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雪,钟全林,李宝银,姚湘明,徐朝斌,程栋梁,郑跃芳,余华. 翅荚木同龄林林木叶片性状与胸径生长关系[J]. 林业科学, 2020, 56(5): 168-175. |
[2] |
曹小玉, 李际平, 委霞. 中亚热带典型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 56(1): 20-28. |
[3] |
夏国威,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J]. 林业科学, 2019, 55(6): 13-21. |
[4] |
林文树, 穆丹, 王丽平, 邵立郡, 吴金卓. 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表层土壤理化性质与优势林木生长的相关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5): 17-25. |
[5] |
廖柏勇, 王芳, 陈丽君, 刘明骞, 欧阳昆唏, 阙青敏, 惠文凯, 李培, 陈晓阳.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4): 48-58. |
[6] |
朱玉杰, 董希斌. 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经营效果评价[J]. 林业科学, 2016, 52(12): 29-38. |
[7] |
翟辉, 张海, 张超, 周旭. 黄土峁状丘陵区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12): 84-91. |
[8] |
陈存,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欧美杨纤维含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11): 124-133. |
[9] |
李效文, 夏海涛, 魏红旭, 魏馨, 王金旺, 卢翔, 陈秋夏. 甬台温高速公路绿化林带内不同距离多树种枝叶重金属含量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 51(12): 17-25. |
[10] |
马姜明, 黄婧, 杨栋林, 梅军林. 桂林喀斯特石山50种常见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耐荫性定量评价[J]. 林业科学, 2015, 51(10): 67-74. |
[11] |
宋启亮, 董希斌. 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J]. 林业科学, 2014, 50(9): 18-25. |
[12] |
李文敏, 魏虹, 李昌晓, 陈存根. 基于高光谱参数的枫杨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优化[J]. 林业科学, 2014, 50(4): 55-59. |
[13] |
谷加存, 赵妍丽, 王文娜, 王韶仲, 王政权. 皮层和中柱对水曲柳和落叶松吸收根直径变异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10): 59-66. |
[14] |
刘子豪, 汪杭军. 基于PCA+FisherTrees特征融合的木材识别[J]. 林业科学, 2013, 49(6): 122-128. |
[15] |
林英华, 汪来发, 卢萍, 谭飞, 徐演鹏, 孙楠. 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3, 49(12): 101-107. |