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3-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单蒴盖亚属桉树引种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王豁然,郑勇奇,臧道群,张泽,黄永祥
林业科学. 1999, 35(2):  2-6. 
摘要 ( 740 )   HTML ( 8 )   PDF (414KB) ( 6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蒴盖亚属(Monocalyptus)是桉树属(Eucalyptus L’Heritier)中第2大的亚属,包括134种和9亚种。单蒴盖亚属桉树引种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地理学意义。1990年在云南一平浪林场建立的树种试验,包括王桉(E. regnans)、斜叶桉(E. obliqua)、大桉(E. delegatensis)、滨河白桉(E. elata)、白腊树桉(E. fraxinoides)、雪桉(E. pauciflora)、三花桉(E. triflora)、高桉(E. fastigata)、布达王桉(E. dendromorpha)和缪勒纤皮桉(E. muelerana)。生长量超过同期种植的蓝桉(E. globulus)。试验规模不大,但具有重要的生态植物地理指示意义。除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外,还可能因为试验地前作为云南松,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丰富,尤其是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黄土区人工林的土壤持水力与有效水状况
王孟本,柴宝峰,李洪建,冯彩平
林业科学. 1999, 35(2):  7-14. 
摘要 ( 768 )   HTML ( 3 )   PDF (577KB) ( 5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晋西北黄土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和柠条灌木林为对象,就各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在4个不同降水年的土壤有效水动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间土壤持水力和比水容量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柠条灌木林。各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普遍偏低。林地土壤有效水动态同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密切相关,同时受连年干旱递减效应的制约。因此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特涝年(1995)>偏涝年(1992)>特旱年(1993)>偏旱年(1994)。在特涝年和偏涝年,生长季前期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很少。在特旱年和偏旱年,几乎整个年生长季中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都很少。本区人工林生产力普遍偏低,不利的土壤持水和供水条件是其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张康健,马希汉,马梅,王蓝,张檀
林业科学. 1999, 35(2):  15-20. 
摘要 ( 805 )   HTML ( 4 )   PDF (457KB) ( 5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11月份最高, 5月份最低;桃叶珊瑚甙在6月、11月份含量最高, 7月、8月份最低;京尼平甙酸在6月份含量最高, 5月、11月份最低;总黄酮以5月份含量最高, 10月份最低;杜仲胶含量以5~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似乎与树体年生长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大青沟森林群落演替预测研究
郑元润
林业科学. 1999, 35(2):  21-25. 
摘要 ( 696 )   HTML ( 0 )   PDF (463KB) ( 5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38个样地的演替资料,采用母树树冠下各物种幼苗、幼树及小径木的胸高断面积比例作为转移概率,用马尔可夫链描述了群落的演替过程,预测了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群落的组成状况,并运用30年前后植物种盖度资料的对比,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阐明了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演替的动态过程与趋势。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以水曲柳、蒙古栎为主的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群落,而为大果榆为主的群落波动较大。各个不同的群落在达到平衡状态时,其种类组成的数量关系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大亚湾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初级生产力数量参数研究
钟晓青,黄玉源,张宏达,许炼峰
林业科学. 1999, 35(2):  26-30. 
摘要 ( 761 )   HTML ( 1 )   PDF (352KB) ( 7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样地和样带的调查方法,在对大亚湾沿岸的深圳市宝安县、惠州市惠阳县、惠东县的8个镇的普查基础上,以惠阳县澳头镇虾冲境内黄鱼涌白寿湾红树林为典型区域,在典型选定的三块样带中选伐标准木作树干解析,测定年龄和各年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并对其群落的结构及其数量特征和各组成植物物种的生长量、消耗量、蓄积量及初级生产力等定量参数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红树林这一潮间带中的特殊植物群落及海陆界面系统的生态边缘优、劣势打下重要的数量生态经济学的基础。

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的研究*
张绮纹,苏晓华,李金花,陈一山,解荷峰
林业科学. 1999, 35(2):  31-37. 
摘要 ( 665 )   HTML ( 0 )   PDF (700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17个国家引进331个黑杨派无性系(其中5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山东省长清县营建我国第一个黑杨派无性系基因库。连续10年对基因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了多性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在物候期、生长、生根、抗寒和抗病虫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遗传变异丰富;系间的主要性状与无性系起源纬度及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材料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 38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无性系间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高和胸径呈一定相关性;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这两个性状在遗传上相互独立,受不同遗传机制控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技术研究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DNA多态性,结果表明本库美洲黑杨DNA多态率为86%,再次证明本库美洲黑杨遗传多样性高,可为我国杨树改良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油松授粉机制与授粉效率的研究*
张华新,沈熙环,李凤兰,李国锋
林业科学. 1999, 35(2):  38-44. 
摘要 ( 681 )   HTML ( 0 )   PDF (565KB) ( 5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3~1995年在河南卢氏种子园作了授粉试验,分析了不同授粉试验的授粉效率,证实在油松雌球花授粉期内,最先到达珠被臂的花粉,具有进入珠孔和珠心的优先权;在花芽绽开后第1~4d为雌球花的最适可授期,其中又以第2~3d的授粉效率最高;在可授期内重复授粉,对提高授粉效率和增加球果中饱满种子数量的效果不明显;一个授粉袋一次授粉用量以0.2mL为宜,小于0.1mL时授粉效率明显下降,大于0.2mL也不能增加球果中的饱满种子数;当交配设计的亲本花粉缺乏时,可用死花粉或滑石粉与新鲜花粉以1:1的比例混合使用。本文还对各种授粉试验的授粉效率,开花同步指数估算时加权植的确定,及其加权后同步指数的变化作了初步讨论。

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
杜纪山
林业科学. 1999, 35(2):  45-49. 
摘要 ( 677 )   HTML ( 1 )   PDF (398KB) ( 5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林木枯损模型是林木生长模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来自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森林经理调查的12个落叶松复位样地的131个径阶组数据,应用Logistic型回归式建立了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自变量有径阶、相对直径、每公顷株数、每公顷断面积、平方平均直径、郁闭度和大于所估径阶的林木直径平方和。考虑模型的相关指数和各参数的变动系数,得出仅包含相对直径、郁闭度、平方平均直径3个自变量的经验方程。该经验方程具有形式简单、测算容易、无需年龄和地位质量指标、参数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落叶松径阶枯损比率和单木枯损概率的预估。

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
冯继华,闫国增,姚德富,李广武,赵仲苓
林业科学. 1999, 35(2):  50-56. 
摘要 ( 736 )   HTML ( 0 )   PDF (559KB) ( 5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舞毒蛾在室内饲养,共得到舞毒蛾天敌昆虫23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7种,捕食性昆虫6种。卵期天敌有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采集地最高寄生率为5.2%~10.9%。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斑痣悬茧蜂、寄蝇类等; 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9.55%。蛹期天敌有寄蝇类、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等; 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19.08%,不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和病毒致死率,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30.1%的个体被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而致死。

木麻黄化学和形态因素与星天牛危害的关系*
黄金水,丁珌,黄衍庆,黄海清,高美玲
林业科学. 1999, 35(2):  57-64. 
摘要 ( 741 )   HTML ( 0 )   PDF (576KB) ( 5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几种不同抗虫性能木麻黄的基本营养物质、酚类等化学物质及木材纤维形态等检测结果,分析了木麻黄化学和形态因素与星天牛危害的关系,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理。木麻黄树皮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含量的分布差异不显著,木质部的则有明显差异,即随抗虫性能增强而含量降低,造成各品系木麻黄木材内部环境差异,形成蛀干害虫星天牛生存环境的差异。高感品系C23可溶性总糖含量(2.80%)明显高于高抗品系C44(0.62%),是高抗品系的4.52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感品系C23(1.857g)是高抗品系C44(0.955g)的1.94倍;同时采用葡萄糖溶液和清水对比浸泡木段,木段模拟蛀道接星天牛幼虫饲养试验,也验证了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星天牛幼虫生存率的提高,说明木质部营养物质的含量与星天牛幼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酚类化合物中如邻苯二酚、咖啡酸在高抗品系C44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系。木材纤维形态,高抗品系C44木材纤维平均长度为0.77mm,平均宽度为12.07μm,长宽比为63.6,是所有参试品系中最大的,说明该品系木材韧性最强,抗弯强度最高,造成星天牛啃食困难,与其既抗虫又抗风的性能相吻合。

毛竹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张素轩,张宁,陈震云,陈勤华,严伟德
林业科学. 1999, 35(2):  65-69. 
摘要 ( 725 )   HTML ( 0 )   PDF (339KB) ( 5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 phaeospermum)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1)40%拌种双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力; (2)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培育和留养个大体壮的中期笋,使其快速生长,具有避病的效果; (3)及时剥除已感病竹笋基部的笋箨,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4)一套以栽培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大面积竹林内试验,防治效果达92.46%。

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对其成虫行为的影响及林中对其控制作用的研究
师光禄,刘贤谦,赵怀俭,白锡环,赵振跃
林业科学. 1999, 35(2):  70-74. 
摘要 ( 786 )   HTML ( 0 )   PDF (330KB) ( 5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在枣林中的系统调查与试验研究,明确了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 safiva Liu)成虫趋向其性信息素的行为及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时辰节律;大面积诱杀对枣林中这种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应用性信息素引诱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有两个高峰期,第1个在4:00~6:00,其累计诱杀率为37%~76%,第2个在18:00~22:00,其累计诱杀率为15%左右。性信息素引诱不仅影响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同时也干扰了成虫的取食、扩散与隐蔽情况下的飞行活动。大面积枣林中诱杀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诱杀区与对照区比较,有效卵的减退率为68.5%~85.2%。

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对枣镰翅小卷蛾求偶活动及性信息素释放的影响*
韩桂彪,杜家纬,胡萃,李连昌
林业科学. 1999, 35(2):  75-81. 
摘要 ( 837 )   HTML ( 0 )   PDF (465KB) ( 5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枣镰翅小卷蛾求偶行为及性信息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代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0~8.0h。温度越高,雌蛾开始求偶的时间越迟,求偶的持续时间也越短,求偶高峰期比在正常温度下明显推迟。温度为21℃时雌蛾产生的性信息量最高, 26℃时略低,而在31℃和16℃时雌蛾性信息素释放量仅为21℃时的1/5~1/4;雌蛾所释放的性信息素中顺、反异构体比例随温度的降低向顺式异构体增加的方向漂移,其变异系数均控制在10%以下。当把第2日龄的雌蛾从14L:10D光周期转移到连续黑暗下时,雌蛾表现的求偶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14L:10D下相似,均表现出明显的节律;当转移到连续光照下时,求偶行为变得不活泼和不规则,而产生的性信息素量却等于或高于14L:10D光周期下所产生的性信息素量。

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接枝共聚塑合木研制*
王强,曹爱丽,黄积涛,王友诚,孙继友
林业科学. 1999, 35(2):  82-86. 
摘要 ( 754 )   HTML ( 0 )   PDF (344KB) ( 7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A)三元共聚单体浸入木材细胞壁与激活的纤维素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构成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SMA-WPC),经物理机械性能、吸水性、耐酸性检测,该材料硬度比素木提高了20%~35%,抗压强度提高了35%~45%,经98%浓硫酸3天浸泡,重量损失率下降22%,而在水介质8天浸渍,吸水率下降50%,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塑化前后的微观结构。

人工林杨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
鲍甫成,傅峰
林业科学. 1999, 35(2):  87-94. 
摘要 ( 705 )   HTML ( 0 )   PDF (577KB) ( 5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了衡量单板层积材强度中实木材性所占份额的贡献率概念,以揭示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程度。以人工林杨木为对象,研究了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实木材性好或单板层积材中的单板较厚时,贡献率较高。材性较优的69杨和材性居中的72杨、材性较差的63杨3个无性系杨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34%、67.48%、64.72%,厚度为3.565mm、2.614mm、1.545mm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中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00%、67.48%和58.06%。研究的6项强度性能中,杨木实木材性对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的贡献率较高,约为80%。

微波等离子体环境下木材表面蚀刻*
杜官本,华毓坤,王真
林业科学. 1999, 35(2):  95-99. 
摘要 ( 742 )   HTML ( 1 )   PDF (354KB) ( 6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木材表面时引起蚀刻,蚀刻程度的大小与离子能量水平,即与等离子体工作条件和等离子体种类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微波等离子体工作条件即微波功率、系统压力、样品位置(距谐振腔距离)及处理时间对杉木木材蚀刻的影响,并在相同工作条件下,比较了N2、O2及空气等离子体对木材蚀刻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影响蚀刻作用的诸因素中,样品位置的影响最显著,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其次,而系统压力的影响最弱。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杉木样品距谐振腔距离越近、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越长、微波功率越高则蚀刻越严重;在3种等离子体中, O2等离子体蚀刻最严重,而N2等离子体最轻微,空气等离子体蚀刻介于两者之间。

综合评述
林木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统计方法
邬荣领,刘红霞,韩一凡
林业科学. 1999, 35(2):  100-117. 
摘要 ( 935 )   HTML ( 1 )   PDF (1194KB) ( 7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世纪初数量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产生,以研究实验群体或自然群体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它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1)总的表型变异中有多少比例属于遗传的影响?(2)有多少遗传因子参与这种遗传变异?如遗传力的概念可以反映遗传因子对表型变异的贡献,它可用亲属间的相关性加以估计。这些参数量已在微生物、动植物中有大量的研究,遗传参数估算对于制定适当的育种计划和理解生物性状的表型进化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控制数量性状的位点数(QTLs),历史上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如Wright(1921)和Sax(1923)提出的估计方法等,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PCR的技术几乎能提供无限数目的DNA多态性标记,这些标记可用于构建遗传图谱,并进一步研究和确定生物、医学和农业上重要数量性状的位点。在过去的10年内,已研制出许多统计方法用于QTLs定位分析,虽然这些方法适用于已很好设计的多谱交配材料,如起始于2个近交系亲本杂交后的F2和回交等群体,但这些方法也可用于主要为异交的森林树木的QTLs定位分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单个标记与数量性状的关系,若不同标记组之间的数量性状差异显著,那么这种标记有可能与该性状关联,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确定QTL的位置,并且常常是过低估计QTL的效应。Lander和Botstein(1989)提出了区间建图方法(Interval mapping),这种方法在区分多个QTLs连锁关系上仍有其缺陷,至今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将区间作图与多重回归分析结合的办法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即是对这些已用于或将用于林木树种中的一些基本方法作一评述,并探讨寻找影响林木数量性状QTL的一些统计方法。至今已有许多遗传标记可用于QTL建图,如同功酶标记及DNA标记等,遗传图谱构建是基于所有可能标记之间的重组比例而进行的,传统的用于构建图谱试验设计是开始两个不同表现的近交系进行杂交,生成F1代,继续自交、及回交形成F2、B1和B2等不同群体,应用这些群体及多态性的标记,依据孟德尔分离组合规律,两个标记间重组率(r)可以估计并检测出来,并依据Haldane(1919)Kosambi(1944)提出的公式对所估计的重组率(r)转化为相应的遗传距离,最后建立连锁图谱群。对于单个标记分析,基本上可用3种方法进行:一是基于分子标记分类间的数量性状均值差异是否显著来判断所用标记的影响(加性或显性效应),若差异显著(如用t测验)说明该标记与所研究性状关联,否则无关;二是回归方法,应用数量性状与分子标记基因型(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如0, 1)进行回归分析,对所得的回归系数进行测验来判断标记与数量性状的关联性,然而这一方法缺点是假设每一标记组内的所研究的性状分布为正态的;三是似然法,该方法可应用于每个标记类型内的混合正态分布类型,可以估计标记与QTL之间重组率,通过对似然函数进行偏导以取得极大值似然参数估计,并应用仍然比方法或相应的以10为底的对数(LOD值)对所用的标记影响进行测定。与单个标记分析不同,区间作图能够将QTL效应和其在两个标记所包含的区间内位置同时进行分析,其作图过程可用2种方法进行:一是最大似然法,其原理是假设数量性状位点处于两个标记的区间内,根据重组后出现的标记类型,构造出响应的似然函数,对每一参数分别求导,以求得最大似然解,然后用迭代方法求收敛解,并采用似然比测定和根据LOD值大小确定QTL位置;二是回归分析法,即将数量性状对成对标记进行回归分析,对偏回归系数的非零值测定用于推测出QTL在该对标记的相对位置,该法也可推广到同时对多个标记进行定位分析。混合区间作图(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同时考虑到数量性状对某一对标记区间内和该区间外的其它标记的进行回归分析,其优点是除了对某一特定区间分析外,还考虑其它标记的影响,类似于区间作图一样,根据特定区间标记类型,构造相应的似然函数,并求得最大似然解,然后用迭代法求解直到收敛,用似然比检验确定QTL的位置。考虑到单倍体,如裸子植物的胚乳,由于杂合子的后代在胚乳中会产生1:1的比例,这一规律使得筛选适当的标记成为可能,近年来应用单倍体大孢子构建图谱已在一些针叶树中有报道,并且混合区间作图方法现已被推广到单倍体以用于估计各种参数和QTL定位。比较起来以上3种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单个标记分析简单易行,区间作图较准确地估计QTL的效应及确定它在某一特定的区间的位置,但这2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个非现实的假设,即在染色体至多存在一个QTL的假设。混合区间作图分析消除了这一假设,该方法还可以考虑某一特定区间外的一些QTLs影响,由于在一已知的染色体上, QTL数量和位置是不知道的,因此混合区间作图较其它两种方法更具优点,然而混合区间作图也不是完备的,如样本大小,标记的数量与密度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这一方法已得到进一步的拓广,如考虑影响数量性状相关性和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等的QTL作图。研制适合于森林树木的QTL作图方法对于统计遗传学专家来说是一个挑战,这是由于所涉及到的数学和计算技术非常复杂。林木有许多特点,包括长的世代周期、高杂合率、高的遗传负荷及异质环境。首先大多数树种为异交树种,群体内同一位点多个等基因是非常普遍现象,因此随机遗传模型可能更适合解决这一问题。与固定模型不同,随机模型估计可能的QTL位点的方差而非效应值。在森林树种中,遗传分析的推断常常是基于正规的交配涉及而进行的,这是由于从这些设计中所估计出的遗传参数可以拓广到整个群体上,因此如何从一交配设计进行QTLs作图及如何解释它们将是林木QTL定位研究的第二优先考虑的问题,再者,研制一全新的方法以识别外遗传因子(Epigenetic factors),即在一个特定生长发育时期影响生长和形态特征的QTL,将是令人鼓舞的。由根据这些QTLs,我们可以洞察数量性状早晚期遗传相关关系,并为早期选择提供指导。考虑到这些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期盼新的有效的适于林木的QTL作图方法的出现。

论文及研究报告
初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杨礼旦,陈应平
林业科学. 1999, 35(2):  118-123. 
摘要 ( 764 )   HTML ( 2 )   PDF (616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历史进程中人对森林的认识和森林经营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森林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进而系统论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征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