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沙棘-杨树混交林生物量、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林业科学. 2003, 39(6):  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1
摘要 ( 673 )   HTML   PDF (596KB) ( 7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黄土高原的2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对沙棘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44.8% ,胸径平均大32.7% ,林分生物量高139.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8月份接近外,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5%~69.0%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但速效P高出22.4%~233.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杨树纯林中根径<3.5mm和3.5~1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0~3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0~105cm的范围内,相对更深、更均匀;杨树纯林中根径>1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3.5mm和3.5~1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根径>1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核算的市场逼近理论和技术研究
郎奎建
林业科学. 2003, 39(6):  8-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2
摘要 ( 660 )   HTML   PDF (496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生态效益在森林生态资源总价值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使用价值。本文定义了包括1 0种森林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森林生态效益和为建立良好环境市场的森林生态效益有效面积系数,指出森林生态效益的物理量和货币量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模型,其物理量是一种广义线性模型———似乎不相关模型。根据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特征和纠正其“市场失灵”的程度,定义了绿色帕累托最适度。森林生态效益的货币计量主要应采用替代市场法,这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的科学计量的必要条件。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货币的“内部化”和“科学化”,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逼近”理论。根据森林生态效益和它的替代商品效能的相似性和价格的可替代度等,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确定森林生态效益市场逼近系数的基本法则和数学模型。这是未来环境市场应具有的基本品格。构造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两类货币构造模型,为最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内部化”的基准奠定基础。

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贾宝全 慈龙骏 高志刚 张红旗
林业科学. 2003, 39(6):  15-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3
摘要 ( 691 )   HTML   PDF (508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该旗1959—1999年共41年的19个自然与社会经济统计因子,利用主成份分析(PCA)方法,对土地荒漠化过程中的自然与人为要素作用强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53.8% ,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仅为10.0 % ,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23.4%。对该旗土地沙化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有:年降水量、年均温度、年大风日数、起沙风日数等;人为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以及林地面积等。相关因子的历年变化情况与土地荒漠化状况的分析表明,只要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力植树造林并着力扩大农田的灌溉面积,调整草场内部结构,则不仅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发生,而且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显热和潜热通量测算的对比研究
王安志 刘建梅 关德新 裴铁璠
林业科学. 2003, 39(6):  21-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4
摘要 ( 725 )   HTML   PDF (504KB)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寻近地面层湍流运动规律,定量分析森林下垫面物质与能量垂直输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梯度和开路涡动相关观测系统的数据,应用涡动相关法和空气动力学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显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测算,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显热和潜热通量结果相差不大,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状也极其相似。而且,二者得到结果的线性相关性显著。

濒危植物四合木结实特性与植株年龄和生境关系的研究
徐庆 郭泉水 刘世荣 姜春前 郝玉光
林业科学. 2003, 39(6):  26-32.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5
摘要 ( 707 )   HTML   PDF (524KB) ( 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果实空间分布、果实数量、果实重量、结籽率、花果转移率随年龄和生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为4a。果实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上部>中部>下部,上、中部显著高于下部。平均单株果实的数量分布随年龄变化曲线呈山峰型。在4~18a范围内,随着年龄增大,结实量增加,到18a以后,随着年龄增加,结实量逐渐减少,13~27a为结实高峰期。果实重量随年龄变化趋势与果实数量随年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自然状态下,四合木结籽率为1.26%~2.80% ,花果转移率为54.39%~71.43% ,结籽率、花果转移率与年龄的关系呈双峰型。结籽率低的主要原因为:( 1 )传粉过程受到障碍,即传粉媒介(昆虫)的访花频率极低,使得柱头上的花粉量受到限制。这是结籽率低的内因。( 2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从而使胚珠不能正常发育。这是导致结籽率低的外因。

核桃子叶不定根发生调控的研究
裴东 袁丽钗 谷瑞升 蒋湘宁
林业科学. 2003, 39(6):  33-39.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7
摘要 ( 686 )   HTML   PDF (5259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核桃成熟或近成熟种实子叶为试材,在1/4DKW基本培养基上其顶部(近胚端)的生根率达100% ,而中部和基部(远胚端)的生根率为0。在生根过程中顶部内源吲哚乙酸(IAA)表现为初期上升,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当根原基开始生长时(培养4d)出现一个高峰;而中、基部内源IAA水平在培养初期下降,而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蛋白凝胶电泳分析表明:62.8和38.4kDa是与子叶不定根发生相关的蛋白条带,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该带在子叶顶部表达增强,而中部、基部则消失。当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水平的吲哚丁酸(IBA) (0.5~10mg·L-1)时,子叶中、基部被诱导产生不定根;附加2mg·L-1 IBA ,其内源IAA的变化与子叶顶部在1/4DKW基本培养基上发根时有相似的趋势;同时该处理启动表达了62.8kDa蛋白条带和抑制表达38.4kDa蛋白条带。反之当培养基中附加6-苄氨基腺嘌呤(BAP)又抑制子叶生根,也抑制了与生根相关的IAA变化和蛋白表达。这一结果和良好的研究模式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认识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杨树无性系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征与磷营养效率
张焕朝 王改萍 徐锡增 徐成凯 胡正义
. 2003, 39(6):  40-46. 
摘要 ( 650 )   HTML   PDF (519KB) ( 6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整株植物长期吸收的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杨树无性系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性及其与磷营养效率的关系,以揭示杨树不同无性系间磷营养效率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高效型无性系S17、S19和105根系对H2PO4-离子的吸收能力明显强于低效型无性系106、797、Ⅰ-69、1388和3244。与低效型无性系相比,S17、S19和105具有较小的米氏常数Km 和吸收临界浓度Cmin,说明它们的根系对H2PO4-的亲合力、对低磷浓度的耐受能力较强。在缺磷胁迫条件下,S17、S19和105根系系统对H2PO4-的亲合能力可增加20%以上,其Km 值分别从13.8、13.4和14.0μmol·L-1 下降到10.1、10.7和11.2μmol·L-1,而低效型无性系的亲合力则变化很小,增加不足5%。同样,高效型无性系对低磷的耐受能力可增加85%以上,其Cmin 分别从2.55、2.94和2.68μmol·L-1 下降到0.30、0.35和0.40μmol·L-1,但低效型无性系的增加均不足15%。杨树无性系在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性方面的不同是其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大吸收速率Vmax,作为根系吸收动力学参数之一,对阐明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作用尚不够确定。
白皮松种胚的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董丽芬 邵崇斌 张宗勤
林业科学. 2003, 39(6):  47-54.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8
摘要 ( 661 )   HTML   PDF (625KB) ( 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经低温层积处理和无预处理的白皮松种子离体胚以及带全胚乳和部分胚乳的胚进行培养试验,离体胚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有或无GA3的琼脂培养基或滤纸上;带全胚乳胚和部分胚乳胚培养在滤纸上。结果表明,无预处理种子的离体胚培养在滤纸或低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均不能萌发出胚根;当蔗糖浓度为3.0%时,20%的胚可萌发出胚根;在3.0%~5.5%范围内,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胚根萌发率及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萌发率可达40%,发芽指数可达6.5%·d-1;继续增加蔗糖浓度不能使其余60%的胚萌发。无预处理在滤纸上培养的带全胚乳胚92.0%可萌发,带1/2或2.3胚乳的胚74.7%可萌发,带1/3胚乳胚仅下胚轴伸长,胚根不萌发,去除内外种皮及胚乳包被的胚(裸胚)没有解除休眠,而下胚轴在任何培养基质上都能迅速伸长。低温层积处理36d和GA3处理种子离体胚在低浓度蔗糖(分别为0.2%与0.4%)琼脂培养基上可萌发,低温层积胚在蔗糖浓度为3.0%时萌发率90%,发芽指数为26.3%·d-1,GA3处理胚在蔗糖浓度4.0%~5.0%时萌发率60% ,发芽指数为个7.5%·d-1。经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离体胚在3.0%蔗糖琼脂培养基上70%胚第3天萌发出胚根,但同样处理的带全胚乳胚在第4~9天分别萌发40%、10%、10%、10%、0%、30%。因此认为白皮松种胚有休眠特性,其下胚轴没有休眠特性,种皮透性不是阻碍胚萌发的主要因素,种胚萌发需要有足量浓度的蔗糖,并受胚乳的调控。

理论生长方程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的模拟研究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2003, 39(6):  55-61.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09
摘要 ( 681 )   HTML   PDF (516KB) ( 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理论生长方程在林分直径结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探寻影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性能好坏的内外机制,从而有所选择和鉴别地使用理论生长方程,本文从林分及方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年龄、立地、密度、间伐强度等因素对Richards等6种生长方程模拟精度影响不明显,而不同方程间的模拟精度差异极明显;林分直径累积分布曲线的拐点存在一个主要区间(0.4~0.6) ,生长方程拐点的取值情形与方程模拟精度的大小密切相关,方程最佳拟合曲线的有效拐点区间愈大、拐点精确度愈高,拐点有效性越大,则方程模拟精度越高。

马尾松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及根际土壤营养差异
周志春 谢钰容 金国庆 吴吉富 陈跃
林业科学. 2003, 39(6):  62-67.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0
摘要 ( 886 )   HTML   PDF (511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5a生马尾松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不同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式样以及在低(缺)磷环境下的根际营养差异。结果发现,广东高州和广西岑溪两种源对磷肥的反应显著,属于对磷肥敏感型种源,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对磷肥反应不敏感,属于耐低磷型或对磷肥不敏感型种源,而江西崇义种源显著的磷肥效应仅在造林后头2~3年显示。对于根际土的的化学性质,不同种源虽有较大差异,但根际土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一般显著高于非根际土。不同种源根际对土壤中的磷都具有活化作用和富集作用,尤其是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对土壤磷的活化和富集作用最为强烈,这可初步解释这两个种源对磷肥不敏感、能适应低(缺)磷胁迫的遗传机制。马尾松不同种源根际土壤并未发生明显的酸化。

辽西半干旱地区栎树人工造林技术的研究
崔建国 崔文山 白瑞兴 李德民 兰显臻
林业科学. 2003, 39(6):  68-76.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1
摘要 ( 1226 )   HTML   PDF (535KB) ( 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辽西半干旱的自然条件,在油松砍伐带内、油松林冠下、油松疏林下等庇荫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栎树直播和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栎树在3~4年生以前虽以根系生长为主,但主要是主根的伸长生长,吸收根量极少,难以维持地上地下水量平衡,荒山造林很难成功。在庇荫条件下,在夏季,光照强度大大降低,蒸腾强度显著减小,减少了水分的无益消耗,在冬季和冬春之交,则避免了因生理干旱失水造成的枯梢甚至枯干死亡,从而使栎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大提高,生长状况明显改善。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冠下造林,初期成活率、保存率可高达100%,但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很小,而且随林龄增加,表现得越发明显。在合适的庇荫条件下,辽西6年生栎树保存率在90%以上,平均地径0.45~0.93cm,平均树高19.5~32.3cm,根系深超过70.5cm,直径1.728cm ,挖断处(70.5cm深处)直径0.334cm,侧须根增多,吸收能力增强,已进入稳定生长期。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辽西半干旱地区栎树人工造林要获成功,应该做到:( 1 )庇护造林;( 2 )秋季直播造林;( 3 )选择土层较厚的立地;( 4 )细致的幼林抚育措施。

枣树数量性状的分布类型及其概率分级指标体系
刘平 刘孟军 周俊义 毕平
林业科学. 2003, 39(6):  77-82.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2
摘要 ( 687 )   HTML   PDF (605KB) ( 9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收集于我国主要产枣区的124个枣品种19个重要数量性状的多年调查结果为基础资料,利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理论,借助计算机对各数量性状取值的分布类型进行了χ2 检验。结果表明:鲜枣可滴定酸、生长期、干枣可溶性糖、二次枝长、枣头平均节间长、枣吊长、枣吊花数、果核重等10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而单果重、鲜枣Vc、鲜枣可溶性糖含量、可食率、干枣可滴定酸、果吊率、二次枝节数等9个性状符合χ2 分布。正态分布性状可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 8S)分为5级,使1~5级的出现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或用中间2个分点分为3级。经比较研究,χ2 分布性状可近似的按正态分布性状处理。文中给出了枣树主要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指标体系。

黄土坡地经济林大鱼鳞坑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张海 杨荣慧 高鹏程
林业科学. 2003, 39(6):  83-86.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3
摘要 ( 647 )   HTML   PDF (483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经济林营造中,采用大鱼鳞坑坑内打孔覆膜、膜下滴灌技术,解决了本区干旱坡地经济林造林成活率低、生长慢、发育迟的难题。可使坡地杏树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6%,枣树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2%;成林后,鱼鳞坑汇集径流可使降水利用率提高到42.5%,加上旱季节水包膜下补灌,避免了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可使杏、枣产量比穴灌分别提高10.32%和19.61%。

寄生美国白蛾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杨忠岐 王传珍 刘玉明
林业科学. 2003, 39(6):  87-90.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4
摘要 ( 750 )   HTML   PDF (839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自山东烟台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啮小蜂一新种———白蛾圆腹啮小蜂Aprostocetus magniventer Yang sp.nov.,新种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一头寄主蛹中可出蜂45~62头,寄生率为3.5% ,雌雄性比2.6∶1。本种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利用前景。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马尾松针叶中的挥发物质对马尾松毛虫产卵行为的影响
赵成华 阎云花
林业科学. 2003, 39(6):  91-93.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5
摘要 ( 668 )   HTML   PDF (486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的研究已表明马尾松毛虫雌蛾主要利用嗅觉来发现马尾松针叶并在其上产卵。借助于选择产卵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此种昆虫的产卵行为。与正常针叶比较,雌蛾对在戊烷提取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明显地下降。联系到戊烷提取物中含有引起雌蛾触角电位反应的挥发物质的事实,上述结果说明戊烷提取物含有某些在雌蛾进行产卵场所定位中必不可少的挥发物。以戊烷浸过的针叶作为对照,雌蛾对在经α-蒎烯、香叶烯、苎烯、樟脑、里哪醇-戊烷溶液分别浸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然而雌蛾在经β-蒎烯-戊烷浸泡过的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明显地低于仅用戊烷浸过的针叶。这表明高含量β-蒎烯的针叶能使雌蛾对其产卵喜好性显著地下降。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舒立福 王明玉 田晓瑞 李忠琦 肖永军
林业科学. 2003, 39(6):  94-99.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6
摘要 ( 816 )   HTML   PDF (528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可燃物失水严重,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起火之后,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可燃物干燥的情况,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雷击火越多,51°N以北海拔80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偃松林、樟子松-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150km。雷击火多发生在6—8月,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14时到1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林英华 苏化龙 马强 肖文发
林业科学. 2003, 39(6):  100-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7
摘要 ( 638 )   HTML   PDF (613KB)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峡库区曾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三峡工程的修建对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峡库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52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0目19科64种,其中Ⅰ级保护物种8种,Ⅱ级保护物种55种,中国特有种9目18科47种,既是特有种又是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有4目5科8种。本文在综述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特点,即区系复杂与组成多样性、成分特有及分布不均匀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库区陆生脊椎动物致危原因和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
邹兴淮 胡锐
林业科学. 2003, 39(6):  110-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8
摘要 ( 651 )   HTML   PDF (474KB) ( 8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探讨了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的影响。分别在种雉日粮中添加0.5%纤维素酶+0.5%淀粉酶、0.5%纤维素酶+0.5%中性蛋白酶、0.3%纤维素酶+0.3%淀粉酶+0.4%中性蛋白酶。试验结果表明,种雉总产蛋数、产蛋总重及产蛋率均有明显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也有所提高;同时,料蛋比及啄蛋数、碎蛋数均有明显降低。平均蛋重及种蛋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 ,种蛋中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有所提高。综合比较,以添加0.5%纤维素酶+0.5%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最好。

北京地区I-214杨树木材解剖特性与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及其预测模型
姜笑梅 殷亚方 浦上弘幸
林业科学. 2003, 39(6):  115-121.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19
摘要 ( 588 )   HTML   PDF (535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北京地区I-214杨的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及宽度、纤维壁厚、组织比量、胞壁率与基本密度和生长轮宽度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的变异模式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宽及壁厚,导管分子长、弦径和导管比量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迅速递增,而后趋于平缓;而导管个数、纤维与射线比量、胞壁率的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逐渐递减,再趋于稳定。不同高度间的解剖参数(胞壁率除外)差异不显著。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是髓心处较大,往外先略减而后快速递增,然后趋于平缓。木材幼龄期为10~12a,幼龄材比成熟材的基本密度低,纤维和导管分子均短与窄、壁薄,纤维和射线比量大、导管个数多、导管比量小,生长轮宽度窄,且两者间的基本密度、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导管弦径、导管和射线比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长速度对解剖性质影响不显著,但与木材基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解剖参数与基本密度关系密切。基本密度和各项解剖参数均与生长轮年龄为极显著相关,可建立模型预测。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更新影响的研究
董希斌 王立海
林业科学. 2003, 39(6):  122-1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0
摘要 ( 691 )   HTML   PDF (481KB) ( 8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林区不同林型的调查,分析了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效果的影响,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不同林型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株数间呈抛物线关系。

壳聚糖处理对木材染色的助染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
段新芳 孙芳利 朱玮 赵砺
林业科学. 2003, 39(6):  126-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1
摘要 ( 671 )   HTML   PDF (498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酸性染料酸性橙Ⅱ对经壳聚糖处理的毛白杨原木木粉、苯醇抽提木粉以及木材主要组分进行染色,并用等物质的量的强碱、弱碱、强酸、弱酸以及水和有机溶剂处理相同质量经壳聚糖处理的原木木粉与壳聚糖染色试样,测定其助染效果和确定其助染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显著提高酸性染料对毛白杨原木木粉、苯醇抽提木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上染率,其助染机理是与木材组分结合的壳聚糖分子的氨基与酸性染料上的磺酸基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磺酸盐,从而提高了上染率。

具有通讯约束的线性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可控性
周玉成 程放 安源 陈永平 赵辉
林业科学. 2003, 39(6):  131-1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2
摘要 ( 650 )   HTML   PDF (502KB) ( 5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木材工业工程系统中,观测向量的全部对其控制器来说,经常不是可用的;而用伴随迟滞和失真的多信道方法传送时,又要受到比特率的约束。近年来,许多学者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这一事实,提出了一类系统中的可控集的概念,讨论了具有通讯约束的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状态反馈控制的问题,给出并证明了这类系统可控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如果系统满足可控集的条件,则该系统是可达的。

酚醛树脂对人工林杉木木材的浸注性及其改善的研究
吴玉章 松井宏昭 片冈厚
林业科学. 2003, 39(6):  136-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3
摘要 ( 677 )   HTML   PDF (539KB) ( 8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对杉木木材的浸注性及树脂在木材内的分布状态,并对苯醇抽提前处理法、常压浸渍和真空浸注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无论抽提处理与否,常压浸渍的树脂水溶液充填率为理论最大浸注量的10%左右,而真空浸注可达到90%以上,真空浸注效果明显;无论是常压浸渍还是真空浸注,抽提处理后树脂的浸注性有很大改善,但常压浸渍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软X射线解析样品纵向树脂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经过抽提处理,在常压浸渍的情况下,树脂主要分布在样品的端部,而经过真空浸注处理,树脂注入的深度增加,尤其经过抽提处理后树脂可达到样品中心。由此可见,抽提处理和真空浸注并用,使树脂的分布状态有很大改善。另外,抽提处理后样品之间树脂分布的差异也趋于减小,即树脂在样品间的分布状态也有改善。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树脂在木材细胞腔内的充填状况结果表明:沿着样品纵向从端部到中心树脂充填率呈下降趋势,而且抽提处理的充填率比未抽提处理的高。

用新型试验方法测定锯链的锯切效率
许林云 林石 封晓强
林业科学. 2003, 39(6):  141-145.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4
摘要 ( 641 )   HTML   PDF (500KB)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用于测定油锯锯切效率的一种新型试验方法和专用锯切试验机,并用该专用锯切试验机对德国STIHL锯链、美国OREGON锯链及国产JL10型锯链的锯切效率进行测定。该专用试验机采用恒进锯力进锯方式,且锯口面积的取值与锯切时间的测量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锯切效率的计算精度。该专用锯切试验机结构紧凑、进锯机构摩擦阻力小,测定精度高,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采用这种试验机测定不同锯链的锯切效率,可比性强。

综合评述
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修订
薛永常 李金花 卢孟柱 张绮纹
林业科学. 2003, 39(6):  146-153.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5
摘要 ( 735 )   HTML   PDF (528KB) ( 19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对木质素的组成、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步骤及其涉及到的酶类、近年来对合成途径的修订以及我国在木质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今后我国木质素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改良木材的材性和改善草类的消化性方面,通过调节木质素合成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以改变木质素的含量或单体组成,以满足工业不同用材的需要及畜牧用草的需要。

化学信息素对小蠹虫入侵危害的调控
陈辉
林业科学. 2003, 39(6):  154-158.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6
摘要 ( 615 )   HTML   PDF (509KB) ( 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述了小蠹科昆虫化学信息通讯的复杂性和种间多样性,小蠹虫利它素、利己素和信息素在寄主树木选择、入侵、定居和繁殖中的行为调控机制。并讨论了化学信息素合成与分泌对小蠹虫种群密度和生态位宽度,以及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动态的影响。

研究简报
格氏栲林林窗物种多样性动态规律的研究
刘金福 洪伟 许忠实 于玲 李俊清
林业科学. 2003, 39(6):  159-164.  doi:10.11707/j.1001-7488.20030627
摘要 ( 661 )   HTML   PDF (512KB) ( 8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