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09-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我国现存梭梭荒漠植被地理分布及其斑块特征
郭泉水 王春玲 郭志华 谭德远 史作民
林业科学. 2005, 41(5):  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1
摘要 ( 814 )   HTML   PDF (814KB) ( 8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ARC/INFO(NT版)和数字化仪,提取梭梭荒漠植被信息,绘制梭梭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专题图,并以此为基础,对梭梭荒漠植被的群落类型、分布格局及其斑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对梭梭荒漠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对我国梭梭荒漠植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现存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约11.4万km2,其中,以新疆分布的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的73.1%,其次是内蒙古,约占全国的14.1%,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布面积较小,分别占全国的7.9%和4.9%;不同梭梭荒漠群落类型的面积不尽相同,其中,梭梭柴砾漠的面积约占全国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的37.3%,梭梭柴沙漠约占全国的21.3%,白梭梭荒漠约占全国的23%,其他梭梭荒漠群落类型的总面积约占全国的19.4%。我国梭梭荒漠植被分布在107.6—77.3°E,47.4—36.1°N;垂直分布87~3174m;在梭梭荒漠植被分布区的东界和南界,主要分布的梭梭荒漠群落类型是梭梭柴砾漠,在西界和北界,主要分布的是梭梭柴沙漠。组成我国梭梭荒漠植被的斑块共180个,主要特征是:小斑块多,大斑块少,斑块之间的面积相差悬殊,多数斑块之间距离较远。虽然我国梭梭荒漠植被分布面积大,但群落盖度小,盖度小于30%的面积约占现存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的70%。

苏北平原地区森林贡献与效率测算及分析
刘璨 任鸿昌 薛同良 吴水荣
林业科学. 2005, 41(5):  8-13.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2
摘要 ( 737 )   HTML   PDF (149KB) ( 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苏北地区1991—2001年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效率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的贡献程度进行计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林网对上述3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为负值,小片林对上述3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为正值,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合生产效果。需要扩大小片林面积和对现有农田林网进行适当改造,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川西亚高山3种森林群落穿透雨和茎流养分特征研究
巩合德 王开运 杨万勤
林业科学. 2005, 41(5):  14-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3
摘要 ( 670 )   HTML   PDF (202KB)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观测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林、岷江冷杉林和白桦林3种森林群落一个观测年的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并对其中的养分元素进行了同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3个森林群落穿透雨的硫(S)及铵态氮(NH4+-N)浓度都低于大气降雨中的浓度,说明S和NH4+-N在经过林冠表面时被吸附,而穿透雨中的硝态氮(NO3-N)、钾(K)、钙(Ca)、镁(Mg)、全碳(C)和全磷(P)等元素浓度都高于大气降雨中的浓度;2)所有样地茎流中的养分元素浓度都明显高于大气降雨和穿透雨中营养元素的浓度;3)C、N(NH4+-N、NO3--N)、P、K、Ca、Mg、S等随大气降雨输入林地的量分别为40.57、6.44、0.40、38.69、39.92、8.27和44.25kg·hm-2a-1;4)测定期间,S(岷江冷杉林和紫果云杉林内)、P(紫果云杉林内)及3种森林群落中的NH4+-N、NO3--N和Ca的林地净输入量都为负值,而K、C、Mg、和P(白桦林和岷江冷杉林内)为正值;5)3种森林群落内穿透雨和茎流中的S和C可能主要来自于林冠淋溶,而NH4+-N、NO3--N、K(白桦林和紫果云杉林内)、Ca、Mg和P等主要来自于林冠截获的大气干沉降,岷江冷杉林内K与林冠淋溶和林冠截获的干沉降都密切相关。降雨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小及较高的林冠截留量可能是造成林地净输入量为负值的原因。

不同林龄樟子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曾德慧 陈广生 陈伏生 赵琼 冀小燕
林业科学. 2005, 41(5):  21-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4
摘要 ( 686 )   HTML   PDF (184KB) ( 9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老后其质量和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凋落前的平均养分含量没有表现出随樟子松年龄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凋落叶片中的N、P、K、Mg含量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Ca的趋势与之相反;11年生和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N、P、K的再吸收效率相似,都显著高于29年生和45年生樟子松(P<0.05),而樟子松叶片对Mg的再吸收效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Ca随叶片的衰老而不断累积,再吸收效率表现为负值,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Ca再吸收效率最大,11年生和45年生最低。樟子松叶片的N、P、K、Mg养分再吸收效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随年龄增加樟子松对贫瘠养分生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樟子松养分保存方面的衰退特征。

白梭梭同化枝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阮晓 王强 许宁一 李建贵 黄俊化
林业科学. 2005, 41(5):  28-32.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5
摘要 ( 688 )   HTML   PDF (171KB) ( 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白梭梭同化枝自然水分胁迫下的季节抗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同化枝的主导抗旱生理因子不同。5月31日至6月29日盛花期间,同化枝内源ABA含量甚微,气孔导度值与光合强度处于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略有增加,植物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适应此阶段轻度干旱胁迫;6月29日至7月26日盛夏期间,ABA迅速积累,气孔导度值降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低值,叶绿素分解,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均呈现快速积累趋势,且可溶性糖积累强度大于脯氨酸;8月9日至8月22日同化枝生长发育后期,ABA急剧积累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浓度,气孔导度值有所增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保持在高水平平稳变化。此阶段高浓度ABA调节植物生理过程适应干旱的效应受CTK、IAA两种内源激素的抑制,进而抑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继续积累。

红松果林从幼龄到开花阶段植株体内激素动态变化
杨凯 谷会岩
林业科学. 2005, 41(5):  33-37.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6
摘要 ( 657 )   HTML   PDF (174KB) ( 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红松果林从幼龄到开花阶段植株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激素水平的季节动态以及施入赤毒素(GA3)后对植株开花的作用,从果林中选取7~8年生、11~12年生和17~18年生3个年龄阶段的植株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幼龄时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偏低,随着树龄增大而升高,至18年左右其含量又逐渐降低;激素的季节动态变化为5月末IAA和ZR的含量达到了最高水平,7月中旬后明显降低;从不同性型植株的激素水平来看,雌型植株体内IAA、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在春、夏、秋3个季节均高于同龄的雄型植株,3种激素的平均高出值分别为36.11%,43.58%和31.68%;施入外源激素20mg的GA3或玉米素(ZT)时,对增加雌球花数量有较好效果。

肉桂离体胚超低温保存研究
陈礼光 郑郁善 李庆荣 张祝金
林业科学. 2005, 41(5):  38-44.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7
摘要 ( 624 )   HTML   PDF (204KB)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含水量肉桂离体胚进行超低温(LN2)保存,采用不同冷冻方式、解冻方式及防冻剂预处理,并测定超低温保存前后的脱氢酶、电导率、α-淀粉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的技术关键是减少保存材料在脱水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采用适宜的冷冻和解冻方式和添加适宜的防冻剂。防冻剂预处理可以适当提高保存含水量,增加含水量范围。肉桂离体胚没有添加防冻剂时最适宜保存含水量为30%~40%(ww),采用快冻快解处理。防冻剂预处理后的保存效果比没有防冻剂预处理的更佳,采用缓冻快解或快冻缓解处理较为适宜。

桃幼胚及幼胚子叶再生的研究
吴延军;张上隆 谢鸣 陈俊伟 秦永华 秦巧平
林业科学. 2005, 41(5):  45-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8
摘要 ( 645 )   HTML   PDF (1135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玉露桃和湖景蜜露桃幼胚及幼胚子叶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损伤方式等因素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是影响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重要因素,MS适合供试材料诱导愈伤组织;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因品种而异,NAA1.0mg·L-1对45d、0.5mg·L-1对55d玉露,BA0.5mg·L-1对55d湖景蜜露效果较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2,4-D对供试幼胚均无明显效果;幼胚的发育状态是影响诱导愈伤组织的另一因素,玉露桃45d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6.6%,而55d诱导率为81.6%。愈伤组织可在MS+0.05mg·L-1 NAA+1.0mg·L-1BA培养基上分化成芽,再生芽在1/2MS+1.0mg·L-1IBA培养基上生根。幼胚子叶不定芽再生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为NAA0.50mg·L-1+BA10.0mg·L-1、NAA0.05mg·L-1+TDZ3.0mg·L-1;带胚芽子叶纵向刻伤再生率高;不定梢(芽)在1/2MS+2%蔗糖+7.5g·L-1琼脂+IBA1.0mg·L-1+Ad20mg·L-1的培养基上能生根。

观赏竹的试管快繁研究
王光萍 丁雨龙 黄敏仁 王明庥
林业科学. 2005, 41(5):  51-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09
摘要 ( 639 )   HTML   PDF (1176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菲白竹、平安竹、金镶玉竹、锦竹、菲黄竹、花秆佛肚竹、秋竹、爬竹、香竹、刺黑竹和水竹等11种观赏竹种,分别采用成年竹当年新萌发嫩芽或当年生带侧芽枝条为初始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丛生芽后,亲缘关系较近的竹种,丛生芽增殖培养基有一定相似性;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试管快繁成功的关键,不同竹种丛生芽生根难易差别较大,丛生竹生根率可达95%以上,而散生竹则较难生根,加入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BA,生根率可达65%~90%不等。再生植株在自动间歇式喷雾下的纯蛭石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90%左右。通过对再生植株表型相关性状观察,多数种类未发生明显的变异。采用已开花植株新萌发的嫩芽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易出现开花现象。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占有生 何寿庆
林业科学. 2005, 41(5):  56-65.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0
摘要 ( 702 )   HTML   PDF (360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伐后5年和8年即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间伐可以有效促进林分个体生长量。间伐林分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比对照增加约2%~4%,保留木材积、活立木主伐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增减值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差异不显著,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材积生长量及其总产量。按生长效果而言,杉木林实行占株数40%左右强度间伐为宜。

黄土丘陵沟壑区多树种立地适生性评价试验研究
张海 牛秀峰 孙平阳 柏延芳
林业科学. 2005, 41(5):  66-71.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1
摘要 ( 670 )   HTML   PDF (141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丰富种质资源,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进乔木树种105个,分属于15科25属,进行筛选、驯化,鉴选出了适宜该区坡地生长的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适宜沟底生长的山杨、胡杨、乌柳,经济树种梅杏、红枣、桃等8科12属90余个优良树种。并研究了其立地条件及水、肥需求规律,提出了不同树种立地范围。结果表明:刺槐耗水量较大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油松、侧柏耗水量较少适于旱坡地种植;杏宜种植于水肥条件较好的阳坡或半阴坡;梨阴坡、阳坡均可;枣应植于阳坡等。

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
杨忠岐 王小艺 王传珍 乔秀荣 庞建军
林业科学. 2005, 41(5):  72-8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2
摘要 ( 747 )   HTML   PDF (344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调查天敌的寄生率,能够大大节约工作量,利于生产单位实际应用。

双价抗病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在烟草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陈英 戴咏梅 黄敏仁 诸葛强 王明庥
林业科学. 2005, 41(5):  81-85.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3
摘要 ( 651 )   HTML   PDF (267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基因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两个抗病机制不同,抗菌谱较广的抗病基因(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和兔防御素NP1基因)构建在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in35SGAFP-NP1上,两者具有各自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已将NP1和GAFP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离体抑菌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对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该表达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可获得含双价抗病基因植物,并能有效表达,提高转基因植物抗病能力。

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生境分析
巩文 任继文 赵长青 李晓鸿
林业科学. 2005, 41(5):  86-9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4
摘要 ( 588 )   HTML   PDF (146KB) ( 8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2000—2001年甘肃省第3次大熊猫调查资料,利用SPSS和SAS软件,对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以缺苞箭竹为优势的下木种群森林群落中,其垂直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2800m处,水平分布在文县和迭部一带;竹类种群的特性、地理环境和森林群落的完整性是大熊猫栖息生存的3个主要综合要素;甘肃省大熊猫的生境特征基本稳定,但该区竹类种群的正态性分布和人为干扰强度是构成其生境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

黑翅土白蚁的食物选择性研究
黄求应 雷朝亮 薛东
林业科学. 2005, 41(5):  91-95.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5
摘要 ( 673 )   HTML   PDF (156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观察黑翅土白蚁的觅食行为,对黑翅土白蚁的食物选择性作了研究。室内结果表明:在6种纯饵料中,小米粉的被食率、泥被面积及泥被覆盖率均最高,其泥被出现时间仅长于松木粉,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在5种添加物中,除15%黑木耳外,15%香菇、10%松花粉、10%白砂糖、15%蜂蜜都能显著提高小米粉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效果,其中又以10%白砂糖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小米粉+10%白砂糖诱饵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效果优于小米粉诱饵。可见,小米粉+10%白砂糖是最优化的饵料组合,可作为黑翅土白蚁毒饵中的饵料组分。

利用林分特征因子预测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的研究
胡海清
林业科学. 2005, 41(5):  96-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6
摘要 ( 687 )   HTML   PDF (139KB) ( 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3个可燃物类型的68块样地的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地表可燃物(1h、10h、100h时滞可燃物和灌木)的载量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种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林分因子来推算不同种类可燃物的载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个新的格局检验模型及在天然次生林生态采伐中的应用
罗传文 黄楠
林业科学. 2005, 41(5):  101-105.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7
摘要 ( 678 )   HTML   PDF (161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植物空间格局提出独占圆的新概念,证明与独占圆有关的3个引理,从而提出均匀度指标,进一步推导均匀度的理论分布及格局类型检验方法。用高精度仪器测量林木空间位置分布,应用新的均匀度指标进行格局类型检验。新的均匀度指标计算方便,有更好的理论依据和直观性,特别适用于森林择伐对空间格局的控制。

木材在毛细与非毛细管方向的吸收特征及受液体性质影响的研究
吴洪远 岳斌 沈青
林业科学. 2005, 41(5):  106-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8
摘要 ( 603 )   HTML   PDF (146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应用水、甲酰胺和二碘甲烷3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研究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过程及在毛细管和非毛细管2个方向的不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木材吸收液体过程无论在毛细还是非毛细管方向都为三段式进行,其特征是初始和最后阶段为线性吸收,即具有零级动力学吸收的特征;而中间阶段则具有复杂的一级和二级吸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根据吸收现象分析,液体的粘度、极性及Lewis酸碱反应性都将影响木材的吸收过程。根据所记录的动态吸收曲线,文中给出了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帽儿山溜索的研制
董希斌 杨学春
林业科学. 2005, 41(5):  110-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19
摘要 ( 653 )   HTML   PDF (158KB) ( 7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钢丝绳、支架、线形参数、滑车4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帽儿山溜索的设计过程,同时介绍帽儿山溜索的安装和使用过程。帽儿山溜索是利用抛物线理论和重力下滑原理进行设计的,设计比较系统;帽儿山溜索安装简单,充分利用了场地自然条件,降低建设成本。该溜索的研制和成功使用,为其他溜索设计提供了实际参考价值。

磷酸法制备棉秆活性炭的研究
李湘洲
林业科学. 2005, 41(5):  115-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0
摘要 ( 627 )   HTML   PDF (113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利用棉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探讨制备过程中诸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棉秆以磷酸为活化剂,可制得性能优良的活性炭产品;所得活性炭产品得率为34%,活性炭对亚甲基兰脱色力为292.7mg·g-1,碘吸附值898.2mg·g-1,所制备的活性炭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化学镀镍桦木单板的镀层成分分析及性能研究
王立娟 刘一星
林业科学. 2005, 41(5):  118-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1
摘要 ( 657 )   HTML   PDF (227KB) ( 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桦木单板表面化学镀镍,可以得到连续、均匀的镀层,从而制得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电磁屏蔽功能的木材-金属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看似光滑的桦木单板表面是很粗糙的,经化学镀后桦木表面金属感极强,但基本构造没有明显改变。利用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镀层中主要成分为镍,磷含量很低。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镀层为多晶结构。此木材-金属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kHz~1.5GHz的频率范围内可达到60dB,导电性和导热性能较素材有显著提高。

木材阻燃剂FRW的阻燃机理
王清文 李坚
林业科学. 2005, 41(5):  123-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2
摘要 ( 711 )   HTML   PDF (154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综合分析热分析法、锥形量热仪法和FTIR法获得的FRW阻燃机理研究结果并吸收木材阻燃机理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导进而提出了木材阻燃剂FRW的阻燃机理。其主要内容是:1)FRW阻燃木材受热时,阻燃剂FRW分解产生不燃性气体和不挥发的酸性熔融物质,具有降低体系温度和氧气浓度及屏蔽热辐射的作用,降低了木材的热解速度;2)FRW的组分硼酸和GUP的酸性分解产物催化木材脱水、降解,以及木材热解产物的缩合、聚合、芳构化等反应,能改变木材的热解途径并使其向着有利于炭化的方向变化,FRW显著的催化成炭作用,使阻燃木材的燃烧放热量大大降低,这是FRW阻燃机理的主要方面;3)硼酸与GUP起阻燃作用的温度和方式不同,并且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因而表现出阻燃协同效应。

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干缩性质的研究
吕建雄 林志远 赵有科 蒋佳荔
林业科学. 2005, 41(5):  127-1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3
摘要 ( 692 )   HTML   PDF (167KB) ( 7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应力波在原木中传播理论的研究
杨学春 王立海
林业科学. 2005, 41(5):  132-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4
摘要 ( 694 )   HTML   PDF (171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原木中微小单元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应力波沿原木轴向传播的波动方程,应用分离变量法,得出应力波沿原木轴向传播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方程。根据波动学理论中的反射和透射原理,从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和不垂直2个方面得出界面两侧位移、速度、应力、应变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情况下的应力波沿原木径向或弦向传播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方程。从这些方程可以得出:微小单元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不仅与原木试件的弹性模量、密度有关,而且与小锤的敲击力、小锤与原木试件作用时间、敲击方向有关。

综合评述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力
张小全 李怒云 武曙红
林业科学. 2005, 41(5):  139-1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5
摘要 ( 612 )   HTML   PDF (133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我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项目的利弊因素,阐述在我国开展CDM造林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对影响CDM碳汇市场主要因素的分析,估计了我国CDM造林项目的潜力。结果表明,在我国实施CDM造林项目是可行的,我国在第1承诺期CDM碳汇市场的份额估计最高可达20%。我国应尽快启动CDM造林试验项目,并开展相关的能力建设以及政策和方法学的研究。

夏商周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简析
樊宝敏 李智勇
林业科学. 2005, 41(5):  144-148.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6
摘要 ( 627 )   HTML   PDF (131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利用森林资源,产生了某些较原始的关于森林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包括对森林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五行学说对“木”的认识,阴阳学说与生态安全,森林与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等思想。在这些朴素的生态思想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下,相对加强了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黄土高原植被属性有关论点辨析
王晗生 王青宁
林业科学. 2005, 41(5):  149-154.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7
摘要 ( 593 )   HTML   PDF (127KB) ( 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黄土高原森林植被为重点,利用一定的论据讨论黄土无林论、草原次生论、厚层黄土观、400mm降水论、气候变迁论等立论的缺陷以及植被分区所存在的歧义。以排它法表明以延安一线、长城沿线等为标志的植被地带性原则的合理性,认为黄土高原具有森林发育的地带性环境。

林火蔓延的计算机模拟与可视化研究进展
陈崇成 李建微 唐丽玉 冯晓刚
林业科学. 2005, 41(5):  155-162.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8
摘要 ( 638 )   HTML   PDF (199KB) ( 9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林火蔓延是林火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对各种林火蔓延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首先,分析林火蔓延相关数学模型的类别和特点、模型发展方向与体系形成。其次,讨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和惠更斯原理的二维林火模拟与显示技术,以及三维虚拟林火环境构建技术。最后,就林火蔓延模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进行概括。认为林火蔓延模拟与可视化的研究与开发除向高精度与实用化等方向发展外,今后将更注重真实感环境下的多维虚拟森林景观构建、多用户参与的快速决策能力(如协同灭火)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

问题讨论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
王毅昌 蒋敏元
林业科学. 2005, 41(5):  163-168.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29
摘要 ( 615 )   HTML   PDF (138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古胜村退耕还林工程的“本土化+制度化”
昌敦虎 叶文虎
林业科学. 2005, 41(5):  169-174.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0
摘要 ( 599 )   HTML   PDF (142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地区大多为贫困农村地区,低收成的退耕地上养活着大量低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因此退耕还林工程欲想实现国家的退耕还林目标,就必须关注并妥善处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和退耕还林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贫困山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贵州省古胜村实施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以退耕还林的实施为背景,以优化地区发展条件和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三生共赢”的原则,在短短的2年内使全村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该项目运作过程的分析说明:1)在退耕还林背景下的脱贫工作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介入;2)外部力量的介入应以转变当地干群的发展观为根本,以提升贫困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3)外部力量投入后,其运作方式决定退耕还林工程和脱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而“本土化+制度化”这一策略值得借鉴。

研究简报
武夷山风景区森林景观土壤物理性质异质性及其分形特征
何东进 洪伟 胡海清 吴承祯 陈炳容
林业科学. 2005, 41(5):  175-1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1
摘要 ( 605 )   HTML   PDF (163KB) ( 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耕造林对土壤氮矿质化的影响
田昆 岳彩荣
林业科学. 2005, 41(5):  180-183.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2
摘要 ( 602 )   HTML   PDF (138KB)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种野生芍药的花粉形态研究
郭先锋 王莲英 袁涛
林业科学. 2005, 41(5):  184-186.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3
摘要 ( 681 )   HTML   PDF (229KB) ( 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北白于山山区仁用杏引种观测与评价
白岗栓 杜社妮 侯喜录 刘国彬
林业科学. 2005, 41(5):  187-191.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4
摘要 ( 595 )   HTML   PDF (163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磷素环境与马褂木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李建民 王剑 周志春 饶龙兵 金国庆
林业科学. 2005, 41(5):  192-195.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5
摘要 ( 618 )   HTML   PDF (139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氮磷供应状态对水曲柳幼苗氮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
吴楚 范志强 王政权
林业科学. 2005, 41(5):  196-20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6
摘要 ( 598 )   HTML   PDF (196KB)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源木莲杉木混交林生长及其竞争关系分析
曹永慧 李生 陈存及 詹步清
林业科学. 2005, 41(5):  201-206.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7
摘要 ( 636 )   HTML   PDF (166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的研究
牟建军 张永安 李孟楼 蒋平 王玉珠
林业科学. 2005, 41(5):  207-2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8
摘要 ( 1158 )   HTML   PDF (152KB)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种棕榈藤藤材变色的研究
吴玉章 周宇
林业科学. 2005, 41(5):  211-213.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39
摘要 ( 616 )   HTML   PDF (144KB) ( 6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材干燥应力应变宏观模型的构筑
于建芳 王喜明
林业科学. 2005, 41(5):  214-2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50540
摘要 ( 604 )   HTML   PDF (166KB) ( 6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