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相东, 符利勇, 李海奎, 李玉堂, 唐守正. 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 林业科学, 2018, 54(12): 116-126. |
[2] |
冯琦雅, 陈超凡, 覃林, 何亚婷, 王鹏, 段艺璇, 王雅菲, 何友均. 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1): 12-21. |
[3] |
史文辉, 李国雷, 苏淑钗, 刘勇, 贾黎明, 尚治国. 子叶切除与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1): 64-73. |
[4] |
赵菡, 雷渊才, 符利勇. 江西省不同立地等级的马尾松林生物量估计和不确定性度量[J]. 林业科学, 2017, 53(8): 81-93. |
[5] |
刘佳嘉, 李国雷, 刘勇, 尚治国. 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对栓皮栎容器苗苗木质量及造林初期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6): 47-55. |
[6] |
李明泽, 郭鸿郡, 范文义, 甄贞. 基于GWR的大兴安岭森林立地质量遥感分析[J]. 林业科学, 2017, 53(6): 56-66. |
[7] |
刘自强, 余新晓, 贾国栋, 贾剑波, 娄源海, 张坤. 北京山区侧柏和栓皮栎的水分利用特征[J]. 林业科学, 2016, 52(9): 22-30. |
[8] |
刘伟玮, 刘某承, 李文华, 曾凡顺, 曲艺. 落叶松-人参复合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和碳储量特征[J]. 林业科学, 2016, 52(9): 124-132. |
[9] |
范垚城, 覃林, 王雅菲, 邹慧, 谭玲, 何友均. 东北天然次生林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与功能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7): 68-77. |
[10] |
胡晓静, 张文辉, 何景峰. 秦岭南坡栓皮栎实生苗的构型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 51(9): 157-164. |
[11] |
陈闯, 刘勇, 李国雷, 孙巧玉, 王琰, 万芳芳. 底部渗灌灌水梯度对栓皮栎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状况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7): 21-27. |
[12] |
吴恒, 党坤良, 田相林, 孙帅超, 陈书军, 赵鹏祥, 曹田健.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J]. 林业科学, 2015, 51(4): 78-88. |
[13] |
祖笑锋, 倪成才, Gorden Nigh, 覃先林.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及EBLUP预测美国黄松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过程[J]. 林业科学, 2015, 51(3): 25-33. |
[14] |
张明霞, 王得祥, 康冰, 张岗岗, 刘璞, 杜焰玲, 于飞.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J]. 林业科学, 2015, 51(1): 12-21. |
[15] |
戎建涛, 何友均.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丹清河林场天然次生林碳贮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9): 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