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5
论文
基于最小尺度的浙江省毛竹生物量精确估算
周国模;刘恩斌;施拥军;刘安兴;周宇峰
林业科学. 2011, 47(1):  1-5.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1
摘要 ( 1168 )   HTML   PDF (981KB) ( 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浙江省为例,提出基于最小尺度的区域生物量估算新方法,包含3方面内容:1) 利用二元Weibull生存函数推导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并用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估算浙江省各径阶、各龄级毛竹的总株数; 2) 利用已有毛竹胸径、年龄二元单株生物量模型f(D,A),计算各径阶、各龄级毛竹的生物量; 3) 利用公式MT= m ∑ #em/em#=5 n j=1 kijf(Di,Aj)实现区域尺度生物量的精确估算。用该方法估算得浙江省毛竹总生物量为1.471 6×1010 kg。

小兴安岭落叶松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象君;王庆成;王石磊;孙强
林业科学. 2011, 47(1):  6-14.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2
摘要 ( 902 )   HTML   PDF (1222KB) ( 8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 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 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 P <0.05);近自然化改造林下草本植物优势种中喜湿植物明显增加;无论是改造后第1年还是改造后第2年,不同大小林隙处理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改造后第1 年,经整地的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林下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平均高均显著高于不整地( P <0.05),第2 年,整地措施对草本植物的影响效果下降;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 年林下木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未发现显著差异( P >0.05)。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发育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提高,但对林下木本植物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基于ETM+和DEM的西藏灌木林遥感分类技术
张超;黄清麟;朱雪林;张晓红;普布顿珠;旦增
林业科学. 2011, 47(1):  15-21.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3
摘要 ( 851 )   HTML   PDF (1251KB)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西藏地区主要类型灌木林进行外业遥感调查,选取海拔、坡向、坡度和NDVI 4个影响西藏灌木林空间分布的主要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判别模型和判别规则,提取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识别决策,基于覆盖研究区的ETM+和DEM,进行西藏灌木林的遥感分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灌木林空间分布特征的遥感分类精度达到86.24%,其中,狼牙刺-沙棘-红柳组合的分类精度最高,为95.00%,杜鹃-小檗和高山柳-铺地柏组合的分类精度相当,分别为81.08%和81.25%。

绿洲边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桂东伟;;雷加强;曾凡江;穆桂金;李开封;
林业科学. 2011, 47(1):  22-28.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4
摘要 ( 857 )   HTML   PDF (1034KB) ( 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影响,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边缘的果园、棉田、沙拐枣林地等人为垦殖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状态骆驼刺覆被下0~20,20~40,40~60 cm内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利用分形理论及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分析各深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等8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判别并探讨绿洲边缘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粒径50.59 μm范围内的细粒体积分数同粒径分布分维值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具体分维值变化上,沙拐枣林地在各层均显著处于最低水平,其余样地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果园相对处于高位水平; 自然状态下骆驼刺样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有增加的趋势,其对土壤养分的持有力也逐渐优于其余样地。在水资源相对有保障前提下,在绿洲边缘发展果园或棉田有利于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余属性的提高,相反,则应保持原有的自然植被状况,而对自然植被进行替代的沙拐枣林地则会加剧土壤退化。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林草地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模拟
王力;卫三平;王全九
林业科学. 2011, 47(1):  29-35.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5
摘要 ( 893 )   HTML   PDF (1111KB) ( 7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野外实测资料,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model)——CoupModel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地、刺槐林地、荒草地2006年6月—2007年5月间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0~600 cm土层平均蓄水量随土壤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土壤水库库容曲线均呈幂函数关系; 试验期间,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充水量分别为437,361和429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463 mm的94.3%,77.9%和92.6%; 农地土壤水库的充满程度达72.8%~79.3%,荒草地为41.4%~47.5%,刺槐林地仅为37.1%~41.2%; 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失水量分别为421,393和468 mm; 研究期属于干旱年份,农地土壤水库的失水量比充水量少15 mm,土壤水库中的水分略有剩余; 刺槐林地和荒草地土壤水库的失水量分别比充水量多32 mm和39 mm,说明刺槐林和荒草会过多地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水分平衡出现负补偿现象。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库充失水特征,可为黄土丘陵区农田管理、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贮藏条件和时间对西鄂尔多斯5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张颖娟;王玉山;李绍舜
林业科学. 2011, 47(1):  36-41.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6
摘要 ( 892 )   HTML   PDF (1120KB) ( 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不同贮藏条件(20 ℃室温、4 ℃冷藏、-20 ℃冷冻和野外土壤埋藏)和时间(3,6,12个月)对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植物(沙冬青、四合木、长叶红砂、蒙古扁桃及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和条件对长叶红砂和蒙古扁桃的种子生活力没有显著影响,12个月后的生活力仍达90%以上; 霸王、沙冬青和四合木种子的生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贮藏条件和时间对长叶红砂和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也不显著; 贮藏条件对四合木和霸王的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著,而贮藏时间对其萌发率影响极显著; 贮藏条件和贮存时间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均极显著。种子贮藏和萌发的特点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欧美杨R2R3-MYB家族新基因PeMYBF 1的克隆及表达
宿红艳;王磊;王仲礼;朱路英;孔冬瑞
林业科学. 2011, 47(1):  42-49.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7
摘要 ( 854 )   HTML   PDF (1255KB)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首次从欧美杨雄花序克隆到1个R2R3-MYB基因 PeMYBF1 。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R2R3-MYB转录因子序列特征,即N端含有2个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MYB结构域,暗示PeMYBF1是1个欧美杨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的新成员。聚类分析表明:PeMYBF1归属为第19亚组,该亚组成员在花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器官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PeMYBF1 特异在雄花序和雌花序中表达,暗示 PeMYBF 1 可能参与欧美杨花发育的调控。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 PeMYBF1 在不同发育时期花序中的表达水平受到严格调控。

青钱柳茎段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
谢寅峰;张志敏;尚旭岚;杨万霞;王纪;方升佐
林业科学. 2011, 47(1):  50-55.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8
摘要 ( 911 )   HTML   PDF (1135KB) ( 7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高效的青钱柳组培快繁体系,以青钱柳茎段腋芽作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9个处理的激素组合对青钱柳腋芽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6-BA 3 mg ·L-1+2ip 1 mg ·L-1+NAA 0.1 mg ·L-1处理效果最佳,萌芽率最高(83.33%),芽生长状态最好,但各处理诱导的均以单芽为主。将单芽置于添加TDZ的培养基中则诱导的均为丛芽,最佳组合为TDZ 0.1 mg ·L-1+NAA 0.1 mg ·L-1,萌芽率、增殖系数均达最高,分别为100%和7.33。培养基中添加2.0 mg ·L-1 GA3能有效地促进丛生芽的伸长生长,芽苗生长健壮,为后续生根奠定良好基础。

叶籽银杏种实形态解剖特征比较
邢世岩;李际红;邢浩;张芳;韩晨静;唐海霞
林业科学. 2011, 47(1):  56-61.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09
摘要 ( 888 )   HTML   PDF (1216KB) ( 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山东境内发现的8株叶籽银杏正常种实和叶生种实为试材,对其种实形态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成熟的叶生种实具有明显的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珠领。叶生种实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叶顶端或边缘着生1~2(15)个大小不等的胚珠,珠领不连续。核体顶端锐尖,或直立,或为喙状,内种皮中缢线明显移向珠孔端、上端赤褐色的内种皮缺如或萎缩。种仁仅有胚乳、无胚。2) 叶生种实质量和种核质量约为正常种实质量和种核质量的1/3,叶生种仁质量约为正常种仁质量的1/4。正常种实和叶生种实出核率分别为25.23%和20.16%,出仁率分别为74.26%,48.91%。对银杏的胚珠及种实的植物学和栽培学术语进行了说明。

白桦细胞悬浮培养产三萜及其营养成分消耗的动态
范桂枝;翟俏丽;于海娣;王晓东;王博;詹亚光
林业科学. 2011, 47(1):  62-67.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0
摘要 ( 816 )   HTML   PDF (1102KB) ( 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产三萜的白桦悬浮系为试验材料,在优化白桦悬浮细胞生长与三萜积累的培养基种类和接种量的基础上,分析白桦悬浮细胞生长和三萜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同时考察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细胞内外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1) 在MS,NT,IS,WPM,1/2MS,B5 6种培养基和10~40 g ·L-1接种量中,有利于白桦细胞生长和三萜生产的培养基为B5和接种量为20~30 g ·L-1FW; 2) 在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三萜的产量与细胞生物量是相偶联的,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三萜产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白桦细胞在第12天比生长速率达到最高0.18,三萜合成速率和比合成速率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73 mg · g-1 和0.06; 3) 在白桦细胞培养的1个周期内,培养液中的蔗糖,NO-3,NH+4和PO3-4在细胞培养的第9天基本被消耗掉,而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除NH+4在第3天达最高值外,其他营养成分均在第6天达最大值。由此可推断: 培养液中营养成分的不足限制了细胞的快速增值和三萜含量的提高。

银杏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郭红彦;彭方仁;吴青霞;白晋华
林业科学. 2011, 47(1):  68-72.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1
摘要 ( 845 )   HTML   PDF (1487KB) ( 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银杏枝条中32和36 ku蛋白质含量的明显季节变化,推测它们是银杏的营养贮藏蛋白质。采用间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定位技术,对这2种蛋白质进行细胞化学定位。32和36 ku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免疫相关性,它们分布在一些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中,存在于这些细胞的小液泡里。研究结果揭示这2种蛋白质的组织分布式样,为这2种蛋白质是银杏的营养贮藏蛋白质提供有力证据。

不同成熟期板栗品种(系)种子发育期主要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陈在新;潘娟;江道菊
林业科学. 2011, 47(1):  73-78.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2
摘要 ( 894 )   HTML   PDF (1079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研究不同成熟期的6个板栗品种(系)种子发育期淀粉、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Vc等主要营养物质和IAA,ZT,GA3,ABA,Eth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 板栗种子发育过程中,6个品种(系)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具有相似趋势,即淀粉、总糖均在种子成熟前20~30天开始大量积累,淀粉、总糖、蛋白质、Vc含量呈现早熟品种(系)>中熟品种(系)>晚熟品系的现象。IAA,ZT,GA3含量的减少和ABA,Eth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板栗种子中淀粉、总糖、蛋白质、Vc的积累,其中内源IAA,ABA的含量对各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极显著(以IAA的作用更大); 种子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导致板栗品种成熟期不同的重要原因。

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及其性质
李辛雷;李纪元;范正琪
林业科学. 2011, 47(1):  79-84.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3
摘要 ( 868 )   HTML   PDF (1145KB)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对其花色色素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 20%的乙醇、料液比1 ∶5、浸提温度30 ℃、浸提时间1 h; 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 在低pH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 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 对螯合剂、苯甲酸钠敏感; 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维生素C具增色作用; 金属离子Co2+,Cu2+,Mg2+,Ca2+,Zn2+,Mn2+,K+,A13+,Sn2+等具增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杨树抗黑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
张新叶;宋丛文;黄敏仁
林业科学. 2011, 47(1):  85-94.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4
摘要 ( 839 )   HTML   PDF (1162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黑斑病的高抗无性系美洲黑杨I-69及黑斑病的高感无性系欧美杨I-45为材料建立的2个cDNA文库,随机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EST序列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20 023条。序列经聚类分析和拼接后,共获得10 816个Unigene, 其中包括3 734个Contig, 7 082个独立的Singleton。被注释的8 853个具有同源性匹配序列基因中,按照GO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3个不同分类角度进行分类。在具有功能注释的8 853个Unigene中,选出330个与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毛果杨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发现有177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出现在282个Unigene中,其中135个分布于杨树的18个不同连锁群上,其他42个基因位于还没定位的scaffolds上。所测定的这些EST序列为后期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杨树黑斑病的水平抗性遗传机制及进一步的相关基因发现奠定基础。

施氮和接种AM真菌对刺槐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付淑清;屈庆秋;唐明;杨艳;李翠
林业科学. 2011, 47(1):  95-100.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5
摘要 ( 879 )   HTML   PDF (1017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 AM 真菌摩西球囊霉和缩球囊霉对刺槐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刺槐根系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的生物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中施氮量为0.4 g ·kg-1水平时最好; 相反,刺槐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施氮量为0.4 g ·kg-1 水平时最小。AM真菌的菌根效应因菌种不同而异,接种摩西球囊霉后,其菌根侵染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显著,更能促进刺槐的生长和营养代谢。

马尾松种源对松褐天牛成虫取食、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分析
徐福元;郑华英;刘云鹏;解春霞;徐明;赵振东
林业科学. 2011, 47(1):  101-106.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6
摘要 ( 910 )   HTML   PDF (981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动态数据驱动的林火蔓延模型适宜性选择
杨广斌;刘鹏举;唐小明
林业科学. 2011, 47(1):  107-112.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7
摘要 ( 829 )   HTML   PDF (1089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设计林火模型适宜性选择技术框架结构,通过神经网络形成林火模型选择知识,实现林火模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选择; 以火场环境因子为输入变量,以适宜火场环境模拟的林火蔓延模型作为输出变量,构建林火模型选择神经网络模型; 研究输入、输出因子数据的获取与计算方式,实现动态数据驱动的林火模型自动选择机制。以北京市为例,选择有详细火场情况记录的72场林火作为试验样本,其中60条记录作为学习样本集,12条记录作为验证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验证,结果表明: 模型选择精度可达到80%以上。

高频热压胶合中板坯内温度分布及变化趋势
陈勇平;王金林;李春生;王金平
林业科学. 2011, 47(1):  113-117.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8
摘要 ( 903 )   HTML   PDF (1058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杨树人工林木材单板为试材,在进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组坯后,利用高频设备热压成型,并以此探讨高频热压胶合中板坯内的温度场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高频热压胶合中板坯内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用乘幂函数表示。对于板坯的温度场分布,在板材长宽方向,因边缘各点的含水率差异导致加热过程中温度的不一致,但在超过100 ℃后各点温度会逐渐接近; 厚度方向上,高频电场中板坯的中心或两表层温度并非最高,最高温度出现在靠近正极板的部位,最低温度出现在紧贴负极板表层。

国产高把油锯的整机振动传递路线
胡万明;金日天;齐英杰;徐杨
林业科学. 2011, 47(1):  118-123.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19
摘要 ( 749 )   HTML   PDF (1234KB) ( 7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高把油锯振动传递路线,并与和其类似的前苏联产"Дружба"型和"Урал-2"型油锯(锯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油锯振动是随机振动,其影响因素很多,要从振源上解决振动问题,必须考虑采用其他类型的发动机; 油锯振动能量的分布复杂,通过振动传递路线测试和分析可以找出相对合理的锯把安装位置; 锯把本身的振动值特性是影响手感振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产油锯的锯把具有机械放大特性,而国外样机具有机械衰减特性。

综合评述
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DREB/CBF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李科友;朱海兰
林业科学. 2011, 47(1):  124-134.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0
摘要 ( 959 )   HTML   PDF (1063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近十几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国内外DREB/CBF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DREB/CBF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DREB/CBF 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其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作用,以及DREB/CBF转录因子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旨在为植物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DREB/CBF类转录因子即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质/C-重复序列结合子,是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亚家族, 拥有保守的AP2结构域, 能够特异性地与抗逆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RE/CRT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在干旱、低温和高盐等条件下调节一系列下游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 是植物逆境适应中的关键性调节因子。目前,已从拟南芥、欧洲油菜、水稻、玉米、小麦、陆地棉、大豆和番茄等几十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出调控干旱、高盐及低温耐性的 DREB/CBF 基因, 并利用这些基因得到抗逆性增强的拟南芥、欧洲油菜、番茄、小麦以及杨树等转基因植株。转基因结果表明,DREB/CBF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逆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问题讨论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彭舜磊;王得祥
林业科学. 2011, 47(1):  135-142.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1
摘要 ( 1005 )   HTML   PDF (962KB) ( 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秦岭火地塘林区7个森林类型,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分析,选择17个反映森林类型特征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数学模型。根据等间距法,将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 秦岭7个主要森林类型即铁杉天然次生林、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红桦天然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分别为0.98,0.90,0.78,0.56,0.39,0.35,0.01,近自然度等级分别为1,1,2,3,4,4,5,铁杉和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处于近自然状态,其他林分分别处于半自然、远天然、近人工和人工状态,近自然度顺序表现为顶极群落森林>演替过渡群落森林>先锋群落森林>乡土树种人工林>外来树种人工林。评价结果与该区森林天然性程度相吻合,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适用性。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的近自然度,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

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化与多级交易市场体系初探
于波涛;曹玉昆
林业科学. 2011, 47(1):  143-152.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2
摘要 ( 750 )   HTML   PDF (1361KB) ( 8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共品属性以及由此引致的正负外部性是森林生态服务供需失衡的内在原因,本文基于使用权制度的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化理念,剖析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主证、副证价值的经济学内涵和内在关联性,构建基于自发组织的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证私人交易、基于政府导引的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证开放交易、基于政府调控的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证公共支付等3种主要模式的多级交易市场体系,为突破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化与市场化的瓶颈问题提供新颖的研究视角。

研究简报
铅胁迫下菲白竹的矿质营养吸收和分配
张志坚;高健;蔡春菊;范少辉
林业科学. 2011, 47(1):  153-157.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3
摘要 ( 826 )   HTML   PDF (955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候变化谈判中木质林产品的相关概念及其碳储量核算
白彦锋;姜春前;张守攻;雷静品
林业科学. 2011, 47(1):  158-164.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4
摘要 ( 811 )   HTML   PDF (1160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反射光谱的山核桃幼苗氮素营养状况分析
刘根华;黄坚钦;潘春霞;王正加;郑炳松;金松恒
林业科学. 2011, 47(1):  165-171.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5
摘要 ( 742 )   HTML   PDF (1038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果梢斑螟对油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杨立军;李新岗
林业科学. 2011, 47(1):  172-176.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6
摘要 ( 814 )   HTML   PDF (952KB)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薄板类中密度纤维板动静态弹性模量的检测
郭志仁;张厚江;傅峰
林业科学. 2011, 47(1):  177-180.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7
摘要 ( 779 )   HTML   PDF (1152KB) ( 9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TiO2复合材料的抗菌性
黄素涌;李凯夫;佘祥威
林业科学. 2011, 47(1):  181-184.  doi:10.11707/j.1001-7488. 20110128
摘要 ( 982 )   HTML   PDF (929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