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9-11-25
论文
不同年龄巨桉林土壤呼吸及其与土壤温度和细根生物量的关系*
袁渭阳 李贤伟 张健 荣丽 杨渺 潘燕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8.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1
摘要 ( 835 )   HTML   PDF (750KB) ( 1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SRS-10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四川省丹陵县集体林区巨桉短轮伐期1~6年生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5 cm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根钻法在不同季节测量所有年龄巨桉林活细根(<2 mm)生物量。结果表明: 1)不同年龄巨桉林每月初期土壤呼吸速率在0.35~1.71 μ mol·m-2 s-1间波动,季节趋势为,夏季(1.35)>秋季(1.16)>春季(0.62)>冬季(0.41 μmol·m-2 s-1)(P <0.01)。1~6年生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出“高—低—高”的趋势(P<0.01),6年生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高; 2)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用月初动态拟合的1~6年生林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大小为: 4年生(2.29)> 1年生(2.03)> 6年生(1.95)> 3年生(1.88)> 2年生(1.83)> 5年生(1.73)(P<0.01); 3)土壤温度和0~50 cm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具有二元线性回归关系(r=0.964 0),它们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贡献率基本相等。

不同杨-农间作模式碳储量及分布的比较*
李海玲;陈乐蓓 方升佐 孙启祥
林业科学. 2009, 12(11):  9-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2
摘要 ( 844 )   HTML   PDF (739KB) ( 9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生物量法对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中3种不同间作模式各组分的碳含量、碳储量及整个系统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K,P及W 3种模式中,深度为1 m的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0.64~15.27 g·kg-1,土壤碳储量分别达71.19,40.67和42.64 t·hm-2; 杨树不同器官中碳含量仅细根和毛细根与其他器官存在显著差异,但碳储量树干所占比例最高,3种模式中分别占到49.7%,50.8%,51.2%; 4种间种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根的碳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碳储量都为收获部分(穗或豆荚)所占比例最大,小麦、玉米、大豆均达50%左右,水稻为45%左右,但3种模式农作物均以小麦+玉米的年耕作制度的碳储量最大; 3种模式中,凋落物归还碳量分别为(0.78±0.23),(0.73±0.22)和(0.37±0.09)t·hm-2a-1; 杨农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是土壤>农作物>杨树>凋落物,但整个系统的碳储量为K模式>W模式>P模式。

GSH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叶绿体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吴锦程 梁杰 陈建琴 戴巧斌 曹连黄 许鑫 许金榜 官玲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5-19.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3
摘要 ( 836 )   HTML   PDF (780KB) ( 8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年生“早钟6号”枇杷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100, 300, 500 mg·L-1)谷胱甘肽(GSH)处理对-3 ℃条件下枇杷幼果叶绿体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及其在抗低温胁迫中的作用。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叶绿体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采用100 mg·L-1的GSH处理可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叶绿体GSH,AsA含量以及APX,GR和MDHAR活性,促进AsA-GSH循环,叶绿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在枇杷幼果抵抗低温胁迫中发挥作用。

苹果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和花柱保护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张雪梅 李保国 赵志磊 郭素萍 齐国辉
林业科学. 2009, 12(11):  20-25.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4
摘要 ( 784 )   HTML   PDF (884KB)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交亲和的苹果品种早红香和自交不亲和的苹果品种斗南、富士、金冠为试验材料,对授粉后花粉管生长情况,花柱SOD,POD,CAT活性,MDA,蛋白质含量及4种内源激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自交不亲和的品种异花授粉和自交亲和的品种自花授粉后花粉管能够正常生长并通过花柱基部。自交不亲和的品种自花授粉后0~24 h花粉管能正常生长,当花粉管生长到距柱头1/2时停止生长; 自交亲和的苹果品种早红香自花授粉后0~48 h花柱SOD,POD,CAT活性相对稳定,自交不亲和品种自花授粉后24~72 h(花粉管已停止生长)3种酶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较大; 自交亲和的苹果品种早红香自花授粉后24 h花柱GA3含量达到峰值而ABA含量下降,而自交不亲和的品种自花授粉后12~48 h花柱ABA含量开始大幅上升,自交亲和品种自花授粉后12~24 h(IAA+GA3)/ABA值急剧上升,之后开始下降,但(IAA+GA3)/ABA值高于其他自交不亲和品种。

竹叶中多种无机元素的ICP-MS测定*
姚曦 岳永德 汤锋
林业科学. 2009, 12(11):  26-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5
摘要 ( 740 )   HTML   PDF (869KB) ( 7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苦竹等20种竹叶中18种无机元素。该方法检测限为0.001~0.301 μg·g-1,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9%~7.30%,元素的回收率为80.7%~122.4%。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竹叶中多种元素同时测定。竹叶中富含K,Ca,Mg,Fe,Al,Mn等元素。

部分箬竹属植物的荧光AFLP分析*
牟少华 彭镇华 孙启祥 高志民 李雪平
林业科学. 2009, 12(11):  32-35.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6
摘要 ( 841 )   HTML   PDF (870KB) ( 8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Ⅰ/MseⅠ这一酶切组合,应用9对(EcoRⅠ+3)/(MseⅠ+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16种箬竹和5个形态相似的外源竹种的基因组DNA 多态性。在21个样品基因组中共获得1 367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共有条带115条,特异性带273条,特异性缺失条带72条。在16个箬竹样品基因组中共获得1 19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共有条带190条,特异性带177条,特异性缺失条带98条。这些特异性带或特异性缺失条带可作为识别不同竹种的分子标记。聚类结果表明: 所有的箬竹属植物聚成一类,其他5种外源植物聚成一类。此外,AFLP分析提供的分子证据,支持耿氏分类系统(1996),将天目箬竹归入阔叶箬竹中。

中国白梨PbSFBB13-gamma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特征*
张琳 谭晓风 胡姣 乌云塔娜 袁德义 何小勇 龙洪旭 李秀根
林业科学. 2009, 12(11):  36-43.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7
摘要 ( 695 )   HTML   PDF (1123KB) ( 7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个已知S基因型的中国白梨品种为试材,设计分别对应于梨SFBB-alpha, SFBB-betaSFBB-gamma基因的3对引物对这5个品种进行基因组PCR扩增。结果仅引物组合PSFBG-F/PSFBG-R从‘金花’(S13S18),‘金花四号’(S13S18)和‘鹅梨’(S13S34)中扩增出一约1 300 bp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鉴定其为SFBB-gamma基因,命名为PbSFBB13-gammaPyrus bretschneideri SFBB13-gamma),GenBank登录号为EU081892。逆转录PCR结果表明PbSFBB13-gamma仅在花粉中特异表达; 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不含内含子,编码区含1 191个核苷酸,编码39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与等电点分别为45.4 ku、4.63。PbSFBB13-gamma表现出典型的花粉SFB/SLF基因的基本结构特征,即1个F-box结构域及4个可变区; 在推导氨基酸水平上,其与蔷薇科SFB/SLF基因的相似性为17.8%~97.7%。试验结果充分表明PbSFBB13-gamma应为花粉S基因的候选基因。选取蔷薇科34个SFB/SLF基因的全长氨基酸序列,构建进化树研究基因间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34个SFB/SLF基因形成2个亚科特异的类群,但不形成种特异的类群,其进化规律与蔷薇科S-Rnase基因一致,即花粉SFB/SLF基因的形成也是在亚科形成之后、种形成之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国白梨的自交不亲和性机制。

花楸树天然群体的异交率*
郑健;郑勇奇 张川红 宗亦臣 李伯菁
林业科学. 2009, 12(11):  44-49.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8
摘要 ( 772 )   HTML   PDF (1034KB) ( 8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东、山西、河北、辽宁4个省的6个花楸树天然群体的种子样本进行分析,所用同工酶多态位点分别为Pgm-1, Pgm-2, Pgm-3,Pgi-1,Pgi-2,Pgd-1,Pgd-2,Pgd-3,利用多位点异交率估算程序(MLT)估算6个群体的异交率。结果表明: 花楸树各群体的花粉库与胚珠库中,各位点基因的配子比例差异不显著,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各群体多位点异交率均在0.981以上,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平均值的差值(tm-ts)显示出花楸树各群体都存在轻度的自交或近交,说明花楸树属于混合交配类型,表现为高度异交。根据电泳数据计算的近交衰退δ=1,表明花楸树天然群体的近交衰退很大。

云杉种子超干贮藏的生理生化特征
李庆梅 陈怀梁 马风云 刘艳 张俊风
林业科学. 2009, 12(11):  50-54.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09
摘要 ( 782 )   HTML   PDF (1066KB) ( 8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云杉种子含水量由82 g·kg-1降至64,52,41,29 g·kg-1。测定不同含水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并测定种子老化(50 ℃,100% RH)后的相对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活力和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杉种子有较高耐脱水性,含水量降至41 g·kg-1,种子活力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细胞膜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脱氢酶活性、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利用超干技术保存云杉种子是可行的。

秦岭火地塘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中重金属的作用
张胜利;
林业科学. 2009, 12(11):  55-62.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0
摘要 ( 796 )   HTML   PDF (1163KB) ( 7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天然林分布区选择火地沟流域,分别对流域内大气降水、林内雨、枯透水、壤中流、支沟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重金属Cd,Pb,Mn和Zn质量分数进行2年的测试,采用比较和变化机制分析的方法,就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中重金属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降水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流域出口径流,Cd,Pb质量分数分别降低0.721和6.482 μg· kg-1,Mn,Zn 分别降低0.012 8 和1.467 4 mg·kg-1,降雨输入的Cd,Pb,Mn,Zn有90%以上被吸附固定; 从降水到林内雨再到枯透水,Cd,Pb,Mn,Zn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壤中流Cd,Pb,Mn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上升,Zn则降低,溪流水Cd,Pb,Mn质量分数急剧降低,但Zn则上升,流域出口径流Cd,Pb,Mn,Zn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降雨径流过程中,林冠层对Cd,Pb质量分数的阻减量分别为0.697和6.194 μg·kg-1,对Mn,Zn分别为0.008 9和1.476 3 mg·kg-1,构成阻减重金属元素的关键层次,其次为枯枝落叶层。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林业科学. 2009, 12(11):  63-69.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1
摘要 ( 903 )   HTML   PDF (1165KB) ( 8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 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0~150 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 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150 cm土层的蓄水量5—10月处于消耗状态。生长季刺槐人工林地0~150 cm土层耗水量为249.73 mm,油松林人工林地为248.09 mm,次生林地为129.40 mm。刺槐人工林地最大的日耗水量为4.70 mm,油松林为4.77 mm,次生林为2.28 mm。刺槐与油松人工林地的耗水量明显大于次生林,因此,在干旱的黄土区应该模拟次生林营造水土保持林。

马褂木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家系遗传及N素影响*
樊瑞怀; 周志春 金国庆
林业科学. 2009, 12(11):  70-75.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2
摘要 ( 742 )   HTML   PDF (1781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来自贵州黎平马褂木优良种源的23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设置低N和高N 2种N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褂木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家系遗传变异及N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对N素水平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家系N效率变化在17.5%~98.8%间。根据N效率大小可将参试家系划分为稳定型高N效率和敏感型低N效率两大类。除低N下根系N素利用效率的家系效应较小外,不同N水平下马褂木各器官及全株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家系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受较强的家系遗传控制,且N素环境对之影响较小,其家系遗传力在0.511 5~0.963 0之间。低N下稳定型高N效率的马褂木家系具有较高的N,P素吸收效率,进而导致其生长量大,叶片宽大而数量多,须侧根发达,然而试验却发现,高N效率的马褂木家系其叶片N素利用效率却较低。

油松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特征
常建国 李新平 刘世荣 吕皎 任庆福
林业科学. 2009, 12(11):  76-82.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3
摘要 ( 844 )   HTML   PDF (1291KB) ( 9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太行山石灰岩区4个林龄与密度不同的油松人工林内选取40株样木,用联苯胺染色法对其上截取的350个圆盘的心、边材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对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干4个方位的心、边材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边材宽度在距基部0.50~1.00 m以上到距树梢2.46~3.22 m以下相对恒定,而心材半径、心材面积与边材宽度随树高增加持续减小,横截面直径较好地解释了心、边材量的轴向变异;心、边材量的株间变异很大,胸径对此变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其他树木变量;4个林分的心、边材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林分尺度的心、边材量与林分生长水平及林龄的变化趋势一致;油松心材的起始形成层年龄为13年,心材年轮数随形成层年龄而增加,后者可解释前者变异的97.9%;形成层年龄为40年与60年时,心材年轮数的增长率分别为0.5年轮·a-1与0.7年轮·a-1。研究认为用林分调查因子预测油松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的变异是可行的。

风险状态下混交林最优经营决策
鲁法典 Peter Lohmander
林业科学. 2009, 12(11):  83-89.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4
摘要 ( 698 )   HTML   PDF (1154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树种对来自不同种类的真菌、昆虫和脊椎动物的伤害反应敏感度不同,而不同树种生产的林产品价格也随时间而不断变化。混交林为后继的适应性决策提供了宝贵的选择。本文建立一个基于麋鹿危害和价格风险的适应性优化模型,用于确定挪威云杉和欧洲赤松混交林的初始混交比例以便达到预测净现值的最大化。结果表明, 即使在不考虑风险的情况下,由于混交效益,混交林也比纯欧洲赤松林优越。但考虑麋鹿危害时,混交林的优势将提高5%。如果加入瑞典森林法规定的最低林木株数要求,这种优势将提高24%。当考虑价格风险和选择性间伐时,混交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6%。

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现状分析
石春娜 王立群
林业科学. 2009, 12(11):  90-97.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5
摘要 ( 797 )   HTML   PDF (1448KB) ( 10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森林资源质量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第1次清查以来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变化情况,并就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现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 从全国宏观层面和关键指标看,森林资源质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与林业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这既反映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的现状,也表明森林生产力还有较大的提高潜力,以及通过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解决木材供求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和可行性。

华山松大小蠹对华山松韧皮部营养和矿物元素的利用*
李臻 陈辉 王胜军
林业科学. 2009, 12(11):  98-103.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6
摘要 ( 767 )   HTML   PDF (1334KB) ( 8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健康和蓝变真菌侵染的华山松韧皮部以及华山松大小蠹排泄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游离态氨基酸和Na,K,Ca,Mg,Fe,Cu,Mn,Zn等8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依次为: 还原性糖>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粗蛋白。华山松韧皮部的17种游离态氨基酸中含有华山松大小蠹必需的9种氨基酸; 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韧皮部组织内的Na,K,Ca,Mg,Fe,Cu,Mn,Zn等8种矿物元素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K元素的需求量最大,而对Cu,Mn,Zn 3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小。同时,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能够加速华山松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营养的分解转化,为华山松大小蠹在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间的生存和发育创造条件,并加速被害华山松树势的衰弱和死亡。

一株蜀柏毒蛾无芽胞杆菌病原的鉴定与毒力研究*
冯波 周建华 郭亨孝 刘应高 肖育贵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04-108.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7
摘要 ( 773 )   HTML   PDF (1253KB) ( 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蜀柏毒蛾暴发种群中发现大量虫体萎缩、体色变红的感病现象。经采集、分离得到一株病原菌,其纯培养物的致病性被科赫原理证明。经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确定此病原菌为缺陷假单胞菌。通过室内感染测定该菌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的毒力,毒力回归方程为Y=-9.785 1+6.667X,致死中含量LC50=9.28×108 cfu·mL-1。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表明:该病原对感染幼虫具有明显的抑食作用,未死亡残存种群在体长、体质量、羽化率、怀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方面都显著低于对照。

杨树树皮挥发物的超临界萃取及对青杨脊虎天牛行为的影响*
程立超 迟德富 谢兴 王广利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09-1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8
摘要 ( 1339 )   HTML   PDF (1282KB)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收率为指标的CO2超临界萃取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 ℃、时间60 min为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条件,收率为3.56%; 依此条件分别萃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的树皮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酸类、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以酸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他物质含量均较低; 萘、醌、、酮等大分子物质含量较少; 中东杨和斯大林杨树皮中特异化合物种类较多。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青杨脊虎天牛对10种杨树树皮100 μL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小青杨的选择率54.17%,为最高; 雌成虫对小青×黑杨的最大选择率为58.33%,其次是对小青杨和中东杨的选择率54.17%。雄成虫对10种杨树树皮CO2超临界萃取液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成虫呈显著差异(P<0.05)。

油松毛虫亚居群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高宝嘉;南宫自艳 杨君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15-1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19
摘要 ( 731 )   HTML   PDF (1360KB) ( 8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平泉县5个油松毛虫亚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显示:8对SSR引物对5个油松毛虫亚居群的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78~430 bp,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6个; 种群总体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87.50%,平均有效基因数A=3.125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4 7,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070 3~0.419 7; 遗传分化度Fst=0.215 9,基因流Nm=0.908 1。由此可以得出在5个天然油松毛虫亚居群中,天然油松纯林居群内杂合度要比其他居群高; 油松毛虫亚居群间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遗传漂变已经成为导致该物种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松毛虫亚居群遗传结构产生变异推测是由于常年化学防治和单一寄主植物造成的选择压力的影响。

杉木间伐材高温热处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邓邵平 江茂生 陈孝云 谢拥群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21-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0
摘要 ( 799 )   HTML   PDF (1399KB) ( 8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 ℃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 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 ℃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 ℃时纤维素也开始分解;氧气氛围对糖残基的热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在3 412,1 050,898 cm-1附近相关糖残基,1 736 cm-1附近相关CO以及2 907 cm-1附近对应C—H的吸收强度的变化也表征出热处理过程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木本植物次生维管系统形态建成的基因调控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王洁华 卢孟柱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27-134.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1
摘要 ( 824 )   HTML   PDF (1418KB) ( 9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木的次生生长决定着木材的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围绕着草本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木本模式植物杨树,对近年来有关维管组织形态建成的信号机制与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主要内容为: 维管组织的功能与形成; 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类型及基因表达特异性; 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极性的有关关键基因; 维管形成层干细胞的分化机制; 维管组织发育中的激素调控网络。重点对比拟南芥和杨树这2种模式物种之间的异同。

桉树人工林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时忠杰;徐大平 张宁南 邱志军 胡哲森 郭俊誉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35-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2
摘要 ( 912 )   HTML   PDF (1303KB) ( 10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桉树林及各种因素(年龄、叶面积、砍伐、造林、火烧等)对蒸发散、流域产水量以及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来看,不同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量差异较大,桉树人工林的蒸腾量多介于0.5~6.0 mm·d-1,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土壤水分与灌溉、林分年龄及植被变化等均会影响桉树人工林的蒸发散量; 砍伐(皆伐、间伐等)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增加,营造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减少,但当林分生长到一定年龄后,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蒸腾耗水量下降,流域径流量增加,火烧也会导致桉树林流域产水量增加; 干旱地区桉树人工林可能会消耗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还未有明显证据。目前中国桉树人工林的水文效应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急待加强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的研究。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的发展目标、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吴伟光;李怒云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41-147.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3
摘要 ( 742 )   HTML   PDF (1361KB) ( 8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采用农户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实地考察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对我国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目标、原料培育、加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 1)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制定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目标与规划,并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开始大规模种植能源林,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2) 从长远来看,林业生物柴油产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产业化推进速度不宜过快; 3) 从近期来看,应该重点加强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及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与监测; 4) 此外,应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建立有利于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秦岭典型人工纯林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对外源性C,N干扰的响应
刘增文 段而军 付刚 崔芳芳 高文俊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48-155.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4
摘要 ( 679 )   HTML   PDF (1508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特征*
王妍 彭镇华 江泽慧 刘杏娥 张旭东 周金星 孙启祥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56-160.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5
摘要 ( 704 )   HTML   PDF (1532KB) ( 8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雨胁迫下乡土植物根际土壤的化学行为
周光益;田大伦 杨乐苏 王旭 邱治军 刘敏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61-166.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6
摘要 ( 754 )   HTML   PDF (1539KB) ( 8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MCP对‘大石早生’李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顾玉红 赵志磊 孟坤 刘磊
林业科学. 2009, 12(11):  167-170.  doi:10.11707/j.1001-7488.20091127
摘要 ( 691 )   HTML   PDF (1442KB) ( 10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