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1-09-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杉木林的密度管理与长期生产力研究
盛炜彤
林业科学. 2001, 37(5):  2-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2
摘要 ( 721 )   HTML   PDF (163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7~1999年,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9a生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6个固定样地,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13a的连续观测,土壤肥力变化作了9a变化测定,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进行了8a的测定。结果表明,凡经间伐的林分,林下植被获得了良好发育,13a中林下植被种类达到了30~36种,盖度达到80%~90%,而生物量达到5t·hm-2 以上。未经间伐密度较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发育较迟,比间伐林分推迟8~9a。适度间伐不会产生不利于地力维护的水土流失,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可提高微生物数量,达2.42倍。林分密度低而林下植被发育好的林分,枯落物分解速度快。杉木中龄林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特别是16~30cm的土壤,水解N和速效P含量下降,速效N下降最明显。林分密度大,生长量大的林分,速效N、P下降幅度也大。因此,通过间伐适当降低林分密度,对维护土壤肥力有较大作用,因而有利于林地保持长期生产力。

杉木、马尾松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林业科学. 2001, 37(5):  10-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3
摘要 ( 670 )   HTML   PDF (126KB) ( 7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速效养分增加。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张彦东 沈有信 白尚斌 王政权
林业科学. 2001, 37(5):  16-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4
摘要 ( 750 )   HTML   PDF (176KB) ( 8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土钻法调查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系分布,并在温室内用盆栽和床栽方法测定了混栽及纯栽水曲柳、落叶松的根系生长。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在混交林中,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水平分布不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水曲柳带内1、2行间,水曲柳根密度分别为3237.2g·m-3 和3130.2g·m-3,无明显差异。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落叶松带内1、2行间,落叶松的根密度分别为939.4g·m-3 和2745.3g·m-3,差异明显。水曲柳根系有向落叶松带伸展的趋势,而落叶松根系的分布则受到水曲柳的抑制。混交林中根系的垂直分布更加均匀,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内根量分别占总根量的41.9%、28.7%和29.4%。而水曲柳纯林中分别为61.0%、31.6%和7.4% ;落叶松纯林中分别为55.6%、27.9%和16.5%。温室栽培实验表明:无论盆栽和床栽,混栽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纯栽,尤其是≤2mm细根生物量增加明显,盆栽时增加28.8% ,床栽时增加36.5%。而混栽时落叶松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纯栽。水曲柳的地下 地上比较高,约是落叶松的2倍。水曲柳的根生物量约是落叶松的4~6倍。上述结果说明,水曲柳的地下竞争能力高于落叶松,水曲柳在地下竞争上的优势是导致混交林中水曲柳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岭估计研究以RS和GIS为基础的森林郁闭度估测
李崇贵 石强 赵宪文 田永林
林业科学. 2001, 37(5):  24-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5
摘要 ( 648 )   HTML   PDF (189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估计(LS)及岭估计(R)原理,利用平均残差平方和准则,从样地对应的RS和GIS信息中,用计算机仿真方法筛选出影响郁闭度估测的主要信息。在分析LS估计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岭估计建立郁闭度估测方程。实例分析表明,当在影响郁闭度估测的变量间存在复共线性时,岭估计比LS估计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银杏叶片色素含量与黄酮含量关系的研究
程水源 王燕 李俊凯 陶宗娅
林业科学. 2001, 37(5):  31-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6
摘要 ( 731 )   HTML   PDF (144KB) ( 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银杏极短枝叶片叶绿素、花青苷和黄酮含量进行全周期测定,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分别于1999-07-04和1999-11-01达到高峰,其中后1次峰值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叶绿素含量于1999-06-13达到最高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花青苷含量变化趋势与黄酮类似,但波动幅度较黄酮大。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黄酮与花青苷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叶黄酮) =220.9558- 0.7722X1(叶绿素) +0.4343X2 (花青苷) ,回归模型经F测验达1%显著水平。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调控黄酮含量进行了讨论。

干旱对沙棘休眠、萌芽期内源激素及萌芽特性的影响
李丽霞 梁宗锁 韩蕊莲
林业科学. 2001, 37(5):  35-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7
摘要 ( 652 )   HTML   PDF (178KB) ( 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a生中国沙棘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棘苗木水分生理状况,内源GA1/3 及ABA水平与萌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导致苗体含水量、水势、自由水含量下降,显著提高冬季休眠与春季萌动期的内源ABA水平而降低内源GA1/3 含量,GA1/3/ABA降低,较晚达到萌动所需的调控阈值,萌芽延迟。重度胁迫下苗木延迟达25d且萌芽后生长缓慢。长期土壤中度干旱条件下沙棘苗萌芽期亦略有延迟,萌芽后生长略有抑制。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少瑜 吴丽圆 李江文 项伟 周云
林业科学. 2001, 37(5):  41-4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8
摘要 ( 703 )   HTML   PDF (364KB) ( 7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5种等位酶,并以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5个酶系统,分析了滇西北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0.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0.302;预期值为0.3320;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2.05;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1.466。对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种群间的分化占14.66%,总的基因多样性约85%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118。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黄宝龙
林业科学. 2001, 37(5):  49-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09
摘要 ( 641 )   HTML   PDF (162KB) ( 7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北京低山区两种人工林土壤中N2O排放通量的研究
孙向阳 徐化成
林业科学. 2001, 37(5):  57-6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0
摘要 ( 656 )   HTML   PDF (166KB) ( 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主要的排放源是土壤。本研究采用静态封闭箱式技术在1997~1998年对北京西山低山区元宝枫和油松人工林地土壤中N2O的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土壤为大气N2O气体的一个重要的源,年平均排放通量为3.16μg·m-2h-1,变动范围为- 1 2~7 92μg·m-2h-1。林地土壤N2O的排放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甚至出现负值。排放通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测定时前5d内降水量等因子。研究还表明N2O的排放通量有一定的日变化趋势;6:00出现最低点,9:00和18:00出现最高点。

毛白杨嵌合体扦插生根相关理化特性分析
宋金耀 何文林 李松波 刘永军 孙艳军
林业科学. 2001, 37(5):  64-67.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1
摘要 ( 691 )   HTML   PDF (167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自宁晋县获得的毛白杨嵌合体扦插生根过程的动态跟踪分析表明,嵌合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扦插初期呈上升趋势,第5d升至高峰,之后下降,第7d至低谷,第17d又出现一高峰,而毛白杨没有此规律,并且前期与此恰好相反;酚类、黄酮类物质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相似,也有两个高峰,毛白杨中变化与嵌合体相反,且含量高于嵌合体;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与过氧化物酶刚好相反。试验证明嵌合体易生根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及酚类、黄酮类含量密切相关,是协同作用的综合结果,而毛白杨不易生根也恰是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秋水仙碱处理白杨雌花芽培育三倍体植株的研究
李云 朱之悌 田砚亭 张志毅 康向阳
林业科学. 2001, 37(5):  68-7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2
摘要 ( 693 )   HTML   PDF (174KB) ( 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以及不同方法处理毛新杨、银腺杨、银毛杨雌花芽诱导其雌配子染色体加倍,经杂交获得种子后,当年播种育苗,并在苗期进行表型初选,然后对初选的入选群体进行染色体数目镜检,其中从表现生长速度快、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的入选群体中检测出13株三倍体植株。试验结果表明:①水培雌花枝1~5d期间是处理雌花芽诱导雌配子染色体加倍的有效时期;②三种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方法诱导雌配子染色体加倍培育三倍体均有效,其中以瓶浸法处理效果较好;③秋水仙碱处理浓度以0.25%和0.50%有效,其中以0.50%较佳。④从入选群体中检测出的三倍体植株在苗期表现出巨大性和速生特性。

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
吴楚材 郑群明 钟林生
林业科学. 2001, 37(5):  75-8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3
摘要 ( 774 )   HTML   PDF (149KB) ( 1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南方有代表性的森林游憩区进行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较大。(2)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正相关。(3)森林游憩区中水体对负离子水平的影响较大。其中动态水大于静态水,瀑布大于溪流。(4)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还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和年变化。(5 )建筑材料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木霉菌对杨树树皮溃疡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高克祥 刘晓光 郭润芳 淮稳霞 张敏
林业科学. 2001, 37(5):  82-8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4
摘要 ( 808 )   HTML   PDF (518KB)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哈茨木霉(Trichodema harzianum)T88菌株和深绿木霉(T.atroviride)T95菌株分别与杨树烂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和杨树水泡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片对峙培养;并研究了两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菌落的影响和其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两种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结果表明:对峙培养中木霉菌T88和T95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木霉菌均能产生挥发性代谢物质并不同程度地抑制病菌菌落的生长,在密闭条件下T95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0.30%。两种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质可以强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重,并具有热稳定性。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木霉菌的菌丝在病原菌的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并在其上产生钩状分枝、吸器或附着胞吸附于病原菌的菌丝上,或穿透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或使病原菌的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

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及品系的选择
温秀军 孙朝晖 孙士学 史忠儒 陈德廷
林业科学. 2001, 37(5):  87-92.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5
摘要 ( 986 )   HTML   PDF (140KB) ( 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6个枣树品种和1个酸枣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及河北太行山区主栽品种婆枣的45个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利用连续两年嫁接病皮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山西果树研究所中国枣树基因库的5个枣树品种砘子枣、马牙枣、长红枣、哈蟆枣、壶瓶枣及河北唐县的婆枣和酸枣两个品种的抗病性。通过四年的跟踪观察,以上7种枣树的发病率分别是100%、78.5%、66.67%、0%、0%、100%、80%。结果表明,壶瓶枣和蛤蟆枣对枣疯病具有高度抗性。利用连续3年2次嫁接病皮和1次嫁接病枝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太行山区七县的婆枣45个单株112株根蘖苗的抗病性,经4年观测,结果有3个单株6根蘖苗经过三次测定苗木未疯,表现出了很强的抗性。

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槐小卷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林业科学. 2001, 37(5):  93-9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6
摘要 ( 706 )   HTML   PDF (147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绿和黄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粘胶面积为500.0cm2 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250.0cm2 和166.7cm2 的诱捕效果;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500.0cm2 的白颜色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最佳。

黄斑卷蛾性诱剂的合成与田间诱蛾活性试验
刘玉秀 韩艳 孟宪佐
林业科学. 2001, 37(5):  97-9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7
摘要 ( 644 )   HTML   PDF (148KB) ( 6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斑卷蛾(Acleris fimbriana Meyric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反)-11,13-十四碳双烯醛(简式E11,13-14:Ald)。从易得的原料出发,通过Wittig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及其类似物。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E11,13-14:Ald对黄斑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最佳剂量为1.0mg。单一的(反)-11,13-十四碳双烯-1-基醋酸酯对黄斑卷蛾没有引诱作用,但对E11,13-14:Ald的诱蛾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反)-11,13-十四碳双烯 1 醇和(反)-11-十四碳烯-1-醇,(反) -11-十四碳烯醛对E11,13-14:Ald的诱蛾活性有抑制作用。

混沌动力学在森林工程中的应用初探
董军 窦邃
林业科学. 2001, 37(5):  100-10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8
摘要 ( 599 )   HTML   PDF (179KB) ( 8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中简述了混沌动力学的发展状况,进一步以森林工程学为背景提出了诸如非线性森林工程动力系统等概念及有关研究对象、方法,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算例加以说明,最后对混沌动力学在森林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东北林区64种木材腐朽菌木材分解能力的研究
池玉杰
林业科学. 2001, 37(5):  107-1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19
摘要 ( 726 )   HTML   PDF (137KB) ( 10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常规重量分析法,分别测定了64种木材腐朽菌对红松、青杨、白桦木块的木材分解能力,测定了受菌侵染46d后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和木块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木腐菌的木材分解能力显著不同。采自长白山林区的厚黑层孔菌Nigrofomes castaneus(Imaz.)Teng是木材分解能力最强的褐腐菌,它分别引起白桦、青杨、红松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为64.9%、52.2%和16.9%;白干酪菌(Tyromyces albidus)、灵芝(Ganoderma lucidum)、冬拟多孔菌(Polyporellus brumalis)、三色革裥菌(Lenzites tricolor)、棱孔菌(Favolus alveolaris)、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等是几种木材分解能力强和较强的白腐菌。

长江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生长与材性的比较研究
王朝晖 费本华 任海青 郝刚
林业科学. 2001, 37(5):  113-1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20
摘要 ( 741 )   HTML   PDF (1282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长江滩地意杨的生长和木材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着重讨论长江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在树高、胸径生长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杨树胸径生长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分析研究腐朽木和正常木在年轮宽度、含水率、木材密度、干缩率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腐朽木和正常木细胞壁层的差异和菌丝在木材细胞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地势低是导致杨树立木腐朽的直接原因;腐朽对杨树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及木材材性有显著影响;腐朽材内部生材含水率远低于正常材内部生材含水率,这是由于腐朽杨树内部导管比量明显比正常材低导致其输导水分功能减弱所致;而腐朽材的密度和干缩率均高于正常材;腐朽木中出现了具有应拉木特征的区域,菌丝入侵立木杨树主要通过夹皮裂隙,然后通过导管和木射线细胞向木纤维中扩散。

综合评述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的水分调节功能
王金叶 王艺林 金博文 车克钧
林业科学. 2001, 37(5):  120-1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21
摘要 ( 691 )   HTML   PDF (145KB)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处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以独特的水文作用成为山前平原及川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以典型山地森林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群落青海云杉林为例,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森林调节小气候的水文规律及功能,揭示了森林对降水的分配调节作用。森林通过林冠层截留降水使到达林内的降水量减少、强度降低、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减弱,避免林内发生地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森林通过林冠层遮蔽减弱太阳辐射降低了林内土壤蒸发,保持林内湿度较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为喜湿耐荫植物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阴湿环境,并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森林的蒸腾发散使同一高度林区上空的湿度比草地或裸地高,改变了局地大气环流,为降水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起到了增加林区降水的作用。

研究简报
天然蒙古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夏铭 周晓峰 赵士洞
林业科学. 2001, 37(5):  126-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22
摘要 ( 660 )   HTML   PDF (305KB) ( 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液体深层培养绿僵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宋漳
林业科学. 2001, 37(5):  134-13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23
摘要 ( 683 )   HTML   PDF (207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 2001, 37(5):  140-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524
摘要 ( 594 )   HTML   PDF (129KB) ( 6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