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33卷 第zk1期 刊出日期:1997-04-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侧柏种源耐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李吉跃 张建国 姜金璞
. 1997, 33(zk1):  1-13. 
摘要 ( 803 )   PDF (986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树木耐旱性定量化研究模式,从苗木的水分生理生态特点及水分参数、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研究比较了9个侧柏种源的耐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南部种源 (确山、绵阳和黎平)的细胞弹性大于其它种源,因而能够维持较大膨压而有利于生长;具有最高的光合生产及蒸腾耗水但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低;当遭受干旱胁迫时其叶水势、细胞弹性、耐旱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都大幅度下降,表现出较弱的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唯有中北部富县种源的细胞弹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是提高的,并且其叶水势、耐旱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等下降幅度最小,因而具有较其它种源更强的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东北部(长青、益都和赞皇)及中部种源(淳化和长治)在叶水分势、细胞弹性、耐旱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变化显示出其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居中等水平。
农林复合系统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陈建业
. 1997, 33(zk1):  14-19. 
摘要 ( 1216 )   PDF (389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河北省饶阳县农林复合系统实验区的光能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建成后(以1992年为代表)的光能利用率,比建成前(以1984年为代表)的要高62.3%;(2)林网保护下的梨粮间作模式的光能利用率要比一般林网高10.3%;(3)系统的光能利用率比旷野农田要高25.0%,系统内的小麦光能利用率要旷野农田小麦要高1O.4%;(4)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及空间的充分利用是光能作用率提高的基础;系统的抗逆功能增强(如防冻害、于热风及风蚀)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等综合利用是农林复合系统比单一的农业系统光能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八大公山多样性分析与物种分布格局研究
熊芳 汪政科 朱忠保 朱林峰 熊四清
. 1997, 33(zk1):  20-30. 
摘要 ( 787 )   PDF (832KB)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β多样性分析环境的异质性表明,八大公山不同地点(杉木界、天平山、斗篷山)的β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随着海拔升高,每梯度每样地的平均物种数逐渐减少,每样地的平均新增物种数也逐渐减少。通过分析各样地的物种分布格局表明,所有植物分布为随机分布。用系统聚类法对种-多度关系进行分类,66块样地分为14类。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极其相似的样地对有10个,较相似的有20个。
火烧对不同林分土壤腐殖质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杨玉盛 何宗明 俞新妥 黄振华 肖火盛
. 1997, 33(zk1):  31-38. 
摘要 ( 1145 )   PDF (514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火烧前后的表层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后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降低,土壤生化活性增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强;表层土壤腐殖质、HA/FA比值、胡敏酸、E4值下降、E4/E6值变大,表层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例下降,土壤腐殖质活化度降低,这不利于林地土壤良好通透性及土壤肥力保持。
白榆速生、高抗榆蓝叶甲优良无性系65212选育研究
朱延林 董铁民 茹桃勤
. 1997, 33(zk1):  39-46. 
摘要 ( 656 )   PDF (1965KB)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13年研究,选出了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它不仅高抗榆蓝叶甲,而且生长迅速,干型优良。用65212室内饲养榆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86.44%—93.41%。比对照(8052)高269.14%—479.50%,室外8—9年生树平均单株上化蛹虫数比对照低93.9%—97.7%,叶面积受害指数比对照低90.67%。8年生主干高、材积、胸高形数依次超对照8052及8015两无性系3.91%—38.65%、17.47%—80.80%、12.72%—43.69%。另外,65212还能把其速生性和抗虫性遗传给后代。
三种红树林乔木树种在灌木群落中定居和竞争的研究
郑松发 郑德璋 廖宝文 李云 陈焕雄
. 1997, 33(zk1):  47-56. 
摘要 ( 731 )   PDF (645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裂区设计试验及采用方差分析和偏态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海莲、木榄和红海榄三种红树林乔木树种被人工引进密集的次生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后的定居和竞争状况,揭示了引进前采取的各种疏伐灌木措施对它们定居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块状疏伐明显有利于提高红海榄的保存率,也明显有利于促进海莲的高生长。偏态分析表明,海莲经2年7个月与灌木的竞争结果发育为严重左偏种群(偏态比达5.69),这说明灌木对其不利影响很大,需要再次采取控制灌木恢复的措施;木榄和红海榄发育为轻度左偏种群(偏态比分别为2.54和1.85),基本属于正态分布的范畴,这说明灌木对其不利影响很小,利用他们改造此类灌木群落更有把握获得成功。对三个乔木树种的形态、发育状况的分析并结合偏态分析结果得出,海莲是阳性树种,木榄和红海榄是较耐荫的树种。
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丁贵杰
. 1997, 33(zk1):  57-66. 
摘要 ( 698 )   PDF (695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临时样地和各类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介绍了本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模型间关系。在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林分优势高的自然稀疏、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消度方程、材积比方程、经济生物量等预测模型。解决了密度控制、林分结构和生长收获预测、疏伐效益分析、疏伐带来的非生长性增长等问题。模型均经过检验,可在相应研究区域内应用。
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进程及经济效果影响的研究
丁贵杰 周政贤 严仁发 潘盛荣 杨胜洲
. 1997, 33(zk1):  67-75. 
摘要 ( 798 )   PDF (560KB)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15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逐年测定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4年后处理间差异一直显著;蓄积量、高径比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前者在7-12年差异显著,后者不显著。随密度增加,小径阶株数百分比明显增大,大径阶数株数及出材量急剧减小(最高相差4倍以上),株数分布曲线峰值偏左,每增加一个密度级,峰值向左移动一个径阶。经生长量、出材量、经济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在18-20指数级上培育大、中径材,以初植密度1667株/hm2最优,其次是2500株/hm2
水曲柳与赤杨和长白落叶松混交造林效果的研究
邹学忠 阎忠林 韩素梅 刘淑华 黄国学
. 1997, 33(zk1):  76-84. 
摘要 ( 684 )   PDF (555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水曲柳与赤杨、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分别采用5行、8行带状混交和10株x lO株块状混交方式,按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造林,以研究各自的混交效果。结果表明,混交林可以明显地提高各树种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在几种混交类型中,以5行带状混交效果最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其次为8行带状混交,lO株×10株块状混交效果稍差。
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何宗明 林思祖 俞新妥 洪伟 林开敏
. 1997, 33(zk1):  85-90. 
摘要 ( 669 )   PDF (409KB) ( 5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人工林密度效应规律,在改进唐守正研究员等提出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断面积生长模型,并利用福建中心产区杉木标准地资料进行参数的拟合。模型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断面积生长模型比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本文还提出了应用改进后的断面积生长模型分析间伐效应的方法。
沿海农田林网有效防护范围划分的探讨
张纪林
. 1997, 33(zk1):  91-98. 
摘要 ( 709 )   PDF (517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查明沿海重风灾区林网有效防护范围及作物产量防护效果,本文在田间实测资料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农田林网有效防护范围的划分模型,并进行数学模型统计指标检验、棉株空间格局及运动趋势检验、农业检验和实例验证等。结果表明,在强热带风暴条件下,沿海农田林网的有效防护范围为:南北方向距北林带0.42H—23.00H(H为林带平均高度,下同),东西方向距东林带0.36H—23.00H,占农田林网面积的44.44%。在有效防护范围内,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比受灾区分别高45.01%、5.30%和52.69%;农田林网的籽棉保产量和皮棉保产量分别增加260.50kg/hm2和107.35kg/hm2,保护率分别为21.05%和24.65%。复合农田林网的有效防护范围更大,保护效果更好。
水泡型溃疡病对杨树幼林生长和材积损失影响的研究
向玉英 郭树云
. 1997, 33(zk1):  99-104. 
摘要 ( 673 )   PDF (385KB) ( 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人工林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模拟发病方法,研究了水泡溃疡病为害后对北京杨、群众杨幼林生长和材积损失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病斑数量增大,病情为害加重,材积损失相应增加,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呈正相关;经计算机作回归运算所得的材积损失模型,可作为溃疡病对杨树幼林材积损失估测的依据;主干上病斑在25个以下时,对3—4年生的植株单株材积损失影响不显著,材积损失率在10%以下;病斑在25个以上时。对植株树高、胸径生长开始有影响,特别是病斑圈绕树干时,对植株的胸径生长影响较大,单株材积降低较明显,即植株病斑横向长度达树干周长3/4时,其材积比健康植株减少约50%。
不同地理区域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莫建初 王问学 王德良 雷瑞英 龙水琼
. 1997, 33(zk1):  105-110. 
摘要 ( 690 )   PDF (483KB)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5年4—5月同时对湖北襄樊、湖南新邵、广东德庆三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马尾松林作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域内的松林昆虫群落不仅具有不同类群、种类的数量组成,而且具有不同的多样性水平。一般说来,三地的昆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水平无论在水平地带上,还是在垂直分布上均无由南向北递减的地带变化规律。而与所处的地域的气温及林内植被和树冠等林分条件有关。根据林分条件和昆虫群落组成,新邵和襄樊群落各分属两种类型,德庆群落则分属三种类型。
虫粪增进土壤肥力的研究
吕金荣 武觐文
. 1997, 33(zk1):  111-118. 
摘要 ( 751 )   PDF (524KB)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毛虫取食松针,但它产生的虫粪又具有增强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的作用。我们研究了虫粪在林间的分布、存在状态,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林间氮素循环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毛虫取食过程的碎屑作用是林间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虫类能够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尤其是真菌数量显著提高;虫粪中的单宁类物质具有促进固氮酶活性的作用,在试验期间,每一百克虫粪土由微生物固定的氮素达22mg。
红松木材和醇酸清漆涂膜附着结合机理的研究
段新芳 李坚 刘贵生 苏润州 韩士杰
. 1997, 33(zk1):  119-125. 
摘要 ( 752 )   PDF (467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IR、ESCA和ESR等波谱分析手段,检测了红松木材和醇酸树脂清漆的化学基团组成,研究了木材与涂料分子之间形成涂膜的附着结合机理。研究表明,红松木材和醇酸树脂清漆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基团化学反应,但却有明显的自由基化学反应发生,从而形成一定量的化学键。本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涂膜附着结合的“界面化学键理论”。
综合评述
遗传转化技术在树木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韩美丽 李耿光 贺红 陆荣生
. 1997, 33(zk1):  126-132. 
摘要 ( 748 )   PDF (629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为重点,概述遗传转化技术在树木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常用遗传转化方法及其比较;树木遗传转化研究进展;树木遗传转化研究主要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研究简报
角规点上测定林分蓄积的形点法
徐祯祥 钱振国 韩芝隆 刘建生
. 1997, 33(zk1):  133-138. 
摘要 ( 589 )   PDF (354KB)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性引诱剂防治杨干透翅蛾的研究
马建海 吴洪源 刘祥卿 马如俊
. 1997, 33(zk1):  143-147. 
摘要 ( 676 )   PDF (295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梨星毛虫性行为生物节律的研究
李冬梅 李连昌 师光禄 任自立
. 1997, 33(zk1):  148-151. 
摘要 ( 675 )   PDF (284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