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25
论文
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碳密度*
张国斌. 刘世荣 张远东 王 植 缪 宁
林业科学. 2008, 44(1):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1
摘要 ( 923 )   HTML   PDF (250KB) ( 10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基于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碳密度年增长率及其随林龄、海拔和坡向变化的布规律。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的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较高,中龄林、幼龄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龄林和近熟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龄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中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大,为1.3%,其次为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为0.8%,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小,为0.7%;海拔3 600~3 800 m处生物量碳密度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段;海拔3 000~3 400 m处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高,为1.0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物量碳密度高且年长率最大,其次是阴坡,阳坡生物量碳密度低,年增长率最小;过去20多年,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生物量碳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7—2002年,生物量碳密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15%,高于其他调查期间碳密度年增长率。 

密度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缺苞箭竹种群生物量、碳及养分贮量的影响*
齐泽民. 王开运
林业科学. 2008, 44(1):  7-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2
摘要 ( 821 )   HTML   PDF (163KB) ( 7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 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策。在缺苞箭竹-土壤系统中,植物与土壤C库贮量比率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升高,在高密度时有所降低。土壤5种主要全量养分库贮量较丰富。土壤速效N、K养分库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而速效P库则随密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表明土壤速效P库的不足是缺苞箭竹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不同立地下白桑-花生间作系统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的积累*
方路斌 李玉灵 黄大庄 赵振兴
林业科学. 2008, 44(1):  13-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3
摘要 ( 821 )   HTML   PDF (164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种不同立地下桑粮间作生态系统的土壤状况、生物量、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立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丘陵梯田白桑平均冠幅、条长、基茎、条数、地上总生物量分别只有平原沙地白桑的80.00%、70.85%、76.19%、68.46%和67.75%;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桑粮间作系统地上总生物量分别为10.64和5.65 t·hm-2,其中平原沙地系统内白桑占47.84%,花生占52.16%,丘陵梯田系统内白桑占54.69%,花生占45.31%,平原沙地系统生产力达到11.11 t·hm-2a-1,为丘陵梯田的190倍;2种立地下5种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差异明显,分别为281.98 和140.80 kg·hm-2,其中平原沙地系统内白桑占37.03%,花生占62.97%,丘陵梯田系统内白桑占45.22%,花生占54.78%;不同立地条件下,丘陵梯田间作系统5种营养元素总量的归还率为34.43%,比平原沙地高23.23%。

广州城市森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的功能及价值分析
康文星 郭清和 何介南 申初联 邓湘雯 赵仲辉
林业科学. 2008, 44(1):  19-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4
摘要 ( 901 )   HTML   PDF (150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广州城市森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的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贮水量比无林地多6.429亿m3,调节径流防洪能力大2.609亿 m3;每年植物组织净积累N元素4.949万t,P元素0.428万t,K元素4.400万t;每年凋落物归还林地N元素3.524万t,P元素0.216万t,K元素1.539万t;每年土壤流失减少123万t,有机质流失减少3.905万t,N元素流失减少0.218万t,P元素流失减少0.066万t,K元素流失减少2.368万t;森林贮水效益1.286亿元,防洪效益0.522亿元,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养分效益3.497亿元,保持土壤效益1.145亿元,改良土壤效益1.872亿元,广州城市森林每年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的功能价值共8.322亿元。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冠截留模拟*
卫三平. 王力. 吴发启
林业科学. 2008, 44(1):  26-3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5
摘要 ( 835 )   HTML   PDF (186KB) ( 8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试验区,以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根据42场降雨观测资料,用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试验地刺槐林冠的附加截留量,建立适合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附加截留计算公式,修正和对比了崔启武和王彦辉的模型。修正后的模型克服了原模型中处理附加截留的不足,使模拟精度明显提高,能更客观地反映林冠截留降雨的实际情况。

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的个体差异和林分蒸腾估计的尺度上推*
熊伟 王彦辉 于澎涛 刘海龙 徐丽宏 时忠杰 莫 菲
林业科学. 2008, 44(1):  34-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6
摘要 ( 940 )   HTML   PDF (421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选择比较均匀的坡面(坡度45°),布设了20 m×20 m 的华北落叶松固定标准地,应用热扩散茎流计连续测定13株树木的树干液流。结果表明:不同径级树木的树干日液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在6—7月,其值变化在11.27~24.46 kg·d-1,变异系数CV为0.298(n=5); 在8—10月,其值变化在5.01~22.25 kg·d-1,变异系数CV为0.454(n=13)。方差分析表明,胸径和液流密度是2个显著影响树干日液流量变异的因子,前者主要通过决定树干边材面积来控制树干液流量大小,它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 56.9%; 树干液流密度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 34.7%。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密度与与林木个体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和边材面积)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林木的空间指标——树冠重叠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668),即树干液流密度随树冠重叠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其林木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周围树木遮荫影响而发生变化。最后,利用树干液流密度与树冠重叠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林木空间差异估计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量的方法,并与常用的基于边材面积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估计的林分日蒸腾量的数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基于林木空间差异的方法估计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平均日蒸腾量为115 mm·d-1,而基于边材面积的方法的估计值为1.32 mm·d-1,前者低于后者13.13%,说明不考虑林木空间特征可能会导致林分日蒸腾量估计值偏大。

刺槐春夏季树干液流变化规律
樊敏 马履一 王瑞辉
林业科学. 2008, 44(1):  41-4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7
摘要 ( 841 )   HTML   PDF (169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4—8月对刺槐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刺槐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宽峰曲线,每日6:50左右启动,13:00左右达到峰值,19:30左右开始迅速下降,没有明显的液流停止界限,夜间有较高的液流存在;夏季液流每天启动的时间早于春季10 min左右,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春季1 h左右,迅速下降的时间晚于春季1 h左右,即夏季液流高峰维持的时间长于春季,但是夏季的峰值、日平均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小于春季;树干液流速率与直径关系不大,但日周期单木耗水量随树干直径的增大而增加,与树干直径和边材面积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99。

江西千烟洲湿地松生长旺季树干液流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涂洁 刘琪 李海涛 林耀明
林业科学. 2008, 44(1):  46-51.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8
摘要 ( 785 )   HTML   PDF (215KB) ( 8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对湿地松树干液流密度进行长期连续测定,并对其周围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测定。样木解析结果表明:处于低龄期的湿地松,整个木质部都可看作边材,边材面积和胸径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拟合。液流速率平均值、最大值均与胸径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的判定系数在0.99以上。湿地松生长旺季不同月份晴天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液流启动、到达峰值的时间以及开始升高、开始下降的时间间隔存在差异。湿地松各月液流密度日均值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即6月份最高,其次为7月和8月。生长旺季边材液流密度主要受冠层温度、冠层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液流密度与单个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液流密度与上述3个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有方程和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气象因子与液流密度相关程度为冠层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冠层温度。 

不同种源白刺幼苗生理生长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差异
李清河 张景波 李慧卿 江泽平 王志刚
林业科学. 2008, 44(1):  52-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09
摘要 ( 871 )   HTML   PDF (242KB) ( 8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拉善盟和民勤种源的蒸腾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且3个种源的各个资源利用效率都较大。白刺幼苗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生理反应和外在的生长量表型指标的差异,反映了各白刺种源对不同水分环境表现出的响应差异。

初始盐胁迫下ABA与CaM对胡杨叶片气体交换的调控
张云霞 石勇 王瑞刚 陈少良; 李妮亚 邵杰张华 李静 孙健
林业科学. 2008, 44(1):  57-6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0
摘要 ( 1797 )   HTML   PDF (239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典型的耐盐树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试验材料,研究叶片气体交换对初始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在初始盐胁迫下,胡杨叶片ABA和CaM水平提高,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相应迅速下降,表明ABA和Ca2+·CaM参与了胡杨盐诱导的气孔关闭。5 mmol·L-1钨酸钠(ABA合成抑制剂)、10 mmol·L-1 EGTA(胞外Ca2+ 螯合剂)和5 mmol·L-1 LaCl3(Ca2+ 通道抑制剂)处理胡杨根部,对照苗木叶片的EVAP、Gs和Pn未受到影响,却提高了盐处理苗木(50 mmol·L-1 NaCl,4 h)的气体交换。结果显示,盐诱导内源ABA和CaM水平的提高导致了胡杨叶片的气孔关闭,这是因为:1)钨酸钠处理降低了盐处理苗木的ABA水平,增加了CaM的含量;2)EGTA或LaCl3处理显著降低了胡杨叶片的CaM水平,但ABA水平显著升高。此外,通过茎导入ABA来模拟盐诱导内源ABA水平的提高,发现茎部导入的ABA(10 μmol·L-1)能使胡杨叶片ABA和CaM水平迅速升高,叶片Gs、EVAP和Pn相应迅速下降,而先于ABA导入的5 mmol·L-1 LaCl3或5 mmol·L-1EGTA虽然提高了ABA的水平,但却显著降低了CaM水平,ABA诱导胡杨的气孔关闭也受到明显抑制。研究结果显示,钨酸钠、EGTA和LaCl3的使用,都能抑制盐诱导胡杨的气孔关闭,因此,在初始盐胁迫诱导胡杨气孔关闭的过程中,ABA和CaM很可能是共同作用:诱导胞质Ca2+水平升高,激活外向的K+通道和Cl-通道,诱导气孔关闭,从而降低经由蒸腾流进行的根冠盐离子运输。

石榴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
苑兆和 尹燕雷 李自峰 张可群 朱丽琴 李云
林业科学. 2008, 44(1):  65-6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1
摘要 ( 809 )   HTML   PDF (176KB) ( 1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青皮甜石榴整体果实、石榴皮和石榴籽汁的芳香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定量分析,检测香气组分。石榴香气组分中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在石榴整体果实中占总峰面积的78.32%和14.52%,在石榴皮中占89.88%和4.70%,在石榴籽汁中占82.15%和9.78%。石榴中共检测出77种香气组分,其中石榴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检测出42种、39种和43种。香气成分中共有的成分为18种,在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4.62%、95.59%和93.76%。2-己烯醛、己醛、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为石榴的主要香气成分,在果实、果皮和籽汁分别占78.27%、89.78%和81.79%。结果表明,石榴香气组分以C6醛和醇为主,石榴不同部分香气组分差异也主要表现在C6醛和醇含量的差异上。

马尾松测交系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金国庆 秦国峰 刘伟宏 储德裕 洪苏州 周志春
林业科学. 2008, 44(1):  70-7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2
摘要 ( 893 )   HTML   PDF (172KB) ( 9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2份不同测交系交配设计子代遗传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都极为显著。在材料Ⅰ(杂交亲本为随机选择)中,生长性状的遗传控制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材料Ⅱ(杂交亲本经过生长选择)中正好相反,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次之。根据2份材料材积的GCA效应值,各选出4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而基于杂交组合材积配合力总效应值(TCA),2份材料各初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是测验群体的32.20%和33.90%,是对照的52.44%和103.69%。2份材料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值很高,分别为0.881 9、0.917 3和0.920 4, 与0.561 4、0.664 3和0.676 9,说明马尾松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落叶松种间及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间的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
孙晓梅 张守攻 周德义 王效东 丁 彪 刘素梅
林业科学. 2008, 44(1):  77-8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3
摘要 ( 914 )   HTML   PDF (194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 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23个油橄榄品种的RAPD分析*
邱源; 韩华柏 李俊强 侯春霞 王永清
林业科学. 2008, 44(1):  85-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5
摘要 ( 894 )   HTML   PDF (366KB) ( 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APD技术对23个引种的油橄榄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从80个10 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产生127条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61.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带数为7.09条。4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可作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3个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

嘉陵江干流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研究*
林永坚 冯明义
. 2008, 44(1):  90-94. 
摘要 ( 793 )   HTML   PDF (125KB) ( 8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对流域综合开发研究多集中在航运、防洪和发电等水资源的利用上,而对流域旅游资源综合研究和成功案例较少。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享、营销互动、合作双赢的目标正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流域农业经济比重过高,加上区域间缺少联动,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综合分析嘉陵江流域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结构,确定先期应联合开发嘉陵江干流生态旅游资源,并给出若干实现旅游联动发展的措施。

基于DEM的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的视域分析
李月辉 周锐. 冯秀 胡志斌 牛剑锋 谭振军
林业科学. 2008, 44(1):  95-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6
摘要 ( 842 )   HTML   PDF (211KB) ( 7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GIS视域分析功能,基于地形特征,对辽宁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可达景点、不可达景点和游道的视域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游道的视域特征以游道上间隔50 m的75个样点来表征。结果表明:公园内可达景点分布较为合理,一类位于游道两侧山坡上,视野开阔,90%景点的视域面积达100 hm2以上;另一类分布在近游道两侧,视域面40~70 hm2。不可达景点可视性良好,75%的景点视域面积达100 hm2以上,观赏价值充分体现;游道分布较为合理,全程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41.71%,游道内的平均视域面积为(61.96±23.52) hm2。视域内地形呈一定程度起伏,平均高差350 m,兼具一览无余的豁达之美与峰回路转的曼妙之美。研究以游览者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为目的,探讨森林公园景点和游道规划的定量依据,是对目前旅游区景观视觉特征评价的重要补充,是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模式群落学特征比较
黄志伟;余树全 胡庭兴 应尚蛟
林业科学. 2008, 44(1):  101-10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7
摘要 ( 837 )   HTML   PDF (165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分布于浙江永康、建德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几种建设模式的群落外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与原生木荷常绿阔叶林差异不大,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木荷呈单优势群落;群落垂直结构较差,乔、灌、草分层不明显,不能充分利用空间。
杉木干燥过程中的有机挥发物释放
龙玲 陆熙娴
林业科学. 2008, 44(1):  107-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8
摘要 ( 733 )   HTML   PDF (439KB) ( 6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小型干燥机干燥木材,在冰浴中用酸化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对尾气中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采样,用活性炭管对萜烯类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有机挥发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干燥释放的主要物质是甲醇、乙酸和甲酸,其次是乙醛、甲醛、丙烯醛/丙酮;萜烯类挥发物主要有α-蒎烯、D-柠檬烯、莰烯、β-蒎烯、β-水芹烯。杉木高温干燥释放的醛类和酸、醇类挥发物远高于常规干燥,高温和常规干燥中挥发物总量分别为91.7g.m-3和29.9g.m-3,但萜烯类挥发物总量差异很小。木材干燥终含水率对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释放量影响较大,对萜烯类释放量影响较小。甲醛高温干燥时随含水率降低释放速率增大,其他物质在高温和常规干燥时的释放速率随含水率减少呈下降趋势。
针叶材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值仿真
张佳薇 李明宝
林业科学. 2008, 44(1):  117-1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19
摘要 ( 764 )   HTML   PDF (279KB) ( 8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给出木材瞬态热传导分析的基本理论,针对木材的热各向异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木材瞬态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获得加热过程中木材温度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试材选取帽儿山落叶松,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将该方法用于细胞排列规则的针叶材是可行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接近。
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木材生长轮密度预测
葛利 陈广胜
林业科学. 2008, 44(1):  124-1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0
摘要 ( 678 )   HTML   PDF (142KB) ( 8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木材生长轮密度长期预测方法。本方法利用输入输出均为时变函数的过程神经网络输出为时变函数的特点,将原始数据拟合为输入函数并表示为一组正交基的展开形式后,使用混合遗传算法训练过程神经网络,得到过程神经网络的输出函数,以此实现木材生长轮密度的一次多步长期预测,通过与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比较,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并为时间序列长期预测问题提供新方法。
木工适张带锯条的振动分析
王正 蒋希时
林业科学. 2008, 44(1):  128-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1
摘要 ( 710 )   HTML   PDF (180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振动理论,对经过适张处理后的木工带锯条进行研究,确定张紧力与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带锯条的振动简化为弦的振动与受拉伸的梁振动。用电测法测应变换算张紧力,用频谱分析法测量系统的固有频率,理论解得到试验支持,同时计算张紧力和张紧应力
基于巴泽尔产权经济理论的集体林产权界定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冷清波;杜天真
林业科学. 2008, 44(1):  134-13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2
摘要 ( 688 )   HTML   PDF (127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回顾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过程,对我国森林资源产权的特点进行理论归纳;针对产权界定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以Barzel独特的产权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剖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对完善产权界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权保护和管理机制、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加强产权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和法理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具体管理措施。
马尾松毛虫暴发机制分析
张真;李典谟
林业科学. 2008, 44(1):  140-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3
摘要 ( 759 )   HTML   PDF (240KB) ( 7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尾松毛虫的暴发过程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即不同的发生区,发生类型不一样,常灾区是典型的暴发发生类型,偶灾区和无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马尾松毛虫具备了成为暴发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暴发的启动因子为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暴发的上升期为正密度相关作用驱使,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由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的作用。松林和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因素。
利用捕食性天敌大唼蜡甲防治大小蠹属害虫的研究进展
赵建兴;杨忠岐 梁廷杰
林业科学. 2008, 44(1):  151-1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4
摘要 ( 763 )   HTML   PDF (176KB) ( 8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云杉大小蠹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大唼蜡甲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对大唼蜡甲的生物学和习性、化学生态研究情况、人工大量饲养和储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法国、英国等国家运用大唼蜡甲防治云杉大小蠹的实践进行总结。根据其特性及近年来国际生物防治理论的新发展,以引入大唼蜡甲对已传入我国的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进行生物防治的成功实践为例,讨论引入大唼蜡甲防治其他针叶树大小蠹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以及应采取的策略。
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郭文静 王正 鲍甫成 常亮
林业科学. 2008, 44(1):  157-16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5
摘要 ( 832 )   HTML   PDF (182KB) ( 1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与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生物质复合材料是本世纪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复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完全环境友好新材料。本文从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复合途径、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复合机制等方面论述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就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浙江马尾松毛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差异的ISSR分析
翁宏飚 牛宝龙 何丽华 蒋平 孟智启
林业科学. 2008, 44(1):  164-16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6
摘要 ( 698 )   HTML   PDF (193KB) ( 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树新品种‘丹红杨’
张春玲 李淑梅 赵自成 胡建军 韩一凡
林业科学. 2008, 44(1):  169-16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7
摘要 ( 763 )   HTML   PDF (107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丹红杨是以美洲黑杨50号杨和36号杨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杨树新品种,雌株;速生,平均年胸径生长量4~8cm;耐桑天牛,感虫率低于20%;干形通直;易生根,成苗率及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
北京丁香新品种‘金园’
郭翎 孙宜 崔纪如
林业科学. 2008, 44(1):  170-17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128
摘要 ( 696 )   HTML   PDF (99KB) ( 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园’丁香是北京植物园,从采自于河北山上的种子播种,并育出小苗的北京丁香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花色金黄(yellow 8B),性状独特且稳定,适应性强,生长健壮,适合在我国北部园林绿化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