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4-25
论文
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减灾对策
薛建辉 胡海波
林业科学. 2008, 44(4):  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1
摘要 ( 614 )   HTML   PDF (78KB) ( 1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雪冰冻灾情引发的思考
肖文发
林业科学. 2008, 44(4):  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2
摘要 ( 584 )   HTML   PDF (78KB) ( 1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区次生性林木病虫害防控的几点思考
骆有庆
林业科学. 2008, 44(4):  4-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3
摘要 ( 592 )   HTML   PDF (77KB) ( 9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崖柏群落优势乔木种群生态位
王祥福 郭泉水 巴哈尔古丽 刘正宇 任明波
林业科学. 2008, 44(4):  6-1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4
摘要 ( 847 )   HTML   PDF (167KB) ( 1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崖柏群落中15个优势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崖柏种群的重要值和水平生态位宽度都显著高于其他种群,川陕鹅耳枥、高山栎和华千金榆等种群的水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虎皮楠、铁杉、中华槭和川鄂山茱萸种群的水平生态位宽度值较小; 各种群的水平生态位宽度值与要值呈显著正相关; 崖柏种群对其他种群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高于其他种群对崖柏种群的态位重叠值,反映出崖柏种群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崖柏群落优势乔木种群间水平生态位重叠值较小,说明现存崖柏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高山栎、乌岗栎和青榨槭的垂直生态位度值大于崖柏,原因在于崖柏结实母树少,林下更新幼苗、幼树少; 崖柏对小叶青冈、城青冈、乌岗栎和铁杉等种群的垂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它们之间在利用随着高度变化的以光因子为主导的生态资源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

广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
温远光; 陈放 刘世荣 梁宏温 元昌安 朱宏光
林业科学. 2008, 44(4):  14-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5
摘要 ( 1537 )   HTML   PDF (169KB) ( 10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广西东门桉树人工林18个试验小区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 5、0.702 8和0.710 6;2) 叶面积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 0和0.685 6;3) 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N以及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 6、0.620 3和0.635 9,在0.1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9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4以下。以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提高; 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在小尺度上的变化对桉树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大。

三峡库区森林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程瑞梅 肖文发
林业科学. 2008, 44(4):  20-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6
摘要 ( 887 )   HTML   PDF (197KB) ( 1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 和无偏对应分析(DCA) 对三峡库区森林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TWINSPAN 将森林植物群落分成了巴山松林、华山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马尾松-栓皮栎林、马尾松-栲林、马尾松-大头茶林、杉木-栲林、短柄NFDA9栎林、栓皮栎林、白栎林、槲栎-栓皮栎林、西南槲树林、亮叶水青冈林、茅栗林、化香林、红桦林、糙皮桦林、四照花林、枫香林、华中樱桃-刺叶栎林、连香树-细齿稠李林、灯台树林、朴树林、包槲柯-锥栗林、化香-曼青冈林、石栎林、甜槠林、红豆树林、润楠林、大头茶林与刺叶栎林33种类型; DCA 排序结果本上反映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 排序轴主要反映热量的变化,第2 排序轴主要反映湿度的变化。

白皮松茎和针叶的电阻抗参数与抗寒性的相关性*
李亚青 张钢书鹏 祝良 邸葆 靳秀梅
林业科学. 2008, 44(4):  28-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7
摘要 ( 841 )   HTML   PDF (207KB) ( 9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阻抗图谱法(EIS)和常规的电导法(EL)测定抗寒锻炼期间不同种源白皮松茎和针叶的抗寒性,比较2种方法的相关性,完善EIS法测定植物抗寒性技术。抗寒锻炼期间,对北京十三陵苗圃的北京蟒山、甘肃两当和山西孝义3个种源的8年生白皮松茎和针叶的抗寒性进行电阻抗法分析和电导法分析。未经冷冻处理的白皮松茎和针叶的阻抗图谱分别用DoubleDCE模型和Model-A模型表示。冷冻处理后的样本,用EIS法和EL法测定其抗寒性。未经冷冻处理样本的弛豫时间τ1(茎)、胞内电阻率ri(茎和针叶)与抗寒性有较高的相关性(R2 = 0.79~0.86); 冷冻处理后的茎和针叶的胞外电阻率re、针叶细胞膜时间恒量τm与抗寒性显著相关(R2 = 0.92~0.94); EIS法和EL法测定白皮松茎和针叶抗寒性也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但EIS法较EL法低估抗寒性。EIS法是一种测定植物抗寒性的可行方法,尤其用于估测不经冷冻处理样本的抗寒性。

水竹开花期间碳氮代谢特性*
王小红. 周祖基
林业科学. 2008, 44(4):  35-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8
摘要 ( 1653 )   HTML   PDF (396KB) ( 8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开花、未开花和开花后发生逆转的水竹作为研究试材,对其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总量及与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和开花逆转水竹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有明显的波动,且表现出几乎相反的趋势,而未开花水竹这些指标无明显波动。开花水竹可溶性糖、总糖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在开花期间均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终值与平均值均远高于未开花和开花逆转水竹,同时其淀粉含量、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开花初期增加明显。开花水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明显小于未开花和开花逆转水竹; 可溶性-可溶性蛋白质高于未开花和开花逆转竹,而其总糖/全氮无显著差异。总的来看,进入开花阶段以后,水竹碳代谢活动会增强而氮代谢会显著降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碳氮代谢的强弱能预示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组合间生根性状及幼林生长的遗传变异*
孙晓梅 张守攻 王笑山 齐力旺 王万义 陈宝丰
林业科学. 2008, 44(4):  41-47.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09
摘要 ( 857 )   HTML   PDF (173KB) ( 9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辽宁大孤家12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混合授粉及单系授粉杂交组合及4个相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进行扦插生根变异及其测定林3~5年生长变异的分析,研究父母本对组合间生根和生长性状变异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高生长量及生根力的杂交组合。研究表明:无论是生根性状还是幼林生长性状,日×长杂种组合间均存在着显著遗传变异,父、母本效应明显,组合间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 生根性状间、生长性状间存在着密的相关关系,但生根与幼林生长性状之间相关不紧密,可以开展生根与生长性状的独立选择; 利用隶属函数法选出了生根最优、生长与生根兼优的杂交组合(或家系),选出的4个生根与生长兼优的家系5年生平均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比4个母本对照家系的平均值提高24.7%、28.9%和55.6%,而生根性状与其基本一致。

银杏雌株种质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
王利 邢世岩 王芳 韩克杰
林业科学. 2008, 44(4):  48-5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0
摘要 ( 1573 )   HTML   PDF (177KB) ( 7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中Mse I引物为荧光标记物)中筛选出7对扩增产物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对来自日本、法国和中国的49个银杏雌株种质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产生1 219条谱带,132个特异位点(其中缺失带11条、单态带121条),多态带1 200条,多态带的比例为9844%; 每对引物鉴别效率为100%。49个雌株种质之间相似系数为0.39~0.83,来自不同国家的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当相似系数为0.51时,供试种质可分为2类,来源地相同的种质并不单独聚成一类,山东大部分雌株种质聚为一类,它们与其他的雌株种质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较远。叶籽银杏不是很原始的种质,而‘海阳’则比较原始。对雌株种质的特异位点、相似系数、聚类结果等的综合分析表明,法国的‘垂枝银杏’、日本的‘黄金丸’、中国的‘盘县1’、‘灵川’、‘安陆’、‘东安1’、‘西山大佛手’、‘荣城’、‘莒县’、‘郯城2’、‘泰安1’、‘泰安2’、‘泰安3’、‘崂山’、‘海阳’、‘灵岩’16个种质是银杏雌株中的重要特异种质。

香樟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杜丽 庞振凌 周索 曾晓慧 包满珠
林业科学. 2008, 44(4):  54-5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1
摘要 ( 793 )   HTML   PDF (202KB) ( 9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香樟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转化效果;50 mg·L-1的潮霉素对胚性愈伤组织有很好的筛选效果; 根癌农杆菌0D600为0.6时,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侵染时间提高为40 min时,对提高转化效率有显著的效果; 共培养3 d能够得到较好的转化效率。对转基因香樟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基因组中。

长春花花叶病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
曹言勇 施 艳 范在丰 宋丽敏 田国忠
林业科学. 2008, 44(4):  60-6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2
摘要 ( 782 )   HTML   PDF (302KB) ( 8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春花病原物采自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和广东省广州市星海公园,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与畸形,对其进行染病外植体组织培养、鉴别寄主反应、传播方式鉴定、病毒粒体形态观察和血清学反应及病叶双链RNA(dsRNA)分析。引起长春花花叶病的病原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克隆该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并对该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侵染我国长春花引起长春花花叶和畸形的CMV分离物应初步划归在CMV IB亚组。

甘肃省社会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及类型划分
周腊虎
林业科学. 2008, 44(4):  69-77.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3
摘要 ( 1620 )   HTML   PDF (193KB) ( 8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甘肃省

87个县(市、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林业资源等多项指标进行调查,按照指标选择的原

则,选取21项指标建立了甘肃省社会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

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利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林业资源三大类指标中的12个主因子进

行分层聚类,把甘肃省87个县(市、区)划分为5个社会林业类型区。对划分的5个类型区按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林业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5个类型区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各

个类型区的社会林业发展方向。

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丛枝菌根与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
杜小刚 唐明 陈辉 张海涵 张永安
林业科学. 2008, 44(4):  78-8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4
摘要 ( 809 )   HTML   PDF (179KB) ( 9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逐渐增加,23年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逐渐降低,不同林地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y= 414.82x-188.73, r=0.927, 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随着树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次生林优于相同树龄人工林,在碳源利用上表现为与树龄更长的人工林相近。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细菌量、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丛枝菌根对刺槐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功能多样性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在造林年限上表现为对较短树龄刺槐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在造林措施上对刺槐次生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作用优于人工林。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及质谱鉴定
范国强 曾辉 翟晓巧
林业科学. 2008, 44(4):  83-8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5
摘要 ( 793 )   HTML   PDF (671KB) ( 9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胶体金免疫电镜和质谱分析技术,利用制备的专化性抗体,进行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m24 ku, pI 6.8)叶片和茎尖的亚细胞定位和质谱鉴定研究。结果显示: 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质分布于健康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的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部位,患病幼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相同亚细胞器部位未发现该蛋白质的存在,进一步表明植原体侵染阻断了此蛋白的合成。此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该特异蛋白后,通过查询MSDB数据库初步断定该特异相关蛋白为水稻叶绿体分子伴侣Q6K822_ORYSA的同源蛋白。

枫杨刻蚜的形态特征与生活周期
李友莲 张利军
林业科学. 2008, 44(4):  87-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6
摘要 ( 861 )   HTML   PDF (327KB) ( 1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枫杨刻蚜的的3种形态型即无翅孤雌型、有翅孤雌型和越夏型进行了形态记述和生活周期探讨,并着重对未见报道的小型越夏蚜进行补充描述,将各型绘以形态图。

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3种金小蜂(膜翅目:金小蜂科)及1新种记述*
姚艳霞 杨忠岐
林业科学. 2008, 44(4):  90-9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7
摘要 ( 909 )   HTML   PDF (214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北京市密云县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甲科)寄生蜂进行调查,发现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小蜂天敌共3种,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包括1新种与1中国新记录种):密云金小蜂新种,皮金小蜂新记录种及瑟茅金小蜂。寄生蜂总自然寄生率达12.27%(±2.16%),是杨潜叶跳象生物防治的有效天敌资源。详细描述3种寄生蜂的外部形态特征,附有新种部分特征图,并列出寄生杨潜叶跳象3种金小蜂及新种近缘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室。

松材线虫病早期寄主薄壁细胞的死亡方式*
厉 艳; 叶建仁
林业科学. 2008, 44(4):  95-9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8
摘要 ( 855 )   HTML   PDF (191KB) ( 10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被侵染早期寄主薄壁细胞死亡的过程和方式。应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接种后松苗皮层薄壁细胞陆续发生程序性死亡,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并在核膜下“半膜状”呈新月形凝集以及核变形、降解、不规则碎裂直至解体等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这与自然干枯萎蔫的松苗细胞坏死有显著差异。产生细胞凋亡现象不仅发生在接种点附近,而且还出现在线虫未到达的远离接种点部位,细胞凋亡数量和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线虫在松苗体内不断扩散分布而逐步增加。在松材线虫致使松树萎焉的过程中寄主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并提供了寄主松树感染线虫后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有关细胞学证据。在植物组织上应用碘化丙锭荧光染色法研究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该技术可以作为今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的重要方法。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
楚国忠 侯韵秋 张国钢 刘冬平 戴 铭 江红星 张德海
林业科学. 2008, 44(4):  99-10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19
摘要 ( 878 )   HTML   PDF (435KB) ( 8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 km,最远约1 300 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 100 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 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 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 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 d。历时32 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 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混和导电单元对落叶松胶合板电磁屏蔽功能的影响*
刘贤淼 傅峰
林业科学. 2008, 44(4):  105-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0
摘要 ( 781 )   HTML   PDF (156KB)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锈钢纤维(SF)、黄铜纤维(CF)、超细镍粉(Ni)以及石墨粉(CP)为导电单元,采用纤维与粉末、不锈钢纤维与黄铜纤维混和方式,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混和导电单元制备3层结构的落叶松胶合板,研究导电单元不同施加量以及混和方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 胶合强度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不锈钢纤维与石墨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5.62~21.14 dB;不锈钢纤维与镍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0~21.14 dB; 黄铜纤维与石墨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10.53~28.76 dB; 黄铜纤维与镍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12.30~28.76 dB; 不锈钢纤维与黄铜纤维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6.34~21.14 dB。电磁屏蔽模型显著,胶合强度模型不显著。金属纤维比导电粉末更有利于材料电磁屏蔽效能提高,不锈钢纤维比黄铜纤维更有利于材料电磁屏蔽效能提高。

竹炭对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
周珊 胡泽友 颜伟 单胜道
林业科学. 2008, 44(4):  110-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1
摘要 ( 696 )   HTML   PDF (175KB) ( 9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能力以及粒径、吸附pH值、吸附平衡时间、竹炭投加量、吸附温度等因素对竹炭吸附对硝基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20.0g平均粒径为0.106~0.090mm的竹炭振荡吸附处理1L初始浓度为50mg·L-1的对硝基苯酚水样120min后,对硝基苯酚最大吸附率可达82.5%,最大吸附量为2.06mg·g-1;竹炭粒径、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竹炭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酸性条件下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率明显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升高温度不利于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过程。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于波涛;
林业科学. 2008, 44(4):  115-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2
摘要 ( 604 )   HTML   PDF (340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林业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评价的独特性出发,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模型;以伊春市为分析对象,收集林业区域1998—2006年度的统计资料开展实证研究,对4个公共因子和1个综合因子的演进规律和经济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评价体系力求突出指标的精炼性、数据的可获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核心在于为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继而为林业区域规划和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及其应用
冯秋红 史作民 董莉莉
林业科学. 2008, 44(4):  125-1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3
摘要 ( 733 )   HTML   PDF (175KB) ( 2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降水、温度、光照、土壤肥力及大气成分)的响应、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在全球叶片经济型谱、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干扰响应与恢复、模型模拟、植物功能型/群及系统发育与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方向及所面临的问题。
环境友好型的木材物流系统研究进展
周新年 邱荣祖 张正雄 林雅惠 巫志龙 郑丽凤
林业科学. 2008, 44(4):  132-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4
摘要 ( 681 )   HTML   PDF (138KB) ( 9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如何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给出环境友好型的木材物流系统的相关概念,扼要归纳国内外在林道网理论、集运材优化等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及其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传统木材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友好型的木材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工艺及集运材设备等方面的环境友好型性对策,展望环境友好型的木材物流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于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建立
王雁 吴丹 彭镇华
林业科学. 2008, 44(4):  139-1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5
摘要 ( 634 )   HTML   PDF (123KB) ( 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花卉认证体系是与国际花卉贸易接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实现我国花卉业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出在建立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吸收花卉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加;我国花卉认证体系应尽量做到与国外花卉认证体系互认;在现阶段应鼓励并扶持国外花卉认证机构在我国开展花卉认证工作。
西部地区延长退耕还林补偿最适期限的灰色预测
黄文清 张俊飚
林业科学. 2008, 44(4):  144-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6
摘要 ( 596 )   HTML   PDF (165KB) ( 7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西部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西部地区构建起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时间大概在2017年,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阶段的时间大概也在2017年,由此得出西部地区延长退耕还林补偿最适期限在10年左右的结论。
城市植源性污染及其对人的影响
杨颖;王成;郄光发;李伟;
林业科学. 2008, 44(4):  151-1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7
摘要 ( 648 )   HTML   PDF (147KB) ( 9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欧洲银叶椴种子快速解除休眠的技术
有祥亮 余新晓 张德顺 郗金标
林业科学. 2008, 44(4):  161-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29
摘要 ( 690 )   HTML   PDF (161KB) ( 9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李纪元 肖青 李辛雷 李锦明 鲁仪增
林业科学. 2008, 44(4):  167-17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30
摘要 ( 661 )   HTML   PDF (182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个油茶良种
王湘南 陈永忠 彭邵锋 杨小胡
林业科学. 2008, 44(4):  173-174.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431
摘要 ( 661 )   HTML   PDF (108KB) ( 9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良无性系油茶湘林1、湘林104、湘林XLC15和优良家系湘5、湘林XLJ14于2006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和认定。5个良种均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通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选育成功,其亲本均来源于湖南省决选的优树,通过无性系当代测定和半同胞子代测定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结实早、产量高、丰产性能好,抗性强等特点,平均亩产油490.95~839.7kg.hm-2,各项经济指标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