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性质的比较
杨玉盛 陈银秀 何宗明 郭剑芬 刘春华
林业科学. 2004, 40(1):  2-1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1
摘要 ( 759 )   HTML   PDF (212KB) ( 9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3a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731.83g·m-2 、546.85g·m-2 ,前者是后者的1.34倍,其中落叶分别占总凋落量的65.29%和58.29% ,而福建柏林落枝、落果和其它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则比杉木林的低。福建柏林凋落物总量在5月(2 0 0 0年为2月)和11—12月出现两次峰值,且第2次峰值远比第1次高;杉木林总凋落物量1年出现3次峰值(4或5月、8月和11月) ,且峰值较为接近。福建柏林凋落物年养分和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13 96 1g·m-2 和14 6 36.58kJ·m-2 ,杉木林的则分别为12.005g·m-2 和12 291.17kJ·m-2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16倍和1.19倍,其中福建柏林通过落叶归还的养分和能量则分别是杉木林的1.63倍和1.29倍。福建柏落叶N、P浓度和易分解物质(水溶性物、半纤维素和粗蛋白)含量高于杉木,而难分解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低于杉木,且C N、C P、木质素 N及木质素 P的比值也比杉木落叶的低。说明福建柏林凋落量比杉木大,落叶质量亦比杉木的高。

自然侵入阔叶树对琉球松人工林碳素及氮素动态的影响
徐小牛 王勤 平田永二
林业科学. 2004, 40(1):  1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2
摘要 ( 626 )   HTML   PDF (209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相同土壤条件下的琉球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素、地表凋落物量、枯枝落叶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琉球松纯林的地表凋落物层氮、碳平均贮量分别为133kg·hm-2 和7199kg·hm-2 ,混交林则分别为10.5kg·hm-2 和6 14 3kg·hm-2 。然而,混交林地表10cm矿质土层的氮、碳贮量则显著高于纯林,氮素比纯林多4 93kg·hm-2 ,碳素多5 5 5 4kg·hm-2。在30d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混交林表层土壤的氮素矿化速率高于纯林18% ;而且,混交林的落叶和土壤的碳氮比值亦明显低于松纯林。混交林土壤的年平均矿化氮素(NH4+ +NO3- )浓度高于纯林22 %。与松纯林相比,混交林通过枯枝落叶年平均氮素归还量多43.7kg·hm-2 ,碳素归还量多16 5 5kg·hm-2。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氮素归还量,主要是混交林的针叶含氮含量较高以及大量的高含氮量的阔叶落叶所致。上述结果充分说明针阔混交导致了林分氮素循环的变化。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元素降水输入研究
辛学兵 王景生 翟明普
林业科学. 2004, 40(1):  18-2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3
摘要 ( 741 )   HTML   PDF (159KB) ( 8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0—2001年在西藏色季拉山对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大气降水的连续观测,并对降水的元素和离子含量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中化学元素输入量的大小顺序为:Zn >N >Mg >Fe >Ca >P >Na >K ,各元素的输入量分别为25.1、23.3、8.1、4. 1、1. 9、0.4、0.026、0.00 7kg·hm-2a-1 ;SO42- 、HCO3-和Cl-的输入量分别为742.6、74.3和51. 6kg·hm-2a-1 ;养分的输入以降雨为主。林冠淋溶是以Na元素为主,而树干淋溶则是以P元素为主。林冠对Fe、Zn、HCO3- 、Cl- 、N、SO42-等元素和离子有吸收作用。

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生物防沙工程的影响
肖洪浪 李新荣 宋耀选 李守忠
林业科学. 2004, 40(1):  24-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4
摘要 ( 1290 )   HTML   PDF (299KB) ( 8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段,全长近5 0km ,这里年降水量186mm ,流动沙丘相对高度2 0m以上,以4m·a- 1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 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累计经济效益逾百亿人民币。虽然当初的建设者充分考虑了耐旱的乡土树种、有效的工程固沙系统,但很难想到几十年后的土壤-植被系统的演变会危及整个防护体系的稳定性。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其降低风速和防风的功能减弱;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发育成钙积旱成土,地表生物结皮发育,增加了表土的抗风蚀的能力;土壤-植被系统的演变使得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并由于防护林体系配置不完善,在5 0~5 0 0cm的土层深度一个生物成因的干旱层逐渐形成,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威胁到现有的防风固沙体系。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透射率的定点观测研究
关德新 金明淑 徐浩
林业科学. 2004, 40(1):  31-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5
摘要 ( 740 )   HTML   PDF (151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上和林地太阳辐射的定点观测结果,计算了5月2 2日—10月14日的林冠透射率,发现林冠定点透射率与天空状况有关,阴天时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比较平稳,少云天波动增加,晴天条件下波动最为剧烈,这种差别是由林窗和太阳辐射中直接辐射的比率不同而产生的。然而通过2d定点测定与游走测定的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测定的透射率日平均值差异不大,定点测定的日平均值能较好地代表林冠的透射率特征。定点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还随着生长季进程而变化,不仅透射率大小发生变化,透射率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发生更迭。在观测期间内,定点透射率日平均值的季节变程曲线呈U形,5月底和10月上旬较高,7—8月较低且平稳,随日期(季节)的动态变化符合四次多项式函数,反映了冠层叶面积的季节变化特征。

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评价研究
石强 舒惠芳 钟林生 吴楚材
林业科学. 2004, 40(1):  36-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6
摘要 ( 1324 )   HTML   PDF (129KB) ( 10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综述以往负离子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空气负离子系数的概念,建立了空气负离子系数模型(p)及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模型(FCI) ,分析研究了大量在森林环境中测得的空气离子浓度数据,采用标准对数正态变换法,制定出了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分级标准(SGFA)及评价指数分级标准(EISGFA)。SGFA将森林游憩区空气离子分为6个等级,对于空气负离子浓度而言,大于3000个·cm-3为1级,2000~3000个·cm-3为2级,1500~2 000个·cm-3为3级,1000~1500个·cm-3为4级,4 0 0~10 0 0个·cm-3为5级,4 0 0个·cm-3以下为6级;所对应的空气负离子系数值(p)及评价等级指数标准(EISGFA)值则分别为>0.8,0.7~0.8,0.6~0.7,0.5~0.6 ,0.4~0.5 ,<0.4和>2.4 ,1.4~2.4,0.9~1.4 ,0.5~0.9,0.16~0.5 ,<0.16。本研究还根据空气负离子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将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划分为三个区,低于400个·cm-3为临界浓度区,4 00~1000个·cm-3为允许浓度区,高于10 0 0个·cm-3为保健浓度区。利用上述评价模型及标准,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区空气负离子状况进行了评价。

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在湿地松育苗中的应用
贾慧君 郑槐明 李江南 万细瑞
林业科学. 2004, 40(1):  41-4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7
摘要 ( 736 )   HTML   PDF (176KB) ( 8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分别进行4种处理:①稳态营养+Pt菌剂;②不施肥+Pt菌剂;③稳态营养+松林土;④常规施肥+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目测吸收根外生菌根感染率。观测结果表明,湿地松苗木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较强,无论是人工接种还是天然感染,菌根感染率均超过85 % ,其中稳态营养下,人工接种Pt菌剂感染率最高,可达94 8%。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的苗木生长最佳;稳态营养下松林土处理的苗木其次;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再次;常规施肥+松林土处理最差。如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相比较,苗木的株高、地径分别提高20.5 %、14. 0 % ;侧根条数及总长分别提高2 5.6 %、40.9% ;叶、茎、根、整株鲜重分别提高34.6 %、43.7%、38.8%、37.0% ;各部分干重分别提高25.7%、38.6 %、42.4 %、32.7%。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松林土处理相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的综合效应,同时说明稳态营养条件下,靠松林土感染真菌形成菌根也能获得较好的生长结果。但是,仅靠人工接种优良菌剂,不科学施肥,就不能充分发挥优良菌剂的作用。而常规施肥处理(偏施N肥,既不与P、K肥等配合施用,也不施任何微量元素) ,仅靠松林土感染真菌形成菌根,苗木生长最差。从稳态营养与菌根化的相互作用及稳态营养应用前景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遮荫下2种热带树苗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系统对自然降温的响应
蔡志全 曹坤芳
林业科学. 2004, 40(1):  47-5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8
摘要 ( 751 )   HTML   PDF (181KB) ( 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2种遮荫条件下(8%、2 5 %全光照)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上层树种滇南红厚壳和中层树种玉蕊的幼苗,测定了雨季末自然降温过程中2种植物叶片光合特性、抗氧化酶(SOD、CAT、A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使2种植物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生长在中等光强下的幼苗比低光强下的幼苗下降的比率大,滇南红厚壳比玉蕊下降的比率大。在降温初期,即从10月到12月初,2种光强下2种植物SOD和APX活性上升,CAT活性出现波动,黎明光化学效率和MDA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光合机构没有受到氧化破坏。12月末,中等光强下滇南红厚壳黎明光化学效率降低,SOD和APX活性有所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而低光强下的滇南红厚壳和2种光强下玉蕊SOD和APX活性仍在上升,MDA含量变化较小。这表明,2种光强下2种热带树苗是以不同的方式响应自然降温,低温对中等光强下的植物比低光强下的影响大,上层树种滇南红厚壳受到的影响比中层树种玉蕊大。同时,根据降温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大致可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幼苗对低温的响应分为2个阶段,即第1阶段为低温适应阶段,抗氧化酶活性上升,光合机构没有受到明显的氧化破坏;第2阶段,中等光强下滇南红厚壳抗氧化酶活性有所下降,MDA含量上升,黎明光化学效率有所下降,光合机构有所伤害,这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麦芽糖、NAA及ABA对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成熟及生根的影响
齐力旺 韩一凡 韩素英 王建华 DietrichEwald
林业科学. 2004, 40(1):  52-5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09
摘要 ( 679 )   HTML   PDF (1175KB) ( 8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麦芽糖、NAA、ABA对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及体细胞胚根发生和再生完整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增殖过程中,以0 5mg·L-1 的NAA代替2 ,4 -D后,有利于体细胞胚的成熟和根发生。在ABA 16mg·L-1 时,产生的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能够再生良好植株,ABA大于2 0mg·L-1 时对体细胞胚根的发育不利。在含3%麦芽糖、4 %PEG4 000活性炭1g·L--1的成熟培养基上,华北落叶松每克愈伤组织子叶胚达106.7个,生根率达57.89% ;显著地提高了成熟体细胞胚及其根的质量。

悬铃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王磊 李红双 蔺娜 崔德才
林业科学. 2004, 40(1):  58-6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0
摘要 ( 733 )   HTML   PDF (1114KB) ( 1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悬铃木为试验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激素浓度、叶片生理状态、光照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了悬铃木叶片外植体的不定芽高频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顶部充分伸展的4 0d叶龄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再生效果最好,将此类叶片放在含1.5mg·L-1 6 -BA ,0.5mg·L-1 IBA和0.5mg·L-1 KT的MS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7d后转到光下培养,15d后便可见到不定芽不经过或经过很少的愈伤组织阶段,直接从叶片上分化产生,出现的高峰期在接种后的2 0~30d ,芽分化率高达98%以上。待小芽长至1~2cm ,将其从叶片上切下,转到芽伸长培养基(MS +0.3mg·L-16 -BA +0.05mg·L-1 NAA +30mg·L-1Ad)上使小芽长大成苗,最后移到生根培养基(1 2MS +0.1mg·L -1NAA)上,最终得到完整的植株。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马尾松纸浆材无性系选育和多地点试种
季孔庶 王章荣 邱进清 陈亚斌 林文奖
林业科学. 2004, 40(1):  64-6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1
摘要 ( 721 )   HTML   PDF (159KB) ( 7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纸浆材种源林、专营性种子园混合家系林和种子园子代测定林为基础材料,兼顾扦插生根率、造林成活率、采穗母株的生长量及材性性状(木材密度)等综合指标,经初选和复选,最终筛选出纸浆材优良无性系32个。这批无性系3a生林分的树高生长超过实生林分28.6 % ,胸径超过实生林分16.7% ,生根率超过初选无性系2.8% ,木材比重的选择增益平均达8 7%。比较采穗圃的不同营建方式及经营管理措施,认为圃地采穗圃优于山场采穗圃。在顾及圃地的地价较高或扦插圃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圃地,且山场的土壤条件、水源和交通均较优越时,建立山场采穗圃也是可行的途径;采用施肥和修剪等集约化管理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采穗圃穗条数量和质量。利用筛选到的32个无性系,在漳平五一林场等单位共营建优良纸浆材无性系林分48hm2

油松种子园交配系统的时空变化研究
张冬梅 沈熙环 张华新 李悦 申洁梅
林业科学. 2004, 40(1):  70-7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2
摘要 ( 688 )   HTML   PDF (192KB) ( 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交配系统是植物重要的生活史特征,是指控制配子如何结合以形成合子的所有属性。本文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共分析了8种同工酶的10个位点。从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中研究了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交配系统。(1)通过对开花结实的调查以及结实初期、结实盛期和疏伐前、后跨度2 0a种子试样的同工酶分析,揭示了种子园在不同时期的交配状况,去劣疏伐前(1984和1993年)种子试样多位点异交率分别为0.975和0.962 ,而疏伐后2个年份(1996和2000年)试样的多位点异交率明显减小,分别为0.795和0.801,疏伐后种子园的自交率有升高的趋势,并讨论了影响配子结合的因素。(2 )通过对种子园树冠不同部位采种试样交配指标的分析,揭示种子园交配系统的树冠空间变化规律。(3)分析了种子园花粉污染率的时空变化,估算花粉污染率在1984、1993、1996和2000年分别为0.354、0.492、0.583和0.418,平均污染水平达0.462 ,揭示了影响污染程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及竞争研究
陈存及 陈新芳 刘金福 董建文 陈世品
林业科学. 2004, 40(1):  78-8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3
摘要 ( 725 )   HTML   PDF (156KB) ( 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中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45%和12.55% ,即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王力 邵明安 李裕元
林业科学. 2004, 40(1):  84-9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4
摘要 ( 763 )   HTML   PDF (183KB) ( 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南北6个人工刺槐林样地进行标准地调查,结合树干解析与土壤含水量资料,分析了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亏缺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亏缺程度与刺槐林的生长有明显的一致性。南部的宜君降雨充沛,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亏缺,没有产生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相应刺槐林的生长状况良好,没有产生衰退迹象。随着降雨量的减少,从富县开始,土壤含水量发生了严重程度不一的亏缺现象。富县样地因水分亏缺而形成的干化层已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林分已有了衰退的迹象。样地吴旗、安塞、绥德和米脂则土壤含水量亏缺严重,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干化层,并且严重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人工刺槐林成为低效低产林,限制了林分的生态防护效益,说明这些地区属于不适宜人工刺槐林生长的分布区。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谌红辉 丁贵杰
林业科学. 2004, 40(1):  92-98.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5
摘要 ( 803 )   HTML   PDF (161KB)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11a逐年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随着密度增大,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34.0%、43.0%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3333~5 0 0 0株·hm-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 667~3 333株·hm-2 )间的密度。

光肩星天牛对干旱胁迫下复叶槭挥发物的嗅觉反应(英文)
金幼菊 李继泉 李建光 骆有庆 Stephen A teale
林业科学. 2004, 40(1):  99-105.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6
摘要 ( 774 )   HTML   PDF (258KB) ( 7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干旱胁迫下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包括:丁醇、戊醇、反- 2 -己烯- 1-醛、顺- 3-己烯- 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 ,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乙酮升高,但其他挥发物释放量降低。通过GC-EAD检测了光肩星天牛对其中某些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并使用诱捕器和人工合成单体进行了田间生测实验。丁醇、戊醇和顺- 3-己烯- 1-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反应,这一结果在田间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石娟 闫国增 关玲 李镇宇 冯继华
林业科学. 2004, 40(1):  106-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7
摘要 ( 728 )   HTML   PDF (143KB) ( 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其余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城市污染促进瘤坚大球蚧种群增长的营养学研究
薛皎亮 谢映平 范三红 李艳芳
林业科学. 2004, 40(1):  110-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8
摘要 ( 711 )   HTML   PDF (179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瘤坚大球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蚧科,是我国北方城市林木重要害虫。笔者于1998—1999年在太原市选择了5个污染程度不同的街道区域,同时,在相距6 0km以外的太谷县选择山西农业大学植物园作为清洁对照区,研究了在污染环境中寄主树木国槐枝条和叶片内几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与蚧虫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污染区国槐枝条和叶片内还原糖、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清洁对照区。(2 )在5个污染区和一个清洁区,蚧虫的虫口密度依据污染强度而增加,寄主枝条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与虫口密度之间呈正直线相关关系,虫口密度与还原糖之间的关系式为Y1=87.6 02 8X1-117.825 0 ,相关系数r1=0.98。虫口密度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式为Y2=2.893 6X2-142.152 3,相关系数r2=0.84。(3)寄主枝叶内营养物质含量在3—10月份的变动趋势呈现出两个高峰期和一个低谷期,对照该蚧虫生活史,恰好与蚧虫的两个取食高峰和一个不取食的卵期相对应,说明城市污染使寄主树木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升高与蚧虫生物学的吻合,是导致蚧虫种群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提供了污染环境中蚧虫增殖的营养学例证。

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刘怀 赵志模 邓永学 徐学勤 李映平
林业科学. 2004, 40(1):  117-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19
摘要 ( 758 )   HTML   PDF (175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6、2 0、2 4、2 8、32、36℃的6种恒温条件下,以竹裂爪螨各螨态为饲料,系统研究了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6℃条件下竹盲走螨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16~32℃范围内,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至成螨的发育历期在16、2 0、2 4、2 8、32℃5种恒温条件下分别为16.01、10.80、5.81、5.12和4.68d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44℃和93.77d·℃。分别用王-兰-丁模型和逻辑斯谛模型拟合了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其中王-兰-丁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竹盲走螨在高温下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平均每雌产卵量在24℃最高,为31.26粒,32℃条件下仅为9.20粒,每雌产卵量(Y)与温度(T)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Y=-171.694 2 +17.273 2T-0.036 3T2(R=0.964 8*)。用年龄等级法分析表明16℃、32℃条件不利于竹盲走螨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杨树纸浆材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姜岳忠 王桂岩 吕雷昌 袁素萍 马玲
林业科学. 2004, 40(1):  123-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0
摘要 ( 814 )   HTML   PDF (190KB) ( 8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在山东省速生性好、栽培面积大的14个杨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木材的纤维性状、化学成分,研究了杨树纸浆林的品种选择、合理栽植密度、采伐年龄及抚育管理措施,评价了定向培育技术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14个杨树品种6a生林分的平均纤维长度为0.863~1.051mm ,纤维素含量为51.37%~58. 17% ,均适合制浆造纸,综合考虑生长量和纤维性状,中林46杨、中林23杨、I-69杨、中林28杨可作为营造纸浆林的首选品种,也可选用I-72杨、中林14杨、中林45杨、露伊莎杨、西玛杨;速生杨树品种林木适宜制浆造纸的年龄为6~8a,造纸用材林密度以每公顷840~1 665株为宜,在集约经营条件下,每公顷为16 65、1110、840株,分别于6a、6~7a、7~8a生时采伐,不仅可获得较高产量且木材纤维适合制浆造纸;农林间作,以耕代抚,结合农作物管理进行浇水、施肥、中耕,是提高造纸用材林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采用综合定向培育技术措施营造纸浆材林,每公顷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可达27~31.5m3,年平均利润可达3687.0元,成本利润率167% ,投资效果系数达0.22 ,内部受益率2 5.5% ,净现值为9472.5元,净现值指数为1.80 ,投资效果显著。

杨木和杉木木材表面性质的研究
鲍甫成 王正 郭文静
林业科学. 2004, 40(1):  131-136.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1
摘要 ( 773 )   HTML   PDF (187KB) ( 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人工林杨木和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自由能、表面极性和表面化学官能团等木材表面特征因子进行测定,并探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木材表面特性的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比杨木有较高的总表面自由能(42.35mN·m-1 对38.93mN·m-1)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41.6 1mN·m-1对35.52mN·m-1) ,而杨木的极性表面自由能比杉木要高(3.41mN·m-1 对0.74mN·m-1)。杨木和杉木木材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其总表面自由能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都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极性自由能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木材表面羟基缔合状态的解除及表面脱羟基作用的综合结果。木材表面3种主要化学官能团为羟基、烷基和缩醛基,在高温处理条件下,两种木材羟基对烷基和缩醛基吸收峰面积之比都有所下降,说明高温处理过程是一个使木材表面羟基密度减少的过程。木材表面自由能与木材表面化学官能团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木材干缩性的遗传分析
邢新婷 张志毅 张文杰
林业科学. 2004, 40(1):  137-14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2
摘要 ( 799 )   HTML   PDF (147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9a生三倍体毛白杨测定林的9个无性系为试材,着重研究了木材干缩率的遗传学问题。结果表明:木材干缩率在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受到强度遗传控制;木材干缩在株内纵向的变异模式是随树高增加而降低;全干体积,径向、弦向干缩率和气干体积,径向、弦向干缩率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89,0.95 ,0.84 ,0.67,0.84和0.68。

木屑添加磷酸与氯化锌热解的DTATG曲线比较研究
林启模 黄碧中 胡淑宜
林业科学. 2004, 40(1):  142-14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3
摘要 ( 863 )   HTML   PDF (175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差热天平对磷酸和氯化锌药品及分别添加磷酸和氯化锌的木屑、分离纤维素、分离木素热解过程的DTA/TG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磷酸和氯化锌两种试剂有相似的DTA/TG曲线变化状况,两试剂也都较稳定;但在高温气化区间,磷酸试剂的起始气化温度、热解终温和残余量都明显高于氯化锌试剂。添加两种药品的木屑热解过程的DTA/TG曲线变化相似:在初期都催促炭化反应,在200℃左右基本上完成炭化阶段;随着温度升高,进入主要活化温度区间,在高温区都发生气化反应。不同的是:适宜的活化温度区间,H3PO4-木屑明显比ZnCl2 -木屑宽。同时气化反应温度、热解终温及其残余量也是前者高,这说明磷酸保护炭体的作用比氯化锌强。添加两种药品对纤维素热解过程的影响,总体变化类同于对木屑的影响。同时,两种药品对纤维素热解的影响差异小。添加两种药品对木素热解的影响差别较大。磷酸影响着木素热解的全过程,不过影响程度不如纤维素和木屑。氯化锌对木素热解的初期促进炭化反应,但在热解的中、后期,尤其是后期基本上不起作用了。从DTA/TG曲线比较分析,结合小型炭活化试验结果得知,在本试验下,磷酸法较佳温度是400℃左右,氧化锌法是500℃左右。

木材干燥过程的热质迁移及其耦合关系
谢拥群 陈瑞英 杨庆贤 廖益强 张璧光
林业科学. 2004, 40(1):  148-15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4
摘要 ( 760 )   HTML   PDF (136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木材干燥过程热质迁移及其耦合效应。根据不可逆过程的熵的产生率推导出含有耦合效应的传热传质关系式,提出湿度梯度不仅引起水分物质流,也引起热流,以及驱动水分物质流的力应是扩散势梯度。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树形识别系统研究
赵茂程 郑加强 林小静 封晓强
林业科学. 2004, 40(1):  154-15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5
摘要 ( 669 )   HTML   PDF (147KB) ( 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及分形理论的应用,提出了用分形维数特征即树木图像的灰度曲面分形维数、冠形轮廓分形维数及4个方向的有向维数和树木形状特征即树冠高度方向8等分处所对应的8个冠幅和树冠的高度作为特征来进行树形的识别,并建立了树形识别系统。该系统的输入层分别是图像的维数特征和树木形状特征值,共计15个节点,一个隐含层,输出层则是要判断的6种树形。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地对树形进行识别。

问题讨论
杉阔混交林混交比例确定的新途径
林思祖 黄宝龙 洪伟 俞新妥
林业科学. 2004, 40(1):  158-161.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6
摘要 ( 726 )   HTML   PDF (123KB) ( 9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目的树种(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黑龙江森林火灾初次扑救派出人员数量模拟与分析
金森 于立峰
林业科学. 2004, 40(1):  162-167.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7
摘要 ( 796 )   HTML   PDF (146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黑龙江省若干基层扑火指挥员对不同火场情景时的初次扑救派出人员数量,据此通过二次线性回归分别建立了根据火场情况(火场面积、风级和到火场所需时间)模拟森林火灾扑救初次派出人员数量的非线性模型,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多元非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派出人员数量;(2 )根据各地情况分别做出的模型模拟效果好,而以地区或省为单位进行模拟效果不好;(3)在火场面积小于2hm2 时,多数人将风力看作是影响初次派出人员数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到达火场所需时间,最后是火场面积;(4)随着指挥员工作时间的增长,模型中赋予到火场所需时间的权重增加,对到达火场所需时间越重视。

研究简报
水分胁迫对4种苗木叶绿素荧光的光化学淬灭和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
史胜青 袁玉欣 杨敏生 梁海永 张金香
林业科学. 2004, 40(1):  168-173.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8
摘要 ( 765 )   HTML   PDF (177KB) ( 9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何东进 洪伟 胡海清 陈炳荣 王国礼
林业科学. 2004, 40(1):  174-179.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29
摘要 ( 694 )   HTML   PDF (143KB) ( 8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李根前 赵粉侠 李秀寨 韦宇
林业科学. 2004, 40(1):  180-184.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30
摘要 ( 664 )   HTML   PDF (151KB) ( 10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栗疫菌弱毒力特征的传递及其影响因素
王克荣 周而勋 姜爱萍 成桂英
林业科学. 2004, 40(1):  185-188.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31
摘要 ( 686 )   HTML   PDF (154KB) ( 8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荷木厚板材干燥工艺的探索
马世春
林业科学. 2004, 40(1):  189-192.  doi:10.11707/j.1001-7488.20040132
摘要 ( 695 )   HTML   PDF (142KB) ( 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