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1-1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以科技为支撑 全面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韩连生
林业科学. 2001, 37(6):  1-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1
摘要 ( 548 )   HTML   PDF (1342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人工林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与在枯枝落叶层分解的比较研究
张家城 盛炜彤
林业科学. 2001, 37(6):  2-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2
摘要 ( 651 )   HTML   PDF (6193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枯死枝、叶有在树上宿存多年的特性。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一立地指数14,林龄13a,保留密度2600株·hm-2的1代林,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总量达4108.0kg·hm-2,相当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35.4%。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的分解速度,与置于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快得多。说明在杉木林生长急需养分的速生期和杆材期,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适时地打落于地表,使其在枯枝落叶层分解,与挂在冠层上的分解相比,对林木营养作用不同,前者比后者能及时、更多地提供养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林冠下部由低到高呈4层分布。鉴于各层死亡时间不同,经受的分解时间和雨水淋溶的强度也相异,其在树冠上的分解速度是分层测定的,上下层差异较大。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也分层测定,上下层的差异较小。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本实验1年间枝的各层分解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近2.3倍,叶为5.4倍。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1年间各层枝、叶,营养元素归还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3.5倍。速生、杆材期,适时地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打落于地表,对连栽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更是有积极作用。

单株树的阻力系数模式
关德新 朱廷曜 韩士杰
林业科学. 2001, 37(6):  1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3
摘要 ( 582 )   HTML   PDF (2131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伯努力方程和气流穿过单株树时风速衰减规律,推导出单株树的阻力和阻力系数模式分别为φ=u2 4κ2 kC′ρD′( 1-α2 )H ln Hz02 - 2Hln Hz0+ 2H - 2z0CT ≈12 A( 1-α2 )模式与风洞模拟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

毛竹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
陈存及 邱尔发 梁一池 陈东海 范辉华
林业科学. 2001, 37(6):  15-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4
摘要 ( 665 )   HTML   PDF (3155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6年测定了9个毛竹种源新竹光合性状。结果表明:所有种源净光合速率在一年中有两个峰值,第一次都在5月,但第二次峰值南带种源早于其它种源;净光合速率年平均值最大的为江苏句容种源,最小的为福建建瓯种源;各种源带净光合速率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单株光合生产率以福建华安种源为最大,最小的为安徽霍山种源;各种源光补偿点的变幅在570~913Lux ,其中中带种源最低,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而北带种源光补偿点明显高于其它种源。

5个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寒性研究
邓伯勋 曾凤
林业科学. 2001, 37(6):  20-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5
摘要 ( 611 )   HTML   PDF (4118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5个柑桔细胞杂种的抗寒性,其结果是伏令夏橙+宜昌橙(C.sinensis Osb.cv.Valencia + C.ichangensis Swingle)抗- 11℃、伏令夏橙+‘key’来檬(C.sinensis Osb.cv.Valencia + C.aurantifolia cv.Key lime)抗- 7.59℃、伏令夏橙+宁波金柑(C.sinensis Osb.cv.Valencia + 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 cv.Meiwa)抗- 9.54℃、哈姆林甜橙+粗柠檬(C.sinensis Osb.cv.Hamlin + C.jamhiri L.)抗- 7.1℃,哈姆林甜橙+飞龙枳(Citrus sinensis Osb.cv.Hamlin + Poncirus trifoliataRaf.cv.Flying Dragon)抗- 12.89℃、并且证明了5个体细胞杂种的抗寒性均介于两亲本之间。其中哈姆林甜橙+飞龙枳杂种、伏令夏橙+宜昌橙杂种的抗寒性均高于其它几个组合。还证明了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寒能力几乎不受栽培管理水平的影响。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林业科学. 2001, 37(6):  26-33.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6
摘要 ( 672 )   HTML   PDF (5248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不抚育,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块状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除了不抚育外,其他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3.46、3.40、3.15和1.11倍;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0.1992、0.1931、0.1673、0.3575和0.2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耐盐基因Bet-A转化小黑杨的研究
杨传平 刘桂丰 梁宏伟 张慧
林业科学. 2001, 37(6):  34-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7
摘要 ( 637 )   HTML   PDF (3841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建立了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组培再生体系,确定小黑杨芽分化最适宜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然后进行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以小黑杨无菌苗叶片为转化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介导法将外源基因Bet-A(编码胆碱脱氢酶,催化胆碱生成甘氨酸甜菜碱)导入小黑杨(P.simonii×P.nigra)。对获得的11株转化苗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和斑点杂交检测,其中7株获得了1.7Kb特异性扩增条带和杂交斑点,表现为阳性。从斑点杂交检测的转化苗中选取3株杂交斑点明亮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小黑杨基因组中。

LN2保存锥栗种子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郑郁善 陈礼光 邱尔发
林业科学. 2001, 37(6):  39-4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8
摘要 ( 628 )   HTML   PDF (4872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LN2( - 196℃)保存手段,结合添加和不添加防冻剂预处理,通过对锥栗种子LN2 保存前后种子质量特性和胚酶活性的分析,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是影响锥栗种子和离体胚LN2 保存的重要因素,LN2 保存应进行适度脱水。当无防冻剂预处理时,LN2 保存宜采用15%~20%含水量区间,冷解冻方式采用MF MT。当有防冻剂预处理时,各种酶活性的保存要比无预处理的要好,LN2 保存宜采用20%~25%含水量区间,冷解冻方式采用MF ST。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与个体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张康健 白明生 张檀 马希汉 高锦明
林业科学. 2001, 37(6):  45-5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09
摘要 ( 736 )   HTML   PDF (4606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对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与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遗传因素)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重要因素;芽开绽期早的个体,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于芽开绽期晚的个体;椭圆形叶的杜仲胶含量明显高于卵形叶的个体;叶面积与杜仲胶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光皮类型的京尼平甙酸、京尼平甙含量高于粗皮类型;树木的性别、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则对次生代谢物含量无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杜仲的良种选育提供了表型参考依据。

杨树与栅锈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田呈明 梁英梅 康振生 李振岐 赵彦修
林业科学. 2001, 37(6):  52-5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0
摘要 ( 700 )   HTML   PDF (4790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对亲和性、非亲和性杨树品种与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 -populina Kleb.)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夏孢子接种6h后开始萌发,12h后芽管侵入气孔,此后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器。芽管常形成树杈状或根状分枝,一个芽管分别侵入两个气孔或几个芽管同时侵入一个气孔。杨树与栅锈菌相互识别中的抗锈性的表达主要发生在接种24h后,即气孔下囊形成阶段。表现为夏孢子萌发初期受抑,气孔下囊形成较迟、数量较少,初生侵染菌丝的长度受抑,吸器出现迟、数量少以及寄主叶肉细胞坏死等,但不同组合间在发生时间和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接种12h后,感病品种的叶肉细胞中出现吸器,36h后抗病性组合中出现吸器。随着菌丝的增多,抗病品种中的吸器数量、菌落面积小于感病品种,多于近免疫品种。低反应型品种中菌落线性生长受抑和吸器形成的减少均发生在叶肉细胞坏死之后,、尚未发现高感品种出现叶肉细胞坏死现象

应用RAPD分析快速鉴定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的真伪
曾东方 罗信昌
林业科学. 2001, 37(6):  59-6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1
摘要 ( 617 )   HTML   PDF (7051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DNA指纹比较技术对部分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真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点柄乳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us 子实体之间的DNA相似系数为0.939,但各菌丝体分离菌株与其来源子实体的DNA相似系数为1.000,每个供试引物获得的RAPD指纹图谱全部对应相同,证实分离物为真正的牛肝菌分离菌株。试验还鉴定与子实体DNA具极高同源性的细裂硬皮马勃Sclerodema areolatum的组织分离菌丝体是真正的分离菌株。供试大红菇Russula rubra分离培养物与供试子实体之间存在很大的DNA异质性,因此判定该分离物为杂菌或其它生物体分离物,并非大红菇的分离菌株。试验结果显示:RAPD指纹技术是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真伪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文章就RAPD鉴定共生真菌分离菌株的可靠性与技术范围进行了讨论。

从桔蚜上分离的一种致病镰刀菌
宋漳
林业科学. 2001, 37(6):  66-70.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2
摘要 ( 623 )   HTML   PDF (3073KB)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ex Fn)的砖红镰孢(Fusarium lateritium Nee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10~35℃均可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20~26℃,25℃下培养3d后可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6%~100%。对桔蚜若虫的毒力测定表明,砖红镰孢对桔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LC50 为2.71×107个孢子·L- 1,LT50为2.21~6.34d(在1.0×1011 ~10×107个孢子·L-1 浓度下)。用砖红镰孢菌液田间防治桔蚜,死亡率达91.80 %。

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侵害云南松树组织解剖观察
叶辉 吕军
林业科学. 2001, 37(6):  71-7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3
摘要 ( 682 )   HTML   PDF (3462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蓝污真菌(Leptogramphium yunnanense)接种试验,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木质部,蓝污区域呈现出以心材为中心的扇形分布。在韧皮组织内,蓝污真菌主要沿着细胞轴向在垂直方向上生长,并可通过细胞孔纹进入到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细胞内。本项研究揭示了该蓝污真菌在云南松树干韧皮和木质部组织、细胞内的生长和蔓延规律,进一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L.yunnanense是云南松的一种病原真菌。

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研究麦秸中的自由基
张洋 华毓坤 封维忠
林业科学. 2001, 37(6):  75-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4
摘要 ( 707 )   HTML   PDF (2961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研究了紫外光、温度、胶粘剂和机械加工对麦秸中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麦秸自由基特征量的g因子与木材的g因子具有相同的数值。机械加工对木材及麦秸中自由基的影响相似,麦秸被加工越细小,其自由基含量越高,但麦秸的自由基含量要明显低于木材,麦秸形态变化后自由基的比例也明显低于木材。外界温度变化可以影响麦秸的自由基浓度,100℃之前,此影响不显著,10 0℃后,麦秸的自由基浓度明显上升。紫外光的照射对麦秸自由基浓度有影响,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麦秸中自由基浓度逐渐增加,但增加值不大,并趋于稳定。麦秸中的自由基与胶粘剂之间可以发生作用,麦秸与脲醛树脂胶反应后,其自由基含量略有减小。而麦秸与异氰酸酯反应后,其自由基含量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森林生态效益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协调
温作民
林业科学. 2001, 37(6):  80-85.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5
摘要 ( 692 )   HTML   PDF (5015KB) ( 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众多的环境问题均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可能独自解决,需要国际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合作。为此,本文探讨了越境生态问题的产生、由贸易产生的跨国外部性、以及由跨国投资引起的环境外部性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国际生态税收是一个有效率的方法,它可以促使生态破坏者去研究开发技术来消除污染以减轻税负。并指出在国际生态税的分配上应坚持“谁污染,谁补偿”的公正原则,以历史的、积累的和现实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标准来进行分配。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国际绿色基金”,应优先对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从事大面积人工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给予补偿。其次,从贸易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来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贸易中并没有将自然资源利用、环境破坏等外在成本适当地反映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中,使环境使用不当。因此为保护贸易的自然资源基础,应该将环境成本的内在化列入贸易条款。另外,为确保国际生态税的有效实施,应采取高税率、窄税基的策略。高税率是为了确保环境治理的效率;窄税基是仅选择少数危害最大的污染种类,随条件成熟的程度再逐渐扩大征税范围。这样可使总税额在初期较低,而减少国际生态税实施的阻力。

云杉木材声振动性能与生长轮宽度、晚材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刘一星 沈隽 田站礼 冈野健 和田昌久
林业科学. 2001, 37(6):  86-91.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6
摘要 ( 615 )   HTML   PDF (4345KB) ( 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选择了8种主要云杉属树种,进行了弯曲振动条件下各项声振动特性参数的检测和比较,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和木材构造中生长轮宽度、晚材率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评价云杉属乐器材品质,确立乐器材选材中合理应用木材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参数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木材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
戚大伟
林业科学. 2001, 37(6):  92-96.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7
摘要 ( 657 )   HTML   PDF (2895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原木内部缺陷的方法。检测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原始的X射线图象进行中值滤波、图象锐化,使得处理后的图象更加清晰,图象中的目标易于人眼识别。在中文WINDOWS平台上开发编制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问题讨论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周晓峰
林业科学. 2001, 37(6):  97-10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8
摘要 ( 623 )   HTML   PDF (6039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并对确定的方法和依据通过实例给以了说明;对植被建设中的节水材料选育、群落结构合理性、天保工程和合理采伐3个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林业科学与科学可视化
郝小琴
林业科学. 2001, 37(6):  105-10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19
摘要 ( 721 )   HTML   PDF (4010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概述了科学可视化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各领域的科研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可视化技术在林业科研领域中应用的特点、现状和应遵循的发展途径。另外,本文还介绍了作者在森林景物的视景仿真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指出了可视化技术在林业科研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即(1)自然景物的计算机图形的生成问题;(2)图形数据库管理技术;(3)交互界面的辅助设计工具的开发;(4)多种数据源的一体化管理。最后,对可视化技术在林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美好的憧憬。

纳微米科学与技术在木材工业的应用前景展望
马岩
林业科学. 2001, 37(6):  109-1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20
摘要 ( 655 )   HTML   PDF (3393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纳米和微米技术在木材工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预测未来纳微米技术可能对木材工业产生的影响。利用纳微米技术可能形成造纸的高得浆率方法,木材在变成纳微米尺寸后,木材的材料特异性质、尺寸效应及其变化机理,以及木材改性的显微结构关系可能使木材改性出现突破性进展。当木粉变成纳微米的粒度后,原木材理化指标发生变化,在细粉状态下进行木材液化可以改变木材液化的方式和成本,使木材液化真正工业化。在复杂木雕制品加工中,采用RPM技术利用直接CAD将纳微米木粉形成复杂木雕制品,可能开创一种新的木材加工方法。利用木材细胞的自组装方式可形成新的木基复合材料,纳米木粉生产的无污染胶粘剂可能代替含甲醛的有毒胶,胶粘剂的绿色革命可能从木材的纳微米技术开始。

研究简报
次生阔叶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分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绍栓 陈淑容 马祥庆
林业科学. 2001, 37(6):  113-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21
摘要 ( 610 )   HTML   PDF (3296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山松与马尾松基因渐渗的研究
罗世家 邹惠渝 梁师文
林业科学. 2001, 37(6):  118-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22
摘要 ( 626 )   HTML   PDF (2632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对光肩星天牛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张彦广 黄大庄 王志刚 阎晔辉 尹家凤
林业科学. 2001, 37(6):  123-128.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23
摘要 ( 655 )   HTML   PDF (3790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太白山蚂蚁种类组成及区系的研究
魏琮 贺虹 刘铭汤
林业科学. 2001, 37(6):  129-1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10624
摘要 ( 624 )   HTML   PDF (2766KB)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