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0-07-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红松苗、大幼树越冬期间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与超氧物歧化酶变化的研究
陶大立 靳月华 杜英君
. 1990, 26(4):  289-293. 
摘要 ( 567 )   PDF (285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长白山红松遮荫苗、全光苗及大幼树一年生针叶越冬期间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化,以阐明红松大幼树防止越冬光氧化伤害的部分内在机制。研究表明红松大幼树越冬期间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受抑制程度不亚于全光下的幼苗,但秋天积累的叶绿素较多,冬天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全光苗,为针叶提供了有效的保护。研究还表明,红松针叶在土壤冻结期间也具有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未发现大幼树SOD同工酶谱和幼苗的质的区别。讨论了SOD在树木抗冻性中可能具有的作用。
预防樟子松生理干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穆天民 初国君 刘庭跃
. 1990, 26(4):  294-300. 
摘要 ( 607 )   PDF (369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十年的研究、探索,深穴(沟)内降位—靠南壁—深埋的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即通过改变微地形,创造一个能改变微气象要素结构、微域水分再分配、积雪状况、和雪埋时间、活死地被物聚集特征的微生境,将苗木降位约20cm,靠近南壁的深埋(只露针叶量的1/4)栽植(穴状或沟状),通过1980—1985年1000亩中试和2660ha推广地的樟子松业已成林以及1987—1988年的模拟试验结果都证明,本项造林技术对预防樟子松生理干旱具有良好的功能。
华山松种源幼林性状变异的研究
胡先菊
. 1990, 26(4):  301-307. 
摘要 ( 591 )   PDF (399KB)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分布很广,生态条件变化梯度大。对华山松种源幼林(8年生)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纬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呈纬向为主的渐变群。云贵高原种源生长快、生物产量高、针叶长、针叶着生密度小;而秦岭—大巴山区种源则与此相反。华山松各产地的极端温度是其种源变异的主导因子。
侧柏种源苗期生长与原产地气候因子间的典范相关分析
梁一池
. 1990, 26(4):  308-315. 
摘要 ( 658 )   PDF (411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照典范相关分析原理,研究了侧柏[Pla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种源二年生苗木调查性状与原产地气候因子两组多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分枝数和雌花量与原产地的年均降水量关系密切;雄花量除了与降水因子外,还与温度因子有关;“溢脂”是个值得注意的间接选择性状。根据第一对典范变量的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得分值进行分类,划分三个生态区和7个生态亚区。
蒙古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
祁云台 虞启涛 方德齐
. 1990, 26(4):  316-321. 
摘要 ( 593 )   PDF (300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毛细管气谱和质谱比较分析,发现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雌蛾产卵器及性信息素腺体漂洗液内,主要含有顺-5-12碳烯醇乙酸酯和顺-5-14碳烯醇乙酸酯两个化合物,其中只有顺-5-12碳烯醇乙酸酯能引起蒙古未蠹蛾雄蛾强烈触角电位反应,且在连续两年的林间诱捕试验中表现出显著引诱效果和防治潜力,由此证明顺-5-12碳烯辞乙酸酯是蒙古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
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格局的研究
夏乃斌 屠泉洪 张素芬
. 1990, 26(4):  322-328. 
摘要 ( 594 )   PDF (314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以6种分布型指数测定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种群静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在上树过程中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聚为两类:即前期型和中后期型;其6种分布型指数可分为三类:即(1)m*/m,CA,Iδ;(2)λ;(3)C,L
油松毛虫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李桂和 张玉伟 代德纯
. 1990, 26(4):  329-336. 
摘要 ( 553 )   PDF (355KB)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详细分析了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原因,制作了种群生命表,提出了防治该地区松毛虫的长期战略思想是改善生态环境,短期战略为彻底防治。
油松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
徐有明
. 1990, 26(4):  337-343. 
摘要 ( 628 )   PDF (424KB)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分析了山西中条山产地油松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管胞长度自髓心向外,首先迅速增加,13年后管胞长度增加缓慢,20年后保持相对稳定。管胞长度沿树干主轴自基部向上逐渐增加,5.3m高处最长,然后向上变短,树冠区域管胞长度最短。形成层原始细胞长度随着原始细胞年增大,开始递增,达到最大值后又递减。管胞直径、胞壁厚度自髓心向外增加。管胞直径轴向变化由树干基部开始向上增大,然后又减小。管胞长宽比、壁腔比的径向变异与管胞长度的径向变异模式相似。生长轮内管胞长度从早材到晚材,开始减小,然后增加,最小值位于早晚材过渡处。
木材材色的定量表征
张翔 申宗圻
. 1990, 26(4):  344-352. 
摘要 ( 587 )   PDF (528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木材材色的定量表征方法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就红种国产针、阔叶树材按CIE(1931)和CIE(1976)(L*a*b*)做了详细的测定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表色参数(主波长、色纯度、亮度等)要具有可比性,所用的方法和测定条件必须相同。树种之间的色度坐标值的差异大于树种之内的差异。分析木材表面的反射率曲线,不同树种间的材色差异既反映在亮度上,也反映在色调上;但同一树种内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亮度上。另外,树种之间与树种之内木材表面反射率与波长关系的曲线形状相似,趋向也一致,说明尽管材色的变异性很大,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简化表色空间,获得了综合材色参数的实验式;初步测试,实验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实用意义。为了能直观地表达材色,除了使用综合材色参数外,还给出了孟塞尔标号。
研究简报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郑希伟 赵荣慧 宋秀杰
. 1990, 26(4):  353-358. 
摘要 ( 579 )   PDF (363KB)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树耐盐突变体筛选的研究
李玲 韩一凡
. 1990, 26(4):  359-362. 
摘要 ( 528 )   PDF (235KB) ( 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规模生产杉木改良苗木的方法
李明鹤 杨昌岩 沈宝仙
. 1990, 26(4):  363-367. 
摘要 ( 567 )   PDF (285KB)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种间相互关系分析与混交造林树种选择
苏志才
. 1990, 26(4):  368-373. 
摘要 ( 578 )   PDF (264KB) ( 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彩色豆马勃菌剂的应用研究
花晓梅 CharlesE.Cordel
. 1990, 26(4):  374-378. 
摘要 ( 621 )   PDF (331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别山硅化木的研究
杨家驹 齐国凡 徐瑞瑚
. 1990, 26(4):  379-383. 
摘要 ( 532 )   PDF (569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把油锯振动特性的研究
马龙滨 陈守谦 王明东
. 1990, 26(4):  384-387. 
摘要 ( 549 )   PDF (206KB)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