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蔡秋锦 龚其锦 林邦超
. 1990, 26(6):
506-514.
摘要
(
742 )
PDF (441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几年,我们对杉木普遍生长衰退及杉苗死亡进行研究,新发现了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鉴定为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通过定点定时定量系统观测,该线虫在福建年发生10代左右,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气温星正相关,与杉木根萌发相一致,单卵培养计测,雌雄比为56:1,线虫最高发育温度为35℃,卵的致死温度为40℃。林地对比定时定量调查表明,虫口密度南坡最大,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可达1.2m,而30—40cm土层中虫口数最大,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较纯杉林虫口数下降26—72%。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测出,病、健根的呼吸强度、N、P、K和蛋白质含量、酶的活性均差异明显。从病根分离和纯化真菌区系,经对比接种,发现线虫寄生利于镰刀菌入侵。病菌经40—50℃温水浸根10—15min可直接杀死线虫。分别将每亩3kg呋喃丹,6kg甲胺磷,2kg涕灭威用于区组、盆栽和大面积防治,效果为70—80%,发现新寄主还有柳杉和野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