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25
论文
基于Landsat TM数据估算雷竹林地上生物量
徐小军;周国模;杜华强;董德进;崔瑞蕊;周宇峰;沈振明
林业科学. 2011, 47(9):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1
摘要 ( 687 )   HTML   PDF (863KB) ( 9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雷竹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雷竹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利用该模型估算临安市雷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雷竹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与胸径及雷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株数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P<0.01); 通过PLS-Bootstrap法筛选自变量能够提高模型精度; 模型预测的雷竹林地上生物量均方根误差为3.45 t·hm-2,满足大范围估算的精度要求; 临安市雷竹林地上生物量为13~25 t·hm-2,均值为19.52 t·hm-2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田大伦;王新凯;方晰;闫文德;宁晓波;王光军;
林业科学. 2011, 47(9):  7-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2
摘要 ( 642 )   HTML   PDF (919KB)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 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 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 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 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 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 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 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 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 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 t·hm-2; 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733 t·hm-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4种林分以楸树林乔木层年固碳能力最高,达1.179 t·hm-2a-1,其次为车桑子林,为0.686 t·hm-2a-1,柏木林最低,为0.080 t·hm-2a-1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缙云山毛竹林降雨截留
赵洋毅;王玉杰;王云琦;刘楠;刘敏;吴云;陈林
林业科学. 2011, 47(9):  15-2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3
摘要 ( 707 )   HTML   PDF (945KB) ( 7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周降雨累计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模型参数对截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共29次降雨,总降雨量为531.1 mm,平均降雨强度为2.11 mm·h-1,大部分为低雨强、低雨量级、长历时的降雨; 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的实测值分别为463.2 ,6.5和61.4 mm,模拟值分别为461.1,6.1和63.9 mm,模拟的截留量约高出实测值4.07%,模型计算的周累积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与实测值相比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5.02%和7.13%,模拟效果较好,模型适用于缙云山毛竹林; 以林冠郁闭度(c)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降雨强度(R)、林冠持水能力(S)和林冠平均蒸发速率(E),树干茎流系数(Pt)和树干持水能力(St)这2个参数对林冠截留总量影响很小。

海南尖峰岭油楠树脂油的主要理化特性
杨锦昌;尹光天;吴仲民;李荣生;邹文涛;施国政
林业科学. 2011, 47(9):  21-2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4
摘要 ( 645 )   HTML   PDF (1033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海南尖峰岭油楠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基部钻孔每个月定期收集树脂油,测定6份不同油样的16项理化指标,综合评价油楠树脂油不同样品间理化特性的变异及其关联。结果表明: 树脂油的凝点、闭口闪点、馏程、总热值、净热值、碘值、硫含量和铜片腐蚀等理化指标比较稳定,受产油单株影响较弱, 除铜片腐蚀为Ia外,其他7个指标变化范围分别为-27~-36 ℃,114~124 ℃,248~345 ℃,42~43 MJ·kg-1,40~41 MJ·kg-1,118~131 gI2·(100g)-1,0.000 5%~0.009 3%; 树脂油密度、运动黏度、冷滤点、水分、灰分、机械杂质、酸值、10%蒸余物残炭和十六烷指数在不同样品间产生显著变异,并与产油单株紧密关联,其变化幅度为812~957 kg·m-3,24~48 mm2·s-1,12~28 ℃,0.03%~2.74%,0.008%~0.055%,0~0.060%,0.35~2.23 mgKOH·g-1,0.42%~5.46%和25~64; 10%蒸余物残炭与闪点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碘值、灰分和冷滤点存在显著正相关,密度与运动粘度和机械杂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十六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10%蒸余物残炭和密度是树脂油理化特性评价中2大主要指标。树脂油其低温流动性差、雾化蒸发性弱和氧化安定性较差,但具有动力性强、清洁性好、耐腐蚀和可再生等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和可供开发柴油利用的燃料。

贮藏温度和时间对马尾松花粉保护酶活性及萌发率的影响
谭健晖
林业科学. 2011, 47(9):  28-3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5
摘要 ( 511 )   HTML   PDF (1046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室温,4,-10和-20 ℃ 4种贮藏温度和0,72,144,216,286和358天6种贮藏时间对马尾松花粉萌发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尾松花粉的最佳贮藏条件为: 室温72天,4 ℃ 216天,-10 ℃和-20 ℃ 286天,此时的花粉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和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 在贮藏过程中,3种酶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和4 ℃贮藏温度下,CAT为敏感型保护酶,SOD和POD为非敏感型保护酶;-10和-20 ℃贮藏温度下,POD为敏感型保护酶,SOD和CAT为非敏感型保护酶。

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及淀粉粒动态
林树燕;刘国华;丁雨龙
林业科学. 2011, 47(9):  33-3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6
摘要 ( 510 )   HTML   PDF (996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 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禾本型,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包括游离核、细胞化和生长成熟3个阶段,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16天左右,淀粉粒开始在细胞核周围积累,以后逐渐增多,充满整个胚乳。

SA对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AsA-GSH循环酶系统的影响
黄志明;吴锦程;陈伟健;蔡丽琴;谢翠萍;林良津;黄世杰;叶美兰
林业科学. 2011, 47(9):  36-4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7
摘要 ( 560 )   HTML   PDF (1286KB) ( 7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水杨酸处理对"早钟6号"枇杷幼果AsA-GSH循环酶系统的影响,探讨SA对枇杷幼果抗寒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40和70 mg·L-1的SA处理可提高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导致GSH/GSSG比率的上升,同时也提高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启动细胞的解毒功能,从而降解低温胁迫后所产生的过量过氧化产物。此外,SA处理还可提高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 降低氧化型抗坏血酸(DHA)、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REC),导致AsA/DHA比率的上升,提高枇杷幼果组织内部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保护作用。SA处理可提高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的抗氧化性, 增强其抗寒能力,其中以70 mg·L-1的SA处理效果较好。

鹅掌楸属树种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
冯源恒;李火根;王龙强;边黎明;姚俊修;施季森
林业科学. 2011, 47(9):  43-4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8
摘要 ( 602 )   HTML   PDF (1328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各4株成年个体作为交配亲本,进行8×8全双列交配设计,以各交配组合子代的出苗率来评价各亲本的雌、雄繁殖性能,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父本效应、母本效应、父母本交互作用效应、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各交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利用11个SSR位点信息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鹅掌楸繁殖性能主要受母本效应影响,父本效应可以忽略; 繁殖性能的一般配合力亲本间差异较大,且雌性大于雄性; 种内交配的特殊配合力远高于种间杂交。尽管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二者间相关不显著,但仍存在如下趋势: 种内杂交的亲和性随遗传距离增大而增加; 而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则随遗传距离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于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牡丹PsAP 2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任磊;王雁;周琳;彭镇华
林业科学. 2011, 47(9):  50-5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09
摘要 ( 550 )   HTML   PDF (1756KB) ( 7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牡丹品种'赵粉’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1个牡丹APETALA 2 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sAP 2 ,GenBank登录号为HM16751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PsAP2全长2 138 bp,包含47 bp的5'非编码区、557 bp的3'非编码区和1个长度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属于AP2家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sAP 2 与葡萄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70%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AP 2 在根、茎、叶和四轮花器官中均有表达。花瓣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中表达量最低。

麻疯树花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王秀荣;丁贵杰;李平;刘烈志
林业科学. 2011, 47(9):  57-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0
摘要 ( 682 )   HTML   PDF (1819KB)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麻疯树花序、雌花及雄花连续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同一花序不同分枝上花的发育下部枝早于上部枝。同一花序分枝上位于二歧聚伞花序的中央的花发育早期早于两边的花。雌花在发育上经过两性时期,但雄蕊后来停止发育,形成功能上的单性花; 雄花的发育则不经过两性时期,即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为单性花。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方向发生约90°改变,最终形成倒生胚珠。

容器基质育苗中保水剂对白蜡生长及养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刘方春;马海林;马丙尧;杜振宇;段春华
林业科学. 2011, 47(9):  62-6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1
摘要 ( 521 )   HTML   PDF (1442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白蜡为供试植物,利用容器育苗研究保水剂对白蜡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回归分析探讨白蜡干物质和养分的动态积累特征。结果表明: 同单施速效肥料相比,添加保水剂对白蜡前期生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中后期苗高及地径的生长。白蜡干物质和养分动态积累均符合Logistic生长回归模型,但不同处理方程的特征值差异很大。同单施速效肥料处理相比,加入保水剂推迟白蜡干物质积累的盛末期,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总时间延长7天,积累的最大速率提高6.62%。同时,延长白蜡氮和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并使其最大积累速率分别提高16.61%和7.52%,对磷的快速积累时间影响较小。在不加入速效养分的情况下,基质中直接加入保水剂对白蜡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干物质和营养元素的积累影响较小。同单施速效肥料处理相比,加入保水剂使白蜡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分别增加15.71%,7.13%和3.46%,氮和钾的含量分别增加8.33%和4.24%,氮、磷和钾的总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16.56%,8.25%和12.75%。在没有养分加入的情况下,加入保水剂对白蜡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影响不大。由此可见,容器育苗基质中保水剂同速效肥料混合施用,可促进白蜡中后期的生长,提高白蜡干物质、氮和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和总养分吸收量,而基质中直接加入保水剂对白蜡生长及养分吸收积累影响很小。

基于邻近相关图像和决策树分类的森林景观变化检测
李世明;王志慧;李增元;陈尔学;刘清旺
林业科学. 2011, 47(9):  69-7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2
摘要 ( 572 )   HTML   PDF (1650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邻近相关图像和决策树分类的景观变化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地震干扰引起的森林景观变化检测。以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地震前后的Landsat5 TM影像创建不同邻近窗口大小的邻近相关图像,结合决策树技术生成变化检测分类图。结果表明: 使用邻近相关图像的变化检测精度有所提高,其中以5×5窗口创建的邻近相关图像变化检测效果最佳,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82.33%和0.808 5。

基于Prospect,Liberty和Geosail模型的森林叶面积指数的反演
李海洋;范文义;于颖;杨曦光
林业科学. 2011, 47(9):  75-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3
摘要 ( 573 )   HTML   PDF (1604KB) ( 6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的统计模型方法反演叶面积指数(LAI)具有不稳定、区域不统一性的缺点,本研究从物理机制角度出发,以Prospect,Liberty和Geosail模型为基础,建立查找表从TM影像上反演LAI,并与TRAC实测的LAI比较。结果表明: 基于机制模型与查找表的方法反演的LAI与实测的LAI有较好的一致性,实测精度达到83.7%。

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动态及其气候预测模型
杨瑶君;秦虹;邓光明;汪淑芳;廖莉容;刘超;李仕贵
林业科学. 2011, 47(9):  82-8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4
摘要 ( 567 )   HTML   PDF (1474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长足大竹象为害的3个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 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平均虫口密度与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之间分别用直线函数方程Y=-0.535+0.031X、对数函数方程Y=-1.594+0.600lnX拟合的效果最好,据此建立平均虫口密度气候预测表,提出长足大竹象防治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温度21.5 ℃或旬最低温度17.7 ℃。

麻疯树柄细蛾交尾行为及雄虫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李庆;江南;杨群芳;周建华;肖银波;虞超
林业科学. 2011, 47(9):  88-9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5
摘要 ( 598 )   HTML   PDF (1539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25±1)℃、光周期16L ∶8D条件下研究麻疯树柄细蛾成虫的交尾行为、交尾节律及雄虫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 无论雌雄,成虫1日龄均可交尾,在1日龄时达到最高交尾率(70.12%),随着日龄的增加,交尾率降低,最低交尾率仅为5.81%,但交尾持续时间从89.33 min增加到171.67 min;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日龄成虫均能交尾,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1日龄成虫交尾率从53.33%增加到69.40%; 不同光强对4,5日龄成虫交尾持续时间影响不大; 雄虫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表明: 在正己烷、正戊烷、二氯甲烷和乙醚4种溶剂中,正己烷是提取性信息素效果最好的溶剂; 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其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反应逐渐下降; 腺体提取比空气提取效果好; 雄蛾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反应最低浓度为10-3 FE·(10 μL)-1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廖月枝;严善春;李小平;曹传旺
林业科学. 2011, 47(9):  93-9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6
摘要 ( 527 )   HTML   PDF (1653KB) ( 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甲氧虫酰肼(RH-2485)对舞毒蛾幼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舞毒蛾2龄、4龄、6龄幼虫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先被诱导后被抑制。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4龄、6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也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其中在处理24 h时,对该酶的诱导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 603, 1. 805倍; 处理48 h后,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0. 858,0. 608倍,差异均极显著(P < 0.01); 但对2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24 h后,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为同期对照的0. 541倍,差异极显著(P <0.01)。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体内几丁质酶也存在影响,其中对2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先诱导后抑制作用,对4龄、6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甲氧虫酰肼能有效干扰舞毒蛾幼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作用。

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的蚱总科昆虫多样性
陈又清;李巧;王思铭
林业科学. 2011, 47(9):  100-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7
摘要 ( 550 )   HTML   PDF (1721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云南绿春县采用网扫法调查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旱地、天然紫胶林和人工紫胶林4个不同土地利用生境的蚱总科昆虫群落。共采集蚱606头,隶属于6科33种; 其中蚱科、刺翼蚱科和短翼蚱科物种丰富。运用ACE方法对物种丰富度估计的结果表明: 调查中实际采集到的蚱类物种接近物种丰富度估计值的90%。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蚱类物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分布模型为S(R)=8exp-(0.2R)2 ,显示出该生境利于蚱类的生存。不同土地利用生境蚱类物种多样性不同: 稻田蚱类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旱地和人工紫胶林次之,天然紫胶林多样性最低。一些蚱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有7种蚱(IndVal≥0.5,P<0.05)能作为该系统内不同土地利用生境的指示物种: 贡山柯蚱、宽顶瘤蚱、云南瘤蚱和圆肩悠背蚱是稻田的指示物种,短背扁角蚱和长跗波蚱是天然紫胶林的指示物种,而上思庭蚱是人工紫胶林的指示物种。在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蚱比蝗虫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地管理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运用IndVal指数进行指示物种筛选比单独依靠物种个体数更科学。

纳米Al2O3 改性水性木器漆耐磨性和硬度的研究
龙玲;万祥龙;曲岩春
林业科学. 2011, 47(9):  108-11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8
摘要 ( 495 )   HTML   PDF (1651KB) ( 9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水性聚丙烯酸酯木器漆的耐磨性和硬度,进行纳米Al2O3浆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性木器漆改性的研究,探讨分析 不同制备方法和Al2O3添加量对漆膜耐磨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聚乙二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润湿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保护胶,在高速搅拌下制成的纳米Al2O3浆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纳米Al2O3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在不影响漆膜透明度的情况下,漆膜耐磨性和硬度随Al2O3添加量增加得到提高,添加量在1.5%时漆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硬度; 纳米杂合工艺法的漆膜耐磨性和硬度优于后添加法制备的水性木器漆涂膜。

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废水的研究
周珊;虞方伯;郭明;单胜道;邸玉翠;徐少娟;李松华;郑圣丰
林业科学. 2011, 47(9):  114-11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19
摘要 ( 501 )   HTML   PDF (1692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去除间甲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 相对于原菌株,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生长周期缩短了6 h。经紫外照射120 s的假单胞菌可以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成明显菌胶团,诱变菌在竹炭上所成的生物量明显较未经诱变菌增加。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能有效地去除水样中间甲酚。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影响到间甲酚的去除效果,pH值在4~6时,间甲酚的去除效果较好。20 g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100 mL初始浓度50,100,120,150,180 mg·L-1间甲酚模拟水样42 h,去除率依次为90.9%,76.4%,72.9%,64.6%和49.7%。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对间甲酚的去除能较好地符合零级反应方程。

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及表征
唐丽荣;黄彪;戴达松;欧文;李玉华;陈学榕
林业科学. 2011, 47(9):  119-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0
摘要 ( 781 )   HTML   PDF (1605KB) ( 18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水解、高速离心取其上清层水溶胶的方法由微晶纤维素(MCC)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NCC),并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G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制备NCC的尺寸与形态、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FETEM和FEGE-SEM观察所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形态相同,呈棒状,直径和长度主要分布在2~24 nm和50~450 nm; XRD图谱表明NCC仍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为77.29%,晶粒尺寸为3~6 nm; FTIR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晶体仍然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温度和含水率对红松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徐华东;王立海
林业科学. 2011, 47(9):  123-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1
摘要 ( 627 )   HTML   PDF (1712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应力波在木材中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应力波传播规律,在实验室内,采用Arbotom应力波测试仪测试60个红松无疵小试件在不同含水率(从绝干到饱湿)和不同温度(-30,-20,-10,-5,0,5和20 ℃)下的应力波传播速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应力波传播速度随含水率或温度变化的规律,探讨导致应力波传播速度变化的原因,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含水率和温度是影响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的2个重要因素。应力波传播速度随含水率增加或温度升高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含水率32%(纤维饱和点附近)以下,传播速度随含水率增加下降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当含水率低于50%时,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 当含水率高于50%时,传播速度在0 ℃上下有一明显的跳跃。含水率、温度与应力波传播速度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5。

利用苯酚液化大豆粉制备耐水性木材胶黏剂
高振华;顾继友
林业科学. 2011, 47(9):  129-13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2
摘要 ( 554 )   HTML   PDF (1758KB) ( 7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硫酸/磷酸为催化剂和苯酚液化,将大豆粉转化为胶黏剂的制备原料,并制备得到耐水性木材胶黏剂。采用GPC,HPLC,FTIR等手段结合胶合板压制,对豆粉苯酚液化产物及其与甲醛缩聚得到的胶黏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苯酚/豆粉质量比为3/1~2/1、5%硫酸为催化剂下,将豆粉在130~150 ℃下液化90 min,90%以上的豆粉转化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50~7 250的产物,部分苯酚以1,4-取代和1,2-取代方式与豆粉反应形成结合酚; 苯酚液化不仅破坏大豆蛋白的紧密球形结构,还使液化豆粉的活性基团增加,由此通过苯酚液化豆粉与甲醛缩聚,制得低游离甲醛释放的、胶接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Ⅰ类胶黏剂,由此所制备胶合板的28 h煮-烘-煮湿强度在1.24~1.81 MPa之间,达到耐候胶合板要求; 苯酚/豆粉的比例对液化产物以及苯酚液化豆粉-甲醛胶黏剂的许多特性都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苯酚/豆粉比例为3的胶黏剂胶接强度最好。

杨木径向压缩的黏弹性行为
张晓敏;孙正军;王喜明;尚莉莉
林业科学. 2011, 47(9):  135-13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3
摘要 ( 533 )   HTML   PDF (1835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厚度杨木单板为原料,探讨不同应变水平、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及有无胶黏剂对杨木单板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室温、变形相同时,含水率越大,应力松弛量越大; 绝干材随着温度升高,应力松弛量略有增加,但没有含水率的影响显著; 绝干材在变形相同时,有胶比无胶的应力松弛量大。杨木单板的应力松弛行为可以用由Maxwell模型和弹簧并联组成的三元件模型来模拟。

综合评述
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
李国雷;刘勇;祝燕
林业科学. 2011, 47(9):  140-14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4
摘要 ( 674 )   HTML   PDF (1798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准培育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森林培育的各个环节。切根作为干扰根系最为重要的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切根可以划分为芽苗切根、苗期切根和起苗后切根等3种类型,把平截、扭根、侧方修根、盒式修根等称为苗期切根,是狭义切根范畴。结合苗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造林效果,综述每一类型的切根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以辐射松为代表的主根发达树种,通过芽苗切根、苗期的平截和扭根,抑制根系顶端优势,从而降低苗木高生长,促进侧根发育,形成发达、紧凑的根系,调整苗木地上和地下比例,最终提高苗木造林效果。以花旗松为代表的慢生常绿树种,侧根较为发达,切根效果不一。苗木平截和扭根后,内源激素、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水分等均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何影响苗木质量的机制尚不明确。

新疆果树害虫香梨优斑螟研究进展
侯世星;温俊宝;庞华
林业科学. 2011, 47(9):  148-1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5
摘要 ( 573 )   HTML   PDF (1820KB)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香梨优斑螟是新疆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综述香梨优斑螟发生与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总结生产中使用的各种防治措施,提出各种防治措施协调使用的综合管理实施方案,指出该害虫的发生与腐烂病、冻害、栽培管理措施、寄主情况等关系密切,防治难度大,急需开发性引诱剂、提高灯光诱杀效果、筛选特效化学农药和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研究简报
多通道土壤呼吸长期自动测量系统的集成与性能测试
高峻;韩光鲁;黄彬香;施生锦;贾长荣;任迎丰
林业科学. 2011, 47(9):  153-15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6
摘要 ( 563 )   HTML   PDF (1901KB) ( 7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腐殖酸与无机肥配施对I-107欧美杨养分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敬敏;刘春生;叶桂梅;杜振宇;刘方春;邢尚军
林业科学. 2011, 47(9):  158-1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7
摘要 ( 502 )   HTML   PDF (1777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分胁迫下2个牡丹品种生理生化差异比较
孔祥生;张妙霞;王学永;黄瑞;董艳瑜;林升
林业科学. 2011, 47(9):  162-16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8
摘要 ( 544 )   HTML   PDF (1972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
林业科学. 2011, 47(9):  168-17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29
摘要 ( 550 )   HTML   PDF (1897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福建省不同类型乡村水岸林的结构特征
许飞;邱尔发;王成;董建文;吴永曙;汪瑛
林业科学. 2011, 47(9):  173-1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30
摘要 ( 541 )   HTML   PDF (2040KB) ( 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虎榛子根际真菌对油松幼苗的化感作用
陈景莲;任琴;白淑兰;贾学文;王琚钢;闫志平
林业科学. 2011, 47(9):  181-18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31
摘要 ( 542 )   HTML   PDF (1898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分离自虎榛子根际的几株真菌,通过液体纯培养法获得其代谢产物,设计不同浓度后施加到播种60天后的油松苗基质中,探讨虎榛子根际真菌对油松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拟青霉菌属的菌株(P3)和葡萄穗菌属菌株(S1)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随着浓度的增大其作用增强;相反,青霉菌属的菌株(P1)对油松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胶帚霉属菌株(G1)和青霉菌属的菌株(P2)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有促进作用的菌株(P3、S1)均含有较高的油酸甲酯、 9-油酸(E)、9,12-十八碳二烯酸(Z,Z)、 9-十八烯酸酰胺、六氢化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等化合物,而具有抑制作用的P1菌株则含有较高的番茄黄素和大戟二萜醇。

几种小红栲变性淀粉的结构特性
谢涛;王焕龙;张儒
林业科学. 2011, 47(9):  185-1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32
摘要 ( 543 )   HTML   PDF (1966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银杏新品种‘聚宝’
王迎;宋承东;郭善基;张泰岩;黄迎山
林业科学. 2011, 47(9):  189-1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33
摘要 ( 639 )   HTML   PDF (1710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宝’是从银杏资源圃中发现的窄冠单株,通过优选比较栽培试验获得,树冠冠形明显与众不同的品种。树冠呈紧密狭长卵形,所有枝条均以树干为中心弯曲斜上生长,冠幅最宽处仅为40 cm左右; 叶片为扇形,小而密集,侧枝的长枝为28~30 cm,着生叶片61~82枚,雌株,雌球花有长梗,梗端有1~2盘状珠座,每座生1胚珠,发育成种子; 种子核果状,近球形,外种皮肉质,有白粉; 10—11月果熟,熟时淡黄或橙黄色,有臭味; 中种皮骨质,白色; 内种皮膜质。

观赏桃花新品种‘品霞’
胡东燕;付俊秋;张佐双;张秀英;刘坤良;张森;李燕;霍毅;曹颖
林业科学. 2011, 47(9):  190-19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934
摘要 ( 614 )   HTML   PDF (1707KB) ( 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品霞’是北京植物园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培育的桃花新品种,其父本为‘白花山碧桃’,母本为‘合欢二色桃’。杂交育种及筛选于1994—1996年在北京植物园进行,杂交种子播种后于1998年首次开花,并发现一株粉色(69A)变异,花期明显早于母本, 与父本的花期基本接近。经多年繁殖其性状稳定,适应性强,适宜在园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