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根腐病发生动态和预测研究
陈守常 肖育贵
. 1990, 26(3):
219-226.
摘要
(
1181 )
PDF (450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桐根腐病是桐区历史性、毁灭性的病害,危害甚烈。病株须根和侧根皮层腐烂,生长停止,终致死亡。桐林年均病株率16.7%,年均株死亡率7.4—7.5%,3—5年将导致桐林毁败。各级病株同工酶谱较健株减少2—6条,活性减弱,反映出病株内部“生化症状”与外部衰亡程度的相关规律。桐林周年发病时期分为初期、初峰期、高峰期和末期。病情与桐区气候因素关系密切,通径植分析,其顺序地温>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经偏回归求算,建立的预测模式为: Y=0.623+0.457x1-0.391x2-0.02x3+0.0054 X2检验,X2<P(0.05),与实测值显著吻合。Ⅰ、Ⅱ、Ⅲ级病株周年峰期各为6月、7月和8月。桐株优势超过病菌时,出现2年病程型病株;反之,病株属于1年病程型。为此,改善寄主状况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条件。林内中心病株呈团状分布,逐年扩展,阴坡病害高于阳坡3倍,土壤条件相对稳定,为病菌提供了适生环境而发生病害。因此,改变病菌的土壤生态适宜条件是控制病害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