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3-10-25
0
林业科学第49卷第10期 (2013年10月) 目次
林业科学. 2013, 49(10):  0-0. 
摘要 ( 121 )   PDF (316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与研究报告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
明安刚, 张治军,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1
摘要 ( 309 )   HTML   PDF (412KB) ( 8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 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间伐措施对各器官碳贮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均表现为树干(53.38%~60.12%)>树根(15.70%~16.74%)>树皮(12.88%~14.38%)>树枝(7.53%~9.12%)>树叶(2.27%~2.88%)。

色木槭与辽东栎幼苗对森林光环境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王芳, 刘宁, 姚延梼
林业科学. 2013, 49(10):  7-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2
摘要 ( 181 )   HTML   PDF (1691KB) ( 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萌发后2周的色木槭和辽东栎2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森林光环境下根据实际测量值设置4个相对透光率水平:100%,51%,22%和12.8%,观测1个生长季后2种幼苗的存活率、光合能力、光合色素含量、高生长、根系形态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指标,从而了解2种幼苗在第1个生长季中的存活、生长表现及对不同光环境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萌发后,色木槭和辽东栎幼苗的整体存活情况相近,但色木槭的最大光合效率、光饱和点及光合色素含量低于辽东栎,苗高、总根长、侧根长和根表面积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等绝对生长量高于辽东栎,且将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叶,与之相比,辽东栎幼苗的根生物量分配比重较大; 遮荫处理后,在22%和12.8%的相对透光率下,色木槭的存活率下降,辽东栎的存活率增加,且在12.8%的相对透光率下2种幼苗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遮荫处理导致色木槭幼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生理响应大于辽东栎,根系形态响应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变化响应显著,但小于辽东栎。

川南山丘区典型退耕竹林凋落物产量动态与养分归还
漆良华, 蒋俊明, 唐森强, 蔡春菊, 毛超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7-2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3
摘要 ( 176 )   HTML   PDF (633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麻栎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照,研究四川长宁山丘区硬头黄竹林、毛竹林、苦竹林3种典型退耕竹林凋落物的生产模式、年产量动态、周转时间与养分归还。结果表明: 硬头黄竹林与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为双峰模式,毛竹林与苦竹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为左偏单峰模式,麻栎次生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呈现右偏单峰曲线; 退耕竹林凋落物年均产量都高于对照林分,排序为硬头黄竹林(5.87 t·hm-2)>苦竹林(5.47 t·hm-2)>毛竹林(4.56 t·hm-2)>麻栎次生林(4.46 t·hm-2)>杉木人工林(1.93 t·hm-2); 凋落物周转时间排序为杉木人工林(2.77 a)>苦竹林(2.19 a)>硬头黄竹林(2.09 a)>毛竹林(1.72 a)>麻栎次生林(0.43 a); 3种退耕竹林凋落物大量元素N,P含量均低于对照林分,K含量以麻栎次生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竹林凋落物S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 麻栎次生林大量元素(N,P和K)归还量最多(117.43 kg·hm-2),杉木人工林最低(31.59 kg·hm-2),3种竹林微量元素(Si,Ca和Mg)归还量均高于对照林分,养分总归还量排序为硬头黄竹林(382.55 kg·hm-2)>苦竹林(295.00 kg·hm-2)>麻栎次生林(179.11 kg·hm-2)>毛竹林(142.33 kg·hm-2)>杉木人工林(53.36 kg·hm-2); 川南山丘区退耕竹林虽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仍可选择麻栎等乡土阔叶树种混交,并增加N,P和K肥施入,以加快凋落物周转和养分归还。

公路旁苹果园土壤PAHs污染状况
黄翠香, 张文会, 夏燕飞, 王荣, 董彦, 沈向
林业科学. 2013, 49(10):  23-27.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4
摘要 ( 215 )   HTML   PDF (703KB) ( 8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山东栖霞等地304省道公路旁3处苹果园,采用HPLC法,分析0~45 cm土层的ΣPAHs含量。结果表明: 汽车尾气使公路两旁10~150 m内果园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表层土ΣPAHs含量最高,多在1 000 ng·g-1左右,0~15,15~30和30~45 cm 3层土壤ΣPAHs平均含量比例为1.63:1.35:1;根据沉降情况将11种PAHs分为渐变型、远距型、波动型3种类型: 渐变型在20 m后随距离增加沉降量降低,包含菲、荧蒽和蒽,最大沉降量分别为343.93,113.06和18.11 ng·g-1,远距型随距离增加沉降量增加,包括芘、苯并[b]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a,h]蒽,100 m处最大沉降量分别为85.73,49.75,30.37和7.95 ng·g-1,波动型在20和100 m处出现2个沉降高峰,包括苯并[k]荧蒽,茚苯[1,2,3-cd]芘,苯并[a]蒽和屈; 菲与荧蒽浓度位于风险评价中值,存在一定生态风险。

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变化特征
孟春, 罗京, 庞凤艳
林业科学. 2013, 49(10):  28-34.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5
摘要 ( 184 )   HTML   PDF (1544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Li-815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昼夜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探讨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点和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 各组分呼吸通量均呈单峰昼夜变化特征; 枯枝落叶呼吸通量昼夜内波动幅度远大于矿质土壤,尤其在春秋两季; 根呼吸昼夜内波动幅度在5和10月份较大,其他月份较小; 昼夜内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有波动,枯枝落叶和根呼吸通量的波动均表现出春秋两季较大、夏季较小的特点,矿质土壤则有相反的变化特点; 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均值表现出显著的月际变化特点,与温度的月际变化正相关; 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也呈现了显著的月际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和根呼吸在春夏两季所占比例较高,秋季较低,而矿质土壤呼吸通量表现为春秋两季较高,夏季较低; 各组分呼吸通量对地表下10 cm处的温度敏感性普遍高于对地表温度的敏感性; 各组分呼吸通量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不同,表现为枯枝落叶>根>矿质土壤; Q10值的月际变化表现出低温较大高温较小的变化特点。

渭北苹果园滴灌施氮肥对土壤氮迁移的影响
李丙智, 冯焕德, 张黎, 张永茂, 张林森, 韩明玉
林业科学. 2013, 49(10):  35-3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6
摘要 ( 172 )   HTML   PDF (981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滴灌和浇灌2种灌溉方式,结合梯度施肥和测定土壤溶液中氮含量,研究渭北旱塬矮化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氮素形态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和转化特性。结果表明: 滴灌施肥显著降低氮素的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 在不同氮素形态中,以urea-N为主,NO3--N次之,NH4+-N最小; 当施肥量为0.32 kg·株-1时,2种灌溉方式对氮素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的影响差别不明显,施肥量达到1.2 kg·株-1时,浇灌施肥方式下氮素的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极显著高于滴灌,尤其在40~80 cm土层更加明显。综合比较,滴灌施肥明显降低了苹果园不同氮素形态的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尤其是有效态氮的含量,全年施肥量在0.64~1.2 kg·株-1时能相对减少氮肥的损失。

青杄PwPSAF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李长江, 孙帆, 张通, 张凌云
林业科学. 2013, 49(10):  40-47.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7
摘要 ( 236 )   HTML   PDF (1649KB) ( 8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SAF是绿色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F亚基,在光合作用电子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青杄cDNA文库为模板,根据PwPSAF的EST序列设计引物,进行5'-RACE和3'-RACE试验,以获得青杄PwPSAF的末端序列,经过与EST序列进行拼接获取青杄PwPSAF的全长cDNA序列。基于其氨基酸序列,利用Expasy tools、DNAMAN、ClustalX和MEGA等工具,进行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 PwPSAF是一个由253 aa组成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27.04 kDa,等电点为9.57,预测蛋白有2个跨膜区域,蛋白质的C端具有保守的结构。RT-qPCR试验显示PwPSAF主要在青杄的针叶中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吸胀期(0~2天)表达量最高,在4天时表达量降低,随着子叶的不断长出,其表达量又逐渐增高。在干旱和盐胁迫下,针叶中的PwPSAF的表达量被大幅下调。研究结果显示PwPSAF在青杄种子萌发及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光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石榴‘泰山红’的花粉萌发生物学特性
杨尚尚, 苑兆和, 李云, 李芹, 尹燕雷, 冯立娟, 招雪晴
林业科学. 2013, 49(10):  48-53.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8
摘要 ( 243 )   HTML   PDF (1251KB) ( 7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石榴栽培品种‘泰山红’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石榴的开花进程和花粉萌发进程,确定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石榴花朵开放至花朵凋落或坐果经过3个形态变化。散粉一般在花瓣展开的第2天,集中在8: 00—17: 00(22~30 ℃,空气相对湿度25%~40%),花药散粉完毕一般需要1~2天。2)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 10%蔗糖,0.005%硼酸,pH值7.0。 3)石榴花粉的萌发时间较短,仅3 h。4)低浓度的6-BA(1~10 mg·L-1)、2,4-D(1~5 mg·L-1)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超过此浓度范围,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起抑制作用,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佳浓度为10 mg·L-1的6-BA和5 mg·L-1的2,4-D; NAA(1~30 mg·L-1)和多效唑(50~800 mg·L-1)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基于林木综合竞争的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
蒋娴, 张怀清, 鞠洪波, 宋洁华, 覃阳平, 吴淑蕾
林业科学. 2013, 49(10):  54-57.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09
摘要 ( 205 )   HTML   PDF (902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林分2008—2011年每木检尺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开展对开阔比数模型fO、简单竞争因子模型fH和竞争压力指数模型fCSI 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林木综合竞争模型即竞争势模型fCi=1/(afOi+bfHi+cfCSIi),并以竞争势模型为依据将林分总体生长量分配到林木个体,构建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Gi=GTotal×fCi/。用回归分析法求得a=5.416 081 713,b=1.037 485 025,c=0.157 524 494,该模型标准误差为0.179 128 42,相关系数为0.966 704 535,可以满足本研究的精度要求。分别以该林场10块样地为例进行分析,发现该模型对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分配的拟合度较高,鹅掌楸人工纯林拟合度次之,混交林拟合度较差。结果表明该模型是适合于人工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

栓皮栎幼苗根系发育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
马闯, 张文辉, 吴敏, 马莉薇, 周建云, 薛瑶芹
林业科学. 2013, 49(10):  58-65.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0
摘要 ( 267 )   HTML   PDF (1209KB) ( 8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生境差异对栓皮栎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在秦岭南坡(商州林区),秦岭北坡高、中、低海拔地区(太白山和楼观台林区),以及黄土高原(黄龙林区)设置样地,对1~4年生栓皮栎幼苗根系的形态和干质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区域的根系发育特点及其与生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和海拔由低到高,幼苗生长减缓,根系形态指标和干质重下降; 在秦岭南坡,栓皮栎幼苗直径φ≤0.5 mm侧根数量、表面积和长度最大,而在秦岭北坡低海拔地区幼苗φ>1 mm的侧根数量和表面积最大; 在秦岭北坡高海拔地区,栓皮栎幼苗侧根数量、表面积、长度和干质量均较小,而比根长最大; 在黄土高原,幼苗主根和侧根的各项特征较小。通过PCA对10个环境因子降维,前3个主分量可以解释影响幼苗生长因素的85.2%。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 年均温度、年均积温与幼苗主根和侧根干质量正相关; 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与侧根长度、比根长和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温暖生境更有利于栓皮栎幼苗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林地土壤氮、磷含量,可以促进栓皮栎根系发育。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下无锡惠山游憩林内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
古琳, 王成, 王艳英, 王晓磊, 王茜
林业科学. 2013, 49(10):  66-73.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1
摘要 ( 162 )   HTML   PDF (1178KB) ( 6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年夏季持续高温期间,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栓皮栎林3种典型游憩林内TSP,PM10,PM2.5,PM1 4种粒径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小气候,分析3种游憩林内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无锡惠山3种游憩林内颗粒物浓度日均值低于无锡市背景值,达到国家城市化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香樟林的TSP浓度和各游憩林的PM2.5浓度日均值达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2) 不同类型游憩林对各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较大,TSP和PM10浓度在香樟林最低,在栓皮栎林最高; PM2.5和PM1浓度在湿地松林最低,在香樟林最高; 小粒径颗粒物浓度所占比例PM10最高,达到56%以上。3) 在5:00—19:00观测时段内,3种游憩林4种粒径颗粒物浓度整体表现为上午高、下午低的特点,高峰时间多数在7:00,低谷时间出现在15:00左右; 不同粒径颗粒物出现高峰和低谷的时间有所差异。4) 在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情况下,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对4种粒径颗粒物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颗粒物浓度变化受到多种气象因素共同影响。

中国杉木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方程
曾鸣, 聂祥永, 曾伟生
林业科学. 2013, 49(10):  74-7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2
摘要 ( 215 )   HTML   PDF (1008KB) ( 7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适合不同杉木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结果表明: 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和地上生物量方程均优于其相应的一元模型; 不同总体的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A的模型估计值要大于总体B; 一元和二元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均在3%以内,可应用于不同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估计。

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的SPOT5影像毛竹林专题信息提取
孙晓艳, 杜华强, 韩凝, 葛宏立, 谷成燕
林业科学. 2013, 49(10):  80-87.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3
摘要 ( 257 )   HTML   PDF (1613KB) ( 7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建立类层次结构,提取毛竹林遥感专题信息。结果表明: 1) 对毛竹林而言,在SPOT5红、绿、蓝3个波段上的最佳纹理窗口大小分别为9×9,7×7,9×9,比较接近; 2) 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能较为精确地提取毛竹林专题信息,用户精度达到90%以上,高于最大似然法提取毛竹林的信息精度(88.57%); 3) 增加纹理信息的多尺度分割方案既保证了毛竹林专题信息的提取精度(92.16%),又兼顾了其他森林类型,分类总精度、Kappa分别为92%和88.14%,为本研究的最高精度。

基于彩色图像的柑橘糖度无损分析
王雪峰, 李晓冬, 平藤雅之
林业科学. 2013, 49(10):  88-9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4
摘要 ( 193 )   HTML   PDF (1264KB) ( 6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柑橘为例,从图像分析角度研究前景图像的分割提取算法以及其与糖度的关系,把基于确定指数阈值的相关分析法引入到图像分割中,实现对不同性质图像的较为准确分割。结果表明: 柑橘内部的糖度含量与其外在的某些彩色图像参数之间存在某种明显的依附关系,用双指数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柑橘彩色图像G分量亮度平均值随糖度的变化趋势。在不需要额外增加光源的情况下,仅根据可见光波段的彩色图像无损获取柑橘糖度含量数值是可能的。

绿洲林网区上层动力速度与防风效应估算
赵英铭, 辛智鸣, 王志刚, 马学献, 吴立伟
林业科学. 2013, 49(10):  93-9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5
摘要 ( 191 )   HTML   PDF (1077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内部上层相对动力速度v*'约为1.3。分析绿洲防护林边缘区和内部上层动力速度变化的力学机制、防护林树高以下动力速度的构成因素,给出绿洲区地面阻力评价的方法,并以贴地层相对风速γ为目标参数构建大范围绿洲区防风效应评价的近似计算公式γ=v*'α2l/[2α2l+(1-α2)A2。阐述透风系数α、以树高倍数表示的林带间距l、树高的对数积分特征值A与林网区整体防风效应的关系。

基于GS+的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关系
章一巧, 刘永华, 宗世祥, 陆鹏飞, 齐连珍, 骆有庆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00-105.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6
摘要 ( 223 )   HTML   PDF (1701KB) ( 8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GS+软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3.2%的大黄枯叶蛾卵块被产在雌茧上,且卵在沙棘上的平均高度为66.5 cm,卵距最近雌茧的平均距离为22.9 cm; 沙棘林中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依赖范围为95.782 m,空间变异值为0.680,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聚集分布; 卵块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同雌蛹最为接近,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跟随性。大黄枯叶蛾种群密度深受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气温与降水的影响。

川硬皮肿腿蜂毒液蛋白的分离纯化
卓志航, 杨伟, 覃欢, 杨春平, 杨桦, 徐丹萍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06-11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7
摘要 ( 188 )   HTML   PDF (1459KB) ( 6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 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17 ku的麻痹蛋白。寄主被麻痹的程度与毒液注入量呈正相关,恢复活动情况与毒液注入量呈负相关; 当人工注射毒液浓度为0.01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可逆的轻微麻痹,但羽化蜕皮被抑制; 当人工注射浓度提高到0.2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不可逆的完全僵化。另外,川硬皮肿腿蜂毒液中存在6种大分子毒液蛋白,其中相对分子量约为51.17 ku的毒液蛋白vpr 4具有麻痹活性,且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活性程度表现不平衡。

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功能菌的筛选
韩梅, 焦如珍, 董玉红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13-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8
摘要 ( 163 )   HTML   PDF (1122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平板分离培养技术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天然林植被下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各样地不同土层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FH层>A层>B层>C层,而各样地不同菌类的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数>真菌。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8株;利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及愈创木酚变色圈法筛选具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2株、真菌25种、放线菌3种,具有漆酶的真菌5种; 在无机磷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出97株溶磷菌;在无氮培养基上筛选出固氮菌2株; 溶磷菌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比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固氮菌多。

木材快速生长期内早材与晚材密度分布的数学描述初探
郝晓峰, 俞昌铭, 蒋佳荔, 吕建雄, 徐康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18-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19
摘要 ( 252 )   HTML   PDF (1571KB) ( 7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树木生长及早晚材密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利用正弦波函数与分段线性函数分别模拟环境温度与降雨量随年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次,在分析环境温度与降雨量对树木生长速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以生长时间为自变量、以树干半径为因变量的树木生长速率模型; 在分析树木生长速率对木材早晚材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最后,以人工林杉木为例,一方面,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求解树木生长速率模型与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 另一方面,采用软X射线密度分析仪测定木材径向的密度分布值,将密度的试验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对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1) 可采用正弦波函数量化树木生长环境中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函数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907; 树木生长环境中的降雨量周期性变化可用分段线性函数定量描述; 2) 树木生长速率模型可以定量分析温度与降雨量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3) 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可准确描述木材快速生长期内的早晚材密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为木材宏观密度与微观密度的内在联系给出定量的表述。

3个属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比较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孙嘏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27-134.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0
摘要 ( 198 )   HTML   PDF (1392KB) ( 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检测箣竹属、牡竹属及刚竹属11个竹种竹叶中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苜蓿素。采用自动多级展开法,5种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良好,其RF值分别为0.25,0.32,0.38,0.47和0.88,回收率在79.01%~106.85%之间。3属11种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具有差异,紫竹中5种黄酮含量总和最高,为0.132%; 麻竹中5种黄酮含量总和最低,为0.015%。

集材索道遥控跑车及其液压系统设计
沈嵘枫, 周成军, 周新年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35-13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1
摘要 ( 208 )   HTML   PDF (1398KB) ( 7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YP2.0-A集材索道遥控跑车是在YP2.5-A集材索道遥控跑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具有利用液压制动取代半自动跑车在索道线路中的止动器、可在索道沿线任意点停留、自动起落钩的优越性。通过对YP2.0-A遥控跑车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工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对液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提高液压系统的灵敏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实现索道集材运行的自动化和精确控制。通过对13条不同集运量的索道作原始纪录和成本统计分析处理,得出索道集材成本为110~130 元·m-3。该遥控集材索道非常适合人工林集材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评述
生物质活性碳纤维孔隙调控与结构表征研究进展
金枝, 赵广杰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40-148.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2
摘要 ( 216 )   HTML   PDF (2098KB) ( 9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生物质纤维基活性碳纤维、黏胶基活性碳纤维、木质素基活性碳纤维、生物质苯酚液化物基活性碳纤维、生物质沥青基活性碳纤维5种生物质活性碳纤维的孔隙调控与结构表征研究进展,归纳其晶体结构、表面形态结构、表面化学结构和吸附性能,并提出几点建议。

研究简报
2个地区祁连圆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刘喜梅, 李海朝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49-154.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3
摘要 ( 179 )   HTML   PDF (1263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银花花色变化原因分析
付林江, 李厚华, 李玲, 于航, 王拉岐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55-1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4
摘要 ( 287 )   HTML   PDF (1643KB) ( 6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红锥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徐斌, 张方秋, 潘文, 刘有成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62-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5
摘要 ( 200 )   HTML   PDF (1247KB) ( 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豫杂一号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AFLP和MSAP分析
张晓申, 范国强, 赵振利, 曹喜兵, 赵改丽, 邓敏捷, 董焱鹏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67-17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6
摘要 ( 230 )   HTML   PDF (1690KB)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与台湾杉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张圣, 黄华宏, 林二培, 童再康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73-1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7
摘要 ( 248 )   HTML   PDF (1544KB) ( 6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桉树新品种‘普桉1号’
齐涛, 何茜, 苏艳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81-1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8
摘要 ( 434 )   HTML   PDF (1174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普桉1号’是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为父本杂交和无性繁殖测定获得。该品种平均叶长19.2 cm,平均叶宽4.3 cm,在树皮、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尾叶桉和细叶桉有较明显区别; 年生长量略高于父母本,适合在华南大部分地区推广。

沙棘良种‘黑棘6号’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单金友
林业科学. 2013, 49(10):  182-18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1029
摘要 ( 213 )   HTML   PDF (1176KB) ( 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棘6号’是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从蒙古引进品种‘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中优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乌兰沙林’为育种材料,在黑龙江绥棱通过实生选种法选育出单一无性系,再经全国区域化试验评价选出。‘黑棘6号’少刺或无刺; 百果质量可达60 g以上,盛果期果实平均产量达6 000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