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0-1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湛谦
林业科学. 2000, 36(6):  1-1.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1
摘要 ( 530 )   HTML   PDF (75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国民经济信息化
唐守正
林业科学. 2000, 36(6):  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2
摘要 ( 621 )   HTML   PDF (80KB)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的思考
上官周平
林业科学. 2000, 36(6):  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3
摘要 ( 605 )   HTML   PDF (81KB) ( 9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北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浅议
黄铨
林业科学. 2000, 36(6):  4-6.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4
摘要 ( 570 )   HTML   PDF (88KB) ( 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土高原的林草资源和适宜覆盖率
吴钦孝
林业科学. 2000, 36(6):  6-7.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5
摘要 ( 585 )   HTML   PDF (80KB) ( 9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西部地区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
王堃 韩建国
林业科学. 2000, 36(6):  7-8.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6
摘要 ( 562 )   HTML   PDF (81KB) ( 7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的控制策略
骆有庆 沈瑞祥
林业科学. 2000, 36(6):  8-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7
摘要 ( 566 )   HTML   PDF (88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培育问题
翟明普
林业科学. 2000, 36(6):  10-11.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8
摘要 ( 577 )   HTML   PDF (81KB) ( 10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林业科学. 2000, 36(6):  12-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09
摘要 ( 1310 )   HTML   PDF (157KB) ( 9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标恢复速度。在群落各特征指标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的恢复速度高于生物量恢复速度,即群落结构恢复快于群落功能恢复。群落自然恢复对策的变化是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4 0~50年可有较为正常的组成、外貌和结构,但要达到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时很长。
河南宝天曼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史作民 刘世荣 程瑞梅 蒋有绪
林业科学. 2000, 36(6):  20-27.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0
摘要 ( 756 )   HTML   PDF (194KB) ( 8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CA)对河南宝天曼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植物群落分成了岩栎林、千金榆林、铁木刺楸林、栓皮栎化香林、栓皮栎林、栓皮栎茅栗林、茅栗林、锐齿槲栎化香林、短柄锐齿槲栎林、山杨白桦林、锐齿栎林、化香漆树青榨槭林、青冈栎林、杜鹃林、杈叶槭水曲柳林、山茱萸林、栾树林、河楸枫杨林、飞蛾槭林、青檀林、黄荆灌丛、金钱槭银鹊树林和领春木林等2 3种类型;DCA排序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排序轴主要反映了热量的变化,第2排序轴主要反映了水分的变化。
伐区采育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
周新年 郭建钢
林业科学. 2000, 36(6):  28-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1
摘要 ( 723 )   HTML   PDF (169KB) ( 8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定量计算各伐区采育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定位测定由这些作业模式所造成的土壤肥力、迹地更新效果和蓄水保土等指标变化量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各伐区采育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确定伐区工艺方案的传统方法。计算结果表明,“4 0 %择伐-原木人力集材-归带处理采伐剩余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这一作业模式是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伐区作业的优化作业模式,适合类似试验条件的林区借鉴。
中国东北样带(NECT)森林区域中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特征
陈雄文 张新时 周广胜 陈锦正
林业科学. 2000, 36(6):  35-38.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2
摘要 ( 701 )   HTML   PDF (138KB) ( 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16个主要树种(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372km左右,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10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大多数树种分布在120°E~131°E之间,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它们的空间结构比不耐旱与耐旱的树种复杂。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张水松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林业科学. 2000, 36(6):  39-46.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3
摘要 ( 777 )   HTML   PDF (169KB) ( 9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 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 %~90 %。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影响
马祥庆 叶世坚 陈绍栓
林业科学. 2000, 36(6):  47-52.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4
摘要 ( 678 )   HTML   PDF (133KB) ( 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伐期经营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随年龄阶段的提高,杉木枝、叶、根、边材及林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干、皮和心材比例逐年增加,边材/心材及林冠/树干比例下降,轮伐期越短,每采伐单位杉木干物质所带走的养分越多,对地力的消耗越严重;同时短轮伐期还造成采伐、炼山及整地对林地的干扰频率增加,并不利于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因此轮伐期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因素,今后确定杉木轮伐期应考虑杉木的生态成熟龄,适当延长轮伐期,给林地以一定的养分生态恢复周期,减缓人工林经营对林地的压力。
主成分分析法在仁用杏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选种上的应用研究
郭宝林 杨俊霞 李永慈 于树胜
林业科学. 2000, 36(6):  53-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5
摘要 ( 726 )   HTML   PDF (113KB) ( 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仁用杏9个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单株产果量、单果重、出肉率、出核率、核出仁率、干核重、干仁重、单株产仁量和kg仁需核量)进行分析,依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两个反映仁用杏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仁用杏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比优良性状打分评优科学、简便,为仁用杏优良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5年来云南竹子的开花现象及其类型研究
杜凡 薛嘉榕 杨宇明 辉朝茂 王泾
林业科学. 2000, 36(6):  57-68.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6
摘要 ( 928 )   HTML   PDF (177KB) ( 1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5年来在云南观察到的开花竹子61种、23属进行开花结实现象和类型分析。指出竹子的开花结实现象可以分为全体成片开花、零星开花;开花至死、开花不死、开花至死与开花不死并存;开花后结实、开花后不结实等类型。结果首次发现,竹子的开花、结实类型与竹种是否为野生种或栽培种密切相关,也与竹子属级的分类群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1)在全体成片开花的竹种中野生种的比例高达88% ,在零星开花的种类中栽培种的比例为64%。(2)梨藤竹属、空竹属、滇竹属、思劳竹属、薄竹属、大节竹属、悬竹属、贡山竹属等是全体开花的类型;泡竹属、刺竹属、牡竹属、慈竹属等是零星开花的类型。(3)梨藤竹属、空竹属、滇竹属、思劳竹属、薄竹属、牡竹属、慈竹属、悬竹属等是开花后死亡类型;新小竹属、刺竹属、大节竹属等是开花不死亡类型;箭竹属、刚竹属则开花死亡和开花不死亡两种情况都有。(4)野生竹种的结实率高达79%以上,栽培竹种的结实率只是27%左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野生竹种能依靠种子繁衍后代,而多数载培竹种损失了靠种子繁衍后代的能力。采用竹子开花的环境内因说可以较好地解释竹子开花的种种现象,即竹子生长到生理成熟年龄是导致竹子开花的主要内因,环境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早、延迟或终止竹子开花,但必需在竹子的生理年龄近于成熟时这种影响才起作用。
杉木毛竹混交林的毛竹地下鞭根结构特征研究
郑郁善 王舒凤
林业科学. 2000, 36(6):  69-72.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7
摘要 ( 744 )   HTML   PDF (130KB) ( 10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900~1350株/hm2时,壮龄鞭比例比较高,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更新快;毛竹竹鞭有92.8%分布在0~40cm土层中,其中0~20cm土层中占60%以上,大于40cm土层中仅占7.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随杉木密度的增加,0~20cm层鞭根减少,20cm以上鞭根明显增加,岔鞭数加大。
鉴别抗杨叶枯病基因连锁分子标记
苏晓华 张香华 李金花 张绮纹 郑先武
林业科学. 2000, 36(6):  73-76.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8
摘要 ( 724 )   HTML   PDF (178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项研究是以抗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er)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 .)(♀)与感病的青杨(P.cathayana Rehd .) (♂)及它们的种间杂种F1代和F2 代为材料,经室内外人工接种表型抗性鉴定,认为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Ala是由1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为进一步识别与Ala抗性基因位点相连锁的标记,我们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分群法结合,用400个10mer随机引物,分析了大约4200条DNA片断,鉴别出与Ala位点紧密相连的分子标记2个(RPH12-6和RPH12-4 )。Ala抗病基因位于第3连锁群,2个标记距Ala基因遗传距离均为3.60cM。研究结果为抗杨叶枯病品种早期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华山松疱锈病和华山松球蚜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李永和 谢开立 曹葵光 甘云浩 白杨
林业科学. 2000, 36(6):  77-81.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19
摘要 ( 780 )   HTML   PDF (133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华山松有害生物生态系统中,华山松疱锈病和华山松球蚜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间有着复杂的互作关系,如果应用单目标对象的防治指标,常常会顾此失彼,出现材积损失率超出经济损害水平的危险。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就昆明市东川区二百二林场华山松疱锈病和华山松球蚜对华山松的复合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疱锈病危害级代表值和华山松球蚜危害级代表值与华山松材积损失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它们间的这种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10.574+8.11324X1+7.01964X2(X1—华山松疱锈病危害级代表值,X2—华山松球蚜危害级代表值)。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不同的立木生长量、木材价格、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进一步建立了华山松华山松疱锈病和华山松球蚜复合防治指标的动态模型8.11324X1+7.01964X2=[C/(D×J×E) ]×100-10.574(C—防治费用,D—对照单位面积的材积,J—木材价格,E—防治效果)。该模型为华山松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桑粒肩天牛3种纤维素消化酶的分布
殷幼平 曹月青 何正波 董亚敏
林业科学. 2000, 36(6):  82-8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0
摘要 ( 692 )   HTML   PDF (147KB) ( 1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桑粒肩天牛唾腺匀浆、肠道分段冰冻切片后抽提,测定各部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Cx),纤维二糖水解酶(CHB),β-1 ,4-葡萄糖苷酶在肠道及唾腺中的酶活与分布。结果发现97.13%的CX酶,95.7%的β-1,4-葡萄糖苷酶的97.03%的CHB酶存在于桑粒肩天牛中肠,唾腺中没有检测到酶活性,结合天牛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证明桑粒肩天牛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是内源性的。
锈色粒肩天牛卵期预测预报的研究
唐燕平 刘桂华
林业科学. 2000, 36(6):  86-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1
摘要 ( 684 )   HTML   PDF (145KB) ( 8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锈色粒肩天牛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一类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幼虫蛀入木质部后,一切防治手段较难奏效,准确掌握卵期预报是防治成败的关键。通过1997~1999年恒温、变温饲养测定,2种方法统计计算,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12.29±3.10或C=12.26±0.81或C=12.02±1.57;有效积温K=164.63±32.12或K=174.67±9.02或K=175.52±16.30,理论表达式为Y=12.29±164.42X、r=0.9831>r0.01=0.6055或Y=12.26±174.67X、r=0.9910>r0.01=0.6835或Y=12.02±175.52X、r=0.9334>r0.01=0.4487,其预测式N=164.42±32.12T-(12.29±3.10) 或N=174.67±9.02T -(12.26±0.81) 或N =175.52±16.30T -( 12.02±1.57) 。其中以变温饲养更趋简便、实用;以变温加权法计算更趋合理、准确。
女贞种子和幼苗对模拟酸雨的反应
樊后保 臧润国 Kosuke Waki
林业科学. 2000, 36(6):  90-94.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2
摘要 ( 660 )   HTML   PDF (165KB) ( 8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女贞种子和1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女贞种子发芽率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但pH2.0和pH3.5的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pH2.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女贞幼苗叶片表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透性增加,叶汁液酸化,从而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在pH3.5的处理下幼苗没有表现明显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但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而pH5.0的处理对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酸雨对杨树生长和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马连祥 周定国 徐魁梧
林业科学. 2000, 36(6):  95-9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3
摘要 ( 706 )   HTML   PDF (163KB) ( 8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受酸雨危害和未受酸雨危害杨树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化学性质的对比研究表明:酸雨对杨树生长和木材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减缓,年轮宽度变窄,受害材的年轮宽度较健康材相对降低12.67%。受害材与健康材的pH值无明显差异,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差异。与健康材相比,受害材的戊聚糖和木质素含量相对升高1.43%和3.72% ,而综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减少3.45% ,灰分的含量相对减少8.34 %。受害材的抽提物含量显著地高于健康材,钾、钠、钙、镁等元素的含量低于健康材,铜和硫在受害材中产生富集。受酸雨危害木材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低于健康材,而游离糖的含量高于健康材。
木材密度曲线的分形分析
江泽慧 费本华 阮锡根
林业科学. 2000, 36(6):  100-103.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4
摘要 ( 824 )   HTML   PDF (123KB) ( 10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银杏(Ginkgo biloba L .)x射线木材密度曲线分形分析,结果表明,银杏木材密度的分形维数约在1.4430。分形维数直观地反映了木材密度年轮内和年轮间的变化规律,与年轮宽度有一定的联系,与木材密度本身关系不大。木材密度的分形维数一般由遗传因素控制,不同树种木材分形维数是相对固定的。木质材料的分形研究,是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有效方法。
综合评述
我国板栗化学调节研究进展
陈在新 刘会宁
林业科学. 2000, 36(6):  104-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5
摘要 ( 673 )   HTML   PDF (133KB) ( 1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与营养生理有关的多种化学物质来调节板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的角度,综述了我国近30年来化学调节在调控板栗花性别分化、矫治空苞、增强结实性、提高嫩枝扦插和嫁接成活率、调节种子发芽、改善坚果贮藏性能等多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并对我国板栗化学调节研究现状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银杏叶黄酮研究进展
程水源 顾曼如 束怀瑞
林业科学. 2000, 36(6):  110-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6
摘要 ( 740 )   HTML   PDF (175KB) ( 1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近年银杏叶黄酮的最新研究进展;银杏叶黄酮生物体内合成代谢途径:遗传因子、生长发育进程、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对银杏叶黄酮的影响;调控银杏叶黄酮的遗传和生理生化机制等,介绍了生物技术和化学合成在工厂化生产银杏叶黄酮方面的尝试,并对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途径进行了评价及前景展望。
研究简报
普通手持式GPS接收机用于林区近实时差分定位的研究
冯仲科 游先祥
林业科学. 2000, 36(6):  116-1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7
摘要 ( 575 )   HTML   PDF (117KB) ( 9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
杨忠岐
林业科学. 2000, 36(6):  119-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00628
摘要 ( 642 )   HTML   PDF (136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