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07-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科技撑起一片绿色天地
孙长春
林业科学. 2001, 37(4):  1-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1
摘要 ( 552 )   HTML   PDF (158KB) ( 6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几个树种的林冠降雨特征
王彦辉
林业科学. 2001, 37(4):  2-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2
摘要 ( 779 )   HTML   PDF (183KB) ( 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机制和数量关系上研究了毛竹、杉木和刺槐人工林的林冠对降雨雨谱和雨滴动能的影响,这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的水土保持和水文效益的基础。结果表明,林冠降雨的雨滴直径(D,mm)大小分布即雨谱基本不受空旷地降雨类型和强度的影响,表现出相当稳定的特征。当采用F=1-exp(-(10D/α) n)表示林冠降雨雨谱时,毛竹、杉木和刺槐的α值分别为2.7718、2.5939、2.5112;n值分别为1.7593、1.9175、2.6126。林冠降雨单位水体雨滴动能也基本不受林外降雨类型和强度影响。当降落高度足够大从而所有雨滴都能达到终点速度时,毛竹、杉木、刺槐的林冠降雨单位水体雨滴潜在动能为24.163J·m-2mm-1、23.214J·m-2mm-1和23.713J·m-2mm-1,表现为所研究3个树种之间的差别很小。本研究建立了依据给定降落高度(H ,m)计算这3个树种林冠降雨单位水体雨滴动能的模型,毛竹为ec=24.129[1-exp(0.0023H2 - 0.3259H) ],杉木为ec=23.214[1-exp(0.0025H2 - 0.3409H) ],刺槐为ec=23.713[1-exp(0.0015H2 - 0.3467H) ]。林冠降雨单位水体雨滴动能随降落高度降低而减小的程度表现为在0~5m范围内最强烈;在5~10m范围内较明显;在10m以上时则不再很明显。文中还确定了研究地区空旷地降雨单位水体雨滴动能与降雨类型和强度的关系,讨论了对林冠影响降雨动能进行数量化评价的方法和进行区域评价的途径。

川西云杉人工林养分含量、贮量及分配的研究
刘兴良 肖林 宿以明 向成华 邹伯才
林业科学. 2001, 37(4):  10-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3
摘要 ( 679 )   HTML   PDF (179KB) ( 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定标准法、标准木法对四川西部林区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植物子室中,营养元素总贮量为1229.502kg·hm-2,其中乔木层贮量为949.362kg·h-2,贮量最多,占77.22% ,灌木层、草木层、苔藓层及枯落物层分别为42.856kg·hm-2(3.4%)、15.951kg·hm-2(1.30.%)、15.361kg·hm-2(1.25% )和205.972kg·hm-2(16.73%) ;人工林生态系统5种大量元素的积累为211696.097kg·hm-2,其中土壤子室为210493.2kg·hm-2,占系统总贮量的99.432%,植物子室为1202.892kg·hm-2,占系统总贮量的0.568%;比较分析了迹地、人工林及原始林土壤子室的养分状况,其养分能够满足人工林的正常生长,但密度过大是人工林26年后生长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
初庆刚 胡正海
林业科学. 2001, 37(4):  19-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4
摘要 ( 641 )   HTML   PDF (1168KB)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4个阶段。阶段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锇物质,以及嗜锇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2 :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渐形成,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锇油脂的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粘液细胞发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内纤维素壁形成以后的油细胞发育而来,其细胞质中不断产生以同心圆或螺旋线方式排列的多膜结构,并充满整个细胞腔,最后多膜结构解体而成为丝状或颗粒状的粘液;另一种是由已完全成熟的油细胞发育而来,其油囊中的油呈不均匀的状态,并产生局部降解点,逐渐扩大,最后油完全降解成颗粒状或丝状的粘液。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Ⅱ.——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人为因素与社会因素探讨
孙长忠 沈国舫
林业科学. 2001, 37(4):  26-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5
摘要 ( 744 )   HTML   PDF (173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利用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仅达国有林的44.6%,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了28%;据估算,我国人工林林分中,在立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真正未做到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0%左右,所造成的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幅度为5%左右;而树种区域扩张与非高产区大面积造林,以及种源混乱、逆向选择等树种层次所造成的非适地适树,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非主要由营林技术所致,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是自然、社会因素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银杏遗传变异研究之一——种核性状的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
张云跃 马常耕 林睦就 李柏海
林业科学. 2001, 37(4):  35-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6
摘要 ( 698 )   HTML   PDF (142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银杏全分布区200多个单株种核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种核特征有一定的不同,但气候区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别更大。表明遗传改良以在遗传变异丰富的群体内开展基因型选择最有前途,但考虑到适应性,育种还应立足于本气候区群体。

马褂木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选择
李建民
林业科学. 2001, 37(4):  41-4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7
摘要 ( 656 )   HTML   PDF (187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设置在福建省邵武市的马褂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15个种源) 8年生测定材料,首次系统研究了造林死亡率、侧枝形成分叉干率、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等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地理分异模式,结果显示,马褂木种源效应非常显著,但由于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小种群效应和距离隔离效应等,除木材基本密度受产地经度影响外,上述诸性状多呈随机分布,不存在典型的倾群变异模式。通过系统聚类仅可将马褂木粗略地划分成2个聚类大组和4个聚类亚组,并按照纸浆材和胶合板材不同培育目标,分别选择确定了相应的优良种源。研究发现,马褂木对立地环境反应敏感,种源与立地环境互作显著,在商品林建设时应予充分重视。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灌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程积民 万惠娥 杜锋
林业科学. 2001, 37(4):  50-57.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8
摘要 ( 625 )   HTML   PDF (165KB) ( 8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灌草植被退化严重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提出了灌草植被封育、改良、立体配置等快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草地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适宜封育期为3~5a,产草量可提高5.1~7.5倍。大针茅适宜封育期为5a ,产草量可提高1.5~5.0倍;改良草地最佳组合荒山穴播为本氏针茅+杂类草、达乌里胡枝子+本氏针茅群落,产草量提高6.1~6.4倍。撂荒地开沟种植为本氏针茅+冷蒿、本氏针茅+红豆草、本氏针茅+达乌里胡枝子群落,产草量提高4.6~4.8倍。荒山隔带耕翻种植为芨芨草、本氏针茅+紫花苜蓿、本氏针茅+老芒麦、达乌里胡枝子+本氏针茅群落,产草量提高4.5~6.5倍;灌草立体配置结合工程整地措施,建立了以柠条+芨芨草、沙棘+草木樨和山桃+芨芨草为主的集流灌草配置模式,现已形成可更新的稳定的灌草群落类型。该体系的组装配套与试验、示范、推广为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灌草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苦楝引诱防治星天牛研究
黄金水 何学友 叶剑雄 黄衍庆 高美玲
林业科学. 2001, 37(4):  58-6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09
摘要 ( 758 )   HTML   PDF (167KB) ( 9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苦楝(Melia azedarach)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00m以上,6~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71.6%,星天牛在苦楝树上的取食、停歇及交配时间每次一般在2~7h之间;诱饵树以设置在通风向阳的林道旁或郁闭度较小林分的林窗中为宜,距寄主植物有一定距离的林缘更佳。以5种溶剂在常温下浸泡苦楝树叶及嫩枝皮,用其浸提液制成滤纸和木块诱芯,对星天牛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以甲苯、丙酮、乙醇3种溶剂的效果较好,单头次啃咬诱芯最长时间达37min 46s,且雌虫在诱芯上表现出产卵动作;红外光谱仪测试及引诱效果分析认为苦楝树中具有活性的引诱成份为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林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苦楝诱饵树上喷施农药毒杀星天牛时,以8%绿色地雷300倍液为首选,可每25d喷药1次;而用50%甲胺磷400倍液、40%氧化乐果400倍液应每半个月内施药1次为佳。

空气污染对银杏和白蜡树上康氏粉蚧种群的影响
周霞 汤祊德 谢映平
林业科学. 2001, 37(4):  65-7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0
摘要 ( 638 )   HTML   PDF (161KB) ( 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在城市空气污染环境中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在银杏树(Ginkgo biloba)、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上种群密度变化,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城市空气中SO2 和Pb在树体、虫体、天敌体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1)首次确认和发现康氏粉蚧以银杏树为寄主,并造成严重危害。(2 )空气污染物SO2 、Pb可被树体、虫体和天敌吸收,并在体内积累。(3)在污染严重的市中心,气温升高,空气污染物SO2 、Pb增多,促进康氏粉蚧发育,产卵期提早2~3天,产卵量增加。(4)空气污染程度与树体含污量和康氏粉蚧虫口密度呈正相关,污染愈重树体内S和Pb积累量愈高,在高污染区内银杏树韧皮部和叶片含Pb总量比中—轻度污染区增加10.1%~15.3% ,含S总量增加13.9%~22.0% ,白蜡树分别增加5.7%~11.9% ,及4.5%~7.8%。树体含污量愈高,虫口密度也愈大,在重污染区银杏树和白蜡树上虫口密度为76.8头 枝及43.1头 枝;中—轻度污染区在两种树上分别为16.4~2.8头 枝及13.7~2.5头 枝。(5)在重污染环境中银杏树体内氨基酸组分发生变化,有13种氨基酸超过清洁对照区,增幅达24.4%~76.19% ,可溶性糖增加6.46%。(6)康氏粉蚧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大发生,是寄主树种抗虫性下降和营养条件改变,天敌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虫体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能综合作用的结果。

小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张金桐 孟宪佐
林业科学. 2001, 37(4):  71-7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1
摘要 ( 654 )   HTML   PDF (160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eris Staudinger)雄蛾触角对标准化合物Z3-14:Ac、Z3E5-14:Ac、E3-14:Ac和Z9-14:Ac有明显的电位反应。但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只有Z3-14:Ac对小木蠹蛾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具有专一性。一个含500μgZ3-14:Ac的诱捕器日平均诱蛾2.66头,为一头活雌蛾日诱蛾数的1.8倍。成虫发生期诱蛾量的变化能准确反映林间小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性诱剂Z3-14:Ac的发展,为小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松材线虫病感病松树中致萎毒性物质的研究
曹越 韩正敏 李传道
林业科学. 2001, 37(4):  75-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2
摘要 ( 708 )   HTML   PDF (137KB) ( 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取和粗提纯,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中不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自然感病死后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在。表明毒性物质与苯乙酸和2 甲氧基肉桂酸有关,苯甲醛则是松树正常的代谢产物。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均为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物质。说明感病松树中的毒性物质是松树组织由于松材线虫侵染而产生的异常代谢产物,应称之为致萎毒性物质。

针叶树材管胞气体渗透流阻及其渗透系数
鲍甫成 侯祝强
林业科学. 2001, 37(4):  80-87.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3
摘要 ( 660 )   HTML   PDF (169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叶树材气体渗透性与气体在管胞中的流动特性和规律紧密相关,研究管胞的气体渗透流阻,可以获得关于针叶树材气体渗透性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从针叶树材管胞解剖结构出发,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导出了管胞3个纹理方向渗透气体流阻的数学表达式,并由此计算了针叶树材管胞的气体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管胞流阻可以描述气体渗透阻力的分布情况,反映气体渗透性在3个纹理方向的差异,在木材细胞层次揭示针叶树材气体渗透性的机制。

手提二冲程汽油机镀双金属气缸的研究
刘长生
林业科学. 2001, 37(4):  88-9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4
摘要 ( 656 )   HTML   PDF (137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提二冲程汽油机在我国的产量较大。但受气缸工作特点、结构、材料和表面强化技术的限制,它的使用寿命一直低于800h。本文作者从摩擦学的角度出发,对气缸寿命不长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新型的镀双金属气缸。试验数据表明,在当前国内制造厂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将气缸的寿命提高到1000h。

樟树人工林株间株内材性变异及其材性预测的研究
徐有明 江泽慧 费本华 林汉
林业科学. 2001, 37(4):  92-9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5
摘要 ( 1225 )   HTML   PDF (157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樟树人工林株内纤维长度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递增,而后趋于稳定;木材基本密度髓心处稍大,由髓心向外先稍递减而后递增,再趋于稳定;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性状与生长轮年龄关系模型可用来预测其性状值。樟树木材幼龄期约为7~9a,株内幼龄材基本密度较成熟材小1.0%~9.9%,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基本密度差异多不显著;其浸提物含量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差异不显著。纤维长度株内变异系数大于株间,木材基本密度均值和浸提物含量二性状则是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生长速度对樟树木材纤维长度、基本密度、浸提物含量等性状影响不显著。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伐区采集作业模式选优
周新年 游明兴 邱仁辉 杨玉盛 潘仁钊
林业科学. 2001, 37(4):  99-10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6
摘要 ( 664 )   HTML   PDF (155KB) ( 6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计算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定位测定由诸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土等指标变化量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确定伐区生产工艺提供科学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作业模式是伐区采集作业的优化作业模式,这一结论适合类似试验条件的林区借鉴。

低毒防腐剂百菌清及铜制剂对木材尺寸稳定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蒋明亮
林业科学. 2001, 37(4):  107-1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7
摘要 ( 704 )   HTML   PDF (142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百菌清(CTL)、氨溶季铵铜(ACQ)、氨溶柠檬酸铜(ACC)处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后对木材尺寸稳定性及MOE MOR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剂量11.48kg/m3的百菌清处理的毛白杨外,以上防腐剂处理试材后吸水至饱和时的尺寸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幅度为3.9%~28.0%;各处理对抗弯弹性模量(MOE)影响幅度不大,其中对于马尾松,MOE差异不明显,对于毛白杨,各处理对MOE稍有增加(百菌清乳剂处理除外) ,幅度6.3%~8.1%之间。各制剂处理马尾松、毛白杨后对抗弯强度(MOR)影响不明显。

综合评述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
肖辉林
林业科学. 2001, 37(4):  111-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8
摘要 ( 748 )   HTML   PDF (155KB) ( 1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大气污染而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量,在许多地区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需求。氮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H+ 离子的产生与消耗有重要影响。NH+4和NO-3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影响着土壤-土壤溶液系统的酸化速率。过剩的氮沉降将增加NH+4的硝化和NO-3的淋失,加速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对森林有危害作用。

研究简报
天然格氏栲林乔木层种群种间关联性研究
刘金福 洪伟 樊后保 林荣福
林业科学. 2001, 37(4):  117-1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19
摘要 ( 651 )   HTML   PDF (162KB) ( 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杨万勤 钟章成 陶建平 何维明
林业科学. 2001, 37(4):  124-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20
摘要 ( 634 )   HTML   PDF (137KB) ( 8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落叶松根际pH值与供磷水平及土壤磷有效性的关系
白尚斌 张彦东 王政权
林业科学. 2001, 37(4):  129-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21
摘要 ( 653 )   HTML   PDF (146KB)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DVI在澜沧江流域山区林地覆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甘淑 何大明 袁希平
林业科学. 2001, 37(4):  134-13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22
摘要 ( 618 )   HTML   PDF (105KB) ( 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优树分子遗传变异的研究
李梅 施季森 何祯祥 易能君
林业科学. 2001, 37(4):  137-14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23
摘要 ( 662 )   HTML   PDF (196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锯齿齿形CAD及数控加工
刘庆民 刘晓荣 陈亚军
林业科学. 2001, 37(4):  142-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424
摘要 ( 602 )   HTML   PDF (123KB)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