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磊, 高翔, 王腾雨, 庞磊, 苏霖, 康永祯.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旋切原木直径测量方法[J]. 林业科学, 2019, 55(5): 125-133. |
[2] |
王思文, 卫星, 李虹谕, 韦庆钰. 水曲柳轻基质容器苗菌根化生长效应[J]. 林业科学, 2019, 55(2): 173-181. |
[3] |
邹松言,李豆豆,汪金松,邸楠,刘金强,王烨,李广德,段劼,贾黎明,席本野. 毛白杨幼林细根对梯度土壤水分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9, 55(10): 124-137. |
[4] |
庄崇洋, 黄清麟,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J]. 林业科学, 2017, 53(4): 18-27. |
[5] |
朱凯月, 王庆成, 吴文娟. 林隙大小对蒙古栎和水曲柳人工更新幼树生长和形态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4): 150-157. |
[6] |
党维, 姜在民, 李荣, 张硕新, 蔡靖. 6个树种1年生枝木质部的水力特征及与栓塞修复能力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7, 53(3): 49-59. |
[7] |
张鹏, 宋博洋, 吴灵东, 沈海龙. 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对不同脱水条件的萌发和生理响应[J]. 林业科学, 2017, 53(3): 60-67. |
[8] |
卫星, 吕琳, 李贵雨, 汤园园. 空气修根对水曲柳无纺布袋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9): 133-138. |
[9] |
杨博文, 胡立江, 沈海龙, 孙相臣, 张鹏. 高台整地和苗木截干对水曲柳次生林下水曲柳栽植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8): 104-113. |
[10] |
赵兴堂, 夏德安, 曾凡锁, 姚盛智, 商永亮, 张桂芹, 王元兴, 张同伟, 詹亚光. 水曲柳生长性状种源与地点互作及优良种源选择[J]. 林业科学, 2015, 51(3): 140-147. |
[11] |
刘晓晗, 王峰, 董爱荣, 陈俏丽, 刘立宏, 零雅茗, 王博文, 丁晓霞, 王世新. 粗毛纤孔菌糖苷水解酶5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 51(2): 163-168. |
[12] |
李金花, 刘喜荣, 卢孟柱, 刘长敏, 张绮纹. 黑杨派无性系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变异和生长选择[J]. 林业科学, 2015, 51(1): 55-65. |
[13] |
许坛, 王华田, 朱婉芮, 王延平, 李传荣, 姜岳忠. 连作杨树细根根序形态及解剖结构[J]. 林业科学, 2015, 51(1): 119-126. |
[14] |
魏鹏, 范川, 凌银花, 李贤伟, 刘运科, 张腾飞, 苏宇. 台湾桤木林草复合模式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特征[J]. 林业科学, 2014, 50(7): 157-163. |
[15] |
谷加存, 赵妍丽, 王文娜, 王韶仲, 王政权. 皮层和中柱对水曲柳和落叶松吸收根直径变异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10): 5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