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林鑫,杨贵云,郭昊澜,董强,李明,马祥庆,吴鹏飞. 繁殖方式对杉木幼苗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形态性状和碳氮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4, 60(7): 47-55. |
[2] |
陈媛,吴德淮,晏婷婷,赵莹,刘宝元,李改云. 沉香多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释香行为[J]. 林业科学, 2024, 60(7): 129-139. |
[3] |
袁鸣,朱铭玮,解志军,康真,李淑娴. 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时空迁移规律[J]. 林业科学, 2024, 60(6): 44-49. |
[4] |
阮颖超,苏比·热西塔洪,林熙,李明,范少辉,冯随起,陈志云,马祥庆,何宗明. 修枝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形成及质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4, 60(6): 50-59. |
[5] |
孔丹,庞勇,梁晓军,杜黎明,白羽. 基于分层叠加的机载LiDAR点云单木分割[J]. 林业科学, 2024, 60(3): 87-99. |
[6] |
吕梓晴, 段爱国. 不同产区杉木生物量与碳储量模型[J]. 林业科学, 2024, 60(2): 1-11. |
[7] |
贾辉,朱敏,余再鹏,万晓华,傅彦榕,王思荣,邹秉章,黄志群. 亚热带树种在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与叶片性状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24, 60(1): 12-18. |
[8] |
李晓燕,段爱国,张建国. 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对优势高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3, 59(8): 22-29. |
[9] |
何苏诚,宋军阳. 血皮槭种子休眠特性及休眠原因[J]. 林业科学, 2023, 59(8): 60-73. |
[10] |
屈彦成,江怡航,姜彦妍,张建国,罗安利,张雄清. 基于胸高处边材面积、胸径和冠基部直径的杉木单木叶生物量预测模型[J]. 林业科学, 2023, 59(7): 106-114. |
[11] |
曾素平,厉月桥,刘儒,王佳,赵梅芳,张华聪. 脱水方式和贮藏时间对苦槠种子发芽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3, 59(3): 84-93. |
[12] |
徐晓俞,李程勋,李爱萍. 木豆种子和荚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J]. 林业科学, 2023, 59(2): 67-74. |
[13] |
袁鸣,朱铭玮,解志军,康真,张中会,李淑娴. 核磁共振技术在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相态变化[J]. 林业科学, 2023, 59(11): 42-48. |
[14] |
曹靖,戚行江,郑锡良,俞浙萍,张淑文,任海英. 杨梅种子萌发的生理和基因表达变化[J]. 林业科学, 2022, 58(9): 98-105. |
[15] |
赵文菲,曹小玉,谢政锠,庞一凡,孙亚萍,李际平,莫永俊,袁达.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杉木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J]. 林业科学, 2022, 58(8): 7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