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6-09-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不同密度杉木林分生物量结构与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林开敏,俞新妥,何智英,邱尔发,林思祖
林业科学. 1996, 32(5):  385-392. 
摘要 ( 663 )   HTML ( 6 )   PDF (410KB) ( 5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凋落物分解动态
沈海龙,丁宝永,沈国舫,陈爱民
林业科学. 1996, 32(5):  393-402. 
摘要 ( 785 )   HTML ( 4 )   PDF (574KB) ( 5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在位于张广才岭西坡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进行。结果如下, 樟子松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失重率分别34.67%和63.75%, 樟子松枯落球果、树皮和树枝在凋落后第1年的失重率仅为枯叶的36.69%、33.66%和30.12%;红松、柞树、榆树和水曲柳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干物质失重率分别为樟子松枯叶的58.70%和84.71%、81.6%和80.55%、134.94%和156.55%及124.26%和147.71%。凋落后第1年的干物质失重量达总凋落量的26.61%, 其中占总凋落量的11.85%阔叶树枯叶的失重量达总失重量的20.51%;占总凋落量43.64%的樟子松枯叶的失重量达总失重量的58.29%;而占总凋落量24.28%、13.10%和6.89%的樟子松枯树皮、枯树皮和枯球果分别仅提供10.92%、5.28%和3.37%的失重量、不同枯落物的营养元素净释放率和释放量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 凋叶树枯叶在林地地力维持中起重大作用。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何方,王义强,吕芳德,张才学,朱承忠
林业科学. 1996, 32(5):  403-410. 
摘要 ( 802 )   HTML ( 3 )   PDF (451KB) ( 5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淮北煤矿塌陷区杨树人工林土壤管理模式的研究
王世绩,刘雅荣,惠刚盈,冷国友,周树理
林业科学. 1996, 32(5):  411-418. 
摘要 ( 704 )   HTML ( 2 )   PDF (416KB) ( 6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充填煤矿塌陷区,表面覆土30cm,改造成“人工土壤”,于1990年营造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人工林。土壤管理措施主要有:覆土厚度处理(0、30、55cm和灰土混合4种处理),施肥处理(正交设计共16种处理),绿肥处理(种植4种绿肥作物和压青4种绿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是首先预估模型控制点,然后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过程,用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做为评价优化模式的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覆土厚度30cm的基础上,每穴施磷肥基肥0.5kg,栽后灌一次透水,在行间连年间种田菁或者压紫穗槐作为绿肥.此为一级模式,该模式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IRR)可达18%以上。如果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增加投入,追求更高的人工林产量,则最优组合恰好是各单项试验中最优者的组合。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风灾迹地的更新与恢复
侯向阳,韩进轩
林业科学. 1996, 32(5):  419-425. 
摘要 ( 655 )   HTML ( 4 )   PDF (397KB) ( 5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年增加。风灾迹地土壤水分及碳、氮、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人工抚育迹地生境恢复指标较天然更新迹地高。

材性改良研究V.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参数估算
潘惠新,黄敏仁,阮锡根,李火根,王明庥
林业科学. 1996, 32(5):  426-433. 
摘要 ( 650 )   HTML ( 1 )   PDF (408KB) ( 46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研究了11年生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年轮密度组成各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及木材密度梯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高(h2=0.41-0.58),而晚材密度、早晚材密度比及密度变异幅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低(h2=0.15-0.25);同时各性状遗传力因生长林龄不同而不同。

固氮豆科树种和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韩素芬
林业科学. 1996, 32(5):  434-440. 
摘要 ( 689 )   HTML ( 3 )   PDF (351KB) ( 5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 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几种天牛纤维素酶的来源
蒋书楠,殷幼平,王中康
林业科学. 1996, 32(5):  441-446. 
摘要 ( 730 )   HTML ( 1 )   PDF (368KB) ( 5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3种常见天牛: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和桔褐天牛(Nedezhdiella cantori Hope)消化道纤维素酶活性,发现几种天牛幼虫均有完整的纤维素酶体系,即C1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能真正消化利用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以微晶纤维素(M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几种天牛肠液,未发现纤维分解真菌及能分解MC的细菌;肠道解剖及肠组织切片未发现特殊的共生菌囊及含菌细胞;比较天牛的纤维素酶与常见真菌纤维素酶的性质相差甚远。因而认为所研究的几种天牛其纤维素酶均为其自身分泌的内源性酶而不是来源于其它生物。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关键因子的研究
刘贤谦,师光禄,张厉燕
林业科学. 1996, 32(5):  447-453. 
摘要 ( 647 )   HTML ( 2 )   PDF (374KB) ( 4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关键因子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整体性、非对称性、有序性、动态性计算方法简便等优点,因此,它能准确地判断出关键因子,并显示出其他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文中以青杨天牛生命表资料为例进行了例证研究。选用了几种害虫的生命表资料进行了灰色关联序与其他分析方法排序的比较,证实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为分析影响害虫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手段。

桑粒肩天牛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
殷幼平,程惊秋,蒋书楠
林业科学. 1996, 32(5):  454-459. 
摘要 ( 753 )   HTML ( 4 )   PDF (308KB) ( 5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幼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内切-β-1, 4-葡聚糖酶(Cx酶)活性最强、β-1, 4-葡萄糖苷酶次之,外切-β-1, 4-葡聚糖酶(C1酶)最弱。测定了Cx酶和β-1, 4-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二者的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4.4和5.6;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0℃—45℃和45℃—50℃; Cx酶经50℃处理2h酶活性仅下降18.8%,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完全丧失。9种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都无明显激活作用,相反,除Hg++和Pb++对酶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外, Mn++和Cu++即使在0.005mol/L低浓度下,对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对今后开发酶抑制剂用于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木材材性株内径向变异模式初探Ⅱ.七个加勒比松种源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的研究
文小明,骆秀琴,管宁,宋云民,潘志刚
林业科学. 1996, 32(5):  460-469. 
摘要 ( 790 )   HTML ( 2 )   PDF (560KB) ( 4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微密度分析对属三个变种的七个加勒比松种源的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各种源各株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曲线概貌大体一致,但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不同株间变异模式都有一定的变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年轮平均密度的种源间差异在成熟材的大部分年龄上达0.05或0.01水平显著,而在幼龄材的半数年龄上差异不显著;表征变异模式的数字特征的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间和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变异曲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种源间的年-年相关较显著,株间则大部分情况下相关不显著,但差异较大的株间相关显著。密度特征值间和密度特征值与年轮宽特征值间的关系,在年龄影响下和种源影响下两个变异过程中的分析结果,一部分比较一致,一部分则有差别。RDRW的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而在种源影响下的变异过程并不显著。

刺楸木材应拉木材性研究
刘盛全,江泽慧
林业科学. 1996, 32(5):  470-475. 
摘要 ( 734 )   HTML ( 3 )   PDF (356KB) ( 4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散生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正常生长的和树干有10°倾斜的各采一株为材料,研究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应拉木可分为三区:即与髓心较远的应拉区(T区),与髓心较近的对应区(O区)和与T区和O区相连的两侧区(S区);应拉木所含大量胶质木纤维主要分布在T区, T区木纤维组织比量和基本密度均大于S区和O区,但顺纹抗压强度最低,干缩系数最大。应拉木三区与正常木材性相比,除木纤维组织比量外,其余材性指标均劣;应拉木S区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稍接近一些,但差异还较大。

研究简报
马尾松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分离研究
魏令波,唐谦,郑先武,顾万春,李小兵
林业科学. 1996, 32(5):  476-480. 
摘要 ( 629 )   HTML ( 3 )   PDF (556KB) ( 5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