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25
论文
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游道附近植物群落的影响
晋秀龙;陆林;郝朝运;王立龙;巩劼
林业科学. 2011, 47(2):  1-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1
摘要 ( 872 )   HTML   PDF (910KB) ( 8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九华山风景区选择6条主要游道,设置21条调查样带,每条样带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方向依次选取4个连续样方,每个样方面积设置为1 m×1 m。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覆盖度等指标,运用植物群落干扰度指数、植物群落多样性、伴人植物重要值等指标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用SPSS13的多重比较和Pearson检验对结果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1) 植物群落覆盖率、平均高度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方向逐渐增加,差异显著( P <0.05); 植物区系组成变异度越远离游道变异越小;植物群落干扰指数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方向呈递减趋势; 2) 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与旅游活动强度相关,强度越大,变化越明显; 3) 伴人植物占所调查物种数的18.64%,大量出现在近游道样方,远离游道样方分布明显减少,其重要值分布沿游道向内部逐渐降低; 4) 游客量与植物群落受干扰影响程度呈现正相关,正相关程度由近游道的样方向远离游道的方向递减,但差异不显著( P >0.05); 5) 植物群落受旅游活动影响程度与高度和坡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阔混交林冬季油锯择伐作业中保留木的损伤率
王立海;游祥飞;孟春
林业科学. 2011, 47(2):  9-1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2
摘要 ( 805 )   HTML   PDF (678KB) ( 6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案例研究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针阔混交林冬季择伐作业中油锯伐木对保留树木损伤率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采伐木单株材积及初始林分密度的理论数学模型; 其次,利用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实地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案例研究,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 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关性较好,模型有效。经过研究,得出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呈抛物线关系,与采伐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密度的乘积呈线性关系,并利用调查数据模拟出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采伐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密度乘积的三维立体曲面图; 人为控制采伐木倒向对降低保留木损伤率效果显著(损伤率最大值相对降低9%)。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若干降低保留木损伤率的作业建议。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胡云云;闵志强;高延;冯启祥
林业科学. 2011, 47(2):  15-2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3
摘要 ( 880 )   HTML   PDF (1080KB) ( 7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K值和a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基于MERSI数据的山西森林覆盖监测
武永利;田国珍
林业科学. 2011, 47(2):  25-2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4
摘要 ( 796 )   HTML   PDF (974KB) ( 9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FY3-3A/MERSI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合成得到假彩色卫星数字图像,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及森林资源分布等数字化图件,在对图像进行目视解译及多波段数据非监督分类基础上,将地物覆盖划分为林地、冬小麦、水体和裸地4种类型;采用4种监督分类方法(最大似然分类法、平行算法、最小距离法和马氏距离法)进行地物分类;在分析分类结果可行基础上,依据区域森林覆盖数字化图件对林地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确定研究区域林地空间分布结果。结果表明:4种监督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分类法分类结果的精度最高,达到85%,其次是最小距离和马氏距离法,平行算法的结果较差。可见,利用MERSI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的山西省森林资源分布结果精度较高,符合实际情况,可作为区域宏观森林资源分布监测的有效手段。

Erf-BP混合像元分解及在森林遥感信息提取中应用
徐小军;杜华强;周国模;董德进;范渭亮;崔瑞蕊
林业科学. 2011, 47(2):  30-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5
摘要 ( 890 )   HTML   PDF (1206KB) ( 7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高斯误差函数(Gaussian error function, Erf)作为激活函数的BP神经网络(Erf-BP),并用于林区TM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研究表明:Erf-BP模型的精度高于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及最大似然法。通过在高分辨率影像上选取验证样区精度检验得出:1) 各端元总分解精度为89.2%,RMSE比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降低了近39%; 2) 该方法能够较高精度地提取森林遥感信息,精度达到86%,RMSE比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降低了近40.6%。将3种不同方法估计的整个研究区各端元面积百分比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作对比得出:Erf-BP模型精度略高于最大似然法,RMSE分别为4.18%和7.90%,两者精度明显高于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RMSE=18.75%)。Erf-BP算法能够较高精度地对TM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尤其在森林信息提取上,为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提取不同森林类型甚至树种遥感信息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不同林龄马尾松的种源选择效果
金国庆;秦国峰;刘伟宏;储德裕;丰忠平;周志春
林业科学. 2011, 47(2):  39-4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6
摘要 ( 817 )   HTML   PDF (692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984年营造的马尾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在5,10,15,20和25年生时测定材料,分析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测定年龄的遗传变异和早期优良种源选择效果。结果表明: 胸径、树高和材积等马尾松主要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随试验林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趋势,25年生时各性状最大种源比最小种源分别大94.85%,47.66%和355.68%。虽然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年龄间生长与秩次相关均极显著,但由于不同种源的早晚生长习性不尽相同,过早开展种源选择可能会误选或漏选部分优良种源,如把正确入选率控制在90%以上,则马尾松种源试验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的合理年龄应在10~15年生,其相应的选择强度为材积遗传增益>20%或种源入选率在30%~40%。

菊花营养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飞;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李风童
林业科学. 2011, 47(2):  46-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7
摘要 ( 859 )   HTML   PDF (859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匍匐性地被菊'雨花落英’为母本,直立型盆栽菊'奥运含笑’为父本杂交获得F1杂种,调查该F1群体的株高、冠幅和叶片等8个营养性状在2008—2009年2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这8个营养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8个营养性状在F1群体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11.54%~ 41.89%; 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叶宽外,其他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混合遗传分析表明: 菊花株高、叶长和叶宽3个性状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 冠幅符合A-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8.61%; 株高/冠幅比、叶长/宽比和花颈长度3个性状表现为有2对主基因控制的B-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其遗传率分别为40.33%,45.19%和99.56%; 节间长度符合A-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为51.46%。这些主基因的存在将为菊花优良营养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文冠果体胚形态建成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
顾玉红;高述民;李凤兰;胡青;杜景川;王艳华
林业科学. 2011, 47(2):  53-5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8
摘要 ( 797 )   HTML   PDF (544KB) ( 7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文冠果体胚形态建成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变化规律和确定标记性蛋白,以文冠果种胚离体培养诱导体胚发生过程中所获得的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及再生植株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进行文冠果体胚形态建成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蛋白质组分最少,随着体胚形态的建成,蛋白质组分逐渐增多,再生植株时期的蛋白质组分减少。胚性愈伤组织、鱼雷胚、子叶胚及再生植株的标记蛋白质依次为23.0 ku(pI 6.9)的蛋白质、27.1 ku(pI 7.5)的蛋白质、25.1 ku(pI 6.6)和26.2 ku(pI 6.6)的蛋白质、23.2 ku(pI 9.5)的蛋白质。

黄栌与大丽轮枝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鲍绍文;陶万强;田呈明
林业科学. 2011, 47(2):  58-65.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09
摘要 ( 777 )   HTML   PDF (1614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 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丽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从而阻止病菌的扩展,但大部分健康的导管仍然可以维持植株正常的水分运输。虽然导管的阻塞具有致萎作用,但不足以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

欧美杨107杨抗硫无性系的变异及其抗氧化保护系统对SO2响应
徐洁;白坤栋;万贤崇;程国华;张存义;张兆欣
林业科学. 2011, 47(2):  66-7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0
摘要 ( 871 )   HTML   PDF (851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比较欧美杨107杨抗大气SO2污染的无性系和普通欧美杨107杨在抗氧化体系差异,以及它们在生长和气体交换方面对SO2熏气的反应。抗硫无性系表现出显著更强的抗SO2能力。在SO2熏气条件下,抗硫无性系维持较强的光合速率和高存活率。在12 mg ·m-3 SO2浓度下,普通107杨无性系下降了56%,而抗硫无性系的光合速率仅下降了13%。抗硫无性系比普通107杨无性系的SOD活性高出16%, GSH含量高出24%。和普通107杨相比,抗硫无性系气孔明显更大,但气孔密度变小; 抗硫无性系叶片的角质层更厚实。结果表明:抗硫无性系中高的SOD活性和GSH含量对减轻SO2的毒害起到重要作用。

短枝木麻黄幼苗小枝单宁形成的养分和酸度效应
张立华;林益明;叶功富
林业科学. 2011, 47(2):  72-81.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1
摘要 ( 780 )   HTML   PDF (952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养分和pH值对短枝木麻黄幼苗小枝单宁和其他有机物质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幼苗小枝总酚(TP)、可溶性缩合单宁(ECT)和氮含量,以及ECT ∶N随着氮肥的施加而显著降低,支持碳氮平衡假说和生长分化平衡假说; 施加磷肥对总酚和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总酚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淀粉、叶绿素a、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和氮磷含量显著降低,因而TP ∶N和ECT ∶N水平均显著升高; 总酚和可溶性缩合单宁与营养物质的关系相反,表明不同类型的单宁存在不同的合成途径,但由于总酚和可溶性缩合单宁均与氮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故不支持蛋白质竞争模型; TP ∶N和ECT ∶N的水平在养分缺乏条件下较高,有利于提高短枝木麻黄的抵御病虫害能力和降低凋落物的分解率,减少养分的损失。

杨树内生菌球毛壳抗生物质的培养基优化、检测和动力学
高建锋;刘晓光;高克祥;刘璇;李超;王庆华
林业科学. 2011, 47(2):  82-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2
摘要 ( 1369 )   HTML   PDF (912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杨树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为供试菌株,采用L16 (45) 正交试验法对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pH纸色谱、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方法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对该内生菌的抗生物质进行理化性质初步分析;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平板抑菌法检测分析该菌粗提液的活性成分及对杨树腐烂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抗生物质液体培养的主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1%葡萄糖,1%蔗糖,0.5%牛肉膏,0.02%硫酸亚铁,0.01%维生素B1,pH值为7。球毛壳ND35菌株的抑菌作用分为活菌体的抑菌作用和代谢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液体培养后的菌丝胞内和胞外均产生抗生物质,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抗生物质pH值为7,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在221 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该抗生物质有4个组分,均对杨树腐烂病菌有抑菌活性。生长动力学表明,在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的产量、吸光值、pH及其抑菌率是连续变化的。

武夷山风景区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综合相关分析
陈顺立;杜瑞卿;余培旺;范正章
林业科学. 2011, 47(2):  89-9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3
摘要 ( 779 )   HTML   PDF (727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变化规律,于2005年4月—2007年9月,在武夷山风景区选择11块标准地进行定位观测,采用综合相关系数法分析该虫种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因子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动态有极显著影响( R = 0.861 9, P <0.001),其重要性依次为:地被物覆盖率、坡位、坡向、树高、海拔、郁闭度和林龄。气象因子也有显著影响( R =-0.530 9, P <0.05),其重要性依次为:平均湿度、总降雨量、平均温度、极端温差和气压。萧氏松茎象主要为害胸径为21~60 cm区段的松树,松树胸径与虫口密度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环境因子对萧氏松茎象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的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
杨文斌;王晶莹;董慧龙;王林和;张国盛;卢琦;赵爱国
林业科学. 2011, 47(2):  95-102.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4
摘要 ( 1878 )   HTML   PDF (1118KB)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 m ·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 cm(L为行距)模式大于 D=5H,L=0.08 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 m),后2种模式相同。

中度火干扰对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孙龙;赵俊;胡海清
林业科学. 2011, 47(2):  103-11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5
摘要 ( 809 )   HTML   PDF (960KB) ( 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1982—2007年的中度火烧迹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火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并在火烧后第20年将接近火烧前水平; 火烧后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均呈降低趋势,A层的降幅逐渐缩小直到火烧后20年比火烧前水平大幅增加; 火后土壤A层和B层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在A层基本也呈增加趋势,B层随火后时间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 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A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基本呈增加趋势,但随时间增加幅度减小,而B层的变化无规律; A层土壤水解氮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而B层的变化则与速效钾在B层的变化相似,无明显规律。此研究旨在找出火烧后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的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共生机制
张智光
林业科学. 2011, 47(2):  111-117.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6
摘要 ( 748 )   HTML   PDF (1153KB)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造纸工业和林业协调运行的结构和原理,以便在运作层面上为我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支持。首先,分别研究林纸一体化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演进趋势;然后,分析林纸一体化绿色供应链的共生模式与特性。据此,运用共生理论和循环经济原理,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研究林纸一体化绿色供应链的运行模型。通过以上研究,构建包含绿色供应链的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的林纸一体化三链共生运行机制模型,以及由此展开的物质循环模型。研究表明:供应链是林纸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绿色共生是林纸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为实现绿色共生,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三者不仅各自循环运行,而且三链之间还要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的绿色共生机制;其中,资源链是基础,生态链是支撑,而价值链是动力和纽带,三者缺一不可。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与效应分析
吕柳;卢晓宁;温作民
林业科学. 2011, 47(2):  118-12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7
摘要 ( 779 )   HTML   PDF (1066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中国的四大胶合板产业集群基本是在市场自发和政府引导双重因素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以集聚区工段的深度分解为基础,辅助工段走向独立,实现胶合板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分析我国胶合板产业集聚区普遍存在的"两端不稳定"现象,提出完善产业集聚区"根植性"、"共生性"和"互动性"的若干对策建议。

综合评述
森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和碳库及其影响因素
郭剑芬;杨玉盛;钟羡芳;贺旭东
林业科学. 2011, 47(2):  125-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8
摘要 ( 865 )   HTML   PDF (346KB) ( 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要素,由于定量研究某特定区域CWD的贮量和碳量的工作量相当大,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获得可信的数据, 因此有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CWD的贮量和碳量仍不太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全球不同森林中CWD的贮量和碳库情况。结果表明:温带针叶林CWD贮量最高(30~200 t ·hm-2),而阔叶林最低(8~50 t ·hm-2); 全球森林CWD碳贮量范围大致为75~114或157 Pg。各森林CWD贮量值变化大,因林龄、CWD分解阶段和人类经营活动(如疏伐、皆伐和控制火烧)而异。今后需更广泛地开展森林CWD调查,以更深刻理解CWD与林分结构、树种特性及干扰的关系。此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价CWD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建议在更大尺度上对全球各类森林的CWD贮量和碳库进行长期的研究。

木材流体渗透理论与研究方法
李永峰;刘一星;于海鹏;刘镇波
林业科学. 2011, 47(2):  134-1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19
摘要 ( 824 )   HTML   PDF (1208KB)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木材流体渗透理论研究现状,从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主要类型与流动理论、流体在木材内的主要流通通道及木材流体渗透性研究的主要理论与试验方法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提出木材流体渗透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试验观察应采取更先进的手段,动态观察流体尤其是液体渗透木材的整个连续过程,并构筑更合理的木材流体简化结构渗透模型,以较少的参数反映更完整的流体渗透途径; 理论研究应借鉴木材干燥过程中应用较成熟的传质传热模型,建筑多孔材料如水泥、石、砖等的渗透性研究,土壤流体渗透性及地下石油流体渗透性研究方面应用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并拓宽木材渗透性的研究对象,建立符合木材非稳态渗透实际过程的二维或三维理论模型,以更逼真地模拟木材流体渗透过程; 2种方法结合起来,定性和定量完整描述木材流体渗透机制。

问题讨论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王兵;任晓旭;胡文
林业科学. 2011, 47(2):  145-15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0
摘要 ( 1816 )   HTML   PDF (851KB) ( 1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 ·a-1; 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部地区(广东、广西和福建),我国北方地区总价值普遍低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和广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和中部地区(天津、北京和河南)。

研究简报
NaCl和Na2CO3胁迫对四翅滨藜种子萌发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王娟娟;张文辉
林业科学. 2011, 47(2):  154-160.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1
摘要 ( 763 )   HTML   PDF (870KB) ( 9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油茶组59万条EST序列的转录组学初步分析
陈英;江香梅;张露;张新叶;项东云;温强;江聪;王光萍;黄敏仁;徐立安
林业科学. 2011, 47(2):  161-16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2
摘要 ( 761 )   HTML   PDF (863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尾巨桉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 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彭江;孙一铭;宋锋;李鹏;饶灿;孙敏
林业科学. 2011, 47(2):  164-168.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3
摘要 ( 735 )   HTML   PDF (833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污泥对杨树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卢振兰;白莉萍;宋金洪;辛涛;
林业科学. 2011, 47(2):  169-173.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4
摘要 ( 762 )   HTML   PDF (701KB) ( 6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野漆树与日本野漆树油脂成分差异性分析
唐丽;傅超凡;钟秋平;王森
林业科学. 2011, 47(2):  174-179.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5
摘要 ( 773 )   HTML   PDF (692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生境对踏郎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杨东华;赵雨森
林业科学. 2011, 47(2):  180-18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6
摘要 ( 753 )   HTML   PDF (817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