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25
论文
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和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陶晶;臧润国;余昌元
林业科学. 2011, 47(7):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1
摘要 ( 708 )   HTML   PDF (1048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 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 "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 海拔法则不甚相符; 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 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 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梯度的交错分布和相互替代现象。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
李海奎;雷渊才;曾伟生
林业科学. 2011, 47(7):  7-1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2
摘要 ( 876 )   HTML   PDF (939KB) ( 1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回归模型估计法作为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计算方法,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从单木归并到样地,从样地加权平均至省级区域,估算乔木林碳储量; 以加权平均转换系数估算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的碳储量,以模型法估算竹林、灌木林的碳储量。结果表明: 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两大区; 乔木林是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体; 人工林碳储量在中国乔木林碳储量中比例超过15%; 阔叶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大于针叶树。

基于C-FIX模型的黑龙江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
张冬有;冯仲科;李亦秋;张丽娟;董斌
林业科学. 2011, 47(7):  13-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3
摘要 ( 641 )   HTML   PDF (1289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ETM+、DEM和气象数据等资料,以C-FIX模型为基础,估算黑龙江省2000年5-9月的森林植被NPP,并将估算结果与MODIS的NPP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5-9月林地总NPP为69.75×1012 gC,最大值出现在6月,占5-9月NPP总量的27.23%,6-8月是NPP的主要积累月份; 有林地NPP占林地总量的87.44%,灌木林地占10.41%,疏林地占1.63%,其他林地占0.52%; MODIS的NPP产品与模型估算值之间的均方差根为17.12,模型模拟值误差为MODIS NPP产品值的3.92%~5.85%,模型估算精度较高。

基于DOMAIN和NeuralEnsembles模型预测中国毛竹潜在分布
张雷;刘世荣;孙鹏森;王同立
林业科学. 2011, 47(7):  20-2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4
摘要 ( 677 )   HTML   PDF (1093KB) ( 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概形分析模型(profile technique)——DOMAIN生成物种生境适宜分布图,选取低适宜性的地区作为物种不存在区,然后应用分类判别分析模型(group discrimination technique)——NeuralEnsembles预测我国毛竹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通过耦合DOMAIN和NeuralEnsembles模型可以改进NeuralEnsenbles模型预测精度; AUC和敏感度对用于建模的物种不存在数据取样数量不敏感,而最大Kappa值随着不存在数据取样数量的增大逐渐减小; 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毛竹向北迁移33~266 km,面积增加7.4%~13.9%。

新疆典型盐渍区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张飞;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丁建丽;;何祺胜;田源;买买提·沙吾提;王宏;桂东伟;
林业科学. 2011, 47(7):  27-3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5
摘要 ( 1229 )   HTML   PDF (1444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疆典型盐渍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1989, 2001, 2006年的TM/ETM+遥感数据,以RS为技术手段,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植被指数法,根据像元二分原理,采用复合植被指数VBSI估算植被覆盖度,其估算精度达到83.52%;其次,生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对其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揭示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中高覆盖度、高覆盖度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对保持植被覆盖度起重要作用; 林地面积的变化对重心转移起关键作用,而草地、耕地的波动则会影响到重心转移方向; 林地、草地和耕地对于保持地区植被覆盖率有重要作用,应在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坚持植树造林,保持草地、保护耕地和控制未利用地; 最后,利用植被覆盖度图像所提供的各覆盖度级的数量和空间分配状况来评价该绿洲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基于遥感技术进行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能够为该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确定的比较
张雄清;雷渊才;陈新美
林业科学. 2011, 47(7):  36-4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6
摘要 ( 548 )   HTML   PDF (973KB) ( 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引入组合预测方法以提高林分断面积预测的精度及2类模型(林分水平模型和单木水平模型)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组合预测法能够充分利用各单个模型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而单个模型权重的选取对提高组合预测法的精度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北京山区油松连续清查数据,利用误差平方和法、方差协方差法和最优加权法确定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结果表明: 组合预测法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利用最优加权法所建立的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最高,方差协方差法次之,误差平方和法预测精度最低。

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细根空间分异特征
秦树高;吴斌;张宇清;张天勇
林业科学. 2011, 47(7):  42-4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7
摘要 ( 566 )   HTML   PDF (1208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带完好、长势均匀的两行一带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带距分别为4,6,8 m)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对锦鸡儿根系进行分层挖掘取样,研究其在不同造林带距条件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显示: 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多靠近林带分布,与6 m和8 m带距系统相比,4 m带距系统林地中部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密度相对较高。锦鸡儿在林地中部土体的细根根长和表面积密度随带距增大而减小; 带距分别为4,6,8 m的系统中,锦鸡儿在4 m带距系统整个样地土体中细根根长和表面积密度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而随带距增大,在0~40 cm土层中,锦鸡儿平均细根根长密度、细根长度累计百分比、平均细根表面积密度和细根表面积累计百分比均呈减小趋势。因此,与4 m和6 m带距系统相比,在8 m带距系统中,锦鸡儿细根较少地分布于表土层和林地中部土体中,林草主要资源利用层发生隔离,而且林地两侧锦鸡儿根系在林地中部较少发生接触,使得林草种间竞争和锦鸡儿种内竞争较为缓和; 同时8 m带距系统仍可有效防止林地发生风蚀,所以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建设时,采用8 m带距较为适宜。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与美景度评价
俞晓凌;廖邦洪;王道模;陈东立;
林业科学. 2011, 47(7):  50-5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8
摘要 ( 1241 )   HTML   PDF (1099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 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秦岭南坡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芽特性
薛瑶芹;张文辉;周建云;杨保林;周民建;
林业科学. 2011, 47(7):  57-6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09
摘要 ( 641 )   HTML   PDF (1163KB) ( 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陕西省佛坪县的栓皮栎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直径和高度与萌苗数量、萌苗生长的关系,并通过2年跟踪观测研究伐桩的萌发能力。结果表明: 1) 阳坡伐桩上的萌苗数量多于阴坡,但阴坡的萌苗生长量(基径、高度和冠幅)优于阳坡; 2) 萌苗数量随伐桩直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直径在15~25 cm间的伐桩萌苗数量最多, 萌苗生长量随伐桩直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3) 伐桩高度与萌苗数量的关系不明显, 随着伐桩高度增加,萌苗生长量增加; 4) 萌苗基径随萌苗数量增多而减小,萌苗高度与之相反, 阳坡萌苗数量与萌苗生长量的关系比阴坡密切; 5) 砍伐2年后,伐桩萌发能力和萌苗生长量均出现降低趋势。栓皮栎伐桩的萌苗数量不仅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伐桩直径和砍伐后时间长度的影响,但萌苗的生长则受到环境条件、伐桩直径、伐桩高度以及萌苗数量的共同影响。因此,择伐栓皮栎次生林中基径为15~25 cm的个体最有利于林地快速恢复,在随后的经营管理中控制伐桩的萌苗数量并疏伐过密的萌苗丛有利于萌苗生长。

基于树冠覆盖的广州市中心区绿化格局分析
朱耀军;王成;贾宝全;粟娟
林业科学. 2011, 47(7):  65-7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0
摘要 ( 629 )   HTML   PDF (1204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城市森林功能分类和斑块等级的思想框架,对高空间分辨率航片数据进行解译,以广州市中心区作为研究区,对其树冠覆盖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研究区树冠覆盖率为19.5%,其中天河区最高达26.5%,芳村区最低仅6.6%。生态公益林在5个类型组(生态公益林、公共园林、居所林、生产林和防护林)的树冠覆盖斑块中面积最大,占55.4%,其次为生产林,占19.9%。各类型的平均面积以生态片林最大,行道树最小。2) 树冠覆盖斑块以面积大于1 hm2的特大型为主,占总斑块面积的78.8%,小斑块(<0.1 hm2)、中斑块(0.1~0.5 hm2)和大斑块(0.5~1 hm2)分别占9.2%,7.9%和4.2%。生态片林在特大型斑块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生产林,其他面积等级斑块均以居所林所占比例最大。3) 特大斑块主要位于中心区北部的白云山和城市发展东部拓展区的天河、黄埔的丘岗林地区域,以及海珠区南部,而荔湾区、越秀区和东山区均以小斑块数量占优。面积在0.5~1 hm2的斑块多分布于特大型斑块周边,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引起的破碎化表现。树冠连续覆盖是实现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的有效途径,行道树类型斑块数量最大,相对破碎,但最具形成连续覆盖的潜力。通过对航片数据中树冠覆盖数据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绿化质量,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市在更小尺度上的城市森林相关的生态过程研究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毛竹树干液流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丁访军;王兵;赵广东
林业科学. 2011, 47(7):  73-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1
摘要 ( 658 )   HTML   PDF (1556KB) ( 7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9月-2010年7月,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对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的毛竹进行液流连续观测,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气象因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晴天和阴天毛竹日均液流速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秋、冬季液流速率连日变化波动较小,而春、夏季受降雨的影响,液流速率波动较大; 不同季节晴天毛竹液流速率呈单峰曲线,而春、夏两季有时出现双峰曲线,但"午休"现象不明显; 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毛竹夜间可能由于根压的原因而存在微弱的液流; 不同季节毛竹由于水分吸收方式的差异,影响液流速率的主导因子也不一致,非生长季与空气温度的相关性最强,生长季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性最强; 毛竹液流速率表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生长末期、非生长期、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日均液流速率分别为(97.88±5.73) g·h-1, (52.27±3.66) g·h-1,(167.81±20.15) g·h-1和(414.04±48.62) g·h-1; 以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气温等气象因子作自变量,液流速率作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建立不同季节毛竹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

杨树热激转录因子HsfA1d的克隆、表达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赵杏;郭琦;陈清清;李百炼;张德强
林业科学. 2011, 47(7):  82-9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2
摘要 ( 609 )   HTML   PDF (1431KB) ( 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RT-PCR方法,首次由小叶杨受热激胁迫后构建的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一热激转录因子HsfA1d cDNA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PsHsfA1d cDNA片段总长为2 036 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1 449 bp,可编码长度为48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在HSF DBD结构功能域与拟南芥AtHsfA1d和水稻OsHsfA1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86.3%和87.4%。组织特异性Realtime-PCR结果显示, PsHsfA1d主要在杨树叶片和根部组织中高丰度表达。非生物胁迫、激素及糖诱导表达表明,PsHsfA1d不仅受高温、干旱与盐诱导表达,还受到激素中GA3与ABA,及葡萄糖与蔗糖信号的上调表达。组合利用MEGA4.0和DnaSP4.50.7软件对小叶杨36株基因型个体的PsHsfA1d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共检测到20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SNP频率为1/16 bp,多样性指数π为0.007 72。在编码区域,共检测到69个SNP位点,其中37个为同义突变,31个为错义突变,1个为无义突变; 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的比率0.132<1,推测在小叶杨物种演化过程中,纯化选择是该基因内同义SNP位点主要的进化驱动力。

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玉山;邢世岩;唐海霞;冯殿齐
林业科学. 2011, 47(7):  91-9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3
摘要 ( 1289 )   HTML   PDF (963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AFLP技术对17省市的18个侧柏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的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 613条,占92.91%;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199 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123 9,Shannon's信息指数0.194 9,揭示侧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中部种源遗传多样性低于南、北部种源。AMOVA分析表明侧柏种源遗传分化大,74.86%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种源内,11.12%存在区域间,14.02%存在于区域内种源间,其分布的间断性、地理隔离以及低水平基因流(Nm=1.437 2)是导致其种源间分化的主要因素。应用Nei(1972)遗传距离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纬度相近的种源聚在一起,把18个种源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山东4个种源区。Mantel检验也证实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野生欧李生长期各组织器官中不同形态钙的分配率变化
马建军;于凤鸣;张立彬;杜彬;任艳军;肖啸
林业科学. 2011, 47(7):  97-10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4
摘要 ( 1117 )   HTML   PDF (1038KB) ( 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野生欧李为试材,逐级提取不同形态的钙,研究欧李生长发育阶段(萌动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主要结果基生枝各组织器官(木质部、韧皮部、花和果实、新梢)中不同形态钙(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草酸钙、剩余钙)的分配率变化及其与总钙分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组织器官中钙吸收和分配与钙形态转化和分配密切相关,随欧李生长期发育进程,木质部和韧皮部中不同形态钙分配呈明显下降趋势,新梢中不同形态钙分配呈明显增长趋势,花器官中水溶钙、果胶钙和磷酸钙形态在盛花期均有一分配高峰,果实中果胶钙和水溶钙形态分配分别在果实发育初期和后期有一分配高峰; 花和果实总钙分配率变化与输导组织器官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的分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梢总钙分配率变化与输导组织器官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的分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欧李生长期结果基生枝各组织器官中存在钙形态转化与再分配,水溶钙和果胶钙形态是欧李果实钙素吸收积累的主要钙形态。

初植密度对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的影响
田宇明;王庆成
林业科学. 2011, 47(7):  102-10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5
摘要 ( 570 )   HTML   PDF (981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 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1) 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小而显著增加(P<0.05) ,树干生物量比例随初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2) 不同初植密度水曲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初植密度较小的I1,I2和W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N林分的84.8%,80.5%和60.5%; 初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结构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3) 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水曲柳人工林单株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增加 ,总生物量逐渐减小 ; 4) 初植密度对林木根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根的水平分布范围显著增大,林木主根深度有变浅的趋势。综合考虑林分生物量累积、干材生物量分配、林木根系分布特征,水曲柳人工林造林时,应采取适当高的初植密度。

夏秋季节神农架川金丝猴取食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铁军;张晶;彭林鹏;赵本元;张志翔;
林业科学. 2011, 47(7):  108-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6
摘要 ( 2170 )   HTML   PDF (976KB) ( 17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样方调查法和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确定夏秋两季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分析主要食源植物的营养成分,探讨影响川金丝猴夏秋季节取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夏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与食源植物的相对丰富度(r=0.656,P=0.000)、含水量(r=0.078,P=0.609)、粗脂肪含量(r=0.020,P=0.896)、无氮浸出物含量(r=0.238,P=0.115)呈正相关,与食源植物的粗蛋白含量(r=-0.113,P=0.459)、粗纤维含量(r=-0.144,P=0.347)、粗灰分含量(r=-0.156,P=0.305)呈负相关; 秋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与食源植物的相对丰富度(r=0.703,P=0.000)、含水量(r=0.258,P=0.176)、粗脂肪含量(r=0.291,P=0.125)、粗蛋白含量(r=0.537,P=0.003)、粗纤维含量(r=0.194,P=0.312)、粗灰分含量(r=0.308,P=0.104)呈正相关,与食源植物的无氮浸出物含量(r=-0.546,P=0.002)呈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 食源植物的无氮浸出物(0.936)、粗纤维(0.886)和粗灰分(0.870)为川金丝猴夏季取食的主要影响因子; 而食源植物的粗纤维(0.968)、粗蛋白(0.948)和相对丰富度(0.877)为川金丝猴秋季取食的主要影响因子。

黄土丘陵沟壑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分布
李登武;薛玲;张万红
林业科学. 2011, 47(7):  116-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7
摘要 ( 612 )   HTML   PDF (945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撂荒到灌丛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阴、阳坡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代表植物的AM真菌侵染状况、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以及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 从不同恢复阶段植被中,共分离到18种AM真菌,隶属于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2种为不同恢复阶段中的共有种,即为本区的优势种,其余的16种在各恢复阶段中的分布有所差异。在阳坡半阳坡的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中,各宿主植物的平均侵染率,仅第1,2阶段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 而阴坡半阴坡的AM真菌的侵染率则差异不显著,根际的孢子密度,以第4,5阶段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第1,2阶段。对于AM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在阴、阳坡则呈现相似的规律,即第4,5阶段较高,第1,2和第3阶段则相对较低。对AM真菌物种均匀度而言,阳坡半阳坡的第5阶段与第2,3,4阶段的差异显著,阴坡半阴坡上则差异不显著。

转抗菌肽基因毛白杨的培育及其对溃疡病的抗性
贾之春;孙一铭;秦志超;肖训焰;齐代华;罗克明
林业科学. 2011, 47(7):  123-12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8
摘要 ( 640 )   HTML   PDF (1229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毛白杨为转基因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来源于益母草的阳离子抗菌肽基因LJAMP2 。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50株抗性植株。GUS组织染色和PCR检测显示有30株抗性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毛白杨基因组中。RT-PCR证实抗菌肽基因LJAMP2 在转基因植株中能大量表达。离体抗病性试验表明: 转基因毛白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将溃疡病菌接种在转基因和野生型毛白杨茎段上培养30天,转基因植株的病级指数均低于非转化植株。上述抗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毛白杨中超量表达益母草抗菌肽基因LJAMP2 能显著提高其溃疡病抗病性。

唐菖蒲2种主要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胡小燕;陈莉;辛海波;连青龙;义鸣放
林业科学. 2011, 47(7):  128-13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19
摘要 ( 562 )   HTML   PDF (1110KB) ( 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运用单重RT-PCR检测到病毒并筛选出适合多重RT-PCR的引物对。以唐菖蒲18S rRNA为内参照,建立同时检测CMV和TMV的多重RT-PCR方法。此方法可从带病样品中扩增出CMV(629 bp)和TMV(423 bp)2条特异片段。测序结果表明: CMV扩增产物与其他植物分离物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97%,TMV扩增产物与其他分离物核苷酸的同源性可达99%。

解淀粉芽孢杆菌JK-JS3杀线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分析
朱丽梅;吴小芹;胡飞杰;徐浩
林业科学. 2011, 47(7):  133-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0
摘要 ( 598 )   HTML   PDF (1042KB) ( 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酸碱沉淀法分离提纯解淀粉芽孢杆菌JK-JS3分泌的杀线活性物质,获得具有杀线活性的水溶液,通过气质联用方法对其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该杀线组合物中共鉴定出3种化合物,分别为5-甲基-1-苯基-6H-1,3,5-三嗪-2-硫酮、2,2-二甲基-N-苯丙硫代酰胺和樟脑醛缩氨脲。对3种化合物在SciFinder数据库中进行专利和文献检索,未检索到上述化合物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报道。

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
王秀花;马丽珍;马雪红;陈柳英;周志春
林业科学. 2011, 47(7):  138-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1
摘要 ( 1259 )   HTML   PDF (990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 : 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 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 m以下的1叉干为主; 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 :3荷杉混交林,木荷分叉干发生几率相对较小; 相对于坡向,坡位对分叉干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 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5~20年生时开始明显减小,35~40年间达到最小值。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树皮下降的速度还随径生长量的增加而加快; 年轮宽度呈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5~15年为木荷人工林径生长的速生期。据此应选择土壤水肥、光照条件较好的阳坡和下坡林地营造木荷人工林,同时提倡以适当比例混交经营,加强幼林的抹芽除萌及中龄林的间伐抚育来促进木荷人工林的生长,抑制分叉干的形成,提高中后期的径生长及径向均一性,以实现木荷工艺用材林速生优质的培育目标。

可膨胀石墨与聚磷酸铵对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协同阻燃作用
宋永明;王清文;龚丽;李春桃
林业科学. 2011, 47(7):  145-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2
摘要 ( 691 )   HTML   PDF (1096KB)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锥形量热仪(CONE)研究可膨胀石墨(EG)与聚磷酸铵(APP)对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协同阻燃作用。CONE测试结果表明:EG和APP均可降低木粉/聚丙烯复合体系的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THR)和烟释放速率(RSR),提高成炭率;与APP相比,EG表现出更好的抑烟效果。当EG与APP的总添加量为15%、复配比例为2 :1时,能形成稳定致密的膨胀炭层,阻燃协同效应显著。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即使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相容剂(MAPP)的存在下,EG和APP阻燃剂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仍有不利影响,但EG的添加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

微拉伸技术测试植物单根纤维纵向拉伸性能
王戈;余雁;曹双平;程海涛;陈红
林业科学. 2011, 47(7):  151-15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3
摘要 ( 658 )   HTML   PDF (1322KB) ( 8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短纤维力学性能测试仪(SF-I)研究毛竹、杉木、苎麻单根纤维纵向拉伸性能及水分对其影响,研究毛竹单根纤维循环加载的纵向拉伸变化。结果表明: 所测纤维均表现出明显的线弹性行为; 4年生毛竹平均断裂强度为1 710 MPa,平均弹性模量为27.1 GPa,平均断裂伸长率为7.0%; 毛竹、杉木、苎麻纤维的纵向拉伸性能对湿度变化都有一定的敏感性,其中,苎麻最敏感; 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以及相同的载荷下对纤维进行多次反复加载,纤维发生的应变会逐渐减小。

FRW阻燃刨切薄竹的阻燃特性
金春德;杜春贵;李延军;王清文
林业科学. 2011, 47(7):  156-15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4
摘要 ( 557 )   HTML   PDF (969KB) ( 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FRW阻燃剂对刨切薄竹进行阻燃处理,用锥形量热仪(CONE)测定不同载药率下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 在25 kW·m-2的热辐射功率下,刨切薄竹经FRW阻燃处理后,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和总烟释放量随着载药率的增大而减小,处理材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出现较高火焰的燃烧过程; 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相比,点燃时间延长,残余物质量增加; FRW阻燃处理刨切薄竹的阻燃和抑烟效果明显。

乙酸木质素基聚氨酯硬泡的制备与性能
李燕;敖日格勒;韩雁明
林业科学. 2011, 47(7):  160-16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5
摘要 ( 1162 )   HTML   PDF (1266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乙酸制浆法废液中的木质素进行提取和精制,采用红外光谱(FTIR)、31P-NMR谱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乙酸木质素、聚醚多元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在发泡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聚氨酯硬泡。采用TG、DSC和压缩测试对聚氨酯硬泡的热学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结果表明: 乙酸木质素作为多羟基聚合物,可以部分代替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发生反应制备聚氨酯材料; 当乙酸木质素添加量为5%时,聚氨酯硬泡的压缩强度达到1.325 MPa,比未添加木质素的泡沫高出约63%,此时的压缩模量也达到0.181 MPa; 随着乙酸木质素添加量增加,乙酸木质素基聚氨酯硬泡的最快分解温度下降,而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明显升高; 乙酸木质素基聚氨酯硬泡泡孔平整均匀。

铜纤维填充脲醛树脂导电膜片的电磁屏蔽性能
卢克阳;傅峰;蔡智勇;张恩久;付跃进
林业科学. 2011, 47(7):  166-17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6
摘要 ( 540 )   HTML   PDF (1255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铜纤维、脲醛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装饰板表层纸进行热压复合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导电膜片。结果表明: 导电膜片的电磁屏蔽效能随着纤维填充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铜纤维填充量为250 g·m-2时,5,10和15 mm铜纤维填充制备导电膜片的电磁屏蔽效能值分别在27~65 dB,31~67 dB和32~67 dB之间,膜片都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在相同填充量的条件下,长度越长的铜纤维填充导电膜片电磁屏蔽效能值越大。此外结果还表明: 对比铜纤维长度和膜片厚度2个影响因子,铜纤维填充量对导电膜片电磁屏蔽平均值影响最显著。

综合评述
苗木晚季施肥研究现状与展望
魏红旭;徐程扬;马履一;江俐妮
林业科学. 2011, 47(7):  172-18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7
摘要 ( 592 )   HTML   PDF (973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苗木的晚季施肥技术是以克服晚季养分稀释为目的,待苗木顶芽形成后进行的施肥措施。研究发现,晚季施肥可以有效克服养分稀释,提高苗木硬化水平和抗寒能力,促进苗木移栽后生根、苗木生长,提高养分吸收水平和造林成活率,并使移栽苗木提前发芽。前人对于晚季施肥的研究大多以氮素为主,有关晚季施入钾素对苗木抗寒性的影响存在争议,有关晚季施入其他元素的报道相对较少。大部分晚季施肥采用少次施肥,或每次添加相等养分的施肥方式。以稳态养分承载方式进行的晚季施肥被证明可以显著促进苗木晚季养分吸收。

研究简报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组成变化
孙棣棣;徐秋芳;田甜;刘卜榕
林业科学. 2011, 47(7):  181-18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8
摘要 ( 588 )   HTML   PDF (1012KB) ( 9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源GA3对白桦成花基因影响的定量PCR分析
魏志刚;钱婷婷;张凯旋;刘关君;刘桂丰;杨传平
林业科学. 2011, 47(7):  187-19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29
摘要 ( 509 )   HTML   PDF (1043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宁夏枸杞生长的影响
曹兵;宋培建;康建宏;侯晶东;宋丽华
林业科学. 2011, 47(7):  193-19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730
摘要 ( 566 )   HTML   PDF (1102KB) ( 6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