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25
论文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邓立斌;陈端吕;邓丽群
林业科学. 2011, 47(5):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1
摘要 ( 797 )   HTML   PDF (583KB) ( 9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层,建立保护区生态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约性最强,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次之,生态旅游价值最弱。从指标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来看,多样性最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次之,适宜性、人类威胁再次之,脆弱性最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45 1,说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乡村景观格局热效应及其调控机制
史久西;邓劲松;王小明;骆成方;裘鑫灿
林业科学. 2011, 47(5):  7-1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2
摘要 ( 675 )   HTML   PDF (2681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 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 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 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 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 m缓冲区范围为佳。

基于3-PGS模型的中国陆地植被NPP格局
刘建锋;肖文发;郭明春;吴焕萍;江泽平
林业科学. 2011, 47(5):  16-2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3
摘要 ( 703 )   HTML   PDF (3722KB) ( 7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3-PGS)估算2003—2007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并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2003—2007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年均总量为2.98 PgC, NPP年均值约为315.99 gC ·m-2 a-1; 中国陆地植被NPP的主要分布特点为沿水热梯度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递减,以海南中南部的热带林最高,而高原气候区最低; 全国植被NPP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气候区植被NPP均在7或8月达到峰值,12月或1月降至全年最低。

基于SSR和SRAP标记的簸箕柳×绵毛柳遗传框架图
刘恩英;王源秀;徐立安;黄敏仁
林业科学. 2011, 47(5):  23-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4
摘要 ( 743 )   HTML   PDF (1850KB) ( 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簸箕柳× 绵毛柳的F1代为作图群体,构建1份柳树遗传连锁框架图,该图谱包含117个标记(56个SSR,54个SRAP,5个SCAR和2个性别标记),图谱总图距为1 631.4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4.1 cM。估算柳树基因组的大小为2 261.39 cM,总的图谱覆盖率为72.14%。2个性别标记Sex-F和Sex-M被定位于该图谱第1和第17连锁群上,在第1连锁群上存在与雌性性别共分离的标记位点SCAR_AE08-780-5。通过基因组图谱初步比较研究发现,柳树框架图与毛果杨全基因组之间共有46个同源标记、15个同源连锁群,80.95%的同源标记具有共线性,这说明杨柳科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杂种落叶松F2代自由授粉家系纸浆材遗传变异及多性状联合选择
邓继峰;张含国;张磊;朱航勇;贯春雨
林业科学. 2011, 47(5):  31-3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5
摘要 ( 771 )   HTML   PDF (839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7年生7个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和3个对照子代测定林(共10个处理)的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 生长与材性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 材积、管胞长宽比和树脂道比量变异系数较大(26.2%~85.3%)。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比量变异系数较小(1.4%~8.1%)。方差分析表明: 处理间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晚材径向直径、胞壁率、壁腔比,管胞比量差异显著; 材积、管胞长、弦向直径、早材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59.3%~92.7%,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材积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弦向直径、晚材壁腔比和管胞比量成正相关,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 基本密度与材积成微弱的负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显著的负相关,与管胞长宽比、早材微纤丝角、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正相关; 综纤维素含量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 管胞长宽比与晚材壁腔比成极显著负相关; 晚材微纤丝角与管胞比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对生长和材性进行综合评价,选出I3,I4,I93个比较理想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家系为兴7×日77-2、日5×长77-3和日3×兴9。入选率30%时,各性状家系遗传增益分别为: 材积34.7%, 综纤维素含量7.5%, 晚材壁腔比11.0%, 晚材胞壁率6.2%, 管胞长宽比4.5%, 晚材微纤丝角3.2%, 管胞比量0.3%。

四倍体刺槐胚珠败育及其机制
姜金仲;李云;贺佳玉;郝晨;王淑琴;温富贵
林业科学. 2011, 47(5):  40-4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6
摘要 ( 770 )   HTML   PDF (706KB) ( 8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倍体刺槐的胚珠败育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败育:发生在花冠展开后5~30天之间,合子处于休眠状态,平均败育率为51.9%,败育胚珠体积较小、轻度至深度枯黄色,败育胚珠的有胚率为0,因而属无胚胚珠败育,发生原因可能与果实生理落果有关;中期败育:花冠展开后30~50天之间,球形原胚、心形胚已逐渐形成,平均败育率为30.3%,败育胚珠体积较小、表面部分枯黄色、周围有黄色透明液体,败育胚珠的有胚率为33.2%;后期败育: 花冠展开50天后,子叶胚已逐渐形成,平均败育率为72.6%,败育胚珠干瘪、较小、棕黄色,败育胚珠的平均有胚率为70.8%;中、后期败育属有胚、无胚胚珠同时存在的胚珠败育,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幼胚的畸形死亡。花冠展开15天之后的胚珠发育期间,败育胚珠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 IAA)水平低于正常胚珠,生长抑制类内源激素(ABA)水平及ABA / (IAA+GA3)明显高于正常胚珠,因此,四倍体刺槐胚珠败育也可能与胚珠内源激素异常有关。

利用氘同位素研究太行山南麓枣树水分利用的季节性变化
孙守家;孟平;张劲松;万贤崇
林业科学. 2011, 47(5):  46-5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7
摘要 ( 633 )   HTML   PDF (925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测定水中氘同位素的比值来研究枣树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的季节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 深层土壤δD值比较稳定,表层土壤水因蒸发而产生氢同位素的分馏,氘同位素富集,旱季表层土壤δD值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0.69,P<0.01)。枣树枝条δD值与表层土壤δD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2=0.75,P<0.01),与深层土壤δD值相关性不强,表明来源于表层土壤的水分能显著地影响到枝条δD值变化。雨季的降水不但增加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也促使表层新根的生长。其根长比旱季增加621.46%,尤其是细根(平均直径0.16 mm),从而提高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吸收。枣树枝条中的水分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水分的贡献决定枣树体内的水分平衡和受胁迫的程度。枝条中的δD值与枝条栓塞程度、叶片水势和光合速率显著相关,枝条δD值可以作为水分生理状态的一个指标。利用枝条δD值来量化植物水分欠缺程度,可以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提供参考。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幼苗针叶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魏晓雪;于景华;李德文;佟璐;庞海河;祖元刚
林业科学. 2011, 47(5):  54-5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8
摘要 ( 695 )   HTML   PDF (777KB) ( 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盆栽3年生红松实生苗为材料,分为CK(对照)、T1(+ 3.25 μW ·cm-2 UV-B辐射)、T2(+6.51 μW ·cm-2 UV-B辐射)及T3(+ 9.76 μW ·cm-2 UV-B辐射)4个处理,研究环境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叶片自由基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红松针叶内羟基自由基( ·OH)、过氧化氢自由基(H2O2)和MDA含量(P<0.05),T3处理下叶片的H2O2(149.05 mmol ·g-1)和MDA(12.56 μmol ·g-1)含量最高; UV-B辐射增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 抗氧化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UV-B胁迫程度加强而显著增加(CK为0.17 mg ·g-1,T3处理为0.26 mg ·g-1),而各UV-B辐射增强处理均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各生理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红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自由基、MDA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OH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研究证实UV-B辐射增强通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红松幼苗的生理代谢产生影响,而红松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CAT, APX, SOD)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引起的损伤,但其防御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个伤害。

晴天和阴天对刺槐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元;赵忠;周慧;周靖靖
林业科学. 2011, 47(5):  60-6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09
摘要 ( 738 )   HTML   PDF (1072KB)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渭北地区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9年6月和8月分别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测定刺槐光合作用的日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 无论在6月还是8月,晴天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在10:00以前高于阴天,而在午间12:00和14:00低于阴天。刺槐的胞间CO2浓度(Ci)、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光能利用率(LUE)在晴天的绝大多数时间显著低于阴天,而蒸腾速率(Tr)、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在晴天的全天都显著高于阴天。在晴天条件下,虽然刺槐的Gs,Ci,Ca,RH,LUE的日均值比阴天低,但Pn,Tr,VPD,PAR,Ta的日均值比阴天高,从而能够积累更多的日均光合固碳量。在阴天条件下,刺槐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高于晴天,且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低于晴天,表现出很强的光合适应能力。

巨桉林下马勃分子系统发育的关系
潘欣;张健;朱天辉;梁洪萍
林业科学. 2011, 47(5):  68-7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0
摘要 ( 1325 )   HTML   PDF (1171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集巨桉林下马勃子实体,培养其菌丝体,提取子实体及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rDNA-ITS不同区域作序列分析,首次构建马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 野外采集获得马勃子实体10种,其中成功培养6种,测序结果表明马勃rDNA-ITS区长度在607~766 bp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与豆包菌(Pisolithus) 亲缘关系较近,秃马勃属(Calvatia)、马勃属(Lycoperdon)及横膜马勃属(Vascellum)之间亲缘关系较近,ITS1-5.8S rDNA-ITS2区可建立马勃类真菌属间系统发育树,ITS2区可用于建立马勃类真菌属内系统发育树,3个待定种硬皮马勃Scleroderma sp. 11-1,Scleroderma sp. 2-2和Scleroderma sp.5-2为金黄硬皮马勃(S.aurantium)的可能性较大。此研究可为探讨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种类与作用机制、马勃分类系统学及菌丝体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接种AM菌对麻楝不同种源苗期的生长效应
陈羽;姜清彬;仲崇禄;张勇;陈珍
林业科学. 2011, 47(5):  76-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1
摘要 ( 628 )   HTML   PDF (715KB) ( 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接种3个AM菌株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90068×种源CH01菌根感染率为96.3%,感染率分级为5,菌根依赖性中等; 菌株90068×种源CH27在生长生物量方面作用显著; 麻楝幼苗接种5至6个月后,菌株90068×种源CH01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矿质元素吸收方面,菌株90068×种源CH13对磷元素的吸收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此外,菌株90036与菌株9004在接种后幼苗测定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各有优劣。其中菌根合成、生物量和苗高增长方面,菌株9004优于菌株90036; 而对于矿质元素的吸收,菌株90036要优于菌株9004。综合比较而言,供试菌株90068表现较优,为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3个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生理学特性
周秀华;宋瑞清;曹翠;崔磊;梁晓东;潘建中;朱元金;胡振宇
林业科学. 2011, 47(5):  82-8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2
摘要 ( 810 )   HTML   PDF (696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落叶松八齿小蠹各虫态体内外、坑道及木材蓝变部位获得3株与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真菌,该3株菌可导致木材变色,与蠹害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菌体的培养特性和形态观察、放线菌酮耐性及rDNA ITS序列测定,将3菌株确认为 Ceratocystis fujiensis ,为国内新记录种。3个菌株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温度为25℃,光照为全黑暗条件,pH值为 5.0;最佳营养条件:培养基为PDA+落叶松韧皮培养基,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3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高温和低温耐受性,能够适应北方较大的温差,树体内的黑暗和酸性条件也比较适合菌株的生长。3个菌株对寄主落叶松具有明显的营养选择性,可利用的碳源种类较多,有机氮源利于菌株生长。

脐腹小蠹成虫触角结构与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范丽华;李永红;张金桐;骆有庆;宗世祥;杨美红
林业科学. 2011, 47(5):  87-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3
摘要 ( 655 )   HTML   PDF (414KB) ( 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脐腹小蠹雌、雄成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脐腹小蠹雌雄成虫之间触角形态及感器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触角锤头部感受器数量最多,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8.4%。触角上的感受器类型可以分为4种:锯齿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分别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57.7%,28.6%,12.6%和1.1%。锯齿形感受器在触角各部均有分布,其中,锤头部的约占全部锯齿状感受器总数量的99.2%,柄节和鞭节数量只占0.8%;芽形感受器被埋于触角锤头部锯齿形感受器下面或者分散于锤头部端部;锥形感受器散生在锤头部端部边缘,与芽形感受器混生;刺形感受器分布于柄节和鞭节的连接处。

原木采集生产的生物质流特征分析
赵尘;王大明;张正雄
林业科学. 2011, 47(5):  90-9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4
摘要 ( 599 )   HTML   PDF (738KB) ( 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原木采集生产系统中,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流为主要的物质流。通过现场试验,针对闽西北马尾松、杉木、桉树3种速生人工林,测量其立木的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各组成部分的干质量以及灌木、草本、枯枝落叶的干质量,得出伐区生物质的分布比例。按采集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分析采集生产过程中立木生物质流的原木单位耗材、原木单位产品的排放量、立木资源效率和各工序的工序材比系数。针对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流的时空分布,建立相应的时空网络图。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推导最小木质材料损耗、最大迹地剩余生物量的工艺方案,进而分析各工艺方案的木质材料、剩余生物质在采伐迹地、集材道和集材楞场的空间分布。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流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原木采集生产物质流的重要特征。时空网络图可用于分析原木采集生产物质流的特征和相应的投入产出效益。将伐区地理信息系统与木材生产时空网络图结合,可开发出林木采伐更新作业系统的模拟、优化工具。

杨树与落叶松原木中应力波的不同传播速度
杨学春;罗菊英
林业科学. 2011, 47(5):  96-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5
摘要 ( 665 )   HTML   PDF (575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应力波测试仪对健康的杨树和落叶松原木试件进行检测试验,研究应力波在这2种原木试件中径向、弦向和纵向(原木心材和边材)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径向传播速度和直径、弦向传播速度和检测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这2种树种中,应力波径向传播速度和原木直径呈正相关,原木纵向边材传播速度比相应心材中的要大,弦向传播速度与检测角呈现二次函数关系。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应力波在原木纵向心材和边材传播速度与径向传播速度比的域值。

鱼鳞云杉TR型裂纹的演化与破坏模式
巩翠芝;刘一星;王强;刘维
林业科学. 2011, 47(5):  101-10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6
摘要 ( 647 )   HTML   PDF (747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舱内低真空模式下,对鱼鳞云杉木材小试样进行垂直于纹理方向的原位拉伸试验,实时监测TR系统裂纹扩展的全过程。在生长轮层次上,TR裂纹以台阶式生长方式穿过早晚材;在细胞层次上,TR裂纹以劈裂模式在胞间层或接近胞间层处分离细胞。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试件在破坏之前的位移场和应变场,定量地展示载荷传递的详细信息,证实具有非均质的木材的微、细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力学试验与数字散斑相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从本质上揭示木材的细、微观力学损伤机制。

基于AOS的扩展C-V模型及背景填充耦合的单板节子缺陷识别
王阿川;于琳瑛;曹军
林业科学. 2011, 47(5):  106-11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7
摘要 ( 1256 )   HTML   PDF (735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木材单板节子缺陷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AOS的扩展C-V模型及背景填充耦合的单板节子缺陷识别算法。首先,对Chan-Vese提出的基于Mumford-Shah模型的水平集图像分割算法进行改进,使分割速度得到提高; 其次,用AOS算法改进原模型的差分格式,使得差分格式无条件稳定; 最后,结合背景填充技术,使得到的新图像缩减了目标与背景间的特征差别。通过对比试验,表明该分割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单板单个节子缺陷,充分说明该耦合方法比Chan-Vese方法及其改进方法有更好的分割效果。通过用多水平集作为初始轮廓演化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也可快速实现对单板多节子缺陷图像的识别,实现对单板节子图像的多目标分割。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
张占贞;王兆君;
林业科学. 2011, 47(5):  112-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8
摘要 ( 731 )   HTML   PDF (662KB)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行业集中度指数、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从市场和区域相结合的角度测度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发展阶段,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给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木材采运业不适合作为集聚产业培植; 林木种植培育业、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制品加工业可作为潜在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和扶持; 处于产业集聚发展期的锯材木片加工、人造板制造业集群,应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培育发展; 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繁殖与利用业集群,可作为林区发展的接续产业加快发展; 处于产业集聚成熟期的木制家具业集群,应实施集群升级转型。

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
廖文梅;彭泰中;曹建华
林业科学. 2011, 47(5):  117-12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19
摘要 ( 1184 )   HTML   PDF (867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显著的变量有户主的年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林业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程度、农户的森林是否经历过灾害、农户对林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户对森林保险的需求态度、森林保险的索赔额度、农户对森林保费的态度、国家补贴保费下的参保态度。

综合评述
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树木修复研究进展
韦秀文;姚斌;刘慧文;白莉萍;周玲莉
林业科学. 2011, 47(5):  124-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0
摘要 ( 793 )   HTML   PDF (776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树木修复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树木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与传统的修复技术想比,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亦日益凸现:植物生物量小、生长缓慢、通常只对单一污染元素积累或超积累等。随着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树木修复技术被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将木本植物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环境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好地利用木本植物修复污染环境,今后的研究还应注意加强国内优良树木修复材料的筛选及国外优良树木修复材料和技术的引进;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树木修复的研究;加强树木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以提高污染环境树木修复的效率。

木材渗透性的控制因素及改善措施
李永峰;刘一星;王逢瑚;冮贵军
林业科学. 2011, 47(5):  131-13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1
摘要 ( 719 )   HTML   PDF (1049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木材渗透性对高效加工与利用木材的重要作用,从木材渗透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及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其主要发展方向。木材渗透性的控制因素方面,应进一步借助SEM-EDX,TEM,FTIR,NRM,CT等先进手段,深入分析木材的主要渗透通道,以更精准地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木材浸注技术方面,应注重联合多种技术,或开发应用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新技术,以更好地改善木材渗透性。

问题讨论
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论述
郭忠升;
林业科学. 2011, 47(5):  140-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2
摘要 ( 702 )   HTML   PDF (680KB)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详细论述土壤水资源概念发展和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尺度的基础上,介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量化模型,包括经典的承载力模型、种群增长通用模型、密度-土壤水分模型和基于物理过程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述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在完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理论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的野外长期定位研究,从不同时空尺度确定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承载力。

研究简报
连栽杉木林不同生育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
田大伦;杨超;闫文德;项文化;方晰;梁小翠;
林业科学. 2011, 47(5):  145-14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3
摘要 ( 740 )   HTML   PDF (519KB) ( 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伐参数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
许东;于大炮;邓红兵;代力民
林业科学. 2011, 47(5):  150-1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4
摘要 ( 628 )   HTML   PDF (409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翠湖湿地公园的管理评估
张曼胤;崔丽娟;李伟;王义飞;赵欣胜;李胜男;高士武;张岩
林业科学. 2011, 47(5):  153-15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5
摘要 ( 637 )   HTML   PDF (527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
燕丽萍;夏阳;毛秀红;刘翠兰;王太明;李丽;李双云
林业科学. 2011, 47(5):  157-1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6
摘要 ( 659 )   HTML   PDF (809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蜡梅热激蛋白基因CpHS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胡雨晴;孙文婷;马婧;曹鑫;李名扬;眭顺照
林业科学. 2011, 47(5):  162-16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7
摘要 ( 633 )   HTML   PDF (869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红豆杉不同性别基因组的RAPD标记
肖璐;刘宪虎;刘继生;李美善;许明子
林业科学. 2011, 47(5):  168-17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8
摘要 ( 617 )   HTML   PDF (532KB)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CS基因转化泡桐及抗病能力
刘静;黄艳艳;翁曼丽;罗磊;张虹;王长宪;牛庆霖;冯殿齐
林业科学. 2011, 47(5):  171-17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29
摘要 ( 682 )   HTML   PDF (733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板栗新病害褐缘叶枯病及病原鉴定
姜淑霞;刘传忠;王庆华;贾宁;李超;马洪兵
林业科学. 2011, 47(5):  177-1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30
摘要 ( 766 )   HTML   PDF (539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落羽杉属4个新品种
於朝广;殷云龙;徐建华
林业科学. 2011, 47(5):  181-18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531
摘要 ( 645 )   HTML   PDF (276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是以墨西哥落羽杉为母本、落羽杉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选育所获得的优良无性系,具有速生、耐水湿、耐盐碱、树形挺拔、主干通直圆满,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景观价值高等优良特性,可在江苏、浙江、上海、重庆、云南等地区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