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5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5-1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杨树杂种胚珠的离体培养
李文钿 李江山
. 1985, 21(4):  339-346. 
摘要 ( 621 )   PDF (744KB)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小叶杨×美杨、小叶杨×胡杨、小叶杨×大叶杨、小叶杨×椅杨、箭杆杨×大叶杨和741×[银白杨×(山杨×小叶杨)]的杂种胚珠进行离体培养,全部成功地获得了杂种植株。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了下列试验:1.不同浓度IAA和BA对诱导不定芽和绿苗发生的效应,结果最适分化培养基为1/2MS+IAA0.01mg/1+BA0.1mg/1;除去IAA,仅附加BA0.1mg/1,也是有效的;2.不同浓度NAA和IBA对生根的影响,试验证明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1—0.02mg/1或1/2MS+IBA0.1—0.5mg/1。接种时杂种胚珠内胚的发育阶段对萌发率及以后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含早期心形胚的杂种胚珠,萌发率只有33%,小苗弱而且很难长大;含中期或后期心形胚、鱼雷胚及子叶伸长期幼胚的杂种胚珠,萌发率在50%以上,最高可达100%,小苗健壮,容易分化芽和绿苗丛。胚根端和下胚轴的横切面显示: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鞘的细胞脱分化成为分生细胞。这些分生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形成了不定芽。
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戚维江 王义廷
. 1985, 21(4):  347-359. 
摘要 ( 653 )   PDF (687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占辽宁人工林总面积的30%以上,是辽宁重要后备森林资源。我们于1973—1983年在油松林主要分布区设立了13个定位观测点,按类型区、地位、质量、年龄和初植密度,建立69个区组,314块抚育间伐试验小区,研究油松林间伐效果、间伐技术和经营图表的编制,并从掌握油松林生长与年龄、立木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探索以“三元控制”最佳密度管理为核心的间伐技术理论.
光在林冠中的传播(续)
刘家冈 张文杰
. 1985, 21(4):  360-368. 
摘要 ( 539 )   PDF (388KB)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自疏过程中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张大勇 赵松岭
. 1985, 21(4):  369-374. 
摘要 ( 676 )   PDF (313KB)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自疏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去研究林木自疏过程中的密度变化规律。根据“3/2自疏法则”和植物种群生物量增长模式,我们提出了森林自疏过程中种群密度变化规律的模型。
外生菌根菌对油松苗木生物产量的影响
王昌温 罗晓芳 雷增普
. 1985, 21(4):  375-382. 
摘要 ( 618 )   PDF (451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验证了菌根化能促进油松苗木早期生长,对其生物产量有明显提高。优良菌种可使苗木干物重提高40%。试验筛选出Boletus sp.(林)、Suillusgrevillei(林)、Pisolithus tinctorius及“火炬松”、“欧洲赤松”等五个菌种在促进苗木生长方面有良好效果。经温室生物测定,不论是从菌根组织还是直接从子实体上分离到的菌种,接种后均能与油松根很好地形成菌根。用生长优良的固体纯培养物接种后,油松苗形成菌根的能力很强,多数产生茂盛的珊瑚状菌根组织,苗木的菌根化程度与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包括干物重、高及粗生长)基本上呈正相关。在碱性及接近重碱性土壤中苗木均形成了菌根,并较好地起到促进生长作用,扩大了菌根菌抗逆性的筛选内容。试验筛选出适合菌根菌生长的培养基以及用于接种的纯培养物的载体。
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合成性诱剂研究——触角电位反应及林间诱捕调查
祁云台 符文俊 许少甫 方德齐 陈树良 王西南 李兆臣 娄慎修 将三登
. 1985, 21(4):  383-388. 
摘要 ( 611 )   PDF (303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雄蛾触角对化合物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和顺-3-癸烯醇乙酸酯电位反应强烈,但在诱捕试验中唯有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具有显著引诱作用。一只诱芯含0.5mg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的诱捕器一夜平均诱蛾12.67头,为一头活雌蛾诱蛾数的5.3倍,400瓦黑光灯诱捕器的2倍。诱捕器类型、设置高度和诱芯载体材料影响引诱效果。样品对蒙古木蠹蛾具有专一性。
日本松干蚧寄生若虫数量变动因子的初步探讨
徐福元 杨成汉 朱浩明 徐勤明 李广武
. 1985, 21(4):  389-395. 
摘要 ( 647 )   PDF (408KB)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南方日本松干蚧(Matsucocus matsumurae Kuwana)发生区存在着有虫无灾、严重成灾和轻度危害相对稳定的三种类型。本文应用生态因子对日本松干蚧数量变动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野外接种,观察测定和室内实验,得出影响日本松干蚧寄生若虫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为夏季高温。该虫寄生若虫在枝干上的死亡率阳面>阴面,阳坡>阴坡,疏林>密林,死亡率的高低与光照,温度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松干蚧一般危害严重,内陆地区经常有虫无灾,这是由于海洋性气候和内陆性气候的关系。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合理定株修枝,使林内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对松干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水杉色卷蛾初步研究
徐耀先 廖兴纯
. 1985, 21(4):  396-403. 
摘要 ( 1273 )   PDF (385KB)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杉色卷蛾是水杉的一种主要害虫。在湖北省利川县一年发生1代,以初孵幼虫在树干及枝桠的皮下滞育和越冬,滞育期长达9—10个月,到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幼虫5龄。老熟幼虫在寄主上卷叶化蛹,但在小片被害严重的幼林中,亦发现少数老熟幼虫可吐丝下到地面的杂草上卷叶化蛹。蛹期9.5—1.5天。雌蛾羽化后1—2天即可产卵,卵一般3—6粒重叠堆产于叶片的背面,少数为单粒散产,最多可12粒堆产在一起。雄蛾寿命3.5—7天,雌蛾寿命5—125天。卵期7.5—12天。室内试验表明,对幼虫喷杀螟松、乐果、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倍硫磷均有良好效果。
木材横纹压缩流变参数的测定
王培元
. 1985, 21(4):  404-413. 
摘要 ( 618 )   PDF (573KB)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木材横纹压缩的流变性能,例如在刨花板生产过程中热压时的行为,首先需要找出一种测定流变参数的方法。木材横纹压缩的流变性能相当复杂。在流变范围内,瞬间变形主要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蠕变往往是由粘弹性函数和依赖于时间的塑性变形函数叠加而成。然而叠加的各流变参数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将其——分离。由于各种流变参数和函数的叠加,在广泛的压缩应力范围内存在着五种不同形式的蠕变-回复曲线。
综合评论
森林采伐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光大
. 1985, 21(4):  414-420. 
摘要 ( 728 )   PDF (532KB)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阐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森林采伐工艺、设备方面的技术发展状况和现在的水平。还着重阐述了山地采伐技术的发展和规划设计方面的进展。之后,纵观世界森林采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我国采伐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措施。
研究简报
杉木等种子贮藏期间安全水分的研究
史忠礼
. 1985, 21(4):  421-425. 
摘要 ( 648 )   PDF (293KB) ( 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赤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夏瑞心 徐丽华
. 1985, 21(4):  426-431. 
摘要 ( 624 )   PDF (263KB) ( 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泡桐等14种阔叶树材的点着温度及燃烧热值试验
刘燕吉 李玉栋
. 1985, 21(4):  432-434. 
摘要 ( 547 )   PDF (200KB) ( 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排进出船闸时的运行阻力
张瑜
. 1985, 21(4):  435-438. 
摘要 ( 586 )   PDF (206KB)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技动态
华竹毒蛾的研究
徐天森
. 1985, 21(4):  439-440. 
摘要 ( 593 )   PDF (143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板在结构刨花板中的应用
斯德奋 P.劳纳茨 朱焕明
. 1985, 21(4):  441-443. 
摘要 ( 490 )   PDF (144KB)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竺肇华同志荣获“树木之人”奖
王世绩
. 1985, 21(4):  443-444. 
摘要 ( 521 )   PDF (156KB)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