式优于块状改造模式,对于带状改造样地,不同带宽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 m带宽>6 m带宽>18 m带宽>14 m带宽,对于块状改造样地,不同面积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0 m2>25 m2>225 m2>400 m2>900 m2>625 m2,其中10 m带宽顺山带状改造模式和100 m2块状改造模式最适宜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其改造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改造模式。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丹清河林场天然次生林碳贮量的影响
戎建涛, 何友均
林业科学. 2014, 50(9):  26-35.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4
摘要 ( 277 )   HTML   PDF (750KB) ( 8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目标树经营、粗放经营、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分析黑龙江省丹清河林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的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 1) 林分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162.74~205.85 t ·hm-2)>无干扰(128.88~150.47 t ·hm-2)>粗放经营(107.59~130.57 t ·hm-2),且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的碳贮量差异显著(P<0.05); 2) 林分各层次碳贮量大小依次为土壤层(57.33%~70.38%)、乔木层(28.01%~39.83%)、凋落物层(0.50%~2.69%)、灌木层(0.21%~1.00%)、草本层(0.07%~0.56%); 3) 土壤层碳贮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0~20 cm土层碳含量和碳贮量比重最大; 4) 乔木层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差异显著(P<0.05),干材碳贮量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58%~54.72%; 5) 灌木层、草本层碳贮量排序均为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无干扰与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差异均显著(P<0.05); 6) 凋落物层碳贮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大于粗放经营和无干扰。目标树经营能够增加林分、土壤、乔木层碳贮量,是提高东北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经营模式。

油茶花发育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胡玉玲,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林业科学. 2014, 50(9):  36-4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5
摘要 ( 263 )   HTML   PDF (1248KB) ( 9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油茶成花过程的转录组测序及其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 转录组测序总共获得28 448 847个reads,5 742 023 480 bp 数据量,GC含量为46.52%; 拼接成大于200 bp以上的Unigenes有 94 476条,N50长度为806 bp,其中1 kbp以上的Unigenes共12 643 条,占Unigene总数的13.38%; Unigenes 在各数据库中功能注释数目,在COG中有9 095条,在GO中有27 201条,在KEGG中有6431条,在Swissprot中有24 534条,在TrEMBL中有36 393条,在Nr中有36 400条,在Nt中有30 858条; 茎尖中FLC,FCAFT基因表达量较AP1,AP2PI基因低,FT基因(ID:Unigene60063)是油茶成花的关键基因,PI基因(ID:Unigene56059)与雄蕊发育关系紧密。

杉木优树多父本杂交子代测定及母本选择
郑仁华, 苏顺德, 肖晖, 许鲁平, 李林源, 林文龙, 张子文, 孟庆银
林业科学. 2014, 50(9):  44-5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6
摘要 ( 268 )   HTML   PDF (935KB) ( 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选择优良杂交母本,调查分析27年生杉木优树多父本杂交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性质,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立木材积在参试组合间差异极显著; 胸径受遗传控制相对较强,家系遗传力0.325; 木材基本密度在组合间差异显著; 红心率、偏心率、树皮率差异不显著; 木材基本密度的家系遗传力为0.202。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利用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构建选择指数方程筛选出‘F三明74-5’、‘F桃3’、‘F桃2’等11个速生优质杂交母本,家系的胸径、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分别为3.19%和1.21%。对比分析12年生时和27年生时对胸径的选择结果,表明中期生长性状选择的入选率为19%时具有最高的选择效率。

欧洲黑杨优质核心种质库的初步构建
曾宪君, 李丹, 胡彦鹏, 黄秦军, 苏晓华
林业科学. 2014, 50(9):  51-5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7
摘要 ( 235 )   HTML   PDF (876KB) ( 8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59 份欧洲黑杨种质资源的生长、育种值、材性、养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等 13 个性状进行分析,采用 13 种表型选优的抽样方法构建欧洲黑杨优质核心种质库。表型值评价表明:当抽样群体比例达到 21.4%以上即能满足构建核心种质要求,而只有抽样群体比例达到30.2%以上SSR分子遗传多样性才能满足构建核心种质要求。最终确定的欧洲黑杨优质核心种质库包含48份种质资源,占原群体的30.2%; 与原群体相比,均值和方差不存在显著差异,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 97.07%和89.72%; 优质核心种质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系数和 Shannon's 信息指数与原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保持了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桑椹发育中花青素、叶绿素含量变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刘长英, 李军, 赵爱春, 王茜龄, 吕蕊花, 王晓红, 鲁成, 余茂德
林业科学. 2014, 50(9):  59-6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8
摘要 ( 277 )   HTML   PDF (1273KB) ( 8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选育果叶兼用品系‘嘉陵40号’桑椹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桑椹的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并分析花青素合成相关酶基因、Rubisco编码基因和脱镁叶绿酸a加氧酶基因(PaO)的表达差异。花青素含量随着桑椹发育逐渐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酶基因随着桑椹发育呈现不同的表达式,Rubisco编码基因RBCL和RBCS表达量逐渐降低,PaO1和PaO2的表达量都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表达模式。使用ABA、乙烯利和1-MCP等试剂处理桑椹,经分析在生化上ABA和乙烯利能促进花青素合成,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在基因表达上能促进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Rubisco编码基因的表达; 1-MCP能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对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也具抑制作用。

不同核桃品种抗霜冻能力的评价
任俊杰, 赵爽, 李美美, 齐国辉, 李保国
林业科学. 2014, 50(9):  67-7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09
摘要 ( 265 )   HTML   PDF (1091KB) ( 6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绿岭’、‘辽宁1号’、‘香玲’、‘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4月15日取样测定各品种叶片和子房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电解质渗出率,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4月20—21日调查各品种的霜冻害受冻指数。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的霜冻害受冻指数分别为41.97%,52.65%,54.88%,67.58%,74.93%,98.67%,‘绿岭’受冻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过冷却点分别为-4.40,-4.27,-3.87,-3.73,-3.53,-3.23℃,结冰点分别为-3.83,-3.27,-3.10,-3.30,-2.47,-2.43℃; 子房的过冷却点分别为-3.71,-3.68,-3.53,-3.24,-2.72,-2.31℃,结冰点分别为-3.12,-2.83,-2.61,-2.53,-1.87,-1.73℃; 其中‘绿岭’、‘香玲’叶片、子房的过冷却点,子房结冰点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叶片结冰点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3,-2.96,-2.81,-2.63,-2.31,-2.25℃,其中‘绿岭’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子房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62,-2.58,-2.39,-2.05,-1.80,-1.07℃,‘绿岭’与‘香玲’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对各品种过冷却点、结冰点、电解质渗出率、低温半致死温度分析及田间抗霜冻结果均表明,6个品种的抗霜冻能力由高到低为‘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清香’。

模拟水淹对中华蚊母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泽彬, 程瑞梅, 肖文发, 郭泉水, 王娜
林业科学. 2014, 50(9):  73-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0
摘要 ( 224 )   HTML   PDF (1198KB) ( 7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设置对照(CK)、持续性水淹(CF)、间歇性水淹(PF)和全淹(FF)4个水淹处理,模拟三峡库区秋冬季消落带土壤水淹变化,研究2年生中华蚊母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水淹形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的株高和基径,而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却有所差异,CF和P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了显著下降,但PF植株下降的幅度要小于CF植株,除光合色素含量、GsTr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而F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PnGsTrFv/FmqP以及ETR均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 CF和PF植株叶片非光化学淬灭(qN)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但FF植株叶片qN与CK相比却显著下降。虽然CF植株较其他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qP以及ETR均下降明显,但水淹处理植株能够通过形成不定根、特化的皮孔以及减少叶片数量来增加耐淹能力。因此,中华蚊母树具有较强的耐淹能力,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马尾松根际高效解磷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应
魏伟, 吴小芹, 乔欢
林业科学. 2014, 50(9):  82-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1
摘要 ( 259 )   HTML   PDF (993KB) ( 6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江苏南京和安徽黄山12份马尾松根际土样中分离出45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真菌,其中解磷能力较强的有12株。通过进一步测定,获得解磷能力强的2株真菌JP-NJ1和JP-NJ4,其对Ca3(PO4)2的解磷能力分别为1 051.69和872.18 mg ·L-1。通过形态学和18S rDNA序列分析,2株高效解磷真菌分别鉴定为泡盛曲霉和嗜松青霉。将2株高效解磷真菌接种马尾松苗,其菌悬液和代谢物都可明显促进植株生长,其中对根质量促生效果显著。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区系及其垂直分布特点
高文韬, 陈玉宝, 孟庆繁
林业科学. 2014, 50(9):  89-9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2
摘要 ( 243 )   HTML   PDF (1248KB) ( 7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带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阔叶红松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天牛种类组成进行连续8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天牛科昆虫116种,隶属6亚科71属。其中:花天牛亚科51种,占43.97%; 沟胫天牛亚科35种,占30.17%; 天牛亚科23种,占19.83%; 椎天牛亚科4种,占3.45%; 膜花天牛亚科2种,占1.72%; 锯天牛亚科1种,占0.86%。 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天牛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阔叶红松林带有天牛105种,单带种44种,没有优势种; 针叶林带有天牛73种,单带种8种,优势种2种; 岳桦林带有天牛29种,单带种1种,优势种4种; 高山苔原带有天牛18种,没有单带种,优势种2种。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9月,以6,7月份种类最丰富。长白山天牛物种北坡最多,西坡次之,南坡最少。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古北区系成分呈增加的趋势,跨古北、东洋2区系和东亚区系成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长白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结构主要以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成分为主,东亚区系成分为辅。根据长白山花天牛亚科物种所占比例最大推测,长白山是花天牛的起源中心之一。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李广良, 李迪强, 薛亚东, 王秀磊, 杨敬元, 余辉亮
林业科学. 2014, 50(9):  97-10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3
摘要 ( 294 )   HTML   PDF (1627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 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 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 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4种乔木根系不同埋根方式根-土复合体的抗剪特性
盖小刚, 陈丽华, 蒋坤云, 汲文宪
林业科学. 2014, 50(9):  105-11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4
摘要 ( 211 )   HTML   PDF (2259KB) ( 7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固定的土壤含水量和干密度条件下,分别选取直径3,5和7 mm的落叶松、油松、白桦和蒙古栎根系,采用水平埋根、垂直埋根和复合埋根的方式制备直径为101 mm的根土复合体试样; 应用全自动三轴压缩仪,设定围压分别为200,400和600 kPa,对试样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评价埋根方式和根系直径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根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明显大于素土,抗剪强度随着埋根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抗剪强度表现为复合根复合体>水平根复合体>垂直根复合体。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形成横纵交错的状态对减少滑坡等自然灾害可起到更好的作用。

楸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徐洪宇, 张晓茹, 王军辉, 黄晓华, 雷鸣, 董娟娥, 尉芹
林业科学. 2014, 50(9):  112-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5
摘要 ( 282 )   HTML   PDF (1435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研究发现,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以硅胶柱色谱结合清除DPPH自由基法,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组分,并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该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作为考察指标,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和芹菜素(2)。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BHT和化合物2; 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3.89,29.77和43.47 μmL-1; 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化合物2,主要因其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的B环上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2个化合物首次从楸树叶中分离得到。

基于早晚材的兴安落叶松成熟材力学模型 ——顺纹抗拉弹性模量
郭莹洁, 赵荣军, 钟永, 任海青
林业科学. 2014, 50(9):  118-12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6
摘要 ( 245 )   HTML   PDF (1265KB) ( 6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兴安落叶松成熟材为研究对象,探讨以早晚材物理力学为基本单元建立无疵试样力学模型的可行性。首先通过试验法获得兴安落叶松成熟材早、晚材薄片的物理力学性质,然后运用经典层板理论建立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力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以早晚材物理力学性质为建模基础的方法可行; 密度是成熟材弹性模量变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无疵试样力学模型,其相对误差低于5%,同时该方法能够为进一步建立兴安落叶松成熟材其他力学模型打下基础。

近红外光谱快速预测乙酰化木材的增重率
柴宇博, 孙柏玲, 刘君良, 秦特夫, 储富祥
林业科学. 2014, 50(9):  124-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7
摘要 ( 247 )   HTML   PDF (1231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乙酰化大青杨和樟子松木材的增重率进行快速预测。在近红外波长780~2500 nm范围内,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木材横切面原始光谱及不同预处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归一化处理和消噪)光谱乙酰化木材增重率数学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乙酰化大青杨和樟子松木材分别选用归一化处理光谱和消噪光谱建立的增重率校正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和0.70,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1.007 2和1.301 2,其中乙酰化大青杨木材增重率预测模型实测能力较佳,表明利用木材横切面近红外光谱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乙酰化木材增重率的快速预测。

农户杉木经营的固碳能力影响因素及碳供给决策措施
宁可, 沈月琴, 朱臻, 黄敏, 王成军
林业科学. 2014, 50(9):  129-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8
摘要 ( 238 )   HTML   PDF (1233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完整造林周期,在不考虑碳泄露的裸地造林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对杉木固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农户碳供给决策措施。研究表明: 在造林期增加一定量的化肥投入,在抚育期增加间伐用工,在全过程中增加额外用工投入与杉木固碳能力存在正相关。农户家庭特征对杉木固碳能力影响不显著,地块特征和区域差异对杉木的固碳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建立农户在碳汇收益下的决策最优化模型,农户杉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劳动力工资、生产资料价格、砍伐期木材价格以及碳价格,为今后农户碳汇经营提供决策工具支持。

问题讨论
基于马尔科夫二次规划模型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有序度测算与优化
吕洁华, 张洪瑞, 张滨
林业科学. 2014, 50(9):  138-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19
摘要 ( 248 )   HTML   PDF (1274KB)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运用二次规划数学模型求得林业产业结构的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对2012—2020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目标结构进行预测,选择2012, 2015和2020年计算结果为参照标准,测算1998—2011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有序度,定量考察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程度。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正处于动态的优化中,尤其是2006—2011年,依据选取的3个参照标准,有序度值依次为0.97~0.98,0.92~0.93和0.89~0.90,说明近些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程度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深化调整。根据研究结果及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现状,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思路与策略。

综合评述
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丽丽, 徐程扬
林业科学. 2014, 50(9):  145-15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0
摘要 ( 251 )   HTML   PDF (1254KB)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技术是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概述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总结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基于遥感技术的风景林景观质量内涵,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信息提取及评价方面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白蚁生殖活动中的化学信息交流
嵇保中, 刘曙雯, 曹丹丹, 冀士琳, 刘佳佳, 王丽平
林业科学. 2014, 50(9):  152-16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1
摘要 ( 260 )   HTML   PDF (1270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腺或后腹板腺分泌,目前已有27种白蚁的配对性信息素得到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醇和醛,有的配对性信息素含有种特异性微量组分。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表皮碳氢化合物和卵表特异性蛋白质成分也称为识别信息素,用于种间、种内及不同生殖状况个体的识别,从而影响配偶选择等生殖活动。栖北散白蚁和高山象白蚁的蚁后信息素已进行鉴定,其作为引发信息素调节不同品级生殖系统的发育。

研究简报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
张于光, 宿秀江, 丛静, 陈展, 卢慧, 刘敏超, 李迪强
林业科学. 2014, 50(9):  161-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2
摘要 ( 286 )   HTML   PDF (1220KB) ( 10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刺槐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王金星, 张利军, 廖资亿, 张运根, 邱乾栋, 孙鹏, 孙宇涵, 胡瑞阳, 卢楠, 李云
林业科学. 2014, 50(9):  167-172.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3
摘要 ( 232 )   HTML   PDF (1730KB) ( 7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种沙地植物光合碳同化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响应
宁虎森, 罗青红, 吉小敏, 朱雅娟, 孙慧瑛, 褚玲
林业科学. 2014, 50(9):  173-17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4
摘要 ( 203 )   HTML   PDF (1298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辐射不育技术防治杨树虫害桑天牛
唐燕平, 方国飞, 苏远达, 丁玉洲, 张铁, 谢菲, 王同生
林业科学. 2014, 50(9):  180-18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5
摘要 ( 211 )   HTML   PDF (1243KB) ( 6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谱分析的天目山毛竹林生长周期
汤孟平, 沈利芬, 赵赛赛, 仇建习, 徐文兵, 庞春梅, 赵明水, 梅爱君
林业科学. 2014, 50(9):  184-1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6
摘要 ( 224 )   HTML   PDF (1506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国槐良种'鲁槐1号’
王开芳, 吴德军, 臧真荣, 翟国峰, 王守国, 胡丁猛, 任飞
林业科学. 2014, 50(9):  189-1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7
摘要 ( 209 )   HTML   PDF (1194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鲁槐1号’是山东省林木良种资源普查时发现的优株。树干通直,叶片大,叶色浓绿有光泽,分枝角度小,4年生树高5.5 m,胸径5.57 cm,对盐碱有轻度抗性,对SO2有较强的抗性。对比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性状稳定,适应性强,在城市中绿化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观赏海棠良种'红亚当’
田佶, 张杰, 宋婷婷, 卢艳芬, 姚允聪
林业科学. 2014, 50(9):  190-19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928
摘要 ( 252 )   HTML   PDF (1195KB) ( 5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亚当’ 系以‘亚当’ 为母本的实生单株。该品种树姿直立;1年生枝红褐色,幼叶红褐色,成熟叶绿色,长椭圆形;花蕾紫红色,盛开花粉红色;果实扁圆形,整齐度好,果实底色黄色,果面着橙红色。花果颜色鲜艳,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