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翱,李文婷,王天祥,武耀星,雷刚,漆良华. 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J]. 林业科学, 2024, 60(6): 1-12. |
[2] |
王一,栾军伟,陈琛,刘世荣. 毛竹林土壤呼吸及组分对氮磷添加的非对等响应[J]. 林业科学, 2023, 59(7): 54-64. |
[3] |
袁金玲,岳晋军,马婧瑕,于磊,刘蕾. 元宝毛竹的秆形特征[J]. 林业科学, 2023, 59(5): 71-80. |
[4] |
蔡宗明,邓智文,李秉钧,李士坤,温伟庆,荣俊冬,郑郁善,陈礼光. 带状采伐宽度对毛竹林地下竹鞭结构特征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3, 59(4): 79-87. |
[5] |
郑亚雄,范少辉,张璇,周潇,官凤英. 带状采伐毛竹林生产力变化规律[J]. 林业科学, 2023, 59(2): 22-29. |
[6] |
王卫锋,赵瑜琦,高苗琴,宗毓铮,郝兴宇. 群众杨幼苗叶光合特性与碳氮分配对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23, 59(2): 40-47. |
[7] |
代琳心,王智辉,李振瑞,王佳军,刘杏娥,文甲龙,马建锋. 基于TG-FTIR的竹材细胞壁主要组分热解特性[J]. 林业科学, 2023, 59(11): 85-94. |
[8] |
马雅莉,郭素娟,廖逸宁,王芳芳. 板栗不同冠层球苞负载量对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2, 58(9): 90-97. |
[9] |
刘彩霞,陈俊辉,秦华,梁辰飞,徐秋芳.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毛竹林土壤固碳和固氮微生物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2, 58(7): 82-92. |
[10] |
尚佳州,高钿惠,王卫锋,周新军,宗毓铮. 连续2年氮添加对中金杨幼苗叶光合特性与碳氮分配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2, 58(6): 23-32. |
[11] |
马瑞乡,黄满昌,张佳佳,赵澳舜,丁兴萃,罗自生,刘胜辉,肖子璋,沈凯. 毛竹笋采后呼吸途径变化及高氧处理效应[J]. 林业科学, 2022, 58(6): 33-46. |
[12] |
张玮,何玉友,郭子武,汪舍平,陈双林. 失管毛竹林演替过程中乔木树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J]. 林业科学, 2022, 58(12): 12-20. |
[13] |
孟畅,彭洋,赵杨,王秀荣,肖枫. 2种叶型膏桐幼苗的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J]. 林业科学, 2022, 58(12): 32-41. |
[14] |
李澍农,张亚梅,余养伦,于文吉. 水煮处理竹材的吸湿性和化学成分研究[J]. 林业科学, 2022, 58(1): 119-126. |
[15] |
张梦娇,史帅营,刘政安,朱学玲,范昆,史国安. 间伐对'凤丹’牡丹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2, 58(1): 162-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