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8-07-25
论文
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
刘 勇 宋廷茂 翟明普 李国雷
林业科学. 2008, 44(7):  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1
摘要 ( 1494 )   HTML   PDF (126KB) ( 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培育学需要加强系统科学的指导。这不仅是因为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多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对其规律的认识需要系统科学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林业行业外还涉及经济、土资源、农业、水利、畜牧、环保、旅游等诸多方面,要搞好这一系统工程十分需要系统科学的指导。人工造林实践表明,缺乏系统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不仅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同时还会限制森林培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作为以森林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并要处理与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森林培育学有必要广泛吸收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丰富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魏 媛; 喻理飞 张金池
林业科学. 2008, 44(7):  6-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2
摘要 ( 1018 )   HTML   PDF (134KB) ( 8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集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生化活性试验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喀斯特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有机碳。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3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且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占绝对优势,其在4种植被群落类型中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95.95%、93.49%、92.32%和92.48%; 随着植被恢复,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增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巴山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张文辉 卢彦昌 周建云 张晓辉 史小华
林业科学. 2008, 44(7):  1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3
摘要 ( 2390 )   HTML   PDF (184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巴山北坡2个干扰环境下的栓皮栎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种群A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距离居民点近,持续受到砍柴、放牧等强烈干扰,群落发育较差; 种群B分布于较高海拔,远离居民点,受人为干扰少,群落发育较好。结果表明:A种群的更新能力较弱,幼龄个体数量少,并以萌生起源幼龄个体占优势,呈现衰退势态, 种群B更新能力较强,幼龄个体数量丰富,以实生起源个体占优势,呈现持续发展势态;2个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 III,在I-III 龄期,幼苗死亡率最高;萌生苗在资源利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幼苗到幼树的生长转化过程中,比例逐渐增大;不同生境栓皮栎种群幼苗、小幼树、大幼树和大树均呈聚集分布,但种群聚集强度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影响栓皮栎种群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未来的经营和管理中,低海拔地区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间伐频次,保留足够数量的结实母树,促进种群结实及种子成苗; 应适时对高海拔地区种群进行抚育,间伐非目的树种,调整环境因素和种间关系,促进天然条件下种群结实和种子成苗。

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及解剖学观察*
王义 李仙 赵文君 孙春玉 张美萍
林业科学. 2008, 44(7):  17-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4
摘要 ( 725 )   HTML   PDF (225KB) ( 9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不同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配比对刺五加培养物的影响,建立刺五加体胚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结果表明:叶片最易形成愈伤织,茎次之,根最差,外植体最佳取材时期为4-5月。刺五加愈伤组织最适诱导基质为MS+1.0 mg·L-1 2,4D +0.5 mg·L-1 6BA; 体细胞胚的诱导、发育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解剖学观察表明刺五加离体胚胎发生过程与合子胚发育过程相同。

毛白杨材性指标预测及选择*
朱景乐.王军辉 张守攻 张建国 孙晓梅 梁保松
林业科学. 2008, 44(7):  23-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5
摘要 ( 1743 )   HTML   PDF (181KB) ( 8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非破坏性测定木材材质的Pilodyn测定指标,研究毛白杨28个无性系间的材性遗传差异。室外测定毛白杨活立木胸径(DBH)和南向Pilodyn测定值(Ps),室内测定木芯木材基本密度(Ds)和木材外侧基本密度(Dso),对Pilodyn测定结果与木材密度作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Ps,Dso及Ds分别将各个无性系的平均值进行排序,3个序列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0.749~0.651),毛白杨单株间Ps、Dso和Ds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0.506~0.706),毛白杨各个无性系Ps、Dso和Ds平均值间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0.840~0.808),使用Ps、Ds和Dso3个材质性状对毛白杨无性系进行方差分析,均得到各个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的结果。以这3个材性指标分别和胸径的平均值各自将28个无性系分为4类:A)高密度快生长; B)低密度快生长; C)高密度慢生长; D)低密度慢生长。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证明,使用3个材性指标所分的4类各个类别间均差异显著。通过分类结果选择出11,12,346,191,337,24,384共7个生长快且木材密度高的毛白杨无性系。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陈端吕. 李际平
林业科学. 2008, 44(7):  29-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6
摘要 ( 810 )   HTML   PDF (191KB) ( 8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景观格局决定着森林景观功能,不同的格局有不同的物质流过程,能控制水分、养分的流动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进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剖析景观格局的区域环境直接与间接响应。结果表明:1)在森林景观格局环境响应研究中,通径系数表达了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响应,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一定的直接响应,但这种响应是森林景观结构改变功能的体现。在环境响应的森林景观格局的指数中,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均匀度>变动系数>分离度>分维度>优势度。3)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存在着间接影响。环境产生间接响应作用最大的景观格局指数为变动系数,然后依次为分维度、分离度、优势度和均匀度,且各个指数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其他指标来体现。4)从通径分析中的剩余通径系数来看,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作用,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由于没有进一步的生态过程分析,存在着影响机理的不明确性和存在着评价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新疆盐生植物区系分析*
王 雷; 张道远 黄振英 田长彦
林业科学. 2008, 44(7):  36-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7
摘要 ( 774 )   HTML   PDF (157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疆盐生植物共有331种(包括15变种7亚种),隶属于38科、125属。对新疆盐生植物区系科、属的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盐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区系成分以温带为主,共9科,占总科数的23.68%,除去世界分布科,所占的比例高达56.25%。在属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和古地中海成分占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38.4%和36%。单种属、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旱生性和古老性,特有成分比较低,中国特有成分仅1属。这表明新疆盐生植物区系特征与本地区所处的北温带和古地中海地理位置是一致的。

外生菌根真菌产生植物激素差异及其与NL-895杨生长的关系*
吴小芹 马 磊
林业科学. 2008, 44(7):  43-4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8
摘要 ( 809 )   HTML   PDF (296KB) ( 8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NL-895杨进行菌根化试验,并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各菌根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液和菌丝体中的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9种菌根菌对NL-895杨苗木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从菌根菌对苗木的促生效果来看,无论是否形成明显的菌根关系,接菌苗的生长势均优于对照苗;9种菌根菌均可不同程度地分泌4种植物激素;其培养液中激素含量明显高于菌丝体中的含量;各激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尽相同。相关分析表明:菌根菌菌丝体中的玉米素(Z)含量与NL-895杨苗高和茎粗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菌丝体中的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则与NL-895杨苗高和茎粗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花绒寄甲成虫的行为观察
魏建荣.. 杨忠岐 唐桦 马建海 杜家纬
林业科学. 2008, 44(7):  50-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09
摘要 ( 829 )   HTML   PDF (176KB) ( 9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自行设计的昆虫行为观测箱,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日活动节律、趋光性、交配行为以及黑暗对成虫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成虫多在黄昏至第2天上午活动,其活动节律可被连续的黑暗处理所打破,交尾形式呈“—”字形,有较弱的趋弱红光性;并应用石蜡包埋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视觉在寻找寄主幼虫时的作用,发现在弱红光的条件下,其视觉对寻找寄主幼虫作用不大;同时,在成虫的活动高峰期,采用模拟自然界其生活习性释放成虫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活动能力,发现成虫的活动、飞翔能力较强。研究结果为在室内繁殖及野外释放防治天牛类害虫打下基础。

基于MODIS影像梯度的林火边界提取方法
付迎春 徐颂军 陈 蜜
林业科学. 2008, 44(7):  56-61.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0
摘要 ( 892 )   HTML   PDF (526KB) ( 10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外遥感数据是获取火灾参数的主要方法,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因具有广泛的光谱覆盖波段和强大的动态监测能力被用于森林火灾监测。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光谱特征的火烧迹地识别及制图,而描述火灾蔓延的边缘火线对于动态火灾监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波段影像梯度的图像视觉分析,提出一种自动检测林火边界火线特征的方法。通过与传统边缘算子的检测结果对比,并结合火烧迹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叠置验证,本方法在融合多波段影像的火灾光谱信息的同时,增强了火线变化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提高了边缘定位性能,在动态火灾制图和监测方面是有效可行的。

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超临界干燥工艺*
邱 坚. 李 坚 刘一星
林业科学. 2008, 44(7):  62-67.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1
摘要 ( 799 )   HTML   PDF (347KB) ( 7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木材的包围,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超临界干燥工艺条件最终确定为动态和静态干燥温度为50 ℃,动态和静态压力为25 MPa,动态干燥时间为180 min。经扫描电镜观察,木材-SiO2气凝胶在微观上有良好的网络结构,SiO2气凝胶与木材有良好的结合并保持木材的孔隙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观测,所制备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中的SiO2气凝胶是由直径约13~300 nm的SiO2颗粒构成的连续网络结构。超临界CO2流体干燥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表现突出的增容现象,由于紫椴与西南桤木结构不同,两者的增容率有较大的差异,西南桤木的增容率约为紫椴木材的1/2左右。

间歇和连续微波干燥对木材内蒸汽压力与温度变化的影响
刘志军. 张璧光 刘 智
林业科学. 2008, 44(7):  68-7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2
摘要 ( 1649 )   HTML   PDF (165KB) ( 1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间歇和连续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蒸汽压力的变化以及二者相互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 木材在连续微波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大致分为快速升温段、恒温段和后期升温段;微波辐射功率增加,升温速度加快,恒温段温度提高,时间缩短;内裂通常在高含水率木材高功率连续加热时出现;在木材温度上升到100 ℃之后,适当减少微波功率输入,或采用间歇输入微波能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内裂的发生;炭化通常出现在木材干燥后期,适当控制木材中含水率,避免过低,减少微波能输入或采用间歇输入微波能的方法,可有效防止木材炭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张 蕾 文彩云
林业科学. 2008, 44(7):  73-78.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3
摘要 ( 829 )   HTML   PDF (173KB)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江西、福建、辽宁、云南4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分构成、林业收入、外出打工人数、林地流转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有显著影响,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明显增加,并且农户对林改政策的了解和林权证的发放是影响林改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林改中出现一个实际问题,即林地规模化经营可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林地流转市场。

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析
张利国
林业科学. 2008, 44(7):  79-8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4
摘要 ( 767 )   HTML   PDF (128KB) ( 7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林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在阐述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介绍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并提出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的重点。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
张俊佩 张建国 段爱国 王军辉
林业科学. 2008, 44(7):  84-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5
摘要 ( 905 )   HTML   PDF (134KB) ( 9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及其环境评价体系,回顾近年来与国家生态林业工程相结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实践,提出以探索石漠化形成机制、研究石漠化植被恢复机理和应用遥感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方向。

沙化土地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王晓慧 李增元 高志海
林业科学. 2008, 44(7):  90-96.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6
摘要 ( 803 )   HTML   PDF (152KB) ( 1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化土地遥感监测是采集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为国家防沙治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从遥感信息源、光谱特征分析、沙化因子提取、沙化土地分类和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与可持续经营
张樟德
林业科学. 2008, 44(7):  97-10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7
摘要 ( 863 )   HTML   PDF (148KB) ( 1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的栽培及研究现状;指出桉树发展过程中存在长期地力维持、蒸腾耗水和水分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稳定性方面的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理念;阐述我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项东云 曾炳山 张宁南 郭洪英
林业科学. 2008, 44(7):  103-1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8
摘要 ( 819 )   HTML   PDF (183KB) ( 1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8年初,中国南方8省(区)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雨雪冰冻寒害。调查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受灾的地理范围是24°15′—26°54′N,104°—118°E,其中,重灾区是湘南、赣南、桂北和粤北地区,在粤、桂、赣3省区,寒害的垂直分布发生在在海拔300~600 m范围以内。受灾树木断顶、折干、弯曲、倾覆、树皮冻裂或枝叶冻枯,多数植株以遭受机械损害为主,发生生理冻害的情况极少。根据综合受害等级分析,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受害程度最重, 尾巨桉DH32-29和巨尾桉无性系GL9等次之,邓恩桉和巨桉耐寒性较强,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建议。

基于运行效率评价的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分析与测度
于波涛; 田 刚
林业科学. 2008, 44(7):  111-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19
摘要 ( 776 )   HTML   PDF (146KB) ( 8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森林可采伐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增值性和结构高度化、林业生产对森林资源采伐利用的“3R”效益、产业运行对产业职工经济视角的社会保障性开展深入分析,综合评价区域林业产业系统发展的脆弱性; 依据林业产业系统特征和脆弱性评价的独特性,构建基于EntropyTopsis模型的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以伊春市林业产业系统1998—2006年度统计资料作为数据分析基础开展实证研究,阐述评价体系的操作步骤并验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对评价结果作深入分析以期解析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的演进规律和关键性影响因素,继而为后续调整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必要的定量分析依据。

刨花楠不同种源主要光响应指标分析
钟全林 胡松竹 贺利中 唐承财
林业科学. 2008, 44(7):  118-1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20
摘要 ( 770 )   HTML   PDF (216KB) ( 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修枝对欧美107杨木材生长量的短期影响
陈森锟 尹伟伦. 刘晓东 夏新莉 孙尚伟
林业科学. 2008, 44(7):  130-1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22
摘要 ( 753 )   HTML   PDF (182KB) ( 8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应用于家具装饰材的初步研究*
江京辉 吕建雄
林业科学. 2008, 44(7):  136-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23
摘要 ( 765 )   HTML   PDF (153KB) ( 8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基因抗虫杨树新品种‘健杨94’
李淑梅 张春玲 胡建军 林 意 陈丛梅 苏衍修 韩一凡
林业科学. 2008, 44(7):  141-141.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24
摘要 ( 1672 )   HTML   PDF (109KB)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杨94’是转基因工程树木,它除保持了其外植体——健杨干形通直、耐寒和速生特征外,还提高了抗食叶害虫的能力,如鳞翅目的舞毒蛾等及异翅目的膜肩网蝽等。它适于在食叶害虫多发区域内种植。

秋季次开花的牡丹新品种‘傲霜’
成仿云 赵第轩
林业科学. 2008, 44(7):  142-1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80725
摘要 ( 1541 )   HTML   PDF (99KB) ( 8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傲霜’是1996年秋季从普通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实生苗中发现的二次开花单株,经过分株和嫁接繁殖以及异地引种栽培后,春、秋二次开花性状稳定的新品种。花粉红色,春花一般为皇冠型,而秋花为菊花型、托桂型或皇冠型;植株萌蘖力强,生长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