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9-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边行水分利用特征与优化配置结构研究
杨文斌 王晶莹
林业科学. 2004, 40(5):  3-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1
摘要 ( 554 )   HTML   PDF (186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的边行优势明显优于湿润区的现象,分别在不同气候区对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的片林及其边行外侧和行列式林分带间的沙土水分利用特征进行了测定,发现树木能使边行外侧8~10m土壤中的含水率降低,并形成一个土壤湿度梯度,使8~10m及其以外土壤中的水分向树木基部方向的沙土中渗透,这些侧渗的水分成为干旱年份边行树木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说明林分边行树木存在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和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进而提出了合理配置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模式。最后论述了按照该模式构建的行列式林分,在同等密度或覆盖度时,其防风固沙效益显著高于等株行距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的林分。

张北县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张志东 黄选瑞 张玉珍 聂犇 胡玉山
林业科学. 2004, 40(5):  10-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2
摘要 ( 626 )   HTML   PDF (188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耕还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作为案例,对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对当地造成的粮食生产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县各乡镇进行了粮食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调控机制,以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地进行。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英文)
李凤日
林业科学. 2004, 40(5):  16-24.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3
摘要 ( 727 )   HTML   PDF (244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长白山地区26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的方法,测定了25株林木(直径10.5~24.9cm)的树冠变量,并建立了预测树冠外侧形状的冠形模型。基于枝条着枝深度(DINC)和林木变量所建立的树冠形状模型包括:基径、枝长、着枝角度和弦长等预估模型。对于大小相同树木的主要枝条来讲,这些树冠变量是随着DINC的增加而增大;而林木的胸径(DBH)和树高(HT)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冠形变化。冠形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树冠结构的变化趋势:树冠形状在树冠的中上部呈抛物线体,而在树冠的下部则为近圆柱体。文中所建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冠形状及其变化规律。

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汤孟平 唐守正 雷相东 李希菲
林业科学. 2004, 40(5):  25-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4
摘要 ( 736 )   HTML   PDF (166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的建模方法,突破以功能优化为目标的或称功能优化模型的建模思想局限性,并建立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集成现代森林经理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技术,并成功地与检查法相结合。模型属非线性多目标整数规划,目标函数是基于混交、竞争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MonteCarlo法是模型求解的可行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一个固定样地为例,用本模型进行择伐规划,得到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最优采伐方案。

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预测影响因子的研究
段爱国 何彩云 张建国 童书振
林业科学. 2004, 40(5):  32-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5
摘要 ( 619 )   HTML   PDF (149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林分直径结构预测能为科学地进行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从生长方程等4方面探讨了产生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预测效果好坏的原因,并对两种参数估计方法作了实证比较研究,对影响预测适合度高低的原因从林分因子的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不同的回收模型、建模材料、检验材料、生长方程对检验适合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具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影响、呈显著影响或极显著影响、无显著影响,当回收模型采用最简幂函数时,适合度均在50%以上,Richards生长方程预测效果较好,其6种情形下的适合度仅有1种低于60% ;参数预测法和参数回收法用于预测时检验适合度均较高,此2种方法各有优劣,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林分初植密度不同于年龄、立地指数、间伐等因子,不同密度范围下的预测适合度大小总体上存在一定的规律,且对适合度具有显著影响,按密度因子作分类预测时,应考虑密度的这种突出效应。

琉球松-琉球木荷混交林生长及其土壤特性的研究
王勤 徐小牛 平田永二
林业科学. 2004, 40(5):  39-44.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6
摘要 ( 573 )   HTML   PDF (167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日本亚热带琉球松-琉球木荷混交林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松林相比,混交林生长优势显著;林分胸高断面积提高63.3%~113.3% ;蓄积量提高1~2倍。树高胸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松树个体的高生长得到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提高46.0 %。混交林地表凋落物层蓄积量平均为9.81Mg·hm-2 ,仅为纯松林的56.0% ,其分解常数(k)平均为0.20 ,而纯林则高达0.46。凋落物层养分贮量除Zn略高于纯林(11.1% )外,混交林均显著低于纯松林,约为纯林的57.1%(N)~86.2%(Mn)。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保水性能及土壤水分状况比纯松林优越;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纯林土壤。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杨洪晓 卢琦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林业科学. 2004, 40(5):  45-4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7
摘要 ( 591 )   HTML   PDF (151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95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并逐渐达到最大值;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与土壤密度关系
赵忠 李鹏 薛文鹏 郭生武
林业科学. 2004, 40(5):  50-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8
摘要 ( 616 )   HTML   PDF (168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密度对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cm的深度内,不论是阴坡还是阳坡,油松林地的土壤密度均表现出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大的趋势;刺槐林地的土壤密度大于油松林地,且各土层间的差异不大。油松林地各土层土壤密度与不同径级根系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盆栽基质密度对不同树种苗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虽各异,但在基质密度和孔隙度适中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生物量达到最大。盆栽基质的密度对刺槐和油松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最显著;侧柏和山杏的细根生长发育受土壤密度的影响较小,其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密度的基质中没有明显变化。

论“天人合一”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胡坚强 任光凌 梅艳 朱育晓 董源
林业科学. 2004, 40(5):  56-6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09
摘要 ( 603 )   HTML   PDF (130KB) ( 7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球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今天,人们在重新审视历史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含有丰富的辩证哲理。与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林业管理理念不同,中国古代的林业经营管理思想,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之道”。随着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的进步,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诸多问题,愈来愈倚赖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途径,对古代这一宝贵思想进行回顾与分析,可为当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孔凡斌
林业科学. 2004, 40(5):  62-7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0
摘要 ( 591 )   HTML   PDF (172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20世纪末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生态恢复工程,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经济效益次要的原则,这是工程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长远生态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工程建设质量和系统维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本质出发,探讨工程实施过程的政策冲突及其原因,并提出调和利益关系的政策管理措施和建议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
李世东
林业科学. 2004, 40(5):  71-78.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1
摘要 ( 663 )   HTML   PDF (238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由于其作为一项大型工程来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技术操作又十分复杂,所以急需系统的科技体系指导,特别是其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都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3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10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模式,并提出了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平阴玫瑰鲜花花蕾采后衰老生理机制研究
孙守家 赵兰勇 仇兰芬 于守超 赵汝侍
林业科学. 2004, 40(5):  79-8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2
摘要 ( 596 )   HTML   PDF (154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平阴玫瑰鲜花花蕾衰老过程中若干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SOD和CAT活性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质膜透性、MDA、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随着花蕾的衰老而增大,POD的活性始降期出现得较晚。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和质膜透性、MDA、超氧自由基、SOD、CAT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初步认为膜脂过氧化和酶系统的破坏是导致平阴玫瑰花蕾衰老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干旱胁迫对臭柏水分特性的影响
温国胜 张国盛 吉川贤
林业科学. 2004, 40(5):  84-8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3
摘要 ( 612 )   HTML   PDF (159KB) ( 9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PV技术,从天然臭柏群落和在室内干旱胁迫处理的臭柏扦插苗中分别取样,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臭柏的水分参数。天然臭柏群落选自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的沙丘上部和沙丘下部。室内干旱胁迫处理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0、- 0.1、- 0.3MPa) 3种处理进行长期干旱胁迫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生长的臭柏,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小枝的水分特性不同,在较干旱的沙丘上部,与较湿润的沙丘下部相比,膨压为0时的渗透势(ψs)、水饱和状态下的水势(ψw)值减小,最大体积弹性模量(ε)、细胞内的束缚水含量(Vp/V o)值增大;干旱胁迫模拟试验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ψsψw 值减小,εVp/V o 值增大;在干旱胁迫下,臭柏渗透调节能力发生了变化,从而证明臭柏是耐旱性可变的树种,通过抗旱锻炼,可提高其耐旱性。此外,还讨论了毛乌素沙地沙丘不同部位生长的臭柏小枝水势的日变化规律及干旱胁迫下培养液渗透势与水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

樟树幼树光合特性及其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田大伦 罗勇 项文化 闫文德
林业科学. 2004, 40(5):  88-92.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4
摘要 ( 636 )   HTML   PDF (178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0:00 ,次高峰出现在14:0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中午光照强度大,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达到最大值,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2 浓度达到最小值,诱导叶片光合午休。正常大气条件下,樟树叶片光饱和点为1250 μmol·m-2s-1 ,光补偿点40.6μmol·m-2s-1 ,在10 0 0 μmol·m-2s-1 光强下CO2 饱和点为1200μmol·mol-1 ,CO2 补偿点为50μmol·mol-1 。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的CO2浓度梯度下,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4~35℃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温度升高导致樟树光合速率降低。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刺槐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杨建伟 梁宗锁 韩蕊莲
林业科学. 2004, 40(5):  93-98.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5
摘要 ( 644 )   HTML   PDF (184KB) ( 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刺槐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刺槐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下降;在整个生长季中刺槐枝条快速生长和干物质增加主要集中在4—6月份;适宜水分下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均为最高,但总水分利用效率在中度干旱时为最高;刺槐最高耗水月、最高耗水日和一天中最高耗水时间段在3种土壤水分下均有差异,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下的最高耗水日出现的时间比适宜水分下的最高耗水日滞后一个月以上。刺槐的最大耗水月在3种土壤水分下均在7月份;刺槐日耗水进程在生长季多数月份呈单峰曲线,7月份多呈双峰曲线。刺槐属于耐旱性强的高耗水树种。根据刺槐的生长及耗水特点,刺槐不适宜大面积栽植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仅适合栽植在阴坡、沟渠等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上。

甜橙液泡转化酶基因(CSVI)的分离及全序列分析
安新民 张上隆 徐昌杰 陶俊 秦巧平
林业科学. 2004, 40(5):  99-104.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6
摘要 ( 588 )   HTML   PDF (292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不同植物液泡转化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采用滤纸吸附噬菌体PCR法,首次从甜橙基因组文库筛选出含甜橙液泡转化酶基因的阳性λ噬菌体,经过大量培养并提取其DNA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DIGsouthern印迹分析,将阳性条带回收、加工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4 722bp ,编码5 88个氨基酸,包括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在GenBank进行Blast检索的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马铃薯、番茄和酸樱桃液泡转化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8%、68%和62 %。系统进化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液泡转化酶基因类型。该基因已经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AF4 336 4 3)。该基因的获得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柑桔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积累和分解机制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果实品质奠定了基础。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胡建军 张蕴哲 卢孟柱 张建国 张守攻
林业科学. 2004, 40(5):  105-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7
摘要 ( 739 )   HTML   PDF (238KB) ( 7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分析技术,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1∶1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表明基因仍稳定存在。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邻近杨树林地和健杨林地)间的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 2004, 40(5):  110-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8
摘要 ( 591 )   HTML   PDF (272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17个单引物和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191条谱带,其中153条表现多态性(占80.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0.48~0.5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绵粉蚧危害的花椒树对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
谢映平 薛皎亮 唐晓燕 赵世林
林业科学. 2004, 40(5):  116-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19
摘要 ( 665 )   HTML   PDF (182KB)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9—2001年研究了山西太行山区花椒林受绵粉蚧危害后,花椒树对主要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结果显示,花椒树受害的新鲜枝梢对瓢虫的引诱率为57.0 % ,未受害新鲜枝梢引诱率为20.0 % ,用受害枝条水浴蒸馏出的馏分招引瓢虫的百分率为37.0% ,未受害枝条馏分招引瓢虫百分率为10.3%。说明花椒绵粉蚧危害,可诱导树体挥发性物质发生改变,增加了对天敌昆虫的引诱作用,并且对瓢虫的引诱力随着受害枝梢量的增加而增强,它的诱导活性在受害后可持续约2个月;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比较,发现受害花椒枝梢的酯类物质明显增多,受害与未受害花椒枝梢的气相色谱图中有15个峰位的化学组分相同,但受害的含量显著高。另有9个峰位的组分在未受害枝梢中含量太低,未检测出。

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分泌酶组成分析
陈辉 唐明 朱长俊 胡景江
林业科学. 2004, 40(5):  123-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0
摘要 ( 606 )   HTML   PDF (251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共生真菌胞外蛋白和酶类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共生真菌胞外均可分泌多种酶类,其中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具自身分泌纤维素酶、酯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但不具分泌漆酶等木质素分解酶的能力,因此,其虽然可以直接利用寄主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组织内的纤维素、淀粉、多糖、酯类和蛋白等营养物质,但不能分解利用木质素类营养。而共生真菌除具有胞外分泌纤维素酶、酯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外,还能够在寄主华山松组织内木质素的诱导下分泌漆酶,以充分利用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内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和脂类物质。此外,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共生真菌胞外分泌的纤维素酶、酯酶、淀粉酶和蛋白酶还存在结构和营养利用方面的差异。

中日美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比较
王克荣 周扬 MG Milgroom
林业科学. 2004, 40(5):  127-1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1
摘要 ( 529 )   HTML   PDF (342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FLP技术,对中日美3国的26个子群体共757个栗疫病菌菌株的核DN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栗疫病菌的中国子群体间遗传结构有明显的分化,日本子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差异不明显;在美国和亚洲的栗疫病菌群体间没有发现基因流的迹象;美国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与日本群体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与中国群体间的差异较大。

竹盲走螨、胡瓜钝绥螨对毛竹害螨的控制作用研究
张艳璇 林坚贞 季洁 斋藤裕 张智强
林业科学. 2004, 40(5):  132-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2
摘要 ( 594 )   HTML   PDF (167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数据分析毛竹林本土优势种竹盲走螨和引进种胡瓜钝绥螨对毛竹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竹裂爪螨、竹缺爪螨、竹刺瘿螨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①胡瓜钝绥螨取食上述4种害螨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90.4 %、77.55%、87.93%、81.63% ,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8.12粒、45.77粒、35.59粒、30.26粒,而乡土优势种竹盲走螨取食上述4种害螨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95.23%、100%、87.7%、80.48% ,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44.5、46.8、41.15、20.1粒;②竹盲走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时其内禀增长率(0.155)与引进种胡瓜钝绥螨(0.154 )相近,均明显高于南京裂爪螨(0.1089) ;③竹盲走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内禀增长率(0.152)与胡瓜钝绥螨(0.152)相同但明显低于竹裂爪螨(0.192) ;④竹盲走螨以竹缺爪螨为猎物时其内禀增长率为(0.148)明显低于引进种胡瓜钝绥螨(0.175)和其猎物(0.185) ;⑤竹盲走螨取食竹刺瘿螨易大量逃跑,雌螨产卵量低,引进种胡瓜钝绥螨取食竹刺瘿螨能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其内禀增长率(0.144 )明显低于其取食上述其余3种害螨的内禀增长率,产卵量高于当地种竹盲走螨,并描述1998年以来每年5—6月助迁人工繁殖的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蔓延的效果。

抗光肩星天牛苏云金芽胞杆菌Bt886菌株的分离及对毒蛋白编码基因的初步鉴定
陈军 杜孟芳 尹新明 王学聘 卢孟柱
林业科学. 2004, 40(5):  138-1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3
摘要 ( 641 )   HTML   PDF (212KB)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拟谷盗虫尸中分离到一株对鞘翅目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毒杀作用明显的Bt菌株Bt886。幼虫死亡率高达60% ,存活者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过晶体形态特征和杀虫谱分析,初步确认该菌株属于cry3类。比较cry3类基因的保守序列,利用一对cry3特异引物成功地从Bt886菌株中克隆到了一段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上。测序分析发现该片段与cry3Aa1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确定来自毒蛋白编码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

毛竹林经营干扰、林下植物与冠层螨类之间的关系
张飞萍 陈清林 尤民生 侯有明
林业科学. 2004, 40(5):  143-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4
摘要 ( 615 )   HTML   PDF (198KB) ( 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毛竹林人工经营划分为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喷山(喷施除草剂+劈草)和抛荒(对照) 5种类型,于2001年9月到2002年8月对各类经营下毛竹纯林冠层螨类和林下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林下灌木层有36科84种植物,藤本层有15科28种,草本层有26科30种,林下植物各层次多样性和均匀度大小序列均为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2 )各类经营干扰均降低了林下灌木层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但提高了草本层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对藤本层的影响则较复杂。(3)竹冠层螨类主要由15种益害螨组成,垦复施肥可显著提高冠层螨类的多样性,垦复施肥和劈草可显著提高其均匀度,降低其优势集中性。(4)毛竹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竹冠层螨类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但藤本层多样性显著不利于竹小爪螨种群的增长,草本层多样性则显著地有利于竹冠层重要天敌-竹盲走螨种群的增长。

我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动态研究
周志华 蒋志刚
林业科学. 2004, 40(5):  151-1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5
摘要 ( 670 )   HTML   PDF (194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搜集整理了我国1982—2001年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受管制物种数量、贸易国家数量、动植物来源、贸易目的构成等参数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正在从一个野生动植物出口型国家转变为进口型国家;受管制物种的数量从80年代的不足100种增加到现在的500种以上,显示1991年以来实行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和1998年实行的新版《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对加强植物的进出口管理和进口物种的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贸易国家数量从10个左右增加到50个以上,许可证主要被用于商业性贸易目的,表明贸易活动日趋活跃;目前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中仍有许多贸易物种基本为野生来源,对野生种群构成巨大压力。提出了加强《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的法律地位,加强对狩猎和采集活动管理,鼓励人工繁殖和培植野生动植物,适当监督和控制动植物进口数量等建议。

线性奇异系统的几乎扰动解藕(英文)
周玉成 程放 陈勇平 范留芬 安源
林业科学. 2004, 40(5):  157-16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6
摘要 ( 627 )   HTML   PDF (177KB)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了线性奇异系统的状态反馈扰动解藕问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一种算法,用这种算法,可以非常容易地构造出一个新坐标系,使得系统被表达成一个简单的形式。线性状态反馈法则是在确保新坐标系统构成成立时,在适当的条件下,即在闭环系统是规则的且为释放脉冲及输出不受扰动的影响时,给出了几乎扰动解藕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牛顿迭代法悬索线形与拉力的研究
周新年 罗仙仙 罗桂生 郑丽凤 官印生
林业科学. 2004, 40(5):  164-16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7
摘要 ( 641 )   HTML   PDF (146KB) ( 10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悬链线的标准线形出发,推导悬索无荷线形及拉力的计算式;通过建立状态协调方程,导出有荷水平拉力与有荷挠度的关系,运用牛顿迭代的数值解法求解悬索有荷线形与拉力。

老山汉墓出土木材的年轮年代学研究
黄荣凤 鲍甫成 李华 刘秀英
林业科学. 2004, 40(5):  168-17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8
摘要 ( 654 )   HTML   PDF (288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老山汉墓出土的12个木材试样为材料,通过木材解剖学观察确定出“黄肠题凑”顶板的材料为松木和板栗两个树种,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出土松木的年轮变动模式和年轮序列类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轮数在50年轮以下的样本ls1、ls2、ls3、ls4、ls6的年轮指数序列变化规律不显著,但年轮数在70年轮以上的样本ls5、ls7、ls8、ls9的年轮指数序列类似度很高,序列间相关系数的t值都达到4.0以上,由此推断ls5、ls7、ls8、ls9来源于同一地区。

白桦木材干燥过程横纹流变特性的初步研究
战剑锋 顾继友 艾沐野
林业科学. 2004, 40(5):  174-1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29
摘要 ( 607 )   HTML   PDF (204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白桦锯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常规干燥,把时间因子引入到木材干燥变形中,运用聚合物粘弹性变形与流变学理论分析木材干燥过程蠕变变形的发展,采用切片法测定了沿木材厚度方向的瞬时弹性应变εe、粘弹性应变εc、机械吸附应变εm的分布与变化趋势,定性分析了在一个干燥周期内木材横纹方向变形特性。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木材表层与芯层的弹性应变始终是方向相反的,木材表层的弹性应变在干燥中期与后期达到极值的时刻可以作为进行热湿处理的参考点;粘弹性应变是与时间相关的、可恢复的变形,在木材干燥过程中较难与机械吸附应变严格区分开,机械吸附应变(前期)包括粘弹性应变,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械吸附应变发展变化规律;在干燥中期与后期对白桦进行热湿处理时,木材各层的机械吸附应变均呈现增大趋势,木材沿厚度方向的不均匀干缩减小,木材表、芯层的弹性应变有所减小,机械吸附应变是导致干燥过程木材干燥应力释放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臭蜣螂中提取甲壳素/壳聚糖的研究
王敦 胡景江 刘铭汤
林业科学. 2004, 40(5):  180-185.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0
摘要 ( 741 )   HTML   PDF (166KB) ( 8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壳素作为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近年来其开发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甲壳素的生产原料来源有限,生产成本较高。而昆虫是世界上最大的优势动物种类,昆虫的总生物量超过了地球上所有动物总生物量;但被人类利用的昆虫资源却很少。昆虫是当今地球上未被利用的最大生物资源,特别是昆虫的甲壳素资源尚未开发。鉴于目前对于昆虫甲壳素资源的开发尚在尝试阶段,本文以臭蜣螂为材料,进行了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工艺以及其理化特性研究。研究发现,臭蜣螂体中甲壳素含量高出目前甲壳素生产常规原料虾蟹壳数倍,且从其体中提取的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品质在残留灰分、粘度和色泽等方面优于虾蟹壳。并以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提出了从臭蜣螂中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提取工艺:①脱矿物质:用0.8mol·L-1 HCl预先70℃加热30min ,然后室温条件下浸泡12h ;②脱蛋白质、脂类:用2.0~2.5mol·L-1 NaOH ,在90~100℃条件下,处理4~5h ;③脱乙酰基:用10.00~11.25mol·L-1 NaOH ,在130℃条件下,处理3h。

不同产地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
杜红岩 杜兰英 李福海 谢碧霞
林业科学. 2004, 40(5):  186-19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1
摘要 ( 652 )   HTML   PDF (190KB)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弄清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10a生杜仲胸径、树皮厚度和树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北方产区杜仲胸径和树皮厚度普遍高于南方产区;在纬度相似的地区,东部产区高于西部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趋势,南方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海拔越高、年降雨量越大、年均气温越高、无霜期越长,越有利于杜仲皮内杜仲胶的形成和积累,树皮含胶率越高。

问题讨论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方怀龙 张敏 赵垦田
林业科学. 2004, 40(5):  191-19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2
摘要 ( 645 )   HTML   PDF (130KB) ( 1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林芝地区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对西藏林芝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体系研究
张智光
林业科学. 2004, 40(5):  197-204.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3
摘要 ( 601 )   HTML   PDF (176KB) ( 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对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既是江苏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总体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体系。进一步地,就林业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得出了符合江苏林业产业实际情况的一整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案,从而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参考建议。

研究简报
杉木林杆材阶段能量积累和分配的研究
康文星 田大伦 闫文德 方晰
林业科学. 2004, 40(5):  205-2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4
摘要 ( 593 )   HTML   PDF (133KB) ( 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枣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研究
张学英 彭士琪 郭振怀
林业科学. 2004, 40(5):  210-2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5
摘要 ( 599 )   HTML   PDF (554KB) ( 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源木莲与红花木莲苗期动态生命表
方乐金 吴汝章
林业科学. 2004, 40(5):  213-2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536
摘要 ( 555 )   HTML   PDF (142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