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4-25
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油茶种子含油量定标模型构建
奚如春;钟燕梅;邓小梅;陈晓阳;莫宝盈;易立飒
林业科学. 2013, 49(4):  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1
摘要 ( 299 )   HTML   PDF (837KB)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瑞典波通DA7200型固定光栅连续光谱近红外分析仪,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50份油茶种子样品进行含油量测定。依据其吸收光谱与化学特征分析数据, 建立2个种仁含油率模型, 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用整颗油茶种仁建立的模型与常规方法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 预测标准偏差为0.91, 该模型可用于测定准度要求相对不高而比较珍贵和量少的样品。而用粉碎油茶种仁建立的模型测定效果最好, 与常规方法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 预测标准偏差为0.33, 因此该模型可代替常规测试方法使用。检验结果表明定标模型预测精度高、稳定性较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快速测定油茶种仁含油量,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LPJ-GUESS模型的鸡公山马尾松林生产力和碳动态
封晓辉;程瑞梅;肖文发;王瑞丽;王晓荣;刘泽彬
林业科学. 2013, 49(4):  7-8.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2
摘要 ( 371 )   HTML   PDF (996KB) ( 8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LPJ-GUESS动态植被模型, 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鸡公山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结果表明: 在IPCC特别排放情景报告A2和B2情景下, 到2100年该地区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增加, 土壤呼吸速率逐步升高, 土壤碳储量逐步减少, 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基本保持平衡。LPJ-GUESS 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的生长动态, 未来可以在亚热带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吴裕鹏;许涵;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林明献
林业科学. 2013, 49(4):  16-23.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3
摘要 ( 311 )   HTML   PDF (1024KB) ( 8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 m×25 m样地, 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尖峰岭物种丰富, 164块625 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 144个, 分属84科253属596种; 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 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 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 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 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 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 海拔800 m处最高, 之后缓慢下降; 皆伐林中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先上升, 海拔680 m处达到一个峰值, 然后下降, 海拔850 m处又开始继续上升; 和原始林相比较, 径级择伐森林总体而言沿海拔梯度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 而皆伐森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
南亚热带马尾松红椎人工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
何友均;梁星云;覃林;李智勇;谭玲;邵梅香
林业科学. 2013, 49(4):  24-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4
摘要 ( 373 )   HTML   PDF (814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广西凭祥伏波林场28年生马尾松纯林、红椎纯林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根据培育人工大径材和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发展目标, 提出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方向。结果表明: 马尾松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3~24 m优势种为马尾松, Ⅱ层2~9 m优势种为红椎), 红椎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2~17 m,优势种为红椎; Ⅱ层:2~8 m,优势种也为红椎), 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可划分为3层(Ⅰ层:20~25 m,优势种为红椎; Ⅱ层: 13~20 m,优势种为马尾松; Ⅲ层:4~7 m,优势种为红椎); 胸径大于1 cm的乔木物种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1种)>红椎×马尾松混交林(7种)>红椎纯林(4种); 胸径大于1 cm的林木株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949株 ·hm-2)>红椎纯林(825株 ·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383株 ·hm-2); 胸高断面积表现为马尾松纯林(30.05 m2 ·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17.48 m2 ·hm-2)>红椎纯林(12.35 m2 ·hm-2); 平均胸径表现为红椎×马尾松混交林(21.7 cm)>红椎纯林(9.9 cm)>马尾松纯林(9.7 cm); 除丰富度指数外, 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2种纯林(P<0.05); 红椎纯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低, 但3种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该地区的马尾松纯林, 通过林分结构调整, 充分依靠林下天然更新, 适当补植阔叶树种, 最终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 对于红椎纯林, 根据目标树经营体系, 通过林分结构调整, 补植部分阔叶树种, 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阔阔混交林;对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 根据目标树经营要求对妨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进行砍伐, 促进林下马尾松和红椎更新, 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
油松离体花粉管的生长及微丝骨架分布
尚峰男;宋少宇;田菊;王君
林业科学. 2013, 49(4):  34-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5
摘要 ( 287 )   HTML   PDF (1313KB)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离体培养结合荧光定位技术对油松花粉管生长特征和微丝骨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油松花粉离体萌发过程, 除大量呈单一花粉管形态外, 还存在异形花粉管, 如具2条花粉管及分枝花粉管等;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 培养60 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91%以上), 培养96 h后花粉管长度逐渐趋于稳定(173 μm以上); 异形花粉管发生频率与花粉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6 7, P=0.004 1), 花粉管分枝发生于管伸长至89.73(±3.44) μm处; 在不同形态的花粉管中均有微丝骨架正常分布, 并且推动花粉管细胞核和造粉体向花粉管顶端移动; 在花粉管的透明区, 微丝束呈现平行于花粉管的浓密网状结构, 当花粉管生长较长时, 微丝束有变得稀疏的趋势。
机械处理对房山栎和夏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刘艳;李庆梅;刘勇;侯龙鱼;刘广全;;白世红
林业科学. 2013, 49(4):  39-45.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6
摘要 ( 282 )   HTML   PDF (1036KB) ( 9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房山栎和夏栎种子为材料, 研究去碗疤、去皮、去除1/2子叶、去除2/3子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房山栎和夏栎存在延迟萌发、出苗不整齐和只出根不萌芽现象。2)与对照相比, 去皮(全子叶)、切除1/2子叶和2/3子叶均显著降低房山栎和夏栎种子根和芽的平均萌发时间, 提高根和芽的萌发整齐性指数, 增加根和芽的活力指数; 去皮和1/2子叶处理显著增加种子出根率、萌芽率、根长和苗高, 而切除2/3子叶处理种子的出根率和萌芽率有显著提高, 但根长和苗高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3)与全子叶比, 去除子叶过多(2/3)显著降低种子的出根率和萌芽率。4)去碗疤显著降低房山栎和夏栎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 但萌发整齐性指数、出根率、萌芽率、活力指数、根长和苗高没有显著增加。因此, 去皮(全子叶)和去除1/2子叶处理效果较好, 能有效促进房山栎和夏栎种子萌发和整齐性出苗。
TSRF 1基因尾叶桉的培育及其广谱抗病性
欧阳乐军;刘媛;黄真池;曾富华
林业科学. 2013, 49(4):  46-53.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7
摘要 ( 264 )   HTML   PDF (1247KB) ( 5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尾叶桉U6无性系无菌种子苗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对不同生长调节剂的优化组合, 建立尾叶桉高效再生体系。应用正交试验设计, 优化尾叶桉遗传转化体系。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 TSRF 1 基因已整合到尾叶桉基因组中; 转基因植株灌根接种青枯菌后, 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发病延迟, 抗性提高, 抗性相关酶活性显著增强。转化植株离体叶片对疫霉菌抗性明显增强。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接种致病菌后TSRF 1 基因表达量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 转TSRF 1 基因尾叶桉表现出一定的广谱抗病能力。
昆嵛山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朱彦鹏;梁军;孙志强;姜明媛;吴晓明;张星耀;
林业科学. 2013, 49(4):  54-61.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8
摘要 ( 415 )   HTML   PDF (1280KB) ( 10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 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 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物种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显示40块标准样地抽样充分; TWINSPAN方法将昆嵛山森林群落分为9种类型; 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 样地和物种C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森林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在中海拔(300 m)出现最大值, 至450 m处趋于平缓。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但增加趋势不十分明显; 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海拔500 m以下分布平缓, 500 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秦岭北坡2种类型栓皮栎软木生长及特性
白超;张文辉;雷亚芳
林业科学. 2013, 49(4):  62-6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09
摘要 ( 277 )   HTML   PDF (1437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秦岭北坡栓皮栎为研究对象,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与随机采样的方法, 研究不同径级下厚皮和薄皮2种类型栓皮栎软木的差异、软木质量变化的趋势, 及周皮与树体生长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 栓皮栎不同部位(阴面和阳面)软木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对比2种类型软木密度、硬度、皮层厚度等可以得出厚皮类型软木优于薄皮类型, 2种类型栓皮栎胸径在10~20 cm的软木质量最差; 2种类型栓皮栎周皮厚度与树体生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可用胸径代替年龄作为反映周皮厚度的重要度量指标。软木厚度越大软木质量也相对越好, 厚皮类型栓皮栎软木在胸径10~30 cm时速生, 胸径40 cm后增长迟缓, 而薄皮类型软木以较慢的速度缓慢增长。在栓皮栎林的经营和树皮采剥中, 应该对胸径为30~40 cm的厚皮类型栓皮栎及时进行周皮采剥, 而尽量避免对胸径小于20 cm的薄皮类型栓皮栎进行剥皮, 同时可以适当对栓皮栎林进行间伐, 增加林窗的数量, 从而增加光照、温度等环境资源的异质性, 为栓皮栎软木的发育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文冠果苗木生长与土壤含水量间关系建模
王雪峰;平藤雅之
林业科学. 2013, 49(4):  70-7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0
摘要 ( 314 )   HTML   PDF (1287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生物燃油原料植物——文冠果苗木的冠幅生长规律进行研究, 使用由原野服务器自动获取的土壤水分及实际测量数据, 首先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然后对逻辑斯蒂和理查兹模型进行比较, 同时用3次多项式拟合土壤水分、生长日期与单日冠幅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度量误差模型在自、因变量样本测定存在误差时能够明显提高参数估计精度; 理查兹模型在文冠果苗木生长模拟中表现良好; 苗木早期生长需要更充足的土壤水分, 并且单日最大冠幅生长所需要的最佳土壤含水率随着苗木生长日期的增加而递减。
利用单幅影像及DEM数据进行森林火点定位及精度分析
段祝庚;肖化顺
林业科学. 2013, 49(4):  77-84.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1
摘要 ( 294 )   HTML   PDF (1794KB) ( 1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利用摄像机获取森林区域单幅影像,三维电子罗盘仪测定摄影瞬间摄影机三维姿态角,并结合被摄区域DEM数据确定森林火点位置的方法。理论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证明,除粗差分布区域外,该方法能准确确定森林火点位置,火点位置精确可控制在100 m以内,能满足森林防火对火点定位精度的要求。但该方法存在定位误差较大的粗差分布区域,在粗差分布区域内,其定位结果可能偏差较大。该方法定位精度与三维电子罗盘测定三维姿态角的精度、相机的内方位元素校正精度及DEM数据的高程精度等因素有关。
美国白蛾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
陆苗;范凡;耿硕;靳群英;魏国树;
林业科学. 2013, 49(4):  85-8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2
摘要 ( 285 )   HTML   PDF (5584KB)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美国白蛾成虫复眼外部形态、显微结构及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1)该蛾复眼半球形,成倒"八"字形排列,雌、雄蛾复眼的小眼数量分别约为2 700和2 900个; 2)小眼主要由屈光器、小网膜细胞柱、视杆和基膜组成,其中屈光器、小网膜细胞柱周围环绕着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和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同时基膜处也有基膜色素颗粒分布,且气管密集; 3)明适应时,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向近心端移动,均匀分散在晶锥远端至视杆远端的小眼之间; 暗适应时,次级虹膜色素颗粒逐渐向晶锥远心端方向集中,最后分布在各晶锥周围; 4)在相同明、暗环境中,雌、雄成虫复眼的显微结构差异不明显。美国白蛾为具有重叠像眼的夜行性昆虫,其复眼主要通过色素颗粒位移等调节入光量,以便适应外界不同光环境的变化。
4种植物病害植原体病原质粒全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
胡佳续;宋传生;林彩丽;耿显胜;田国忠
林业科学. 2013, 49(4):  90-97.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3
摘要 ( 243 )   HTML   PDF (1449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已发表植原体质粒序列设计引物,经2次PCR扩增,获得大小不同的2段DNA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4种完整的环状质粒,分别是桑树萎缩植原体濮阳株系质粒(pMDPy)、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eVHn)、泡桐丛枝植原体山东株系质粒(pPaWBG33D)及苦楝丛枝植原体福清株系质粒(pCWBFq-2),其中pMDPy为首次测定,其质粒全长分别为3 833,3 943,3 843和3 913 bp,4种质粒皆编码5种蛋白,ORF1和ORF5分别编码复制相关蛋白(RepA)和单链DNA结合蛋白(SSB),ORF2—4编码未知功能蛋白。4种质粒序列的非编码区分析表明,ORF1和ORF2之间的非编码区存在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将4种植原体质粒全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植原体质粒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质粒与其他16Sr I组的质粒聚为一个大的分支,与16S rDNA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这可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植原体质粒的结构与功能、寄主专化性和质粒基因变异及进化奠定基础,也可为基于多基因分类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木材、竹材及其炭化物负载SiO2凝胶的比较
江泽慧;王汉坤;张求慧;田根林;余雁
林业科学. 2013, 49(4):  98-10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4
摘要 ( 275 )   HTML   PDF (1426KB) ( 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一浓度溶胶浸渍和梯度浓度溶胶浸渍2种方法将SiO2溶胶注入竹材、木材、竹炭和木炭4种材料内部,探讨材料微观结构、炭化前后、溶胶浓度以及浸渍方法对材料凝胶负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竹材的SiO2凝胶负载率低于竹炭,二者的凝胶负载率显著小于木材和木炭; 木材和木炭凝胶负载性能差异与所浸渍溶胶的浓度有关; 相比于使用单一浓度浸渍,浓度梯度法浸渍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负载率。
改性工业木质素-木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结合性能表征
胡建鹏;郭明辉
林业科学. 2013, 49(4):  103-109.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5
摘要 ( 245 )   HTML   PDF (1786KB)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质纤维为基体,Fenton试剂化学改性后的工业木质素为黏结相,采用"高速混合-平板热压"的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环保型木质基复合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极差分析,探索性能优良的环保型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环境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化学组分、聚集态结构、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1) 在氧化改性工业木质素填加量25%、板坯含水率20%、热压时间7 min、热压温度170℃的工艺条件下,木质基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能够满足GB/T 11718—2009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MDF-GP REG)的要求; 2) 氧化改性工业木质素与木质纤维在热压过程中形成了较理想的化学键结合; 木质纤维素的晶形结构保持不变,相对结晶度有所提高; 复合材料的刚度和韧性良好,热稳定性降低; 复合材料组分之间分布均匀,交织致密,界面相容性良好。该材料在建筑隔板、木质装饰板、产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木材用大豆油基异氰酸酯胶黏剂的制备与表征
张亚东;顾继友;郑志锋;黄元波
林业科学. 2013, 49(4):  110-11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6
摘要 ( 357 )   HTML   PDF (1534KB) ( 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豆油为原料制备多元醇,代替传统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木材用单组分室温湿固化型植物油基异氰酸酯胶黏剂。使用FTIR、TG和DTG对胶黏剂的结构和热稳定进行分析,讨论大豆油基多元醇的羟值、用量和NCO/OH比例对胶黏剂贮存期、胶接强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羟值为69 mgKOH ·g-1、SOP/PEG摩尔比为20%、R=7、固含量为80%时,制备的异氰酸酯胶黏剂最终CPS达到21.06 MPa,贮存期大于3个月,湿循环CPS达到12.04 MPa,比PEG/PAPI体系提高26.01%,热稳定也有显著提高。
综合评述
泡桐顶芽死亡机制研究进展
王艳梅;马天晓;刘震
林业科学. 2013, 49(4):  117-122.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7
摘要 ( 251 )   HTML   PDF (1116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幼年期泡桐顶芽越冬死亡,翌年多利用侧芽以假二叉分枝的形式生长,造成"冠大干低",严重影响桐材产量与质量。了解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机理及研究进展,对木本植物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对可能导致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及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泡桐顶芽死亡与顶芽生长发育状况、温度、水分、光周期、平埋、内源激素及程序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引起泡桐顶芽死亡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木三维建模综述
黄洪宇;陈崇成;邹杰;林定
林业科学. 2013, 49(4):  123-1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8
摘要 ( 521 )   HTML   PDF (1225KB) ( 10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利用野外树木激光扫描获取的海量点云数据来提取树木几何与拓扑特征并以此来构建树木三维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在总结基于激光点云的树木建模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上, 围绕单树点云数据的分割、树枝骨架的提取与优化、单木模型的表面重建等主要过程, 对各种具体实现技术或方法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价, 最后对生成的树木模型的精度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微纳米木丝粉组构PM2.5过滤器的机制
杨春梅;马岩;郭秀荣;张莉;马靖
林业科学. 2013, 49(4):  131-134.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19
摘要 ( 248 )   HTML   PDF (1224KB) ( 10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空气中悬浮颗粒过滤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微米木丝和微纳米木粉组构PM2.5过滤器的目标,利用木材天然环保的过滤材料及其炭化后天然结构中的孔穴吸附功能,过滤汽车尾气、燃煤微粒等大气悬浮颗粒。文章对国内外目前过滤器进行分析,提出木基生态级负离子PM2.5过滤器的过滤机制和技术路线,通过可行性论证,将为我国采用木基材料作为空气过滤器的应用前景提出一个研究方向。
研究简报
外源物质对板栗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郭素娟;谢鹏
林业科学. 2013, 49(4):  135-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20
摘要 ( 294 )   HTML   PDF (1762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旱胁迫下毛竹根尖Ca2+分布及外源Ca2+作用机制
应叶青;杜旭华;姜琴;徐川梅;吴家胜
林业科学. 2013, 49(4):  141-14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21
摘要 ( 289 )   HTML   PDF (1449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闽江口琅岐岛风景区朴树种群天然更新特征
闫淑君;洪伟;林勇明;毕晓丽;秦一芳;雷少飞
林业科学. 2013, 49(4):  147-151.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22
摘要 ( 304 )   HTML   PDF (1196KB)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α-蒎烯对大麦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田雨浓;马伟;韦庆慧;韩旭洋;罗帅;陈旭日;邱本军;马玲
林业科学. 2013, 49(4):  152-156.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23
摘要 ( 214 )   HTML   PDF (1467KB) ( 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伊春地区1980-2010年森林火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
郑琼;邸雪颖;金森
林业科学. 2013, 49(4):  157-163.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24
摘要 ( 260 )   HTML   PDF (1337KB) ( 8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木豆良种‘ICP12746’
马宏;李正红;刘秀贤;万友名;谷勇
林业科学. 2013, 49(4):  164-164.  doi:10.11707/j.1001-7488.20130425
摘要 ( 262 )   HTML   PDF (1118KB)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P12746’为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选育的纯系品种,于1998年引进中国。生育期231~242天,2年生植株平均株高(206.3±21.1)cm,地径(2.48±0.37)cm,一级分枝数(21.3±2.4)枝,单株荚数(416.8±59.6)个,种子百粒质量(24.91±0.45)g,单株粒质量(270.76±43.80)g;与对照品种比较,具有产量高、豆荚及豆粒大、鲜籽粒口感好且种皮薄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