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8-09-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及其应用
周广胜,郑元润,罗天祥,陈四清
林业科学. 1998, 34(5):  2-11. 
摘要 ( 1011 )   HTML ( 3 )   PDF (856KB) ( 7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林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植被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综合模型及北京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都能较好地反应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状况,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能较好地反应自然植被的NPP,而Chikugo模型的计算值偏小;同时,根据综合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趋势是东南沿海最高,依次向西北内陆递减,直至西北沙漠荒漠区最低;在全球增温条件下,自然植被NPP均有所增加,在湿润地区增加幅度较大,而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增加幅度较小。研究还表明,限制我国自然植被NPP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分供应不足。

沙地杨树刺槐人工混交林的改良土壤功能及养分互补关系
沈国舫,贾黎明,翟明普
林业科学. 1998, 34(5):  12-20. 
摘要 ( 765 )   HTML ( 0 )   PDF (684KB) ( 5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树刺槐混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沿河及滨海沙地上成功的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本文在简单介绍混交林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林地土壤养分改良及其种间N、P养分互补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杨树刺槐混交林生产力提高主要是因为林地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养分)的极大改善及树种间N、P养分的互补。混交林土壤N素养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林地土壤微生物活性高,加快了含N较高枯落物分解速度,增强了土壤氨化及硝化强度。而杨树刺槐种间的N、P养分互补则主要表现在混交林中杨树可将吸收入体内的P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相邻的刺槐,而刺槐则可将固定的N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杨树,而且N、P转移的强度很大。这种奇妙的树种间养分互补机制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幼林期生产力提高是有重大意义的。

引种针叶树种矿质元素浓度及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
林睦就,薛萍,张云跃,谢旭东,王轶民
林业科学. 1998, 34(5):  21-28. 
摘要 ( 608 )   HTML ( 0 )   PDF (546KB) ( 5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8~10年生的引种试验林为取材对象,分别在1992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3年1月30日,同时采15个树种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矿质元素浓度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元素浓度高低总趋势为N>K>Ca>P>Mg。松属中单维管束亚属和双维管束亚属分别表现为富N、Mg和K、P两种元素含量型。树种间Mg元素季节动态存在显著多样性, N、P、K、Ca动态模式松类树种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车克钧,傅辉恩,王金叶
林业科学. 1998, 34(5):  29-37. 
摘要 ( 638 )   HTML ( 0 )   PDF (886KB) ( 6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 %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冰川退缩,河川径流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子代测定
陈强,常恩福,董福美,范国才,尹嘉庆
林业科学. 1998, 34(5):  38-44. 
摘要 ( 652 )   HTML ( 0 )   PDF (478KB) ( 4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 %、65.60 %、219.84%和269.57 %,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 %、107.11%和59.79 %,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刺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无性系测定的比较研究
朱延林,董铁民,田野,佟超然
林业科学. 1998, 34(5):  45-52. 
摘要 ( 685 )   HTML ( 0 )   PDF (759KB) ( 5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同一批优树繁殖成无性系和实生家系子代分别建立遗传测验林, 12年生时进行树高、胸径、主干高、单株材积4个性状测定,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并进行各自优良无性系或家系的选择,最后比较两种选择策略的遗传进度、遗传增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表型变异系数比家系间大76 %以上,遗传变异系数大70 %以上,按20 %的入选率,入选无性系的遗传增益比入选的家系高128%以上,因而对刺槐改良采用优树无性系选择的效果比实行有性繁殖的种子园好。

中国3种松干锈菌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程东升,梁惠燕,薛煜,潘学仁,李武汉
林业科学. 1998, 34(5):  53-60. 
摘要 ( 665 )   HTML ( 0 )   PDF (620KB) ( 5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RAPD手段分析了我国3种松干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C. flaccidumC. quercuum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用5个随机引物从10个菌株(含1个不同属参照菌株)中检测出51个多态DNA片段进行聚类分析, 3种锈菌清晰地显示为不同类群,此结果为传统分类的成立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3种锈菌中C.ribicolaC.f laccidum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同由症状和冬孢子寄主反映出的相似关系一致。种内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其程度小于种间差异。锈孢子及冬孢子寄主都不同的C. flaccidum菌株间差异明显,可能反映着专化型分化的遗传学基础。不同松树寄主的C.quercuum菌株间也存在差异,暗示我国的C. quercuum同北美一样存在对松类的寄生专化性分化。研究结果还提示松干锈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同寄主有关,而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分子结构与杀线活性间关系
赵博光
林业科学. 1998, 34(5):  61-68. 
摘要 ( 751 )   HTML ( 2 )   PDF (349KB) ( 5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培养基法和棉球法测定了苦豆碱、野靛碱、甲基野靛碱、苦参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两种生测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致,表明苦豆碱的杀线活性最强,其log(1/ID50)(MOL棉球)=8.67,与文献中用同样方法测定的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其它7种双稠哌啶类生物碱的杀线活性相比较,它也是最强。本文提出了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强弱主要受其分子结构中官能团对的类型及其中的官能团的类型控制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推测了具高杀线活性的生物碱的分子结构。

引起杨树湿心材的一种病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Matsushima) Nirenberg
晁龙军,曾大鹏,孙福在,赵廷昌,刘春静
林业科学. 1998, 34(5):  69-73. 
摘要 ( 78 )   HTML ( 2 )   PDF (349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杨树湿心材是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病害。1995~1996年从湖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及北京地区的20多种杨树的根、干部取样,分离到一种真菌,此菌在杨树的根、干部都有广泛的分布,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据Nelson, T.M.(1983)《Fusarium Species》,此菌被鉴定为Fusarium proliferatum (Matsushima) Nirenberg。室内和田间的多次接种结果表明, F.proliferatum致病力强,能产生典型的湿心材症状,是引起我国杨树湿心材的主要病原之一,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报道。电镜观察表明,此菌能破坏杨树导管—射线间纹孔膜,与国内外有关纹孔膜的报道一致。本文还讨论了细菌及生理因素在湿心材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温度周年变化与桑树植原体消长的关系
戴群,刘秉胜,何放亭,陈子文
林业科学. 1998, 34(5):  74-78. 
摘要 ( 707 )   HTML ( 0 )   PDF (359KB) ( 5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了植原体在桑树体内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显示,茎部中植原体的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升高, 7月达到最大,而冬季检测不到,叶部与茎部相似但植原体的含量在8月达到最大;根部全年均含有植原体,含量较低。结果表明,桑树植原体在寄主体内的消长与温度的周年变化有关。

中国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泥甲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叶蜂科)
盛茂领,高立新,张红斌
林业科学. 1998, 34(5):  79-82. 
摘要 ( 678 )   HTML ( 0 )   PDF (266KB) ( 5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记述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一种新天敌:毛面泥甲姬蜂Bathythrix cilifacialis Sheng, sp.nov.,指出了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特征。简要报道了它的生物学。

杨始叶螨滞育研究
孙绪艮,李波,周成刚,李占鹏
林业科学. 1998, 34(5):  83-88. 
摘要 ( 692 )   HTML ( 0 )   PDF (357KB) ( 4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始叶螨Eotetranychus populi(Koch)是危害杨、柳科植物的重要害螨。研究结果表明,该螨以受精雌成螨滞育,为长日照(13h/d以上)发育,短日照(11h/d)滞育型;临界光照时间为12h/d左右;光周期感应螨态为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的连续2个发育阶段。在相同短日照(10h/d)下,较低温度(21℃以下)促进滞育,较高温度(25℃)抑制滞育。

关于林火管理经济学的研究与探讨
林其钊,任晓宇,王清安,范维澄
林业科学. 1998, 34(5):  89-95. 
摘要 ( 633 )   HTML ( 0 )   PDF (575KB) ( 4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林火管理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利用其他用途的经济资源对林火进行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整体效益的一门科学。本文定义了林火管理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林火管理经济学的特点、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描述了林火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相信林火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提高我国的林火管理水平,提高制定林火管理目标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罗建举,曹琳,杨建林,韦善华
林业科学. 1998, 34(5):  96-102. 
摘要 ( 732 )   HTML ( 0 )   PDF (529KB) ( 6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5种施肥处理下的9年生尾叶桉纸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讨论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抽提物含量和戊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处理会显著提高木材中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和戊聚糖含量,而且施肥量愈大,木材中戊聚糖含量愈高。

木质室内装饰材料对环境湿度的调节功能Ⅰ
罗金洪,赵广杰,曹金珍
林业科学. 1998, 34(5):  103-111. 
摘要 ( 607 )   HTML ( 0 )   PDF (574KB) ( 5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弄清楚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木质室内装饰材料对环境湿度的调节功能及其规律,本研究采用外型尺寸为20cm×20cm×30cm的不锈钢封闭箱体,在箱体的内表面分别饰以木质和非木质材料。调控箱体外温度在20℃~33℃范围内变化,测定了封闭箱体内环境温度T、相对湿度H和绝对湿度的对数log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log hT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十分高的线性关系,用其关系曲线的斜率b值能够评价材料的调湿性能。按材料调湿性能参数b值的大小,本研究对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瓷砖、壁纸和聚胺酯饰面椴木三合板等多种材料作了湿度性能区分。椴木三合板的b值随着气积比A/V的增大呈曲线上升趋势。聚胺酯饰面椴木三合板的b值比未饰面时降低了2/3左右。在温度上升初期阶段,木质材料和非木质材料的环境湿度的变化趋势是截然相反的。

综合评述
热带树木构筑学研究概述
臧润国,蒋有绪
林业科学. 1998, 34(5):  112-119. 
摘要 ( 684 )   HTML ( 2 )   PDF (701KB) ( 5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带树木构筑型研究是热带树种结构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叙述了热带树木构筑学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热带树木的不同形成方式及构筑的主要要素。树木不同部分的发育顺序、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方式、树木的延长生长与分枝方式等是热带树木构筑型的主要分类要素。构筑型和构筑模式都隐含了树木形态结构动态变化的概念。热带植物学家根据热带树木的构筑要素,将世界上所有的树木划分为23个基本的构筑模式类型,本文对这23个构筑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叙述,并应用检索表和系列图式阐明了它们的异同点,为开展中国热带树木构筑型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研究简报
侧柏人工幼林年生长动态及其与水热关系研究初报
薄颖生,韩恩贤,罗伟祥
林业科学. 1998, 34(5):  120-126. 
摘要 ( 641 )   HTML ( 0 )   PDF (484KB) ( 5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尾松种子产量预测方法初步研究
周志翔,宋丛文,冯春莲
林业科学. 1998, 34(5):  127-131. 
摘要 ( 622 )   HTML ( 0 )   PDF (367KB) ( 4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