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1-08-25
论文
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汤孟平;徐文兵;陈永刚;邓英英;赵明水
林业科学. 2011, 47(8):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1
摘要 ( 661 )   HTML   PDF (654KB) ( 10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内设置1块100 m×100 m的固定标准地,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100个调查单元,用全站仪对每株毛竹进行精确定位调查,基于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择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竞争指数和目标竹最近邻竹株数4个空间结构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各空间结构因子的重要性表现为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最近邻竹株数>竞争指数; 聚集指数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较高聚集程度是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前提条件; 年龄隔离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产毛竹林的年龄隔离度≥0.5; 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最近邻竹株数增加而降低,当目标竹有4株最近邻竹时,最有可能获得高产; 随竞争指数增加,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隙间伐对林下更新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象君;王庆成;郝龙飞;王石磊
林业科学. 2011, 47(8):  7-1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2
摘要 ( 630 )   HTML   PDF (812KB)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 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 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 m的胡桃楸幼树; 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 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 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0.05); 木本植物竞争种的重要值表现为大林隙>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 大林隙内1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显著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P<0.05),多年生草本植物则相反(P<0.05); 大林隙Grime'功能群中杂草种的重要值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耐胁迫种则相反(P<0.05); 小林隙与均匀间伐的草本植物不同生活型及Grime'功能群的组成差异不明显(P>0.05); 林隙间伐结合均匀间伐可以将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改造成长白落叶松针阔混交异龄林,较单独实施均匀间伐更有利于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间伐林隙应以大林隙为宜(120~150 m2)。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理生态功能群特征
陶晶;臧润国;李意德;毛培利;林明献
林业科学. 2011, 47(8):  14-1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3
摘要 ( 642 )   HTML   PDF (1124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 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 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 演替后期略有降低; 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中等; 演替后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偏低,水分利用效率高。

重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凋落物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响应
李振华;于澎涛;王彦辉;李志勇;王轶浩;杜阿朋
林业科学. 2011, 47(8):  19-2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4
摘要 ( 609 )   HTML   PDF (928KB) ( 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重庆酸雨区铁山坪进行定位样地监测,调查受害马尾松纯林2009年生长季(3-11月份)凋落物数量和组成的月变化特征,并与气象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生长季凋落物总量为4 704.27 kg ·hm-2,其中,松针和松枝是主要组分,各占调查物总量的53.68%和25.69%,松花、树皮、松果和其他组分各占8.29%,5.12%,1.71%和5.51%; 受害林分的凋落高峰较健康林分出现的早; 其月凋落总量受当月风速(P<0.05)及前月40 cm以上土层含水量的显著影响(P<0.01); 凋落量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存在1个月的时间滞后; 凋落物中的松针、松枝的凋落量随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而增加,松针响应最敏感,松枝在土壤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后才显著增加; 松花、松果的凋落分别受风速(P<0.01)和降水的显著影响(P<0.05),而树皮凋落则受气温、降水和蒸发的综合影响(P<0.05)。总体来看,酸雨区受害森林细根减少,特别是深层细根减少,导致抵抗土壤干旱能力下降。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胡红玲;张健;刘洋;涂利华;向元彬;
林业科学. 2011, 47(8):  25-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5
摘要 ( 652 )   HTML   PDF (1071KB) ( 7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8-01—2010-01,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N ·m-2a-1)、低氮(5 g N ·m-2a-1)、中氮(15 g N ·hm-2a-1)和高氮(30 g N ·m-2a-1),把年施氮量分12等份,每月下旬对各处理施氮(NH4NO3),探讨氮沉降持续增加对巨桉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及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限制值。结果表明: 巨桉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存在一个质量快速损失的淋溶期,而分解后期(14个月以后)质量损失极其缓慢,残留凋落物处于较稳定状态; 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巨桉凋落叶后期分解,并且低氮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但氮沉降对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无明显影响; 自然分解状态下,巨桉凋落叶分解限制值大约为90%(CK),而氮沉降使得这一限制值降低,并且低氮(限制值大约为72%)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
刘霞;姚孝友;张光灿;胡续礼
林业科学. 2011, 47(8):  3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6
摘要 ( 627 )   HTML   PDF (1098KB) ( 8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人为活动干扰下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的影响,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长期农业耕作等人为干扰下,玉米作物、板栗经济林和灌草丛群落下的土壤颗粒呈粗粒化特征,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下降,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结构呈现退化状态; 而处于长期封禁保护下的森林群落,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较大,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较高,孔隙结构状况较好。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的粗骨土结构特征,森林群落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对土壤空隙的填充能力,是其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分形学机制。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粉黏粒含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而与土壤砂粒含量和非毛管孔隙度具有线性负相关关系,它能较好表征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状况的影响,因而可作为评价土壤物理结构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绿化树种对土壤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
朱凡;田大伦;闫文德;王光军;梁小翠
林业科学. 2011, 47(8):  38-4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7
摘要 ( 558 )   HTML   PDF (1181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4种绿化树种对柴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影响,开展修复后土壤PAHs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1年后栽培植物土壤中PAHs含量在L1,L2,L3水平下比对照分别降低50.6%,61.4%,43.9%,平均为51.9%, 且在3~6个月内PAHs含量减少最快; PAHs组分中以苯并蒽、蒽、芘减少最多,分别达74.8%,69.6%,58.1%。不同树种对PAHs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将平均效应区间中值作为警戒水平,计算得到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可能性,结果显示L3污染水平下植物处理中PAHs组分芴、菲、芘的生态风险仍然很高,说明治理PAHs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是控制PAHs的排放量。

海南白沙2类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森林发展类型
孟京辉;陆元昌;王懿祥;郭东策
林业科学. 2011, 47(8):  44-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8
摘要 ( 675 )   HTML   PDF (1281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2类退化天然次生林林学特性的对比分析,确定2类退化天然次生林在乔木树种组成结构、幼苗幼树组成结构、更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以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为依据,针对2类退化森林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森林发展类型。 早期天然次生林: 森林类型的发展目标为环境保护和木材生产。在未来树种组成上,主林层林分目标树种为烟斗柯、乌墨、枫香。烟斗柯主伐木胸径50 cm,主伐年龄≥50年; 乌墨主伐木胸径70~80 cm,主伐年龄≥50年; 枫香主伐木胸径45 cm,主伐年龄≥20年。较老天然次生林: 森林类型的发展目标相同,但在未来树种组成上,主林层林分目标树种为黄樟、乌墨、华润楠、枫香。黄樟的主伐木胸径40 cm,主伐年龄≥50 cm; 乌墨主伐木胸径70~80 cm,主伐年龄≥50年; 华润楠主伐木胸径60~70 cm,主伐年龄≥60年; 枫香的主伐木胸径45 cm,主伐年龄≥20年。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章志都;徐程扬;龚岚;蔡宝军;李翠翠;黄广远;李波
林业科学. 2011, 47(8):  53-6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09
摘要 ( 614 )   HTML   PDF (1349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 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 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 1) 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 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 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 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 2) 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物应用、建筑物体量和风格的控制,使人造硬质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利用植物构建合乎人体空间尺度的内部开放空间以满足休闲游憩的需求; 在树种选择上,应选择分枝高度较高、枝叶密度较大的林木,避免规整成排种植树木的栽植方式,建筑物风格应以古朴为主; 3) 对于滨水景观,应优先协调植物空间占有率和水域面积的关系,林木栽植方式以孤植和列植为好,并注重植物的垂直结构配置,营造自然式的群落结构,形成自然、野趣的滨水景观。

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杂交试验
袁金玲;顾小平;岳晋军;马乃训;陈益泰
林业科学. 2011, 47(8):  6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0
摘要 ( 641 )   HTML   PDF (1469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发掘利用孝顺竹在耐寒性和纤维品质方面的优良遗传基因,开展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孝顺竹花期较长,柱头可授性好,花粉生活力高,非常适宜作为杂交的亲本。孝顺竹×麻竹杂交后,以母本自交苗为对照,筛选出10株表型杂种,4个月龄时10株表型杂种的叶长、叶宽、叶长/宽、地径、发笋数、叶片形状、叶脉数、叶鞘高度、叶鞘繸毛、叶耳、叶舌等性状均介于母本自交子代与父本自交子代之间。AFLP标记分析表明: 10株子代引入的父本特异位点占21.97%~28.10%,聚类分析显示10株杂种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分别与父本和母本相聚。多数杂交子代在苗期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势,15个月龄时杂种个体间秆箨刺毛性状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杨树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SSR标记的开发
王保垒;王博文;陈清清;李百炼;张德强
林业科学. 2011, 47(8):  67-7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1
摘要 ( 647 )   HTML   PDF (1538KB) ( 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小叶杨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3个抗逆转录因子共21个成员在36个小叶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后共检测到31个SSR多态性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1/1 916 bp。在小叶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2~5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3~20次,其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51.6%。在此基础上,依据SSR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31对SSR位点PCR扩增引物对。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所开发的SSR位点在杨属内22个基因型个体中PCR扩增的有效性及SSR位点的保守性。PCR扩增结果显示,93.5%的SSR位点能够在杨属内至少4个派内有效扩增,每对引物组合可检测到SSR多样性位点数3~12个,平均6个。基于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开发的SSR标记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小叶杨抗逆性状育种提供工具。

紫叶稠李叶片色素及氮含量与其光谱反射特性的相关性
李雪飞;韩甜甜;董彦;吴曼;沈向
林业科学. 2011, 47(8):  75-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2
摘要 ( 606 )   HTML   PDF (1474KB) ( 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紫叶稠李为试材,通过盆栽方式,在紫叶稠李叶片变色前进行控释肥处理,并定时测定叶片色素含量、氮含量及反射光谱。结果表明: 紫叶稠李叶色由绿转紫后,其叶片的光谱反射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其反射峰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反射率变小,叶片花色苷含量越高其反射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越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紫稠李叶片光谱反射率与花色苷含量在550~580 nm波段呈极显著负相关,可初步作为遥感监测叶片花色苷含量变化差异的敏感波段; 紫叶稠李叶片的光谱反射率与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基本一致,其中在可见光波段(720~760 nm)和近红外区(760~800 nm)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初步作为遥感监测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变化差异的敏感波段。

"绿岭"核桃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胡志伟;李保国;齐国辉;郭素萍;张雪梅;董丽欣;李杰
林业科学. 2011, 47(8):  82-8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3
摘要 ( 557 )   HTML   PDF (1768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早实核桃"绿岭"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种仁、青皮、硬壳)N,P,K,Ca,Mg,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中不同组织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岭"种仁充实期坚果与种仁质量以及脂肪和总蛋白总量分别增加了5.91 g (51.39%)、5.53 g (73.47%)、4.24 g(80.99%)、1.02 g(69.24%)。叶片N,K,Fe,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Mg,Zn含量呈上升趋势,C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种仁中N,P,K,Ca,Mg,Fe,Zn,Mn含量均成降低趋势,种仁中N,P,K,Ca,Mg,Fe,Zn,Mn的总量均呈增加趋势。青皮中N,P,Fe,Mn含量呈下降趋势,K,Ca, Mg,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硬壳中N,P,Zn含量都呈下降趋势,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Mg含量逐渐上升,Fe,Mn含量变化不大。种仁内脂肪总量与种仁中N,P,Fe,Mn,Zn总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N,K,Mn,青皮中N,硬壳中P,Z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青皮中P,Fe,Mn,硬壳中N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偏肿栓菌产锰过氧化物酶条件优化
张玉龙;池玉杰;闫洪波
林业科学. 2011, 47(8):  88-9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4
摘要 ( 678 )   HTML   PDF (1599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用4种不同的底物处理方式,对白腐菌偏肿栓菌在28 ℃下进行静止培养,得到不同时间内的培养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在470,420,310 nm处对于2,6-二甲氧基苯酚(2,6-DMP)、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藜芦醇(VA)的氧化作用后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其木质素降解酶系统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产生的依据。结果表明:偏肿栓菌可产生MnP(必须在Mn2+存在的条件下)和漆酶(不依赖于Mn2+),但不产生LiP; 在培养液内添加底物木屑和2,6-DMP后可显著提高2种酶的分泌量。在此基础上,用含Mn2+和青杨木屑的LNAS培养基对偏肿栓菌在30 ℃下静止培养作为初始培养条件,然后采用2次正交试验和多种单因素试验对偏肿栓菌产MnP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在试验设定的因素和水平范围内的最优组合是培养液果糖浓度为5 g ·L-1、酒石酸铵浓度为15 mmol ·L-1、锰离子浓度是 200 μmol ·L-1、吐温-80浓度为0.25 mL ·L-1,MgSO4 ·7H2O浓度为0.35 g ·L-1、矿质元素溶液和维生素溶液加入量分别为10和1 mL ·L-1; 培养液pH值4.5; 培养温度27 ℃; 150 r ·min-1摇瓶培养条件下装液量为110 mL。酶活可达314.52 U ·L-1,比优化前提高8.4倍。

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寄生云斑天牛幼虫的影响
杨桦;杨伟;杨春平;杨茂发;朱天辉;黄琼;潘武全
林业科学. 2011, 47(8):  95-10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5
摘要 ( 703 )   HTML   PDF (1650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Y形嗅觉仪和EthoVision3.1行为仪研究0~5日龄川硬皮肿腿蜂经历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气味刺激的学习效应,并通过室内和林间放蜂试验,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2~3龄云斑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 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对无学习经历的蜂有显著驱避作用(P< 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对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的趋向性显著提高(P> 0.05)。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中,有学习经历的蜂活动轨迹在味源区域的密度远高于无学习经历蜂在该区域的密度; 在味源区的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上,有学习经历的蜂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 0.05); 有学习经历的蜂在采集区的静止时间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 0.05),而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反应时间则显著短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 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室内搜索寄主所需平均时间39.99 s,60 s内搜索到寄主的数量为23.33头,都与无学习经历的蜂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在采用蜂虫比1 ∶1,2 ∶1,4 ∶1室内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寄生试验中,有学习经历蜂在蜂虫比4 ∶1时寄生率最高(86.67%)。林间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学习经历蜂在蜂虫比4 ∶1时防治效果最好,为58.44%。

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冯春富;严善春;鲁艺芳;胡晓
林业科学. 2011, 47(8):  102-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6
摘要 ( 568 )   HTML   PDF (1725KB) ( 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不同诱导处理与落叶松诱导抗性及广食性昆虫舞毒蛾协同抗性之间的关系,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检验舞毒蛾幼虫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其中肠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4种解毒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取食经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落叶松后,试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此之外,取食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幼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抑制; 幼虫羧酸酯酶活性也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取食茉莉酸甲酯和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的幼苗显著低于对照,而取食另外2种处理的幼苗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植物抗性,可影响同一种群后续取食者的解毒机制,这是植物抗性和昆虫种内竞争的综合表现。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且有效抑制后续取食者的解毒作用,其作用强度与作用时间与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极为相似。茉莉酸甲酯可作为有效的植物诱导剂,在害虫治理中具有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酶活性的关系
孙守慧;郑雅楠;吕长利;赵伟浩;李威;李从心
林业科学. 2011, 47(8):  108-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7
摘要 ( 574 )   HTML   PDF (1901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黑林1号杨树内10种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半人工饲料对青杨天牛幼虫进行饲喂,调查幼虫死亡率,同时测定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α-乙酸萘酯酶)和2种保护酶(SOD,CAT)的活力指标。结果表明: 饲喂2.00,20.00 mg ·g-1的丁香酸,16.00 mg·g-1的苯酚,8.00 mg·g-1的肉桂酸,50.00 mg·g-1的对羟基苯甲酸和4.00mg·g-1的绿原酸对青杨天牛幼虫的死亡有显著影响。经次生代谢物质饲喂后,幼虫体内保护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不同次生代谢物质对虫体CAT活性无显著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不显著,单宁饲喂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人工授力欧美杨107杨不同倾斜角度苗木的微纤丝角、基本密度和轴向干缩率
刘亚梅;刘盛全
林业科学. 2011, 47(8):  115-12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8
摘要 ( 587 )   HTML   PDF (1759KB) ( 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60株2年生欧美杨107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在树干最外围年轮次生木质部取样,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微纤丝角、基本密度和轴向干缩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1)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和对应区微纤丝角均呈递减趋势,应拉区微纤丝角比对应区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和区域对微纤丝角影响显著; 2)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基本密度呈增大趋势,对应区基本密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应拉区比对应区基本密度大5.7%~14.4%,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基本密度影响显著,不同倾斜角度和角度与区域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3)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轴向干缩率先增大后减小,对应区呈减小趋势,应拉区轴向干缩率是对应区的1.0~2.0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轴向干缩率影响显著,不同倾斜角度和角度与区域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4) 应拉区和对应区轴向干缩率与微纤丝角之间均呈负相关,应拉区和对应区轴向干缩率与基本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产量及其纤维形态分析
张平冬;姚胜;康向阳;蒲俊文
林业科学. 2011, 47(8):  121-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19
摘要 ( 611 )   HTML   PDF (2227KB) ( 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倍体毛白杨硬枝容器扦插苗为种植材料,以9 990,6 660,4 995,4 440,3 330,2 490株 ·hm-2为造林密度在山东兖州建立试验林,在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产量并分析其纤维形态的基础上,探讨超短经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林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对材积生长影响显著; 造林密度对胸径与材积生长影响极显著。在9 990株 ·hm-2栽培密度下,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蓄积量平均达80.1 m3 ·hm-2。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纤维平均长度介于0.77~0.86 mm之间,平均宽度介于24.18~28.07 μm之间,长宽比位于28.83~34.59之间,基本符合制浆造纸的要求。

木质材料舒适性属性的粗糙集约简与模糊评价
陈广胜;李广鹏;于海鹏;陈文帅
林业科学. 2011, 47(8):  127-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0
摘要 ( 558 )   HTML   PDF (1813KB) ( 6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粗糙集模糊评价法对10种常见木质建材的"舒适性"属性进行指标约简和评价。首先初选出影响木质材料"舒适性"的14个因素指标; 其次针对所选因素构建粗糙集模型,将因素集约简至5个指标; 然后确定各种材料在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材料的舒适性排序; 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雷达图分析和分组比较。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能够为人们合理选择和利用木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g-AA-AM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何新建;谢建军;魏玉;李晟;黄凯;韩心强;张绘营
林业科学. 2011, 47(8):  134-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1
摘要 ( 592 )   HTML   PDF (1697KB) ( 8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质素磺酸钠(LS-N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高岭土(Kaolin)为无机添加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g-AA-AM复合高吸水树脂(LPAAM)。选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平衡吸液倍率为评价参数得到了较优配方: m(AM) ∶m(AA)=1 ∶1,m(KPS)=1.0%,m(NMBA)=0.1%,pH=3。将上述配方制备的LPAAM以不同浓度NaOH于90 ℃皂化2 h,得到皂化后的LPAAM,该树脂在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平衡吸液倍率分别为1 003及89 g ·g-1

弦向角对应力波在原木横截面传播速度的影响
王立海;王洋;徐华东
林业科学. 2011, 47(8):  139-14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2
摘要 ( 562 )   HTML   PDF (1668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应力波在原木横截面上传播时应力波波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柞木、红松、臭冷杉和大青杨4个树种的原木为试验材料,在原木的横截面上,测试不同弦向角所对应的应力波波速,并用MATLAB软件对弦向角和应力波波速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1) 随着弦向角的增加,应力波在柞木、红松、臭冷杉和大青杨原木横截面上的传播速度均呈3次曲线趋势增加; 2) 当弦向角大于36°时,应力波在大青杨原木横截面上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柞木原木横截面上的传播速度最慢; 3) 应力波在柞木、红松、臭冷杉和大青杨原木横截面上的径向最大传播速度分别为1 109.0,1 220.4,1 245.8和1 618.3 m ·s-1

综合评述
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
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
林业科学. 2011, 47(8):  143-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3
摘要 ( 595 )   HTML   PDF (1833KB) ( 8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从林木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种子处理等方面,总结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前后2个10年的发展对比,总结出近10年的发展特点为: 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研究深度达到分子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等等。

气候因素对木材细胞结构的影响
徐金梅;吕建雄;鲍甫成;黄荣凤;赵有科
林业科学. 2011, 47(8):  151-15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4
摘要 ( 680 )   HTML   PDF (1871KB) ( 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针叶材年轮内管胞个数、尺寸、壁厚和树脂道个数及阔叶材年轮内导管个数和尺寸等木材细胞结构对温度和降雨的响应。影响木材细胞结构的因素除气候外,还有非气候因素,在研究木材细胞结构对气候变化响应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后者的影响。本文也综述一些非气候因素,如地形、土壤、海拔、大气污染、病虫害、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等对木材细胞结构的影响,以期充分认识影响木材细胞结构的因素,为木材细胞结构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问题讨论
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浙江丽水的样本农户数据
石道金;许宇鹏;高鑫
林业科学. 2011, 47(8):  159-16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5
摘要 ( 619 )   HTML   PDF (1943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010年在浙江省丽水市3个县(市)9个乡镇28个行政村随机抽取的591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主要研究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金融服务对于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 农户家庭拥有的林地面积、家庭支出和贷款贴息政策等因素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正显著影响; 户主年龄、贷款用途是否限制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负的显著影响。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户贷款需求的政策建议。

基于协同学的原木供应链体系的协调度
肖生苓;王泽蘅
林业科学. 2011, 47(8):  168-17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6
摘要 ( 564 )   HTML   PDF (1992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原木供应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学理论,并分析其在森工企业原木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建立原木供应链子系统协同的序参量方程,寻找影响原木供应链体系效率和效益提高的主导因素,构建原木供应链体系协调度模型。通过对协调度变化趋势的分析得出: 1999-2008年,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原木供应链体系财务和业务2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变化趋势较为混乱,有序性不明显,反映出整个行业的混乱状态; 原木供应链体系协调度总体变化趋势相对平稳,但水平较低,变化范围在-0.2~0.2之间,原木供应链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协调程度较低。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应该以新经济时代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建立适合新形势要求的新型森工企业发展管理模式。

研究简报
用根压法研究竹子的耐旱、耐寒性
王福升;田新立;丁雨龙;万贤崇
林业科学. 2011, 47(8):  176-1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7
摘要 ( 707 )   HTML   PDF (1925KB) ( 1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群落多样性
徐红霞;辛中尧;王洪建;王香枝
林业科学. 2011, 47(8):  182-18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8
摘要 ( 558 )   HTML   PDF (2675KB) ( 5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迁移能力的比较
马海宾;梁军;吕全;张星耀
林业科学. 2011, 47(8):  188-19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29
摘要 ( 649 )   HTML   PDF (1881KB) ( 7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森林过火区面积估算方法
郑伟;李亚君;刘诚;王萌
林业科学. 2011, 47(8):  192-19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30
摘要 ( 621 )   HTML   PDF (1926KB) ( 9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藤材的真菌变色
吕文华;刘杏娥;刘君良
林业科学. 2011, 47(8):  196-20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831
摘要 ( 604 )   HTML   PDF (1950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