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樊婷婷, 高尚坤, 孟凡玲, 尹红增, 李超, 王庆华, 周成刚. 外来入侵新害虫刺槐突瓣细蛾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林业科学, 2019, 55(6): 86-95. |
[2] |
辛福梅, 闫小莉, 张长耀, 贾黎明. 西藏拉萨河谷区藏川杨和北京杨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9, 55(2): 22-32. |
[3] |
赵佳强, 石娟. 基于新型最大熵模型预测刺槐叶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在中国的适生区[J]. 林业科学, 2019, 55(2): 118-127. |
[4] |
胡兴波, 芦新建, 于洋, 贺康宁. 基于热扩散法的青海云杉冠层导度模拟[J]. 林业科学, 2018, 54(3): 8-18. |
[5] |
张静, 王力. 黄土塬区苹果园蒸散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8, 54(3): 29-38. |
[6] |
代永欣, 王林, 万贤崇. 遮荫和环剥对刺槐、侧柏苗木碳素分配和水力学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7): 37-44. |
[7] |
王艳兵, 王彦辉, 熊伟, 姚依强, 张桐, 李振华.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坡位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6): 10-20. |
[8] |
陈雪冬, 唐明, 张新璐, 周远博, 韦素贞, 盛敏. 黄土高原刺槐纯林的土壤-菌根关系及随林龄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17, 53(12): 84-92. |
[9] |
毛秀红, 郑勇奇, 孙百友, 张元帅, 韩丛聪, 位晓, 荀守华. 基于SSR的刺槐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J]. 林业科学, 2017, 53(10): 80-89. |
[10] |
张国君, 孙宇涵, 李云. 刺槐新品种‘北林槐3号’[J]. 林业科学, 2016, 52(9): 155-155. |
[11] |
张国君, 孙宇涵, 李云. 刺槐新品种‘北林槐2号’[J]. 林业科学, 2016, 52(7): 170-170. |
[12] |
王林, 代永欣, 郭晋平, 高润梅, 万贤崇. 刺槐苗木干旱胁迫过程中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的交互作用[J]. 林业科学, 2016, 52(6): 1-9. |
[13] |
张国君, 孙宇涵, 李云. 刺槐新品种‘北林槐1号’[J]. 林业科学, 2016, 52(6): 163-163. |
[14] |
姜顺邦, 韦小丽. 供水量对花榈木苗期耗水、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及灌溉制度优化[J]. 林业科学, 2016, 52(10): 22-30. |
[15] |
周靖靖, 赵忠, 刘金良, 赵君, 赵青侠, 刘俊. 不同方法提取的快鸟影像信息估算刺槐林有效叶面积指数的精度比较[J]. 林业科学, 2015, 51(9): 2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