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目次
本期目次和封面
林业科学. 2022, 58(12):  0-0. 
摘要 ( 66 )   PDF (3639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地形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分布与生长的影响
丛日荻,秦树林,金光泽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11.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1
摘要 ( 168 )   HTML ( 2 )   PDF (2977KB) ( 8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微地形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分布与生长的影响,为森林经营者进行适地适树的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0 cm的红松进行踏查,区分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调查分析样树所处的地形和土壤环境。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分析粗皮及细皮红松在不同微地形上的分布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径级粗皮及细皮红松的分布和生长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粗皮和细皮红松在同一微地形上的分布及生长差异;采用层次分割法分析微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红松分布和生长的解释量。结果: 1) 样地中粗皮红松以大、中径级为主,其径级结构呈近似正态分布,而细皮红松以中、小径级为主,其径级结构呈近似倒“J”形分布;2)粗皮红松的分布偏好坡度>6°、阳坡和半阳坡、高坡位以及地势较凸的微地形,而细皮红松的分布偏好于坡度>15°、阳坡和半阳坡、中坡位以及地势较凸的微地形;3)在同一微地形等级中,小径级(10 cm≤DBH < 30 cm)的细皮红松分布数量均显著高于粗皮红松(P < 0.05),大径级(DBH≥50 cm)的粗皮红松分布数量均显著高于细皮红松(P < 0.05),而中径级(30 cm≤DBH < 50 cm)的2种皮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粗皮红松及细皮红松的胸高断面积5年生长量在不同坡度和坡向等级中均差异极显著(P < 0.01),在坡度较小、半阴坡生长量最高,但在同一微地形等级中2种皮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微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红松分布和生长的解释率相似,均为地形因子中凹凸度、坡向和坡度的解释率较高,土壤因子中土壤密度、质量含水率和土壤全磷含量解释率较高。结论: 在研究地区,粗皮和细皮红松分布的微地形条件要求相似,均偏好坡度较大、阳坡和半阳坡、地势较凸的微地形,此外粗皮红松偏好上坡位,细皮红松偏好中坡位;2种皮型红松的生长受坡度和坡向影响,在坡度较小、半阴坡的微地形上红松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大。

失管毛竹林演替过程中乔木树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张玮,何玉友,郭子武,汪舍平,陈双林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2-20.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2
摘要 ( 122 )   HTML ( 5 )   PDF (1202KB) ( 3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生态功能低下的失管毛竹林(仅清除老竹及枯竹,无其他林下垦复干扰)乔木树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制定科学的管护措施、促进失管毛竹林混交化更新提供参考。方法: 在浙西南地区的常山县选取失管8和20年毛竹林,采用样地调查法在2种毛竹林中各设置3块20 m×20 m样地,调查2种毛竹林的毛竹和乔木树种组成及数量等因子,选用重要值、群落相似性系数、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分析2种毛竹林乔木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林分特征。结果: 失管20年毛竹林活立木总数较失管8年毛竹林显著升高,升幅达245.9%;失管8年毛竹林乔木树种主要有壳斗科、山茶科等10科14种,优势种为东南石栎;失管20年毛竹林乔木树种有壳斗科、山茶科等7科14种,优势种为木荷;随失管年限增加,木荷、石栎、苦槠等树种在群落中重要值大幅增加,而短柄枹、红楠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则大幅降低;与失管8年毛竹林比较,失管20年毛竹林高度2.0 m及以上和地径2.1 cm以上的乔木树种多度比例显著提高,壳斗科树种如石栎、苦槠等在高生长及径向生长方面占优;不同演替阶段乔木树种的多样性特征差异较大,随失管年限增加,乔木层树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显著提高,灌木层乔木树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草本层乔木树种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显著降低。结论: 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失管毛竹林内乔木树种优势度提高,在浙西南地区,随失管年限增加,木荷、石栎等树种在乔木群落中重要值升高,浙江省部分推荐发展的珍贵树种(如红楠、细叶青冈)在失管竹林中竞争优势不明显,为了促进失管乃至荒废竹林生态功能恢复并向着更有利于形成常绿顶极群落的方向演替,需要定期清理枯死竹,适当降低竹林密度,并对目的树种或珍贵树种进行正向干预。

BpGLK裂叶桦生长变异、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
曹俐,王阳,杨蕴力,郑雨,王伟,刘桂丰,姜静
林业科学. 2022, 58(12):  21-31.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3
摘要 ( 95 )   HTML ( 4 )   PDF (6716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研究转BpGLK裂叶桦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为后续转BpGLK裂叶桦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年生的转BpGLK裂叶桦(RE1~RE5)为研究对象,检测外源基因稳定性;测定其生长特性、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结果: BpGLK株系中的外源Bar基因及BpGLK干扰片段仍然整合于其基因组中,在生长方面,RE株系高于或显著高于WT株系(RE3例外)。RE株系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WT株系;而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WT株系(RE1例外)(P < 0.05);RE株系的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低于或显著低于WT株系,而中性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WT株系。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在细菌方面:RE株系与WT株系间无显著差异;而真菌的丰富度高于或显著高于WT株系,多样性则与WT株系差异不显著;RE株系的Saccharimonadales、酸热菌属等8个菌属显著高于WT株系,而Candidatus_Solibacter等4个菌属则显著低于WT株系;真菌群落中棉革菌属是RE株系根际土壤的优势类群。结论: 2年生的转BpGLK裂叶桦生长表现优于野生型,尚未发现转基因活动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不利影响。

2种叶型膏桐幼苗的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
孟畅,彭洋,赵杨,王秀荣,肖枫
林业科学. 2022, 58(12):  32-41.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4
摘要 ( 117 )   HTML ( 0 )   PDF (3350KB) ( 9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2种叶型膏桐叶片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差异,探讨皱叶膏桐高产原因,为膏桐遗传改良与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观测膏桐和皱叶膏桐的叶形态、解剖结构、光谱反射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光合参数日变化,探究不同叶形态膏桐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差异。结果: 1) 除叶柄长度外,皱叶膏桐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均显著低于膏桐。2) 皱叶膏桐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膏桐,2种膏桐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3) 皱叶膏桐的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小于膏桐,并且两者排列方式不同。4) 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光波段,皱叶膏桐叶片的反射率明显低于膏桐。5) 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化学效率Fv/F0,均无显著差异;皱叶膏桐PS Ⅱ反应中心参数Y(Ⅱ)和Fv′/Fm′均高于膏桐;2种膏桐的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电子产量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电子产量Y(NO)日变化趋势均一致,但皱叶膏桐的Y(NPQ)高于膏桐,Y(NO)低于膏桐,表明皱叶膏桐的光保护机制优于膏桐;在8:00—14:00时段内,皱叶膏桐的净光合速率参数Pn、气孔导度参数Gs以及蒸腾速率参数Tr均高于膏桐;在14:00—18:00时段内,膏桐的光合参数均呈下降趋势,皱叶膏桐则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结论: 与膏桐相比,皱叶膏桐叶片面积较小,叶绿素含量较高,对光的截留、吸收以及光能转化的能力均较强;在高强光条件下,皱叶膏桐的光损害调节能力更强,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即皱叶膏桐的形态结构更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胡杨异形叶枝叶大小关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孔翠翠,伊力哈穆江·艾尼弯,马利刚,隆彦昕,王雅芸,杨晓东
林业科学. 2022, 58(12):  42-51.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5
摘要 ( 178 )   HTML ( 3 )   PDF (1963KB) ( 6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胡杨在干旱胁迫下胡杨异形叶枝叶变化,为阐明异形叶形成机制以及对胡杨个体的保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胡杨3种异形叶(卵形叶、近卵形叶和披针形叶)为研究对象,测定18棵胡杨上当年生枝条的横截面积和其上着生叶片的面积、叶片塑型特征以及其余7个水力学性状和叶片解剖性状,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异形叶之间的差异;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比较胡杨异形叶枝叶大小关系的不同,对胡杨枝叶大小关系与水力学性状和叶片解剖性状进行复相关分析。结果: 1) 小枝的横截面积和总叶面积呈显著等速生长关系,两者的回归斜率在0.65~1.06之间,与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 0.05)。2)标准主轴回归结果表明,在3种异形叶间,叶片总面积对枝横截面积的回归存在共同斜率(a=0.83)。共同斜率条件下,回归截距(b)在3种异形叶间存在差异:卵形叶(1.41)>近卵形叶(1.35)>披针形叶(1.25)。3)叶长、叶宽、叶长宽比、最大蒸腾速率、胡伯尔值、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在3种异形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相反,黎明前叶水势和枝比导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4)枝叶大小关系与胡伯尔值、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栅栏厚度、最大蒸腾速率和黎明前叶水势呈显著复相关(P < 0.05)。结论: 胡杨当年生小枝与其上着生总叶面积在营养分配上比例相当,是一种维持水分运输和机械支撑之间平衡的适应策略。在小枝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其上着生卵形叶的总面积高于近卵形叶,更高于披针形叶。胡杨枝叶大小关系在异形叶之间的变化有利于改善胡杨的水力学特性,从而提高水分运输能力,降低干旱胁迫。

RNA干扰分析神经肽F基因及其受体对美国白蛾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王晓琪,孙丽丽,殷晶晶,曹传旺
林业科学. 2022, 58(12):  52-61.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6
摘要 ( 86 )   HTML ( 1 )   PDF (3989KB) ( 1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美国白蛾及其受体(NPFR)基因进行克隆及功能分析,探究NPFNPFR基因对美国白蛾取食、生长发育以及产卵的影响,旨在为开发靶向NPFNPFR基因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克隆获得美国白蛾NPFNPFR基因cDNA全长,采用RT-qPCR检测NPF/NPF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及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RNAi技术探讨NPF/NPFR基因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饥饿耐受性的调控作用。结果: 美国白蛾NPFNPFR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246 bp和1 176 bp,编码81个和391个氨基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显示HcNPFHcNPFR基因分别在4龄幼虫和雄成虫表达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79.62倍和2.96倍;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HcNPFHcNPFR基因在中肠的表达量最高,分别为头部的3.18倍和27.09倍。与注射dsRed对照组相比,注射HcNPFHcNPFR dsRNA在幼虫期和蛹期均有效沉默,且在96 h幼虫期沉默效率分别为32.71%和88.64%,蛹期沉默效率分别为85.68%和93.01%。幼虫期注射dsNFP和dsNPFR后取食量明显降低,dsNFP注射96 h较dsRed对照组降低了12.77%;dsNPFR处理144 h较dsRed对照组降低了21.83%,且体质量累计增长率在注射192 h后分别降低了30.89%和13.54%;靶基因沉默组(dsNFP和dsNPFR)成虫交配后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dsRed对照组,依次为dsRed对照组的29.09%和40.22%;饥饿胁迫下注射NPFNPFR dsRNA的美国白蛾幼虫死亡率显著增加,分别在96 h和102 h全部死亡,而对照组dsRed在96 h和102 h的死亡率分别为55.00%和58.33%。结论: 获得HcNPFHcNPFR基因全长;在不同发育阶段与组织中HcNPFHcNPFR表达具有特异性;沉默HcNPFHcNPFR基因导致美国白蛾取食量和体质量累计增长率降低,对饥饿胁迫的敏感性增强。综上所述,NPFNPFR基因在美国白蛾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NPFNPFR可作为美国白蛾绿色防治的分子靶标。

植树机挖穴机构动态性能分析与试验探究
刘九庆,朱斌海,杨春梅,于航
林业科学. 2022, 58(12):  62-74.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7
摘要 ( 95 )   HTML ( 2 )   PDF (4175KB) ( 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现有机械化植树造林装备在造林质量、保持水土、保护已有植被、作业效率、作业能耗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地表破土面积大、作业简单粗放等问题,提出一种针对速生杨树等大苗栽植的串联双自由度植树机挖穴机构,实现连续动态行驶过程中间歇挖穴植树。方法: 按照造林技术规程,根据植树机挖穴机构运行规则建立串联多闭链机构的运动学模型;以行驶速度、浮动油缸运行速度和挖穴油缸运行速度为自变量,以坑穴形态主要参数为评价指标,开展基于ADAMS的单因素仿真试验;采用高速摄像分析系统对刀盘挖穴作业过程进行单循环动态拍摄,通过配套软件获取刀盘中心运动轨迹;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以仿真试验中各因素为自变量,以植树坑穴上端纵长、坑穴上部前倾角、坑穴上部后倾角为响应值,应用三维光学相位检测技术和Box-Behnken进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应用Design-Expert的优化求解器进行优化准则下的求解。结果: 1) 坑穴上端纵长和坑穴倾角随行驶速度增加而增大;浮动油缸运行速度对坑穴前倾角、坑穴上部前倾角和坑穴上端纵长影响较大,对坑穴上部后倾角影响不明显;坑穴形态各参数随挖穴油缸运行速度增加而减小;坑穴前倾角明显大于后倾角,自变量变化对坑穴底部纵长几乎无影响;浮动油缸运行速度对坑穴上端纵长变化的贡献最大,挖穴油缸运行速度的影响次之。2) 高速摄像分析显示,挖穴刀盘运动轨迹与仿真轨迹一致,挖穴机构具备减速挖穴特性且当坑穴上部后倾角较小时发生明显回土现象。3) 建立试验目标的回归模型,各因素对响应值的交互作用与方差分析一致;优化求解显示,最佳作业参数为行驶速度108 mm·s-1、浮动油缸运行速度19 mm·s-1、挖穴油缸运行速度80 mm·s-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坑穴上端纵长均值为669 mm、坑穴上部前倾角为33.1°、坑穴上部后倾角为24.5°,各项指标均满足造林规程要求。结论: 植树机挖穴机构各项指标均满足造林技术规程相关要求,本研究结论可为开展大苗机械化造林提供一种新方法,为生态植树机开发提供参考。

水库汇流区林木生态产权与农户持续参与水源涵养林保护——以黑河金盆水库汇流区为例
李敏,王雨格,王维理,孟全省
林业科学. 2022, 58(12):  74-88.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8
摘要 ( 113 )   HTML ( 1 )   PDF (1206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水源涵养林的外部性和现行“一刀切”的生态补偿标准,导致水库汇流区农户的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激励。探析林木生态产权对水库汇流区农户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的影响,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遵循产权细分是复杂产权实施有效途径的逻辑,将水库汇流区林木产权细分为经济产权和生态产权,并将生态产权纳入集体林权产权结构,从产权完整和产权稳定两个方面构建集体林权分析框架,利用黑河金盆水库汇流区708户农户微观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基于集体林权分析框架,探析水库汇流区林木生态产权对农户持续参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影响。结果: 以造营林投入表征农户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库汇流区农户水源涵养林保护的关键是是否“有利可图”。在林地使用权和处置权严格受限的情况下,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生态产权收益对农户的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集体林权产权结构中,影响农户造营林投入意愿的仅是生态产权收益,其他产权分项均不显著;在农户具有投入意愿的基础上,林地使用权、经济产权收益、生态产权收益均正向影响农户造营林投入强度,处置权(林地流转权)负向影响投入强度。在产权的稳定性方面,农户的林地征收风险预期越低,造营林投入的可能性越大,投入水平越高;由于林地调整会避开收获期,所以农户的林地调整预期仅负向影响造营林投入水平,对造营林投入意愿并无显著影响。集体林权的完整和稳定不仅对水库汇流区农户的造营林行为有重要影响,对行为的可持续性同样有重要影响,影响方向和显著性水平与产权分项对投入强度的影响基本一致。结论: 在林地使用权和处置权严格受限的情况下,获得生态产权收益是水库汇流区农户参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主要动机。水源涵养林的生态产权对农户的森林保护行为和行为的可持续性均有积极作用。明晰生态产权,创建生态产权市场可以作为优化水库汇流区集体林权制度,完善水源涵养林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的手段。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逻辑——基于5省1 086户农户的实证分析
廖文梅,林静,张广来,童婷
林业科学. 2022, 58(12):  89-103.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09
摘要 ( 79 )   HTML ( 4 )   PDF (1197KB) ( 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产权交易制度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考察不同区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异质性,为推动林地流转市场规范运行、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参考。方法: 首先,从正式制度的产权交易平台、非正式制度的民间流转中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村组干预3个层面出发,构建产权交易制度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逻辑框架;然后,基于浙江、江西、福建、四川、湖南5省1 086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产权交易制度对不同区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和分异特征。结果: 1) 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和村组干预可显著提高林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促进农户林地转入,增加林地转入面积,但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户林地转出;民间流转中介在显著活跃林地流转市场的同时能够加快农户林地转出。2) 产权交易制度对不同区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促进县城周边农户林地流转,民间流转中介的存在同时促进县城周边和远离县城农户转出林地,但对远离县城农户的影响程度大于县城周边农户;无论是县城周边农户还是远离县城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和林地流转面积均受村组干预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结论: 要重视正式制度在促进林地规模经营中的转入效应,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和村组干预可为工商资本下乡从事林地规模经营提供林地基础,并进一步挖掘林地确权的红利;同时不可忽视非正式制度在促进林地转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在偏远地区的促进效果是正式制度无法替代的。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交易市场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的林地产权交易平台,不断规范民间流转中介的发展,充分发挥村组在促进林地流转中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引导农户科学有序流转林地。

系数调整法在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张瑞琛,林镇江,杨思崟,王海艳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04-113.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10
摘要 ( 97 )   HTML ( 2 )   PDF (1046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价值量型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中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计量方法,针对当前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计量难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为完善价值量型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建议咨询方案。方法: 首先,以GZS为参照,采用系数调整法分别测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调整系数,结合GZS对应的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测算CDS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然后,将系数调整法测算的价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测算误差范围,并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采用系数调整法测算的CDS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59.97亿元,误差5.57亿元;保育土壤价值21.91亿元,误差-4.92亿元;固碳释氧价值74.77亿元,误差5.90亿元;净化大气环境价值30.74亿元,误差4.16亿元;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187.39亿元,误差10.71亿元,总体误差6.10%。结论: 1) 采用系数调整法评估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计量方法成本高、时效性差的问题,引入调整系数可大大降低对指标数据搜集的要求,有效节约地方政府开展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开支;2) 采用系数调整法评估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结果与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计量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反映森林资源生态服务效益的价值量,且满足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求;3) 针对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提出的评估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系数调整法,在理论上还可用于其他自然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探讨其他自然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计量提供理论基础。

综合评述
杨树农杆菌遗传转化研究30年
陈赢男,胡传景,诸葛强,胡建军,尹佟明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14-129.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11
摘要 ( 167 )   HTML ( 8 )   PDF (1257KB) ( 1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树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国土绿化和工业用材树种之一,精准高效培育速生、优质和高抗的杨树新品系是今后杨树育种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基础的基因工程育种已成为缩短林木育种周期、提升育种效率的核心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证实杨树是农杆菌的天然寄主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构建农杆菌介导杨树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已有研究报道,详细回顾了不同派系杨树树种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历程,系统整理了影响杨树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因素,并对杨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杨树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信息依据,为开发顽拗性木本植物和生产推广良种的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方案。

危害我国古建筑木构件的天牛类害虫
马星霞,李嘉欣,王麟,王艳华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30-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12
摘要 ( 241 )   HTML ( 8 )   PDF (7692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鞘翅目昆虫天牛幼虫在木材内部营钻蛀性生活,破坏木结构建筑或古建筑木构件,严重时短期即可导致建筑倒塌,极大影响木结构安全,系统性了解危害古建筑木构件的天牛类害虫种类、危害特性、防治和预防对古建筑保护工程勘察、预防性保护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全国各地古建筑和民居天牛危害相关报道,结合部分地区古建筑木构件虫害勘察实例,总结危害我国古建筑木构件的天牛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和寄主树种,梳理天牛危害识别技术及其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古建筑木构件天牛危害风险和预防措施。危害我国古建筑木构件的天牛种类主要有家茸天牛、家扁天牛、长角凿点天牛和槐绿虎天牛4种;全国各地古建筑木构件均有天牛危害侵染风险;预防天牛在古建筑上的危害重要的是维修工程中新更换木构件和墩接、加固用木材加工之前应预处理,包括原木剥皮、干燥处理、防腐处理等措施;应建立古建筑病虫害定期检查监测制度,及时发现虫害及时除治。

VCS市场运营对中国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示
盛春光,朱琦琦,齐雅萱,闫琦,王光玉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41-154.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13
摘要 ( 234 )   HTML ( 2 )   PDF (1478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分析VCS市场运营16年以来的先进模式,归纳总结VCS市场取得的实践经验,并深入思考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对中国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示,以期为国家主管部门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方法: 基于归纳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探究作为全球自愿碳市场重要组成的国际核证碳标准(VCS)市场在组织框架、制度体系、项目开发流程、登记交易规则等方面的运行机理。结果: 研究发现,VCS市场在实施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提升碳信用的环境完整性、注重项目的协同效益、搭建交易平台的标准化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项目预测方法和工具使用不一致而凭空产生碳信用的问题,Verra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碳信用被夸大的问题,Verra缺失碳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值得思考和防范。结论: 1) VCS市场对CCER市场建设的启示可以归纳为5点:一是注重项目规则的更新,提高碳信用质量;二是加强对审定与核证机构管理,提高碳核查质量;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四是鼓励开发具有协同效益的CCER项目;五是建立标准化的CCER市场,形成碳定价机制。2)对CCER市场建设提出6点建议:一是发挥国家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作用,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法规;二是统一试点碳市场CCER交易规则,建立标准化市场交易平台,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增强CCER市场活力;三是提高林业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强调项目的额外性和可信度;四是加强CCER市场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规则接轨、融入全球自愿碳市场体系;六是建立国际互认的CCER标准体系。上述启示和建议将是未来CCER市场建设的方向和发力点。

研究简报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青海省布尔汗布达山非保护地鸟兽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李叶,石永红,许显金,井发菊,石振亮,刘国虎,李迪强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55-163.  doi:10.11707/j.1001-7488.20221214
摘要 ( 123 )   HTML ( 1 )   PDF (14038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非保护地类型的青海省中部布尔汗布达山区域部分鸟兽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高原物种分布、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和资源管理计划等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5―10月、2019年3―5月,在布尔汗布达山海拔3 000~4 500 m范围内,共布设23个红外相机位点。结果: 累计相机日4 703个,有效独立照片共计2 868张,识别出22种兽类、25种鸟类,其中兽类分属5目10科,鸟类分属5目12科,另有家养动物4种。相对多度指数RAI前4种对兽类依次为岩羊(6.44)、喜马拉雅旱獭(5.12)、高原兔(2.59)、藏狐(2.17);对鸟类依次为藏雪鸡(4.72)、赭红尾鸲(3.36)、大石鸡(3.15)、红腹红尾鸲(2.59)。中国特有种对兽类有白唇鹿、马鹿、藏原羚3种;对鸟类有地山雀、大石鸡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列为濒危6种、易危2种、近危12种。结论: 红外相机的调查结果初步反映了当前青海省中部高原山地鸟兽资源状况,为进一步在非保护地类型的高原传统牧业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牧区管理和人兽冲突等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