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25
论文
基于下垫面孕灾环境因子的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风险评价
武健伟;李锦荣;邢恩德;黄丽娜
林业科学. 2012, 48(9):  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1
摘要 ( 356 )   HTML   PDF (1162KB) ( 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GIS软件,建立基于下垫面孕灾环境因子的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锡林郭勒地区3个时间段(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的沙尘暴风险。结果表明: 30年间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风险呈增加趋势,且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袁颖红;樊后保;李辉信;刘文飞;沈芳芳;郭虎波;
林业科学. 2012, 48(9):  8-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2
摘要 ( 413 )   HTML   PDF (1085KB) ( 6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N0(对照),N1(60 kg N ·hm-2a-1),N2(120 kg N ·hm-2a-1)和N3(240 kg N ·hm-2a-1)4种水平氮沉降模拟试验,连续处理7年后,探讨外加氮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土层中,低氮处理(N1)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而中、高氮处理(N2和N3)则呈抑制作用; 低氮处理(N1)能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而中、高氮处理使指数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和羧酸,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的碳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

干旱及外源低聚壳聚糖对1年生苹果幼树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胡景江;张林森;刘建朝
林业科学. 2012, 48(9):  15-2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3
摘要 ( 435 )   HTML   PDF (974KB) ( 5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和外源低聚壳聚糖处理对1年生苹果幼树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苹果幼树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且受土壤干旱的速度和程度影响,在缓慢干旱条件下,苹果幼树叶片的ψw100均明显降低。Δπ100值也表明缓慢干旱条件下苹果幼树渗透调节能力明显高于快速干旱。在缓慢干旱条件下,由轻度到中度干旱时其渗透调节能力显著增强; 由中度到严重干旱时,增加不明显。从3种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Δπ100值的动态变化可知: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对渗透调节能力的贡献是第1位,其次是脯氨酸(Pro)、游离氨基酸。在缓慢和快速干旱条件下、外源低聚壳聚糖处理均能提高苹果幼树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抗旱性,外源低聚壳聚糖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提高渗透调节能力。

基于红边参数与PCA的GA-BP神经网络估算叶绿素含量模型
李永亮;张怀清;林辉
林业科学. 2012, 48(9):  22-29.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4
摘要 ( 301 )   HTML   PDF (1088KB)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便携式ASD野外光谱辐射仪对杉木冠层叶片光谱进行测定,同时以分光光度法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提取。样本经均值处理、平滑处理和微分处理后,进行红边参数提取。对11个红边参数以PCA方法进行降维,将得到的前7个主成分得分作为网络输入参数,叶绿素含量作为网络输出参数,以遗传算法(GA)优化网络初始权值阈值,建立隐含层神经元数分别为4,6,8,10,12和14的6种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R2,RMSE和相对误差作为模型精度检验标准,结果表明: 6种模型预测精度均可达到92.0%以上,其中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0时,预测精度最高,可达97.372%。说明此种模型可对杉木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高精度估算。

CCC对大丽花表型和2种内源激素的影响
甄红丽;苑兆和;冯立娟;王晓慧;丁雪梅;韩玲玲;杨尚尚;
林业科学. 2012, 48(9):  30-3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5
摘要 ( 346 )   HTML   PDF (1092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丽花品种‘大金红’和‘陇上雄鹰’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其表型性状和叶片内源激素IBA,IAA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CCC处理条件下,大丽花株高明显矮化,茎粗增加,花径增大; 叶片内IAA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均升高,IBA含量变化存在品种差异性。 相关分析表明: 喷施CCC后,IBA含量变化与IAA,POD负相关,与IAAO相关性出现品种差异; IAA与POD,IAAO负相关; POD与IAAO正相关,高浓度影响效果明显。CCC对IBA和IAA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差异,IAA主要影响植株的生长,而IBA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紧密; POD和IAAO对2种内源激素的作用效果有品种差异性。生产中大丽花株高20 cm时喷施1次3 000 mg·L CCC矮化效果最佳。

漆树韧皮部的结构与发育
赵猛;魏朔南;胡正海
林业科学. 2012, 48(9):  36-4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6
摘要 ( 393 )   HTML   PDF (5635KB) ( 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漆树所产生漆是从其树干韧皮部采割而来。应用植物解剖学技术对陕西的3个漆树品种的韧皮部进行结构及其发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3个漆树品种韧皮部的基本结构无明显差别,次生韧皮部由垂直系统的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石细胞、乳汁道以及径向系统的韧皮射线组成。在当年产生的次生韧皮部中,筛管发育成熟,具输导功能,韧皮薄壁组织和射线尚处于幼嫩期,乳汁道也在分化发育中,此部分称具功能韧皮部。具功能韧皮部外侧为往年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其中的筛管萎缩,失去输导功能,称为无功能韧皮部,占据韧皮部大部分区域; 无功能韧皮部薄壁细胞的体积增大,进而挤毁筛管; 乳汁道发育成熟,大量分泌生漆,韧皮射线可增至3~5列细胞。此外,在无功能韧皮部中由部分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石细胞群,并有部分乳汁道腔内部形成拟侵填体堵塞乳汁道。漆树韧皮部的上述结构和发育特点与其生理功能相关,可为合理采割生漆提供科学依据。

741杨双Bt基因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株系的抗虫性
王桂英;杨敏生;霍雪梅;王艳平;李珊珊
林业科学. 2012, 48(9):  42-49.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7
摘要 ( 325 )   HTML   PDF (1221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含有Cry 3 Aa基因的重组质粒pBCC3为基础,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从pBCC3中克隆出抗虫基因Cry 3 Aa,将其正向插入载体pCAMBIA1305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pCAMBIA1305-Cry 3 Aa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Cry 3 Aa基因转入已转Cry 1 Ac+API基因的741毛白杨无性系pB29中,获得转双Bt基因的741杨。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多次继代筛选,获得抗性稳定的无性系9个,编号为pCCA1—pCCA9。采用特异引物分别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Cry 1 Ac基因稳定存在于pB29中,Cry 3 Aa基因已整合到各无性系的基因组DNA中。ELISA毒蛋白检测,转基因株系都有Cry 1 Ac和 Cry3Aa 杀虫蛋白表达。用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柳蓝叶甲(鞘翅目)和美国白蛾(鳞翅目)室内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双抗性。根据对测试昆虫的致死率划分高中低3个抗性水平,其中pCCA2,pCCA5,pCCA6,pCCA9 具有双高抗; pCCA3,pCCA4和pCCA7 对柳蓝叶甲表现出中、低抗性,对美国白蛾则高抗; 而pCCA1 表现对美国白蛾的极低抗性,对柳蓝叶甲则高抗。

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上芦苇幼苗的出土和定居
闫守刚;许清涛
林业科学. 2012, 48(9):  50-5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8
摘要 ( 345 )   HTML   PDF (1028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流动沙丘区植被恢复中,多年生植物有性繁殖的作用被低估。本研究旨在阐明多年生植物芦苇的有性繁殖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2个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芦苇幼苗的出土和定居; 同时还监测土壤水分和芦苇的土壤种子库。研究表明: 在多数幼苗出土时,土壤水分和出苗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 幼苗的定居和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生长季末期54.1%的幼苗都定居下来。这些结论显示: 1) 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子传播; 2) 一旦接触潮湿的土壤表层,种子就能萌发,其萌发和出土依赖于良好的土壤水分。在过渡带的裸沙区,多年生植物的有性繁殖开始一个新的植被演替过程,在流动沙丘的植被恢复中起到重要作用;过渡带导致良好土壤水分的风蚀作用有利于多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出苗和定居。

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种子库的恢复动态
李帅锋;刘万德;苏建荣;张志钧;刘庆云
林业科学. 2012, 48(9):  56-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09
摘要 ( 345 )   HTML   PDF (990KB)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恢复15年及30年群落的野外调查及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探讨其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共有1 667粒种子萌发,分属30科65属76种;恢复15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最高,每m2达(361±69.87)粒,原始林次之,为(142.5±27.5)粒,恢复30年群落最低,为(108.33±30.01)粒;恢复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多样性最高。种子生存策略与群落结构是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3 种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生活型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恢复15年群落中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密度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群落。恢复15年与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要高于原始林群落;草本层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影响要高于乔木层,幼苗库物种组成则与乔木层联系更加紧密。

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解除
马宏;李正红;张艳丽;王雁;刘秀贤;万友名
林业科学. 2012, 48(9):  62-6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0
摘要 ( 349 )   HTML   PDF (932KB)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 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 种子于第140天发根, 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共490 天,发芽率35%左右。2) 温度对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具显著影响,低于10 ℃及高于25 ℃培养的种子均不能发根,15 ℃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佳;15 ℃及20 ℃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理想。3) 各处理与对照的发根率均可达96%以上。4) GA3处理大花黄牡丹生根种子可起到显著的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其中以300 mg ·L-1处理效果最佳。5) 综合考虑上胚轴及下胚轴休眠解除,理想的种子萌发条件为:播种前常温清水浸泡7天,于15 ℃恒温培养;待根生长至 3 cm以上时,以300 mg ·L-1 GA3浸泡2 h,置于15 ℃恒温培养。按此处理,发芽历期约120天,发芽率达95%以上,分别较常规播种缩短370天和提高171.4%以上。

基于本体规则和案例推理相结合的树木生长模拟——以杉木为例
谢小华;唐丽玉;邹杰;陈崇成
林业科学. 2012, 48(9):  68-7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1
摘要 ( 368 )   HTML   PDF (1134KB) ( 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本体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表达树木生长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建立面向森林生态领域的本体知识库来存储相应的本体、规则和案例,基于规则和案例推理开展树木种植适宜性判断以及树木立地质量评价;根据立地质量估算树木生长参数,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对不同环境下树木生长进行模拟。以福建省顺昌县浦上林场杉木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准确度验证,语义推出的立地指数精度达到80%。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描述树木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种语义表达和推理途径,为不同环境下树木生长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福州大叶榕的传粉生物学
吴文珊;陈友铃;叶海燕;刘亮
林业科学. 2012, 48(9):  76-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2
摘要 ( 333 )   HTML   PDF (1003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 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 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冠缝榕小蜂是大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其传粉方式为主动传粉。首次发现姬小蜂寄生于榕果的现象。大叶榕花序果中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春季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榕果种子结实率高;夏秋季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 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小蜂和Sycophila sp.小蜂是优势种,此期榕果结实率极低,对大叶榕的繁殖利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多杀菌素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鄢杰明;钟华;严俊鑫;严善春
林业科学. 2012, 48(9):  82-8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3
摘要 ( 321 )   HTML   PDF (1003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森林害虫舞毒蛾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致死中量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24 9 mg·L-1(3龄)和0.226 9 mg·L-1(5龄);致死中量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解毒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大体上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而对酸性磷酸酯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LC10和LC50剂量的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幼虫成活率及化蛹率(P<0.05)。多杀菌素对舞毒蛾有较强杀虫活性,能够有效影响舞毒蛾的生化指标,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可以作为防治舞毒蛾的安全有效药剂。

木霉菌株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效应及机制
李冲伟;杨立宾;邓勋;Ilan Chet;宋瑞清
林业科学. 2012, 48(9):  88-94.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4
摘要 ( 303 )   HTML   PDF (1077KB)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从29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T-33,T-14,T-09,并对3个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复筛确定T-33菌株培养液的正丁醇浸提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4%,并能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该抑菌活性成分可显著提高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病原菌蛋白质含量和SDH,PK,HK,LDH,MDH与辅酶Ⅰ的活力,同时导致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急剧下降。 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严重,糖酵解途径、TCA循环、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等代谢途径均不能正常进行,产能下降。抑菌活性成分通过破坏病原菌的防护系统和代谢途径抑制其生长。

栗疫病菌弱毒性菌株的筛选及其dsRNA的转化稳定性
朴春根;李永;Lee Sanghyun;Kim Kyunghee;Lee Seungkyu;郭民伟
林业科学. 2012, 48(9):  95-98.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5
摘要 ( 296 )   HTML   PDF (995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取栗疫病生物防治的基础信息,本研究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形成能力等培养特性,从韩国国立山林科学院树木病理研究室保藏的60个栗疫病菌菌株中筛选了2个弱致病力菌株,进行dsRNA检测、弱致病力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间的细胞融合试验。结果表明: 2个弱致病力菌株(KCP-135和KCP-136)中均检测到了dsRNA,弱毒性菌株KCP-22和其他19个强毒性菌株之间的菌落形成明显的隔离带并沿着隔离带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而弱毒性菌株KCP-22和强毒性菌株KCP-9之间的菌落则呈现了显著的细胞融合现象,而且其细胞融合菌株的培养特性和转化dsRNA数量均发生了变异。

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王雪;接伟光;蔡柏岩;
林业科学. 2012, 48(9):  99-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6
摘要 ( 332 )   HTML   PDF (1177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 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 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菌科。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黄檗根系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均为Glomus属。

基于岭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估测森林可燃物负荷量
王强;胡海清
林业科学. 2012, 48(9):  108-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7
摘要 ( 299 )   HTML   PDF (1122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及与其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森林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TM3、TM(4×3)/7、TM4/3、海拔等10个影响可燃物负荷量估测的主要因子,利用岭回归方法可以克服变量间由于存在复共线性关系对求解待定参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岭回归和岭回归与神经网络组合估测模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7.6%和11.7%,2种方法可用于实现特定林场尺度森林可燃物负荷量的定量估测,其中组合模型效果较好。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竹材变形特性
李霞镇;任海青;马少鹏
林业科学. 2012, 48(9):  115-1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8
摘要 ( 362 )   HTML   PDF (1125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测定5个竹龄的竹材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并实时拍摄竹材拉伸和压缩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得出竹材抗拉和抗压试样的应变场。结果表明:从竹青至竹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大致呈减小的趋势; 随着竹龄的增大,顺纹抗拉弹性模量逐渐增加。竹材破坏过程复杂且能够直观地反映破坏的全过程,与人们肉眼观察相比,DSCM可提前反映试样状态并预见试样的破坏点。

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谢成;刘志明;吴鹏;王海英;孟围
林业科学. 2012, 48(9):  120-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19
摘要 ( 363 )   HTML   PDF (1207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材为骨架,聚乙二醇-10000为相变基元,通过木材的毛细管吸收效应,物理吸附聚乙二醇-10000,制备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分析官能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晶度,可知木材与聚乙二醇能很好的相互结合,并且随着聚乙二醇-10000含量的增加,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结晶度逐渐增加;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热重(TG)分析可知,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焓先增加后减少,最大相变焓值为43.22 J ·g-1,热稳定性明显增加;聚乙二醇的无水乙醇溶液对木材渗透性的研究表明,木材吸附聚乙二醇主要为抛物线状三段式吸收。

人工林落叶松髓心方材的高频真空干燥
李晓玲;高瑞清;构涛;张立宾;陈章景
林业科学. 2012, 48(9):  127-13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0
摘要 ( 319 )   HTML   PDF (987KB)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截面尺寸为100 mm×100 mm 的人工林落叶松髓心方材进行系列高频真空干燥试验,分析研究不同高频真空干燥条件下干燥质量和干燥速度的变化规律,获得合理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基准;为了进一步减少试材表裂,干燥前对试材进行切口和过热蒸汽预处理。结果表明: 沿试材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切口和过热蒸汽预处理都能有效减少试材表裂,提高干燥质量。

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戴永务;余建辉;刘燕娜
林业科学. 2012, 48(9):  132-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1
摘要 ( 310 )   HTML   PDF (919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的人造板贸易数据,采用G-L指数法对1992—2010年期间中国人造板产业内的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及国际比较,并采用双对数多元回归模型从国家特征视角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水平低,对外贸易方式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森林资源和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合评述
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刘艳丽;吴凤霞;徐莹;杜克兵;涂炳坤
林业科学. 2012, 48(9):  139-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2
摘要 ( 366 )   HTML   PDF (927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结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优势、富集能力强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筛选方法、重金属在杨树体内的富集和分配特性、重金属对杨树的影响及提高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措施,提出今后该领域研究重点。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中乙烯和多胺作用的研究进展
梁艳;沈海龙;李玉花;杨玲;杨晓杰
林业科学. 2012, 48(9):  145-153.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3
摘要 ( 304 )   HTML   PDF (999KB) ( 7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细胞胚胎发生作为细胞全能性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产业化快速繁殖等方面有着重大实践意义,也是开展植物发育生物学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综述多胺和乙烯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多胺和乙烯的合成分解代谢过程、体细胞胚胎发育在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基因调控机制以及建立植物高效再生体系提供参考。

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技术进展与产业现状
谢延军;符启良;王清文;王海刚
林业科学. 2012, 48(9):  154-163.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4
摘要 ( 403 )   HTML   PDF (1058KB) ( 9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旨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或具有反应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单体/低聚体),对木材细胞壁成分进行永久改变和/或对木材细胞腔进行物理填充,由此改善木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并赋予其特定的新功能,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木材的高效节约利用,缓解木材资源紧张的局面。对国内、国际上木材功能改良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介绍炭化处理、乙酰化、氮甲氧基树脂处理、糠醇处理、热固性树脂处理等典型改性技术的原理、产品性能的优缺点及其商业化现状,展望木材功能改良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研究简报
麻栎种子萌发的抑制机制
刘艳;李庆梅;刘广全;;刘勇;侯龙鱼;李国雷
林业科学. 2012, 48(9):  164-17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5
摘要 ( 317 )   HTML   PDF (1216KB)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林分类型油松毛虫CO Ⅰ 基因变异分析
夏明瑞;周国娜;高宝嘉;
林业科学. 2012, 48(9):  171-17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6
摘要 ( 286 )   HTML   PDF (950KB)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昆虫多样性
杨海龙;张于光;朵海瑞;王秀磊;李迪强
林业科学. 2012, 48(9):  176-1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7
摘要 ( 338 )   HTML   PDF (1066KB) ( 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变动分析
齐磊;胡德夫;丁长青;隋金玲;张东;杨亮;吴记贵;蒋万杰
林业科学. 2012, 48(9):  181-18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8
摘要 ( 358 )   HTML   PDF (917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楸树良种‘宛楸8401’
麻文俊;王军辉;张守攻;翟文继;王秋霞;王平
林业科学. 2012, 48(9):  186-186.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929
摘要 ( 323 )   HTML   PDF (886KB) ( 7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宛楸8401’是由自然选优育成的楸树良种,通过嫁接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繁殖。5年生时树高和胸径平均为7.41和7.34 cm,较对照‘大叶金丝楸’高23.5%和15.6%;15年生时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达26.9 cm和0.43 m3,而材质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该品种具有速生、材质优良、抗性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