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6-10-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谷会岩;代力民 王顺忠;于大炮 周莉;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1
摘要 ( 671 )   HTML   PDF (171KB) ( 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94%、5.8%和0.2%,择伐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11~5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41%、4%和55%。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覆盖面积分别为376.2和189.3m2·hm-2;天然林和择伐林倒木腐烂级为E的倒木分别占33.5%和14%。择伐活动明显减少了森林倒木的数量。为促使采伐后的森林能维持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现行的森林管理措施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郗金标;张福锁 毛达如 田长彦 董振成 王开芳
林业科学. 2006, 42(10):  6-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2
摘要 ( 838 )   HTML   PDF (195KB) ( 8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约305种15变种7亚种。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北疆多于南疆,集中分布于各种山前冲、洪积扇扇缘的地下水溢出带、河流两岸的绿洲外侧和沙漠边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含盐量的制约,物种丰富度及β多样性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型。土壤含盐量在4%左右时盐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盐生灌木、半灌木和1年生盐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含盐量超过5%~6%时,随含盐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β多样性呈直线下降,含盐量超过12%时,物种多样性最低,1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不存在,仅可见到2~4种盐生灌木或半灌木。随土壤含盐量变化,群落中不同生活型植物所占比重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年生草本植物比重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木半灌木植物比重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对几种盐生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生态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12种高分布频率盐生植物的耐盐能力和对盐分的适应幅度有很大差异。柽柳、盐穗木、白刺可广泛分布于0.2%~27.0%的盐分范围内,并形成优势群落,盐节木很少见于轻度盐渍化环境,主要分布于含盐量2%以上的重度盐渍化环境,芦苇可分布于含盐量17%以下的生境,盐爪爪、骆驼刺常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黑果枸杞和花花柴则常见于含盐量6%以下的生境,碱蓬、猪毛菜仅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琵琶柴一般生长于4%以下的土壤中。在各种植物分布的盐分区间内,柽柳、盐穗木、盐节木、骆驼刺和花花柴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直线增加,白刺、芦苇、盐爪爪、黑果枸杞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白刺、芦苇在土壤含盐量10%左右分布频率最高,盐爪爪则在4%含盐量附近分布频率最大,而碱蓬、猪毛菜、琵琶柴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直线降低。结合野外调查观察结果,对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进行了设想,提出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实质上就是土壤盐分和水分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降低。

磴口县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何恒斌 张惠娟 贾桂霞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3-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3
摘要 ( 639 )   HTML   PDF (182KB) ( 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样地3在150m2范围内集群分布,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幼龄和老龄植株均成随机分布,中龄植株呈聚集分布。环境是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子之一。

内源ABA对兰州百合鳞茎顶芽内物质变化的调节作用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9-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4
摘要 ( 718 )   HTML   PDF (164KB) ( 7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顶芽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并对内源激素与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等物质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ABA含量呈下降趋势,GA3、IAA和ZR含量均有升高过程。ABA和GA3含量均随贮藏温度降低而减少,且贮藏温度越低,ABA含量下降越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A3和ABA无任何相关性。淀粉酶活性、总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与AB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GA3含量和ZR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ABA的负效应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GA3的正效应,而ZR的贡献率则相对较小。精氨酸含量与AB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初步判定内源ABA是抑制百合顶芽萌发的主要因子。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影响
肖祥希 刘星辉 杨宗武 万泉 郑蓉 王志洁
林业科学. 2006, 42(10):  24-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5
摘要 ( 722 )   HTML   PDF (240KB) ( 7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苗龄7个月的乌龙岭龙眼实生苗为材料,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进行铝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铝胁迫干扰了龙眼的氮代谢。铝胁迫下,龙眼幼苗叶、根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叶片增加了33.76%~217.30%,根增加了70.45%~167.86%,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热不稳定蛋白质含量下降,在叶中三者分别下降了16.54%~58.53%、18.29%~64.56%、9.09%~32.87%,在根中三者分别下降了17.84%~34.61%、21.47%~41.59%、12.85%~24.99%,可溶性蛋白质与蛋白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铝胁迫下,叶片全N、蛋白质N、铵态N、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非蛋白质N增加,硝态N在低浓度铝胁迫时(≤0.185mmol·L-1)增加,当铝胁迫浓度大于0.185mmol·L-1时则随铝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铝胁迫导致水解氨基酸总量在根中增加,在叶片中下降;铝胁迫下,叶片RNA含量下降了13.10%~61.47%,DNA含量下降了12.61%~41.00%,Rnase活性上升了35.62%~63.47%,Dnase活性上升了35.57%~183.27%,RNA、DNA分别与Rnase活性、Dnase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铝胁迫下蛋白质、核酸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蛋白酶活性升高导致蛋白质水解,Rnase、Dnase活性的提高,加速了RNA、DNA的分解;RNA、DNA含量减少,使蛋白质合成速率降低;逆境胁迫导致活性氧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剧,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亚热带红壤区湿地松人工林树干边材液流的研究
李海涛 向乐 夏军 林耀明 梁涛
林业科学. 2006, 42(10):  3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6
摘要 ( 658 )   HTML   PDF (247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TDP热扩散技术在2003年5月21日1554至6月6日904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测量时间内湿地松日均液流速率表现出稳定的昼夜变动规律,平均液流速率为82.43cm·d-1;2)对湿地松液流速率影响最明显的4个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3)对TDP液流数据质量控制可以通过特定时段的液流最大速率和平均速率之比及其置信区间分析,以及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来进行。

均匀设计优化银杏培养基配比
胡蕙露 蔡新玲
林业科学. 2006, 42(10):  39-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7
摘要 ( 710 )   HTML   PDF (183KB) ( 9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银杏体外培养试验。以3、4月份生长旺盛的银杏植株上的幼嫩部位为外植体,包括幼叶、茎段、顶芽,采用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2,4-D、6-BA、NAA,设置6个不同的水平数,按照均匀设计表U4(64)建立6个试验组合,运用均匀设计软件分析这些不同材料和不同激素及其各浓度水平配比下的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及植株的再生效果。通过建立试验方案、数据处理、回归分析以及优化拟合,得到了最佳配方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以芽为外植体时,最佳的试验配比是NAA2.0mg·L-1+6-BA 1.5mg·L-1+芽,激素2,4-D对试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6-BA、NAA均以浓度适中为宜。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
杨玉盛 陈光水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林业科学. 2006, 42(10):  43-47.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8
摘要 ( 736 )   HTML   PDF (157KB) ( 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福建省三明市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碳库为325.9t·hm-2,比杉木人工林的(228.3t·hm-2)高43%。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库分别占人工林碳库的65.9%和57.5%,矿质土壤层碳库则分别占32.5%和40.3%,而2种森林的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粗木质残体和死细根碳库占人工林碳库均不超过1%。格氏栲人工林的干材(干+皮)碳库分别占乔木层碳库的55.8%,而杉木人工林的则为75.4%。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在6年生前连年碳积累速率略高于格氏栲人工林,但7年生后则低于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乔木层连年碳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5年生时)早于杉木人工林的(10年生时),其碳积累的数量成熟龄(>33年生时)则迟于杉木人工林的(20年生时)。从碳吸存的角度看,格氏栲是一个比杉木更加优良的人工林树种。

黑荆和银荆的繁殖扩散与入侵潜力
付增娟 张川红 郑勇奇 王志和 段福文
林业科学. 2006, 42(10):  48-5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09
摘要 ( 772 )   HTML   PDF (172KB) ( 9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种典型亚热带外来树种黑荆和银荆林分和单株土壤种子库、幼苗扩散进行调查,依据繁殖体类型、数量和扩散距离预测黑荆和银荆的入侵性。结果表明黑荆以种子繁殖为主,繁殖体数量大,银荆以根蘖繁殖为主,繁殖成功率高。黑荆和银荆林分内土壤种子库数量都很大,分别达28882粒·m-2和1475粒·m-2;种子主要分布在枯落物中,有利于其继续传播;有活力种子比例高,室内发芽率可达85%以上,树种建群能力强。虽然黑荆和银荆都有大量的繁殖体存在于土壤中,但萌发并存活的幼苗数量相对较少,林缘幼苗数量分别为0.8株·m-2和1.0株·m-2,单株周围幼苗数量分别为1.3株·m-2和0.6株·m-2,树种向外扩散速度慢;黑荆和银荆的自然扩散主要是近距离的扩散,距离约是树高的2倍,黑荆种子扩散方式以豆荚的吸胀和失水作用、重力和风力扩散为主,下风向数量最大,传播距离最远;银荆以根萌蘖扩散为主,没有方向性。以上特点表明,2个树种都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在引种栽培时要因地适宜,加强管理,谨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舞草硬实种子的高活力性状研究
徐本美 孙运涛 李锐丽 郭琛 宋宇航
林业科学. 2006, 42(10):  54-5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0
摘要 ( 670 )   HTML   PDF (165KB) ( 8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舞草种子硬实率高达90%左右,种子在吸水过程中显示出其硬实程度的差异。第1天吸胀的种子硬实程度最低,随着吸胀时间的延长,硬实程度逐渐增高,直至第5天取尚未吸胀的种子,将其作为本试验硬实程度最高的种子,并用80~90℃热水打破其休眠。测试显示硬实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及抗逆性均高于对照种子,而电导率则低于对照种子。试验结果证明在舞草种子批中硬实种子的活力高于非硬实种子,其活力强度随硬实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因此硬实种子才是舞草种子批中的高活力种子。

杜仲叶酸性多糖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董娟娥 梁宗锁 靳爱仙 余震宇 成密红
林业科学. 2006, 42(10):  59-6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1
摘要 ( 679 )   HTML   PDF (182KB) ( 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杜仲叶酸性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过药用有效成分后的杜仲叶为原料提取酸性多糖的较佳工艺条件是1.0%的碱水在100℃下提取2次,每次2h;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多次醇沉等步骤分离的酸性多糖含量可达到41.46%。采用DNS法测定杜仲叶酸性多糖含量时水解时间控制在15~20min,显色反应为10min,检测波长为492nm;在试验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0.20~0.60mg·mL-1范围内显色灵敏、稳定,线性关系良好;用该法测定杜仲叶渣酸性多糖含量时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为1.76%;显色溶液在2h内吸光度值比较稳定,能够完全满足测定工作要求,可以作为实验室测定多糖含量的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吴波;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卢琦;
林业科学. 2006, 42(10):  65-7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2
摘要 ( 716 )   HTML   PDF (531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无菌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致病性的研究
池树友;韩正敏 何月秋
林业科学. 2006, 42(10):  71-7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3
摘要 ( 737 )   HTML   PDF (133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1年9月,用无菌的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进行接种。2002年8月,检查黑松发病情况,并对接种的松树进行线虫和细菌的再分离。试验发现接种的8株黑松11个月后仍有5株表现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而从其木质部却能分离到数量较多的无菌松材线虫。结果说明无菌的松材线虫虽然能侵入松树木质部,但在不携带细菌的情况下对松树是没有致病力的。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吕淑杰 谢寿安 袁锋 杨忠岐
林业科学. 2006, 42(10):  74-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4
摘要 ( 665 )   HTML   PDF (177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巴山冷杉-落叶松群落(群落Ⅴ),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群落Ⅱ、Ⅲ、Ⅳ、Ⅴ、Ⅵ、Ⅰ;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但优势度指数低,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加强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鞭角华扁叶蜂体内多胺的动态
王满囷 张志春 李娟 王楠 薛东 张国安 李周直
林业科学. 2006, 42(10):  80-8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5
摘要 ( 639 )   HTML   PDF (163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在滞育预蛹的血淋巴中Spm一直保持较高的含量,并在整个滞育期间存在2个峰值;在滞育的前5个月中血淋巴中不存在Spd,之后Spd突然出现,且含量迅速升高;Cad的代谢较平稳,在化蛹前稍有下降;Put的含量除在滞育后3个月左右有较大的峰值外,其余阶段的含量均较高,并在化蛹前有升高的趋势。总之,多胺可能参与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过程。

不同干燥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浸注性的影响
吕建雄 林志远 蒋佳荔 赵有科 江京辉 高瑞清 殷亚方
林业科学. 2006, 42(10):  85-9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6
摘要 ( 735 )   HTML   PDF (227KB) ( 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频真空干燥、常规窑干和高温干燥3种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的心、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用毛细管上升法评价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能,用半薄切片法测定干燥试样具缘纹孔的闭塞率,最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干燥试样微观构造的变化,比较分析3种干燥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浸注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杉木边材,经高频真空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显著高于常规干燥和高温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后2种干燥方法对试样浸注性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杉木心材,高频真空干燥与高温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存在显著差异,而高频真空干燥与常规干燥之间、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之间对试样浸注性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3种干燥方法处理后,杉木边材的浸注性均显著高于心材的浸注性;具缘纹孔的闭塞率较低以及部分具缘纹孔周缘破裂是高频真空干燥后木材浸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小波分析在中密度纤维板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王逢瑚 朱晓冬 孙建平
林业科学. 2006, 42(10):  91-94.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7
摘要 ( 657 )   HTML   PDF (146KB) ( 7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密度纤维板为试件,通过纵向共振和弯曲振动试验讨论小波分析方法用于无损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得到的中密度纤维板试件动弹性模量与常规弯曲静弹性模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性非常显著,可以用小波分析方法测得的动弹性模量来表征常规弯曲静弹性模量;可以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判断出试件是否有缺陷,小波分析在试件缺陷无损检测方面具有优越性。

细乳液聚合制备松香/丙烯酸复合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
林明涛 王基夫 储富祥 庞久寅 王春鹏
林业科学. 2006, 42(10):  95-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8
摘要 ( 745 )   HTML   PDF (270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细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制备氢化松香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高分子乳液,考察聚合过程中氢化松香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粒子粒径的变化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粒子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聚合前后单体液滴的粒径和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基本保持不变;氢化松香的引入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加宽了分子量分布,其影响与理论预测的结果相一致。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框架(英文)
姚顺波 刘仓 王博文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01-10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19
摘要 ( 694 )   HTML   PDF (219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简述非公有制林业历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界定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分析非公有制林业的特点。运用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及现代林业经济理论,论述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的原则、价值取向、目标。提出建立以林业补助为中心,让林木经营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商品林生产补助制度;以政府采购非公有制公益林,将非公有制经济引入公益林的生产,形成公益林生产竞争格局的公益林采购制度及产权明确、保护有力、流转顺畅的林权制度三位一体的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框架。

综合评述
森林景观的计算机建模与可视化研究进展
唐丽玉 陈崇成 权兵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09-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0
摘要 ( 668 )   HTML   PDF (186KB) ( 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单棵树的建模、森林场景的绘制技术、森林生长模型分类与特点以及典型的虚拟森林景观系统等几个方面,对森林景观生态的计算机建模和图形可视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就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由松节油开发绿色杀虫化学品的现状与展望
宋湛谦 王宗德;姜志宽 周永红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17-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1
摘要 ( 720 )   HTML   PDF (164KB) ( 10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节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大、价格最便宜的精油,其主要组分是α-蒎烯和β-蒎烯,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性能特点、来源于天然和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其在开发绿色杀虫化学品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综述和展望由松节油开发的杀虫增效剂、萜类驱避剂和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介绍由笔者合成的新型杀虫增效剂和新型萜类驱避剂。

研究简报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CO2通量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
关德新 吴家兵 金昌杰 韩士杰 张弥 施婷婷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23-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2
摘要 ( 654 )   HTML   PDF (191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凯特’与‘新世纪’杏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的检测及克隆
冯建荣;陈学森 吴燕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29-132.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3
摘要 ( 597 )   HTML   PDF (212KB) ( 6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楸树种子休眠影响因素与萌发特性研究
沈海龙 杨玲 张建瑛 冯丹丹 范少辉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33-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4
摘要 ( 731 )   HTML   PDF (236KB) ( 8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万寿菊根氯仿提取物对枣尺蠖的光化学活性研究
刘贤谦 阎雄飞 冀卫荣 田桂芳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39-1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5
摘要 ( 601 )   HTML   PDF (327KB) ( 8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蒙特卡罗方法在纤维热磨中应用的可行性初探
马岩 杨春梅
林业科学. 2006, 42(10):  144-146.  doi:10.11707/j.1001-7488.20061026
摘要 ( 701 )   HTML   PDF (107KB) ( 7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