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25
目录
目录
林业科学. 2014, 50(6):  0-0. 
摘要 ( 103 )   PDF (895KB)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碳氮磷的分布格局和计量特征
郭宝华, 刘广路,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林业科学. 2014, 50(6):  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1
摘要 ( 232 )   HTML   PDF (1188KB) ( 7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 000±1 000 kg·hm-2a-1;Ⅱ:34 000±1 000 kg·hm-2a-1;Ⅲ:37 000±1 000 kg·hm-2a-1;Ⅳ:42 000±1 000 kg·hm-2a-1;Ⅴ:47 000±1 000 kg·hm-2a-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0.01),各器官间碳、磷含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除竹秆外,毛竹不同器官氮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C:N、C:P、N:P计量比值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1),毛竹林主要养分元素的计量比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符合“内稳性假说”;生产力水平对林地土壤碳、氮、磷、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C:N、C:P、N:P和H-N:A-P在不同生产力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土壤N:P<14时,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土壤N:P为4.50~13.89,反映了研究区毛竹林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受磷元素的限制较少,且N:P比值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毛竹林退化诊断的生态指示指标;毛竹林植被主要养分计量值与土壤主要养分计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低质林群落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宋启亮, 董希斌
林业科学. 2014, 50(6):  10-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2
摘要 ( 222 )   HTML   PDF (606KB) ( 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兴安岭林区分布的针阔混交林、山杨林、蒙古栎林、白桦林和阔叶混交林5种典型低质林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基本特征的物种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枯落物特性和土壤碳通量这5项指标,共30个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综合评价低质林森林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枯落物特性、土壤碳通量指标最高,阔叶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最高,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最高,大兴安岭5种森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白桦林>山杨林。评价结果可以为当地低质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红松针阔混交林林隙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有机碳的时空异质性
石亚攀, 乔璐, 陈立新, 段文标, 张雪, 徐非, 刘晓锐
林业科学. 2014, 50(6):  18-2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3
摘要 ( 327 )   HTML   PDF (1672KB) ( 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内,选择3个代表林隙作为试验样地,运用网格法布设采样点,在生长季(6-10月)对表层土壤(0~20 cm)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含量进行连续测定,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POC和MOC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POC和MOC含量随月份变化显著,大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然后又明显升高的趋势,但MOC变化滞后于POC;土壤POC(CV:50.5%~94.4%)和MOC(CV:31.5%~50.5%)含量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变异均为中等程度变异;方差分析表明,月份对土壤POC和MOC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林隙大小对前者影响极显著(P<0.01),对后者影响不显著(P>0.05);结构比[C/(C0+C)]表明,两者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土壤POC和MOC含量空间分布的等值线图显示,它们在研究尺度内呈斑块状或连续分布;POC在林隙中心或近中心位置含量较低,斑块状分布较明显,而MOC分布比POC均匀,且低值中心大多分布在林隙边缘;MOC的空间分布格局随月份的变化比POC相对稳定。

冀北山地2种典型灌丛的碳密度特征
李亚男, 虞晓凡, 许中旗, 刘乐乐, 姚卫星, 王丽
林业科学. 2014, 50(6):  28-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4
摘要 ( 293 )   HTML   PDF (704KB) ( 6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冀北山地常见的2种灌丛(榛子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土庄绣线菊灌丛各个组分的碳密度及总碳密度都明显低于榛子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生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和总碳密度分别为5.91,0.23,54.31和60.44 t·hm-2,榛子灌丛的生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和总碳密度分别为12.81,1.38,141.08和155.27 t·hm-2;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生物碳密度明显低于中国主要6种灌丛的平均值(10.88 t·hm-2),而榛子灌丛则高于该平均值;绣线菊灌丛的总碳密度也明显低于该地区的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林,榛子灌丛的总碳密度则低于落叶松林、山杨林和白桦林,但高于油松林和蒙古栎林。由此得出结论:2种灌丛之间的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未受到明显干扰且立地条件较好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在区域植被碳密度的评估中应将灌丛纳入评估范围;应采取有效措施诱导该地区的灌丛向乔木林进行演替,以提高碳截存能力;灌丛的碳截存是乔木林碳汇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补充。

基于异速参数概率分布的立木地上生物量估算
黄兴召, 陈东升, 孙晓梅, 张守攻
林业科学. 2014, 50(6):  34-4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5
摘要 ( 202 )   HTML   PDF (1051KB) ( 7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收集的80篇文献中304个地上部分生物量(M)和胸径(D)的异速生物量模型lnM=a+blnD数据集研究发现:模型参数ab符合二元正态分布;参数ab之间、参数b和纬度间呈负相关,并依此相关关系应用联立方程组建立参数ab随纬度变化的通用模型。以实测的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地上部分生物量数据对新建的通用模型、最小二乘法和贝叶斯方法拟合生物量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虽然通用模型的拟合精度最低(R2为0.892),但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纬度实现无实测样地情况下的生物量估算。在拟合样本≥50时,最小二乘法和贝叶斯方法的拟合效果无显著差异;当拟合样本<50时,贝叶斯方法的拟合效果优于最小二乘法。因此在建模样本<50时,建议使用贝叶斯方法估测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

几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的比较
符利勇,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2014, 50(6):  42-5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6
摘要 ( 197 )   HTML   PDF (960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年龄、枝下高和冠幅6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基于独立形式的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利用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构建相应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3种估计方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量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预测精度较高。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其次是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最差的是非线性比例平差法;根据建模数据和检验数据综合比较得知,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总量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对应的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马大杂种相思腋芽高效组培增殖体系
施琼, 胡峰, 黄烈健, 詹妮
林业科学. 2014, 50(6):  55-6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7
摘要 ( 190 )   HTML   PDF (1086KB)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马大杂种相思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最佳的增殖培养基,调整增殖时间,探讨芽体长度、继代次数对增殖的影响,增殖培养对生根的影响,建立马大杂种相思腋芽高效组培增殖体系。结果表明:将健壮的初代培养无菌芽剪成含1个腋芽的茎段,接入最佳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1.5 mg·L-1+NAA0.1 mg·L-1+Ac0.04 g·L-1,添加蔗糖3%和琼脂7 g·L-1)中连续培养7代,7次继代的平均增殖倍数为2.52,增殖时间为35天,单株平均繁殖系数为14.99,且7次继代增殖倍数变化小、增殖芽质量好。将增殖芽的茎段(含2~3个腋芽)接入1/2MS+IBA1.0 mg·L-1+NAA0.5 mg·L-1(添加蔗糖3%和琼脂7 g·L-1)进行生根培养,15天生根率可达96.5%,移栽后存活率为95.0%。

台湾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江伟, 杨琴军, 刘秀群, 季华, 张卓文
林业科学. 2014, 50(6):  6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8
摘要 ( 237 )   HTML   PDF (868KB) ( 6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台湾杉4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得到78个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1个。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杉在物种水平(多态条带百分率PPB=78.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49 4,Shannon’s信息指数I=0.377 8)和居群水平(PPB=52.56%,H=0.178 3,I=0.267 7)均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4个居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UPGMA聚类和Mantel检测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43 3, P=0.435 6)。根据台湾杉的遗传变异规律,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干旱胁迫下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侧柏生长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刘方春, 邢尚军, 马海林, 杜振宇, 马丙尧
林业科学. 2014, 50(6):  67-73.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09
摘要 ( 242 )   HTML   PDF (921KB) ( 7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侧柏为材料,研究接种PGPR在4个水分梯度(正常浇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对侧柏生理生态特征及生长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筛选出的PGPR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正常浇水的情况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对侧柏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影响较小;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侧柏生长素、赤霉素和玉米素的含量。正常浇水和轻度干旱时,接种蜡样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脱落酸含量,而重度干旱时PGPR处理的脱落酸含量降低23.81%。此外,接种蜡样芽孢杆菌显著增加侧柏干物质积累,且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对根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地上部的影响越来越大。综合分析认为,干旱生境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侧柏能够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促进一些激素类物质的产生来减轻干旱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促进干物质积累。

东北沙地7种植物高温时段的生理适应对策
周瑞莲, 解卫海, 侯玉平, 王艳芳, 黄清荣
林业科学. 2014, 50(6):  74-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0
摘要 ( 180 )   HTML   PDF (1852KB)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我国东北松嫩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自然生境中不同科属7种沙生植物高温时段叶抗氧化酶活力、渗透调节物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 7种沙生植物所测定指标的日均最高和最低值,叶丙二醛含量相差2~3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分别相差2.2,7.5,2.5倍;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相差35,1.0,2.0倍。2) 猪毛菜和差不嘎蒿日均MDA含量较低,日均SOD,POD,CAT 活力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也较低;扁蓿豆和小叶锦鸡儿日均MDA含量较高,日均POD和CAT活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叶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含量正相关。3) 在渗透调节物种类上,豆科植物依靠脯氨酸,黄柳和冰草依靠可溶性糖;在抗氧化酶种类上,扁蓿豆、小叶锦鸡儿和冰草依靠POD和CAT,胡枝子和黄柳依靠SOD。可见,东北沙地7种植物通过维持高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以适应风沙环境。

氮处理对文冠果幼苗光合、干物质积累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杨腾, 马履一, 段劼, 贾黎明, 彭祚登
林业科学. 2014, 50(6):  82-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1
摘要 ( 167 )   HTML   PDF (1611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盆栽小区试验,研究不同供氮量下文冠果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文冠果育苗最佳氮肥施用量。试验共设5个处理,氮素用量分别为0,130,180,230,280 mg·seedling-1,以N0,N1,N2,N3,N4表示,每处理各栽植20盆。各处理氮肥在生长季分12次等量施入,每周施氮肥1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幼苗各个时期的生长指标,其中N3处理效果最好,生长旺季叶片氮钾养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64%和60.97%,生长季末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素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70%,27.43%,7.71%和105.36%,根茎部氮养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7.55%和38.83%。N3处理的幼苗光合特性表现最佳,且根系总生物量、体积和比根长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N1处理在生长旺季叶部磷养分含量比其他处理提高22.77%~74.39%。综合分析认为文冠果幼苗的施氮量控制在230~280 mg·seedling-1范围内较好。

南方鲜食枣2种类型枣吊光合产物积累能力的比较
王森, 晏巢
林业科学. 2014, 50(6):  90-9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2
摘要 ( 191 )   HTML   PDF (1000KB) ( 5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南方鲜食枣品种中秋酥脆枣的2种类型枣吊为试材,对木质化枣吊和非木质化枣吊叶片的生长期、叶面积、光合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木质化枣吊生长期明显比非木质化枣吊生长期长;2) 木质化枣吊叶片叶面积显著大于非木质化枣吊叶面积;3) 木质化枣吊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非木质化枣吊叶片,而且在强光下仍可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4) 木质化枣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大于非木质化枣吊叶片,且木质化枣吊茎的输导组织较非木质化枣吊发达;5) 木质化枣吊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明显大于非木质化枣吊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综合分析认为,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相比,在生长期、叶面积、光合效率3个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特点最终决定其拥有较高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

基于树种功能性状改造浙东沿海低山抗风雪冰冻防护林的效果
阎恩荣, 王良衍, 李修鹏
林业科学. 2014, 50(6):  98-10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3
摘要 ( 181 )   HTML   PDF (1155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选择恰当的目标树种,营造具有抗风和抗寒能力的防护林一直是沿海山区造林实践面临的难题之一。以浙江天童盘山台风和冰冻雨雪灾后受损的柳杉林为改造对象,依据林木功能性状,筛选出抗机械受损和抗寒能力优良的树种作为目标功能种,通过补植,在坡面和坡谷立地上营建抗风雪冰冻防护林,并分析7年后目标功能种的生长和林分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小叶青冈、赤皮青冈、细叶青冈和木荷等树种抵抗风雪冰冻灾害能力较高。目标功能种在改造群落形成树高5~6 m、盖度达15%以上的乔木亚层;灌木层高度达到2~4 m,盖度达70%。综合重要值在乔木层达50%以上,在灌木层达70%以上。坡面乔木层蓄积量比对照增长51.8%,坡谷乔木层蓄积量比对照增长59.6%。研究结果表明由功能目标种构建的抗风雪冰冻防护林可快速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林分蓄积量显著增加,起到有效的防风雪冰冻作用。

柏木低效林改造不同模式土壤抗蚀性对比
范川, 周义贵, 李贤伟, 张健, 廖洪流, 李凤汀, 冯茂松
林业科学. 2014, 50(6):  107-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4
摘要 ( 205 )   HTML   PDF (1121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6种模式(栎竹模式、撑绿杂交竹模式、柏竹桤模式、柏栎模式、柏竹模式和柏木纯林)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 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细根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其中土壤物理性质以柏竹桤最好,撑绿杂交竹最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柏竹桤>柏竹>柏栎>柏木>栎竹>撑绿杂交竹;细根含量则为撑绿杂交竹>柏竹桤>柏竹>柏木>柏栎>栎竹;水稳性团聚体柏竹桤>柏栎>柏竹>柏木>撑绿杂交竹>栎竹。2) 对14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的相对大小与水稳性团聚体一致,各指标中水稳性团聚体对抗蚀性贡献率最大(58.93%)。3) 综合比较,柏竹桤模式在柏木人工林改造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适宜在该地区推广。适宜的改造模式能够提高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减少水土流失,而不当的模式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柏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模式营建柏木混交林,对全砍重造要慎重。

氮添加对银杏幼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张晓文, 邢世岩, 吴岐奎, 刘晓静
林业科学. 2014, 50(6):  115-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5
摘要 ( 242 )   HTML   PDF (1802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磷脂脂肪酸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添加对银杏人工幼龄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0 kg·hm-2 a-1N(对照),50 kg·hm-2 a-1N(低氮),100 kg·hm-2 a-1N(中氮)及150 kg·hm-2 a-1N(高氮),试验周期为1年。结果表明:高氮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氧烷基碳组分但增加烷基碳与氧烷基碳比值。不同施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总体上中、高氮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量与群落结构组成。中、高氮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但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同时显著降低土壤总微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及细菌生物量;而且中、高氮处理显著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相对丰度,但增加真菌细菌比和放线菌的相对丰度。另外,高氮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及土壤呼吸。
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王志龙, 林立, 王国良, 祝志勇, 徐湾湾
林业科学. 2014, 50(6):  125-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6
摘要 ( 362 )   HTML   PDF (1246KB) ( 6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种类,在浙江省四明山区域采集红枝鸡爪槭枝枯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炭疽病菌落进行纯化和单菌丝段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Sutt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共分离到6个炭疽病菌菌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圆柱形,单孢无色,具1个油球,两端钝圆,大小(18.23~11.76) μm×(4.46~2.94) μm(平均14.79 μm×4.06 μm);附着孢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平滑,大小为8.67 μm×4.52 μm,与胶孢炭疽病菌相似。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红枝鸡爪槭植株上的当年生枝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胶孢炭疽菌对红枝鸡爪槭的致病性。将菌株Z92011的rDNA-ITS序列与GenBank 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与胶孢炭疽病菌的同源性达到100%。确定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试验表明用40%咪鲜胺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2.6%。

葡萄座腔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gfp的转化
陈亮, 孙庚午, 王洪凯, 吴树敬, 林福呈, 刘会香
林业科学. 2014, 50(6):  131-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7
摘要 ( 268 )   HTML   PDF (1415KB) ( 8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葡萄座腔菌是木本植物溃疡类病害的重要病原,研究该病菌的侵染和致病过程有助于揭示病原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携带gfp基因并高效表达的病菌可有效地实时检测和分析病菌的侵染过程,但由于该病菌在致病和室内培养过程中均不易产孢,因此,制备高质量的原生质体是进行gfp基因转化和表达的首要步骤。通过对酶的种类、酶解液浓度、菌丝年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6个可能影响原生质体制备效率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大产量产生的条件是菌龄42 h, 以1.5%崩溃酶、1.5% 葡聚糖在0.7 mol·L-1 NaCl的渗透压稳定剂中酶解3.5 h,最适酶解温度31℃,制备的原生质体在酵母蛋白胨蔗糖培养基(YPS)上再生率最高可达48.33%;通过PEG-CaCl2介导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gfp基因PCR检测、稳定性检测和荧光显微观察,实现了报告基因gfp在葡萄座腔菌转化子内的稳定遗传和高效表达。
问题讨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及其对林农森林经营意愿影响分析——基于福建省永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
赵静, 李婷婷, 申津羽, 温亚利
林业科学. 2014, 50(6):  138-14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8
摘要 ( 173 )   HTML   PDF (1169KB)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前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研究成果,以福建永安市为调研对象,通过构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AHP方法展开林改绩效综合评价。然后,将林改绩效作为一个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林改绩效对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永安林改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0.801,林改绩效较显著,并且林改绩效对农户森林经营意愿有较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将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研究简报
马尾松不同年龄产脂量及松香组分分析
杨章旗
林业科学. 2014, 50(6):  147-151.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19
摘要 ( 224 )   HTML   PDF (1166KB) ( 5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生境、初植密度及林龄木荷人工林生长、材性变异及林分分化
楚秀丽, 王艺, 金国庆, 范辉华, 周志春
林业科学. 2014, 50(6):  152-159.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0
摘要 ( 211 )   HTML   PDF (1200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10省金黄壳囊孢菌的菌落特征和遗传多样性
杨明秀, 宋瑞清
林业科学. 2014, 50(6):  160-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1
摘要 ( 211 )   HTML   PDF (1466KB) ( 6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地区落叶松林碳储量估算
黄国胜, 马炜, 王雪军, 夏朝宗, 党永锋
林业科学. 2014, 50(6):  167-174.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2
摘要 ( 190 )   HTML   PDF (1534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素磺酸铵的糖含量对无胶中密度纤维板性能的影响
刘芳延, 郭明辉, 张帆, 刘祎, 张永明
林业科学. 2014, 50(6):  175-1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3
摘要 ( 218 )   HTML   PDF (1737KB) ( 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分组降维规则和遗传算法的人造板材矩形件优化下料方法
张国梁, 侯晓鹏, 苗虎, 安源, 周玉成, 姚永和
林业科学. 2014, 50(6):  181-186.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4
摘要 ( 209 )   HTML   PDF (1283KB) ( 7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楸树良种‘云朵楸’
麻文俊, 王军辉, 张守攻, 赵鲲, 焦云德
林业科学. 2014, 50(6):  187-187.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5
摘要 ( 171 )   HTML   PDF (1114KB) ( 7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朵楸’是通过自然选优育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楸树观花良种,可通过嫁接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繁殖。造林后4年开花,6年后花量稳定;花朵为白色,较对照(大叶金丝楸)洁白,伞形花序,单花絮6~20朵花,较对照多10朵左右;花期一般为4月25日-5月10日,较对照晚5~7天,但开花持续期较对照长5天以上。该品种具有花色独特、花量大、抗性强等特点,适宜园林观花栽植。
观赏海棠良种‘粉红珠’
宋婷婷, 田佶, 张杰, 卢艳芬, 姚允聪
林业科学. 2014, 50(6):  188-1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40626
摘要 ( 216 )   HTML   PDF (1112KB) ( 5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粉红珠’是以‘绚丽’为母本的实生单株。该品种树姿直立;1年生枝红褐色;幼叶紫红色,成熟叶深绿色;花蕾紫红色,花朵粉红色;果实粉红色。花果颜色鲜艳,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